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医院SARS患者康复期抑郁、焦虑症状随访调查研究

高宏生;胡役兰;惠武利;兰晓霞;魏茂提;王中军;杨震;常爱华;王世鑫

关键词:SARS, 抑郁, 焦虑
摘要:[目的]探讨SARS患者康复期1年内抑郁、焦虑症状变化趋势及其人口学特征.[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在患者出院时、半年时、1年时调查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SARS患者出院时抑郁症状阳性率为65.7%、焦虑症状阳性率为37.4%,出院1年后各症状阳性率均小于20%.高年龄、已婚、非医护人员有较多抑郁、焦虑症状.[结论]SARS患者康复前期抑郁症状阳性率下降快,而焦虑症状阳性率略有下降,到康复后期二者均接近于普通人群.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AL-Ghroad法治疗静脉性阴茎异常勃起2例

    阴茎异常勃起为不伴有性冲动和性刺激的阴茎持续勃起、疼痛[1],临床较少见.我科在2004-2006年收治2例静脉性阴茎异常勃起,采用AL-Ghroad法阴茎头海绵体分流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福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武警部队健康促进体系的构建与展望

    武警部队的任务要求官兵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军人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军事素质和健康素质,它直接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和安全稳定.增强官兵综合素质除了常规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以外,简便、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健康教育.

    作者:李浴峰;雷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短程化疗方案对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短程化疗方案对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阳性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且肝功能正常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75例,选择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阴性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对HBVM和肝功能进行检测.[结果]75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20例(26.67%),55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2例(3.63%),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与乙肝标志物阴性患者药物性肝炎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2HRZE/4HR短程化疗方案对HBVM阳性和阴性初治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明显不同.在对这两类患者进行抗结核化疗时,应特别关注抗结核药物对HBVM阳性患者的影响.

    作者:温良焕;钟球;蒋莉;陈瑜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椎动脉复合体的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行经枕下区域的神经外科手术入路提供较详细的显微解剖标志和解剖学参数,以指导临床和手术操作.[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国人成年尸头15例(30侧)的头颈区域进行解剖,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结果]枕下区域的椎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周围的植物神经丛及毗邻的脊神经等结构均位于静脉间的腔隙中,构成椎动脉复合体.乳突、寰椎横突和枕髁是重要的解剖学标志,上、下枕下三角是暴露椎动脉入颅前的一个重要解剖学标志.[结论]通过观察与测量所获取的重要解剖学参数,明确此区域的显微解剖,以保证手术操作顺利,减少不必要的损伤,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作者:陈镭;张赛;孙洪涛;王育琪;马景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HT2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针对survivi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并通过脂质体将其转染至HT29细胞中.噻唑蓝(MTT)法观察survivin ASODN对HT29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测定IC50;Hoechst33342/PI双荧光染色后,观察转染survivin ASODN后HT29细胞核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200、400、600、800、1 000及1 200 nmol/Lsurvivin ASODN分别处理HT29细胞44 h后,IC50值为1 000 nmol/L.200、400、600、800和1 200 nmol/L组抑制率分别为(12.38±7.96)%、(22.30±4.49)%、(26.51±3.08)%、(38.90±3.66)%和(63.97±4.50)%.1 000 nmol/L survivin ASODN处理HT29细胞36 h后,经Hoechest33342/PI双荧光染色可观察到染色质高度浓缩、边缘化,凝集成明亮的团块.流式细胞仪检测1 000nmol/L survivin ASODN处理HT29细胞36 h后,G2期细胞显著增多.[结论]Survivin ASODN可显著抑制HT29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Survivin靶向治疗可能成为结肠癌综合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

    作者:呼文亮;靳秋月;陈立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细胞移植治疗颅脑创伤展望

    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没有找到理想的药物并成功的应用于颅脑创伤的防治.虽然有很多的神经保护因子在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中得到了开发和应用,并在某些实验性研究中,用于预防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害发生或是刺激神经保护旁路来发挥作用的策略取得了成功,但在临床上却缺乏肯定的疗效.

