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成骨样细胞增殖及PCNA、Cyclin D1 mRNA表达的影响

林海鸣;林燕萍;吴银生

关键词:健骨颗粒, 成骨样细胞, 细胞增殖, PCNA, Cyclin D1, 基因表达
摘要:目的:观察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成骨样细胞增殖及PCNA、Cyclin D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和生理盐水血清,分别干预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ROS17/2.8,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荧光定量PCR检测PCNA、Cyclin D1 mRNA表达.结果:与同浓度生理盐水血清组相比,中药血清组10%-30%浓度促细胞增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浓度为20%时,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血清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同期生理盐水血清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G2/M期、S期细胞比例及PI在干预48h时均高于同期生理盐水血清组,具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血清组较理盐水血清组PCNA、Cyclin D1 mRNA表达升高,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骨颗粒含药血清能促进成骨样细胞的增殖、提高PCNA、Cyclin D1 mRNA表达.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从《金匮要略方论》肾气丸的运用论异病同治

    肾气丸是张仲景所创立的补肾名方,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运用肾气丸一方治疗寒湿脚气、虚劳腰痛、痰饮、消渴、女子转胞五种疾病,堪称“异病同治”经典.根据《金匮要略方论》原文中肾气丸的运用讨论“异病同治”理论.

    作者:刘中勇;张腾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冠心病血瘀证“以病带证”客观化研究概述

    血瘀证是冠心病中常见的证型之一.本文从血液相关指标、血管相关指标、基因和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舌象、脉象等方面探究冠心病血瘀证以病带证客观化研究近况,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作者:喻松仁;王萍;简维雄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白术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黏膜NO及NOS的影响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白术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黏膜NO及NOS的影响以从微观进一步阐释白术治疗STC的机制.方法:随机将成年健康SD大鼠60只分为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白术低剂组(30 g生药/kg)、白术中剂组(60 g生药/kg)、白术高剂组(120 g生药/kg),每组12只,应用大黄将除空白对照组以外的大鼠制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成功造模后,空白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ml,白术低、中、高剂组分别给予3 g生药/ml、6 g生药/ml、12 g生药/ml的白术水煎液2 ml,早晚2次,连续15天.15天中连续观察大鼠皮毛光泽、活动范围、进食量、排便情况及体重变化.末次给药后硝酸还原法检测NO含量,NOS免疫组化法染色及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较其他各组粗大、迂曲,肠腔内有较大块较多粒粪便存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在给药前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处死前的各组大鼠体重差异均显出统计学意义(P<0 01);各组大鼠远端结肠黏膜NO含量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NOS免疫组化法染色半定量分析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白术单用能通过改变STC大鼠结肠黏膜NOS的表达而降低NO的合成,以达到治疗STC目的.其中剂量为60 g的生白术能把上述效应发挥好.

    作者:孟萍;尹建康;高晓静;刘平;王凡;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龙血竭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龙血竭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柱(4.6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mL/min;柱温40℃.结果:建立了龙血竭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4个共有峰,各龙血竭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为更好地控制龙血竭药材的质量,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方法.

    作者:孙冬梅;胥爱丽;毕晓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形气神关系及其实践意义再探

    古今医家就形气神关系的探讨,多是从形气关系、形神关系进行论述,少有对气神关系进行讨论者,更罕有“三位一体”地进行论述.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探析,提出“气化形神且为形神交感的介质“这一观点,并由此出发,从养生、治疗等方面对其实践意义进行探索.

    作者:薛小虎;李博成;孙泽佳;吕方舟;刘春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调查研究

    当前中药全球市场的巨大潜力已逐渐被各国所认识,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所不得不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何针对中药知识领域的特征,寻求有效的保护措施,本文重点阐述了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况、中药专利分析及有关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全过程,分别引用大量图表数据和经验说明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保护内容、方法、途径和技巧.

    作者:俞颂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成骨样细胞增殖及PCNA、Cyclin D1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成骨样细胞增殖及PCNA、Cyclin D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和生理盐水血清,分别干预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ROS17/2.8,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荧光定量PCR检测PCNA、Cyclin D1 mRNA表达.结果:与同浓度生理盐水血清组相比,中药血清组10%-30%浓度促细胞增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浓度为20%时,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血清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同期生理盐水血清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G2/M期、S期细胞比例及PI在干预48h时均高于同期生理盐水血清组,具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血清组较理盐水血清组PCNA、Cyclin D1 mRNA表达升高,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骨颗粒含药血清能促进成骨样细胞的增殖、提高PCNA、Cyclin D1 mRNA表达.

    作者:林海鸣;林燕萍;吴银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培土生金法对脾气虚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STAT-6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培土生金中药对脾虚型变态反应性鼻炎(AR)大鼠STAT-6 mRNA、IL - 13 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为临床运用培土生金法治疗AR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造模,用RT -PCR法检测鼻黏膜STAT -6 mRNA、IL - 13mRNA的表达.结果:培土生金中药能够降低实验性AR大鼠鼻黏膜STAT-6 mRNA、IL - 13 mRNA的表达.结论:培土生金中药可能通过调节STAT-6 mRNA、IL-13 mRNA的表达,对实验性AR大鼠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黄桂锋;卢健敏;熊大经;谢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氟尿嘧啶双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双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紫杉醇脂质体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亚叶酸钙4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注射,第1天;氟尿嘧啶3000mg/m2加入百特化疗泵中维持46小时,第1天;每2周重复.结果:38例均能评价疗效.其中3例获得CR,16例获得PR,RR为50%,15例SD,4例PD;中位TTP为6.4个月;中位OS为11.2个月;1年生存率为44.6%.全组毒副反应较轻,主要为骨髓抑制、黏膜炎、神经毒性、肌肉关节痛及脱发,胃肠道反应多为Ⅰ~Ⅱ度.其中Ⅲ~Ⅳ度毒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7例,脱发2例,黏膜炎2例.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双周治疗晚期进展期胃癌不良反应较DCF方案(多西他赛、顺铂、5 - FU)明显降低,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相似,而前者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似乎更佳,提示以紫杉醇替代多西他赛亦是DCF的一种可选的改良方案.

