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金匮要略方论》肾气丸的运用论异病同治

刘中勇;张腾云

关键词: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肾气丸, 异病同治
摘要:肾气丸是张仲景所创立的补肾名方,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运用肾气丸一方治疗寒湿脚气、虚劳腰痛、痰饮、消渴、女子转胞五种疾病,堪称“异病同治”经典.根据《金匮要略方论》原文中肾气丸的运用讨论“异病同治”理论.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调查研究

    当前中药全球市场的巨大潜力已逐渐被各国所认识,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所不得不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何针对中药知识领域的特征,寻求有效的保护措施,本文重点阐述了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况、中药专利分析及有关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全过程,分别引用大量图表数据和经验说明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保护内容、方法、途径和技巧.

    作者:俞颂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从《金匮要略方论》肾气丸的运用论异病同治

    肾气丸是张仲景所创立的补肾名方,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运用肾气丸一方治疗寒湿脚气、虚劳腰痛、痰饮、消渴、女子转胞五种疾病,堪称“异病同治”经典.根据《金匮要略方论》原文中肾气丸的运用讨论“异病同治”理论.

    作者:刘中勇;张腾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甘草苷对人膀胱癌T24细胞p21、PTEN的表达影响

    目的:探讨甘草苷(Liquiritin,LQ)对膀胱癌细胞T24 p21、PTEN的表达影响及其可能的抗癌机制.方法:实验分组:实验分为对照组,LQ20 μg/mL,50 μg/mL,100 μg/mL组.用RT - PCR和RT - qPCR检测p21、PTE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Q对T24细胞内p21、PTEN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Q 20 μg/mL,50 μg/mL,100 μg/mL组PTEN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LQ50 μg/mL,100 μg/mL组p21mRNA表达升高,LQ 20 μg/mL,50μg/mL,100 μg/mL组p2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Q能诱导T24细胞p21、PTEN的表达,其抗癌机制可能与此相关.

    作者:张娴;黄永佳;曾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基于组件模型的《伤寒论》方规数字化研究

    运用现代数字技术,以系统生物学理论为指导,从工程学的角度对《伤寒论》方剂的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基于组件模型的数字化技术和方法解析其学术思想体系有相应的优势,可揭示其内在的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不仅能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可促进方剂学发展,拓宽临床应用.

    作者:聂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积雪草总苷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积雪草总苷过程,优化相关工艺条件和参数.方法:考察HPD100、HPD200、HPD500、AB-8、D101五种大孔树脂对积雪草总苷的动态、静态吸附量和解吸率选定型号,以积雪草总苷为指标考察纯化工艺参数.结果:优选确定AB -8型大孔树脂,上样生药质量浓度为0.0625g/ml,上样量中生药与树脂比为1∶2(g∶ml),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体积为2BV,验证试验平均洗脱率为81.27%,洗脱后积雪草总苷纯度为55.27%.结论:AB -8型大孔树脂适合积雪草总苷的分离地化.

    作者:杜建平;孙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论加强医院药剂科管理

    本文从制度管理、药品管理、药房管理、药学服务、人力管理等方面,对加强医院药剂科进行了论述.

    作者:欧阳建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TREM-1与中药治疗脓毒症关系研究进展

    髓细胞触发受体-1(TREM -1)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髓样细胞表面,其在触发和放大炎症反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脓毒症(Sepsis是机体在感染后发生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证实脓毒症的发生与TREM -1表达上调密切相关.而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一部分,在治疗急症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本文就中药治疗脓毒症与髓细胞触发受体-1关系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张慧妍;苏文利;王毅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居民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对中医药卫生服务的需求情况,对其数据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方法:采用普查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我区居民500名,将抽样样本按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164人,年龄16 -35岁;中年组172人,年龄36 -65岁;老年组164人,年龄66-85岁.结果:居民因为年龄差别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年龄社区居民对中医药卫生服务的理解和需求不同,随着年龄的增加,居民对中医药的需求呈上升趋势.

    作者:卜鸿翔;罗月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明清时期脾胃学之特点

    明清时期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医学承袭宋金元的基础,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对医学的推动,名医辈出,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进一步丰富和成熟,进入了全面、系统和规范化的总结阶段.其中对于脾胃学说有精辟论述,又各有发挥,促使脾胃学说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从明清脾胃学的理论及诊治特色论述该时代所具脾胃学特点.

    作者:陆菁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温热论》体质相关初探

    通过对《温热论》中论述体质的相关内容的学习,从体质的产生,体质与发病,体质与诊断,体质与用药等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了解人体体质与发病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加深对叶氏学术思想的理解.

    作者:陈绩锐;艾军;余小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信前胡的产地与道地性考证

    目的:从历史角度对“信前胡”进行药名、基源与道地产地考证.方法:通过本草考证、现代资源调查、药材性状、有效成分与药效、生态环境、遗传基因、栽培和采收加工技术等方面对信前胡进行考证研究.结果:信前胡是产于古信州(今江西上饶)的道地药材.结论:信前胡在历史上形成了以江西上饶县五府山、玉山、婺源、广丰、德兴等产地为道地产区的分布规律.