    作者:张赛;杨树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对兔急性脑梗塞可逆性损伤区和不可逆性损伤区的界定及其演变规律

    [目的]对急性脑梗塞可逆性损伤区(RDR)和不可逆性损伤区(IDR)进行界定并观察其演变规律,为超急性期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及时间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健康家兔40只,其中35只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术,术后按0.5、1、3、6、9、12和48 h时间点分组,每组5只;另外5只仅暴露大脑中动脉,而不灼断,作为对照组.所有动物行T2加权成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检查完毕后将兔处死,立即取脑行TTC染色.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采用GE signa Highspeed MR/i 1.5T超导MRI仪,对比剂使用Gd-DTPA.资料处理使用Functool 2000软件包,统计分析使用配对t检验.[结果]DWI在缺血0.5 h显示确切的梗塞灶,PWI在缺血0.5 h显示整个梗塞区范围,T2WI在缺血3 h后才能显示病灶.在缺血0.5~9 h,IDR进行性扩大,RDR进行性缩小.TTC染色所界定的不可逆性损伤区(IDR')和可逆性损伤区(RDR')与DWI/PWI所界定的IDR和RDR比较,除0.5 h外,其余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DR存在的时间约9 h,DWI/PWI是界定脑梗塞IDR和RDR的可靠检查方法.

    作者:钟士江;谢鹏;李平;方维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神经生长因子对氧合血红蛋白诱导小鼠脑细胞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氧合血红蛋白(OxyHb)诱导的小鼠脑细胞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OxyHb诱导细胞凋亡及NGF对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健康ICR小鼠随机分为损伤组(24只)、损伤给药组(24只)及对照组(6只),脑皮层局部蛛网膜下腔注射OxyHb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表达的情况.[结果]注射OxyHb后,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增加,在NGF给药组,Bcl-2表达增加,而Bax表达则明显降低.[结论]注射入小鼠局部脑组织蛛网膜下腔的OxyHb可引起小鼠神经细胞Bax表达增加,可能是诱导凋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而静脉注射NGF可以抑制OxyHb诱导的Bax表达增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与受体结合,从而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表达水平以实现其保护作用.

    作者:蒋显锋;师蔚;梁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脊柱外科专用翻身单的设计制作及初步应用

    大多脊柱外科患者术前、术后均需平卧位和定时翻身,如截瘫患者、脊柱手术患者,此类患者翻身时要求保持脊柱平行移动,严禁侧屈、旋转,若用力不当可加重患者疼痛,造成继发损伤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制作了一种适于为脊柱外科患者翻身的专用翻身单,可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经临床应用117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吴秋霞;孙明林;郑敏;郑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超短波并中频电治疗慢性盆腔炎98例体会

    我科1999-2005年采用超短波并中频电治疗慢性盆腔炎98例,经1~2疗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萍;党守新;史玉新;朱新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梗塞患者抗凝血酶-Ⅲ、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测定及意义

    [目的]测定脑梗塞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C(PC)的活性水平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测定30例脑梗塞急性期和稳定期外周血浆中AT-Ⅲ、PC的活性水平.[结果]脑梗塞组急性期AT-Ⅲ、PC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脑梗塞组稳定期外周血浆中AT-Ⅲ、PC活性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均为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存在AT-Ⅲ、PC活性水平降低现象,但难以成为脑梗塞发病的直接病因.

    作者:魏孟广;梁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剂量持续静滴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持续小剂量静滴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应激性溃疡(SU)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应用40 mg国产奥美拉唑,以3.3 mg/h速度持续静滴.B组以40mg/h速度静滴国产奥美拉唑,2次/d.两组患者均每2 h测1次胃液pH值,并观察胃肠减压器中是否有咖啡色或红色引流物.[结果]A组各时段胃液pH值较高且稳定,治疗SU疗效好.[结论]持续小剂量静滴奥美拉唑治疗SU效果优于常规给药方法.

