李玉明;韩晨光;韩慧娟;葛海燕;程晨;张燕燕
[目的]研究影像辅助定位采取脑沟入路切除幕上低级别胶质瘤,大限度切除肿瘤,减少神经功能缺失.[方法]16例患者采取以临床资料、影像及无框架立体定向仪的综合方法定位,脑沟入路或部分采用脑沟入路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影像学全切除6例,次全切8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12例患者生活自理,其中6例生存期超过5年,1例术后3年复发未再治疗,1例术后2年死亡,失访2例.[结论]影像辅助定位胸沟入路切除幕上低级别胶质瘤效果良好患者生存期长,生活质量高.
作者:张文彬;刘振林;陈宝友;焦德让;张赛;严志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血管内重建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12例患者应用Neuroform支架及冠脉支架,动脉瘤的瘤颈宽度介于3~8 mm之间,瘤体与瘤颈直径之比均小于2.0.其中动脉瘤位于后交通动脉5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4个,基底动脉顶端分叉部动脉瘤1个,椎基底动脉交界处梭形动脉瘤1个,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1个.患者在围手术期均口服血小板抑制剂.[结果]12个支架均成功释放,1例患者在栓塞术后出现患侧大面积脑梗塞.5例患者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当天行栓塞治疗,采用Neuroform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4例患者在蛛网膜下腔出血3 d之内行栓塞治疗;1例患者在出血后20 d行栓塞治疗;另1例患者在头外伤后1个月行栓塞治疗.本组患者死亡1例,11例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支架血管内重建联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但长期疗效仍需大宗病例总结和长期随访研究.
作者:常斌鸽;焦德让;翟宝进;张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科1999-2005年采用超短波并中频电治疗慢性盆腔炎98例,经1~2疗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萍;党守新;史玉新;朱新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近年来,我们接收了3名因长跑后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的患者,均并发急性肾衰竭,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继海;孙楠;史昌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高压氧治疗的不同时机对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60例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患者按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时的病程分为两组,即术后1~2周组(A组)和术后4~6周组(B组),对两组患者在高压氧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和Glasgow预后评级(GOS)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两组的GCS评分和GOS评级在高压氧治疗后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在术后2周以内进行高压氧治疗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患者的预后康复有满意效果.
作者:梁晋;张赛;蒋显锋;梁宪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效果.[方法]81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良外伤大骨瓣组39例,常规骨瓣组42例,术后治疗方案基本相同.术后7 d根据GCS评分进行疗效判断.术后3个月临床随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改良(GOS)评定.[结果]治疗组中,恢复良好与中残16例、重残9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2例.对照组中,恢复良好与中残8例、重残10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22例.两组术后7 d GCS计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恢复良好与中残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死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具有显露充分、操作方便、减压彻底等优点,可显著提高重型颅脑创伤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群亮;梁晋;张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硫酸镁治疗对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54例入选病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首先15 min内静脉滴注2.5 g硫酸镁,接着10 g硫酸镁24 h持续静滴,连用3 d.对照组除硫酸镁外其他治疗完全相同.住院期间监测患者血清镁和MDA含量,伤后3个月纪录患者GOS评分.[结果]治疗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治疗组GO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硫酸镁能降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DA含量,可能有改善预后的趋势.
作者:李建伟;张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伤后早期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以及浅低温对其影响.[方法]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法(LDF)对24例sTBI患者rCBF进行监测,并对其中的11例患者进行了浅低温(肛温33~35 ℃)治疗.通过观察rCBF的变化及其与脑灌注压(CPP)的相关系数r,分析sTBI患者伤后早期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CVR)、浅低温对rCBF的影响以及rCBF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sTBI患者伤后早期(24 h内)rCBF的主要改变为低灌注;(2)在sTBI患者的急性期,一些患者(11/24,45.8%)出现暂时性的CVR失衡,而特重型TBI(ssTBI)患者发生率要高于重型患者(P<0.05);(3)浅低温可以降低sTBI患者的rCBF;(4)sTBI伤后早期暂时性低灌注与预后无关,而伤后持续低灌注者预后不良.[结论]sTBI患者在伤后早期可发生复杂的rCBF变化,浅低温可以降低rCBF.而LDF是一种连续、实时、微创、敏感的rCBF监测方法.它可用于动态观察rCBF的变化和评价CVR,从而指导救治.
