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苏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15例

刘晓玲

关键词:糖尿病, 胃轻瘫, 莫沙必利, 胃苏颗粒
摘要:目的:胃苏颗粒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15例采用莫沙必利治疗,5mg/次,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治疗组15例采用胃苏颗粒1包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联合治疗组15例采用胃苏颗粒1包+莫沙必利5mg,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疗程均为4周.结果:对照组1周后有效9例,4周后显效12例,有效3例;治疗组1周后有效8例,4周后显效11例,有效4例;联合治疗组1周后有效12例,4周后显效15例.结论:胃苏颗粒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肝气机郁滞型)、改善胃肠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益肾活血序贯疗法改善卵巢功能衰退相关指标的研究

    目的:明确中药益肾活血序贯疗法改善卵巢功能衰退相关指标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及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07年5月~2013年7月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卵巢功能衰退患者共计80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益肾活血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含激素序贯疗法,2组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5.00%,对照组为62.50%.经Ridit分析,U=2.0241,P=0.0430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潮热汗出、情绪不稳定、失眠、心悸、阴道干涩、月经紊乱、记忆力下降及泌尿系统症状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E2均较治疗前提高,FSH及LH均较治疗前降低,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2、FSH及L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意义:中药益肾活血序贯疗法较之传统常规中药治疗方法更有优势,规律性强,且可以缩短用药时间,患者更易于接受.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陆萍;陈晓勇;肖晓燕;金兰;方惠珍;胡勤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论《素问·移精变气论》的临床指导意义

    人的自然与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精神情志的不稳定性和时刻可能受到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刺激而发生机体难以承受的变故而出现剧烈而过度的怵惕、思虑、悲哀、喜乐、忧愁、盛怒与恐惧,这些过度的情志一旦出现,就会扰乱脏腑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而使气机紊乱,气化失常,疾病(心身疾病)丛生.而且,因精神因素而产生的疾病,有时是药物所不能控制和治疗的.古人早就了解了这一点,除《灵柩·本神》中已详细论述了精神因素所致心身疾病的治疗要点与方法外,《素问·移精变气论》更进一步指出了心身疾病的非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作者:张利;蒋维晏;刘春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苍耳子的炮制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对近年来苍耳子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概况进行系统介绍.通过对苍耳子的净制工艺、炒制工艺、炮制机理以及主要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并予以综述.旨在为苍耳子的炮制工艺、减毒机理和质量控制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韩燕全;洪燕;孙艳华;李光东;汪永忠;高家荣;夏伦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儒医龚廷贤内科诊疗思想现代研究进展

    龚廷贤是旴江医家中的杰出代表,文章概述了现代医家对其内科诊疗思想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河洪;李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胃苏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15例

    目的:胃苏颗粒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15例采用莫沙必利治疗,5mg/次,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治疗组15例采用胃苏颗粒1包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联合治疗组15例采用胃苏颗粒1包+莫沙必利5mg,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疗程均为4周.结果:对照组1周后有效9例,4周后显效12例,有效3例;治疗组1周后有效8例,4周后显效11例,有效4例;联合治疗组1周后有效12例,4周后显效15例.结论:胃苏颗粒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肝气机郁滞型)、改善胃肠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抗心磷脂抗体与反复自然流产的研究进展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妊娠期常见一种并发症,其病因非常复杂.近年来的生殖免疫学认为,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A)的存在与流产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就ACA的性质、导致自然流产的机制以及治疗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

    作者:董盼攀;叶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HPA轴及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大鼠HPA轴及海马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模型组、APS干预组组,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饮食饲养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模型.成模4周后,断头处死所有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CRH、ACTH、CorT的含量,以及海马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 mRNA的表达.结果:DM模型组血ACTH、CorT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与模型组大鼠相比,APS干预组大鼠血ACTH、CorT含量显著降低(P <0.05);DM模型组海马GRmRNA含量较正常组极显著降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APS干预组大鼠海马GR mRNA含量明显上调(P<0.01).结论:APS保护高糖环境下的海马组织,改善HPA轴功能,对糖尿病以及合并症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丁曦;姚定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卡培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转移性三阴乳腺癌46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卡培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转移性三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86例,A组46例采用卡培他滨联合顺铂,B组40例采用卡培他滨,3周重复,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并评价2组治疗有效率、毒副作用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CR+ PR)为43.48%(20/46),B组22.50%(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A组胃肠道毒性和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57%、50.00%、26.26%;B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7.50%、23.91%、10.00%,2组远期生存的比较,A组生存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耐药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尽管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毒副作用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薛海鸥;岳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30例