    作者:聂小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冠心病血瘀证“以病带证”客观化研究概述

    血瘀证是冠心病中常见的证型之一.本文从血液相关指标、血管相关指标、基因和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舌象、脉象等方面探究冠心病血瘀证以病带证客观化研究近况,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作者:喻松仁;王萍;简维雄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成骨样细胞增殖及PCNA、Cyclin D1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成骨样细胞增殖及PCNA、Cyclin D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和生理盐水血清,分别干预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ROS17/2.8,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荧光定量PCR检测PCNA、Cyclin D1 mRNA表达.结果:与同浓度生理盐水血清组相比,中药血清组10%-30%浓度促细胞增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浓度为20%时,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血清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同期生理盐水血清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G2/M期、S期细胞比例及PI在干预48h时均高于同期生理盐水血清组,具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血清组较理盐水血清组PCNA、Cyclin D1 mRNA表达升高,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骨颗粒含药血清能促进成骨样细胞的增殖、提高PCNA、Cyclin D1 mRNA表达.

    作者:林海鸣;林燕萍;吴银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丹参功效考

    目的:通过古代本草文献及方剂文献的考证,对丹参的古代应用进行全面总结.方法:选取历代主流本草文献相关记载及《方剂大辞典》中含丹参的方药(设定方剂总药味数≤8味),参合互证,对比归纳,以期晦者彰,隐者现,全面反映丹参的临床效用.结果:古代丹参的应用范畴,可归纳为止痒消痈;调经止带,安胎祛瘀;安神定志;和胃止痛;强腰祛痹;清热避瘟;益气补虚七大功效.现代多取丹参活血化瘀之功仅将丹参应用于妇科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对丹参临床应用的局限化.从给药方式来看,古代常用丹参外用取效,也有可能反映了丹参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亮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基于结肠黏膜肥大细胞及5-HT变化探讨痛泻要方颗粒剂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D)肥大细胞以及结肠5- HT表达,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脾虚肝郁型IBS -D可能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番泻叶+束缚应激刺激造成IBS -D动物模型,正常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予得舒特灌胃,治疗组予痛泻要方颗粒剂灌胃治疗2周.应用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肥大细胞表达;应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5- HT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肥大细胞增多,结肠5-HT蛋白及其mRNA阳性表达增强,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及对照组大鼠结肠肥大细胞减少,结肠5-HT蛋白及其mRNA阳性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5- HT表达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IBS -D内脏敏感性增高及胃肠运动功能紊乱,与肥大细胞增多,5- HT的异常表达分泌相关,痛泻要方可能通过调节肥大细胞表达,影响5 - HT分泌,发挥缓解脾虚肝郁型IBS -D生物学效应.

    作者:黄罡;张涛;潘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灸感法与红外法检测偏头痛患者阳陵泉穴热敏态的对比研究

    目的:采用灸感法与红外法对偏头痛患者患侧阳陵泉穴热敏态进行检测对比研究,探讨腧穴热敏态红外客观显示的可能性.方法:共纳入偏头痛患者54例.在自然状态下采用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TTM)拍摄腰部红外热像图,图像采集完毕,接受灸感法热敏检测(艾条悬灸患侧阳陵泉穴10分钟).悬灸结束后记录患侧阳陵泉穴产生扩热、透热的例数,后进行第2次红外辐射测量,记录艾灸后小腿外侧红外图像变化,比较两种检测法对偏头痛患者患侧阳陵泉穴热敏态的检测差异.结果:偏头痛患者患侧阳陵泉穴区发生热融化时,其红外辐射强度多数显示高温特征,与灸感法比较,其敏感性(真阳性率)为88.5%,特异性(真阴性率)为71.4%,准确性为79.6%;艾灸偏头痛患者患侧阳陵泉穴区后,发生热敏化的患侧阳陵泉穴区产生明显的沿小腿外侧纵向扩散(胆经)或横向扩散的红外辐射增强区域,与灸感法比较,其敏感性(真阳性率)为87.9%,特异性(真阴性率)为76.2%,准确性为83.3%.结论:(1)偏头痛患者患侧阳陵泉穴区热敏态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红外成像客观显示.(2)艾灸热敏腧穴产生的腧穴热敏现象(如扩热、传热),除了受试者的主观感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被红外成像客观显示.

    作者:徐杰;付勇;章海凤;李林;陈日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咳喘固本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咳喘固本颗粒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药典高效液相法对咳喘固本颗粒剂中黄芪甲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咳喘固本颗粒剂生产质量状况良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为咳喘固本颗粒剂的质量检验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陈浩;徐欢;何小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对氯苯氧异丁酸的质量考察

    目的:建立化学药品对氯苯氧异丁酸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化学合成制备对氯笨氧异丁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进行质量考察.结果:对氯苯氧异丁酸线性范围为0.25 ~4.5μg,r=0.9997,进样量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形关系.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精密度高,重现性较好.该方法可作为对氯苯氧异丁酸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徐伟;邓雅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白蚬蝶生物学研究及寄主发现

    通过长达2年多的研究,首次发现了国家保护的昆虫白蚬蝶Stiboges nymphidia Butler在江西九连山保护区的寄主为紫金牛科Myrsinaceae莲座紫金牛Ardisia primulaefolia Gardn.et Champ并对其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和观察,首次发现了其卵和幼虫、蛹的形态.

    作者:章叔岩;贾凤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形气神关系及其实践意义再探

    古今医家就形气神关系的探讨,多是从形气关系、形神关系进行论述,少有对气神关系进行讨论者,更罕有“三位一体”地进行论述.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探析,提出“气化形神且为形神交感的介质“这一观点,并由此出发,从养生、治疗等方面对其实践意义进行探索.

    作者:薛小虎;李博成;孙泽佳;吕方舟;刘春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