    作者:李建军;周健;孙世中;张赛;张彬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超声检查在外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

    急腹症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因而及时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现将我院超声诊断外科急腹症1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佘劲松;粟景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麻下剖宫产术效果比较

    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均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它们的化学结构和药理学特性相似,但罗哌卡因对中枢神经毒性和心血管毒性较布比卡因低[1].剖宫产手术麻醉有别于一般手术的麻醉,除充分有效的镇痛外,还应考虑药物对子宫收缩及胎儿的影响[2].我院自2003年将罗哌卡因用于腰麻行剖宫产手术.本研究将相同剂量、浓度的罗派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麻下行剖宫产手术,比较其镇痛效果.

    作者:张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跖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足跟部是人体负重区域,组织结构严密,要求耐磨损,有感觉.创伤致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和足跟恢复较困难.1997-2005年,我院应用跖内侧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2例,术后经过1~8年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李冬严;侯勇;张震宇;刘积平;徐德军;张春光;车明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影像辅助定位脑沟入路切除幕上低级别胶质瘤

    [目的]研究影像辅助定位采取脑沟入路切除幕上低级别胶质瘤,大限度切除肿瘤,减少神经功能缺失.[方法]16例患者采取以临床资料、影像及无框架立体定向仪的综合方法定位,脑沟入路或部分采用脑沟入路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影像学全切除6例,次全切8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12例患者生活自理,其中6例生存期超过5年,1例术后3年复发未再治疗,1例术后2年死亡,失访2例.[结论]影像辅助定位胸沟入路切除幕上低级别胶质瘤效果良好患者生存期长,生活质量高.

    作者:张文彬;刘振林;陈宝友;焦德让;张赛;严志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某医院SARS患者康复期抑郁、焦虑症状随访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SARS患者康复期1年内抑郁、焦虑症状变化趋势及其人口学特征.[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在患者出院时、半年时、1年时调查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SARS患者出院时抑郁症状阳性率为65.7%、焦虑症状阳性率为37.4%,出院1年后各症状阳性率均小于20%.高年龄、已婚、非医护人员有较多抑郁、焦虑症状.[结论]SARS患者康复前期抑郁症状阳性率下降快,而焦虑症状阳性率略有下降,到康复后期二者均接近于普通人群.

    作者:高宏生;胡役兰;惠武利;兰晓霞;魏茂提;王中军;杨震;常爱华;王世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胃镜诊断十二指肠降段病变63例临床分析

    十二指肠降段病变在上消化道疾病中发病率较低,近年随着电子内镜的广泛应用及内镜医生在思想上逐渐重视降段检查,十二指肠降段病变的诊断水平也得到提高,减少了误诊、漏诊及误治.我院自2000年11月-2005年11月间,行上消化道胃镜检查12 212例,阳性率99.71%(12 176/12 212),其中发现十二指肠降段病变63例,占上消化道病变的0.52%,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昭友;曹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氧合血红蛋白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氧合血红蛋白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采用犬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测定其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后不同时期,脑脊液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同时应用TCCD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不同时期基底动脉流速.[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流组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明显,腰穿组和对照组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轻微下降,引流组和腰穿组及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发现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与基底动脉流速呈正相关.[结论]犬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增高有关,腰大池持续引流能有效清除脑血管痉挛因子氧合血红蛋白.

    作者:于耀宇;焦德让;张赛;刘振林;孙洪涛;孙世中;常斌鸽;胡群亮;郑茂华;屈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颅内感染的诊治进展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常有颅高压、意识障碍及多种并发症,病情凶险,存活患者可遗留痴呆、癫痫、瘫痪和颅神经麻痹等后遗症.而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又使临床治疗难度加大.有资料表明,开放性颅脑外伤、颅内病灶的存在以及手术本身使得脑组织和血脑屏障受到破坏,加上颅外一些并发症等因素,使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0.2%~4.0%,病死率高达58%[1~3].

    作者:郑茂华;张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