作者:张赛;薛凯;胡群亮;孙洪涛;曹海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循证医学在证实溶栓治疗脑梗塞有效的同时,也发现其导致出血尤其致死性颅内出血的危险也在增加[1,2].在利益和风险并存的情况下,建立一个临床可行的、客观的影像学标准,严格选择每一个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使溶栓治疗方法更加科学,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钟士江;李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测定脑梗塞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C(PC)的活性水平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测定30例脑梗塞急性期和稳定期外周血浆中AT-Ⅲ、PC的活性水平.[结果]脑梗塞组急性期AT-Ⅲ、PC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脑梗塞组稳定期外周血浆中AT-Ⅲ、PC活性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均为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存在AT-Ⅲ、PC活性水平降低现象,但难以成为脑梗塞发病的直接病因.
作者:魏孟广;梁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又称肺心病,是由肺、肺动脉或胸廓的慢性病变,逐步演化为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扩张、肥大或衰竭的心脏病,在我国为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发病基础在肺,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衰竭的并发症,且呼吸衰竭所致的肺性脑病为目前肺心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故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予以积极防治.我院应用抗凝药肝素及血管扩张药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30例,并设置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鑫;陈磊;陈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氧合血红蛋白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采用犬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测定其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后不同时期,脑脊液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同时应用TCCD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不同时期基底动脉流速.[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流组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明显,腰穿组和对照组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轻微下降,引流组和腰穿组及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发现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与基底动脉流速呈正相关.[结论]犬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增高有关,腰大池持续引流能有效清除脑血管痉挛因子氧合血红蛋白.
作者:于耀宇;焦德让;张赛;刘振林;孙洪涛;孙世中;常斌鸽;胡群亮;郑茂华;屈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粪便潜血实验被视为临床上检查消化道出血及肠道恶性肿瘤常用的指标之一,多年来使用传统的化学方法,如邻甲苯胺法和匹拉米洞法等,它受饮食、药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危害[1,2].胶体金免疫法不受饮食、药物等因素干扰,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一种很理想的检测便潜血的方法.但其假阴性结果的出现可对临床工作造成一定的误导[3].笔者对比上述两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探讨二者联用的可行性.
作者:杨庆虹;刘蕊;贾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胶原酶溶核及臭氧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作用原理是利用胶原酶溶解髓核中的胶原蛋白,利用臭氧氧化髓核内蛋白多糖,减轻或解除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也减轻了突出物对神经根所引起的炎症,解除疼痛症状,达到治疗目的.本文对75例胶原酶及臭氧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胶原酶及臭氧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寻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任建政;冯晨;徐杰;田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武警部队的任务要求官兵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军人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军事素质和健康素质,它直接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和安全稳定.增强官兵综合素质除了常规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以外,简便、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健康教育.
作者:李浴峰;雷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病案是医院的知识宝库,折射着全部医疗活动的足迹,同时反映了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高低.当前医疗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患者逐渐成为医疗市场中的消费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之病案涉及医疗保险理赔、交通事故鉴定、医疗纠纷处理等诸多社会因素,导致病历复印的频度及数量骤然增加,从而对病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者:李玉明;韩晨光;韩慧娟;葛海燕;程晨;张燕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索适于工业化生产的分离纯化葛根素的更好方法.[方法]选取5种大孔吸附树脂及聚酰胺,并结合酸性氧化铝柱进一步吸附色素,采用重结晶法纯化产品,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产品纯度.[结果]建立了柱吸附结合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葛根素的方法,葛根素纯度>9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收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刘玉洁;董喜燕;崔颖;李灵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短程化疗方案对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阳性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且肝功能正常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75例,选择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阴性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对HBVM和肝功能进行检测.[结果]75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20例(26.67%),55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2例(3.63%),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与乙肝标志物阴性患者药物性肝炎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2HRZE/4HR短程化疗方案对HBVM阳性和阴性初治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明显不同.在对这两类患者进行抗结核化疗时,应特别关注抗结核药物对HBVM阳性患者的影响.
作者:温良焕;钟球;蒋莉;陈瑜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SARS患者康复期1年内抑郁、焦虑症状变化趋势及其人口学特征.[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在患者出院时、半年时、1年时调查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SARS患者出院时抑郁症状阳性率为65.7%、焦虑症状阳性率为37.4%,出院1年后各症状阳性率均小于20%.高年龄、已婚、非医护人员有较多抑郁、焦虑症状.[结论]SARS患者康复前期抑郁症状阳性率下降快,而焦虑症状阳性率略有下降,到康复后期二者均接近于普通人群.
作者:高宏生;胡役兰;惠武利;兰晓霞;魏茂提;王中军;杨震;常爱华;王世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足跟部是人体负重区域,组织结构严密,要求耐磨损,有感觉.创伤致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和足跟恢复较困难.1997-2005年,我院应用跖内侧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2例,术后经过1~8年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李冬严;侯勇;张震宇;刘积平;徐德军;张春光;车明学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