    目的:探讨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更好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拟纳入标准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成热敏灸治疗组和温和灸对照组各3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临床疗效变化.结果:治疗后热敏灸组有效率为97.7%,明显优于温和灸组的90%,2组患者治疗后肺通气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热敏灸组与温和灸组比较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不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症状,而且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夏晓健;李晓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加味五苓散对高尿酸血症大鼠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测加味五苓散(五苓散加味萆薜、茵陈)对高尿酸血症大鼠代谢性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调节作用机理方法:以腺嘌呤和盐酸乙胺丁醇混悬液灌胃,制造大鼠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采取边造模边给药,加味五芩散大、中、小剂量组灌胃给药.第8、15、22d眼眶取血,分别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加味五苓散中剂量组能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TC、LDL-C水平(P<0.05).结论:加味五苓散具有明显降低大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

    作者:张玉珊;余琼琼;杨亚龙;黄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姜黄素对肺腺癌A549细胞PI3K/Akt/Bcl-2信号通路的作用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率、凋亡和PI3 K/Akt/Bcl-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绘制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测定姜黄素对肺腺癌A549细胞抑制率.将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于肺腺癌A549细胞24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PI3 K/Akt/Bcl-2蛋白表达.结果:姜黄素能够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且呈一定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随着药物浓度上升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 <0.05);PI3K、Akt和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PI3 K/Akt/Bcl-2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作者:邹志坚;高增光;王晓敏;席晓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民国时期旅沪的福建医家浅析

    近代上海成为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桥梁,更是中西医药交流的中心.吸引着各地中医汇聚上海,其中包括了许多著名的福建医家,本文试对民国时期旅沪福建医家的生平、旅沪经历对他们学术、医术上的影响进行探讨.

    作者:陈玉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常用主变量筛选方法及其应用特性分析

    本文通过对几种常用主变量筛选方法及其应用特性进行分析可知,在选择主变量筛选方法时,要充分根据回归模型的属性、样本数据的大小、实现的难易程度及各主变量筛选方法的应用特性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方法.

    作者:郭慧玲;曾辉;闫柏屹;赵晓娟;高文军;胡律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与监管

    人们解决温饱问题后期望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保健食品已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的“新宠”.本文主要从我国保健食品发展与监管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简述,重点分析了中国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供广大从业人员和读者参考.

    作者:安静;陈和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指辅助生殖技术中诱导排卵或促超排卵药物引起的并发症,是一种新的医源性疾病,不仅影响妊娠成功率,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近年对OHSS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诊断、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进展作进一步综述.

    作者:程慧芳;程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栀子豉汤及其组成中药近5年研究进展

    综述栀子豉汤及栀子、淡豆豉近5年的研究进展.查阅中国知网数据库(2008-2013年),对栀子豉汤及栀子、淡豆豉的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进行归纳整理.栀子豉汤早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疗心烦懊(恢)的经典方,临床使用率颇高,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较好的抗抑郁、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保护等作用.目前对栀子、淡豆豉单味药的研究较多,而对栀子豉汤复方研究较少.建议对栀子豉汤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组方化学成分分析、物质基础及方中栀子、淡豆豉的配伍比例和机制,以期为栀子豉汤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王安军;王兴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加强大学新生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辨证论治和知常达变的治疗原则、阴阳平衡的养生理念以及“悬壶济世”的习医宗旨、“医者仁心”的高尚美德,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人文精神,是中医药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生动教材.弘扬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作者:何薇;何春生;史炎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医养生学的外延裁别

    中医养生学外延广泛,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康复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治未病”学以及预防医学、体育健身学、气功学等中西医学科有着某种亲缘关系.但由于各自的内涵不同,或邻近,或从属,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性特征.本文就此进行了简要探析.

    作者:叶明花;蒋力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性脂肪肝20例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肝炎性脂肪肝临床治疗的超声诊断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肝炎性脂肪肝患者(研究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另选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20例肝炎性脂肪肝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全程超声检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超声检查正常9例(45.0%)、轻度脂肪肝7例(35.0%)、中度脂肪肝3例(15.0%)、重度脂肪肝1例(5.0%),超声检查正常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超声检查正常2例(10.0%),轻度脂肪肝9例(45.0%)、中度脂肪肝7例(35.0%)、重度脂肪肝2例(10.0%),治疗后超声检查正常率高于治疗前,但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肝大0例(0.0%)、腹胀2例(100.0%)、肝区不适2例(100.0%),3项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得到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肝大5例(25.0%)、腹胀7例(35.0%)、肝区不适7例(35.0%),3项症状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且症状改善效果均较研究组差(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用于肝炎性脂肪肝临床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脂肪肝超声检查结果,值得在肝炎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韻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车前子超微速溶饮片中京尼平苷酸与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一种同步测定车前子超微速溶饮片中京尼平苷酸与毛蕊花糖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结果:京尼平苷酸与毛蕊花糖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9.88 μg/mL~159.68μg/mL(r=0.9999)和91.26μg/mL~243.36μg/mL(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RSD=1.1%,n=6)和99.7%(RSD=1.3%,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控的方法.

    作者:陈乐;谢玲;熊学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