    作者:钟瑜;黄万钟;潘达超;王少彬;周锋;夏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金匮要略》方歌括

    本文笔者将《金匮要略》的前205方编成了歌诀,歌诀既照顾诗歌韵律的特点,精练而有韵味,又尽量符合著作者的本意,部分方歌融入了现代研究成果,深入浅出,简捷易记,便于后学者参考记忆.

    作者:石志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白蚬蝶生物学研究及寄主发现

    通过长达2年多的研究,首次发现了国家保护的昆虫白蚬蝶Stiboges nymphidia Butler在江西九连山保护区的寄主为紫金牛科Myrsinaceae莲座紫金牛Ardisia primulaefolia Gardn.et Champ并对其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和观察,首次发现了其卵和幼虫、蛹的形态.

    作者:章叔岩;贾凤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明清时期脾胃学之特点

    明清时期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医学承袭宋金元的基础,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对医学的推动,名医辈出,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进一步丰富和成熟,进入了全面、系统和规范化的总结阶段.其中对于脾胃学说有精辟论述,又各有发挥,促使脾胃学说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从明清脾胃学的理论及诊治特色论述该时代所具脾胃学特点.

    作者:陆菁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社区医师中医外科培养模式探讨

    社区中医医师工作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一定不足,如知识掌握不全面、缺乏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等,这在外科专业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社区医师中医外科知识技能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及具体解决办法,以期优化社区医师中医外科培养模式,使社区工作能再上一个台阶.

    作者:张董晓;张燕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灸感法与红外法检测偏头痛患者阳陵泉穴热敏态的对比研究

    目的:采用灸感法与红外法对偏头痛患者患侧阳陵泉穴热敏态进行检测对比研究,探讨腧穴热敏态红外客观显示的可能性.方法:共纳入偏头痛患者54例.在自然状态下采用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TTM)拍摄腰部红外热像图,图像采集完毕,接受灸感法热敏检测(艾条悬灸患侧阳陵泉穴10分钟).悬灸结束后记录患侧阳陵泉穴产生扩热、透热的例数,后进行第2次红外辐射测量,记录艾灸后小腿外侧红外图像变化,比较两种检测法对偏头痛患者患侧阳陵泉穴热敏态的检测差异.结果:偏头痛患者患侧阳陵泉穴区发生热融化时,其红外辐射强度多数显示高温特征,与灸感法比较,其敏感性(真阳性率)为88.5%,特异性(真阴性率)为71.4%,准确性为79.6%;艾灸偏头痛患者患侧阳陵泉穴区后,发生热敏化的患侧阳陵泉穴区产生明显的沿小腿外侧纵向扩散(胆经)或横向扩散的红外辐射增强区域,与灸感法比较,其敏感性(真阳性率)为87.9%,特异性(真阴性率)为76.2%,准确性为83.3%.结论:(1)偏头痛患者患侧阳陵泉穴区热敏态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红外成像客观显示.(2)艾灸热敏腧穴产生的腧穴热敏现象(如扩热、传热),除了受试者的主观感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被红外成像客观显示.

    作者:徐杰;付勇;章海凤;李林;陈日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丹皮酚缓释微丸的质量研究

    目的:建立丹皮酚缓释微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丹皮酚进行定性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皮酚缓释微丸中丹皮酚的含量,并对其释放度进行考察研究.色谱柱: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 水(50∶50);检测波长:27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丹皮酚在浓度范围13.66~68.30μ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5%,RSD=1.13% (n =9);丹皮酚缓释微丸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无明显突释现象.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作为丹皮酚缓释微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林碧璇;程学仁;孙冬梅;李智勇;张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咳喘固本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咳喘固本颗粒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药典高效液相法对咳喘固本颗粒剂中黄芪甲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咳喘固本颗粒剂生产质量状况良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为咳喘固本颗粒剂的质量检验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陈浩;徐欢;何小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药有效成份防治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OA)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变,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中药有效成分在OA防治方面疗效可靠、毒副反应少、复发率低,具有较好应用前景.本文就中药有效成分防治O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邓长财;鞠中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基于组件模型的《伤寒论》方规数字化研究

    运用现代数字技术,以系统生物学理论为指导,从工程学的角度对《伤寒论》方剂的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基于组件模型的数字化技术和方法解析其学术思想体系有相应的优势,可揭示其内在的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不仅能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可促进方剂学发展,拓宽临床应用.

    作者:聂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益气活血方药对D-半乳糖拟衰大鼠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药、活血药在抗衰老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模型组通过腹腔注射D-半乳糖(D- gal)建立大鼠衰老模型,模型给药组同时灌服中药.50天后检测其胸腺、脾脏的重量,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率.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脾脏、胸腺质量均减轻(P<0.01),给药各组脾脏、胸腺质量均增加(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CD4 +T淋巴细胞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各组CD4+T淋巴细胞均升高(P<0 05),空白组CD4/CD8比值高于其它各组,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大剂量组、益气活血小剂量组、益气活血大剂量组这三组CD4/CD8比值均升高(P<0.01).结论:益气药、活血药对免疫衰老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且二者合用效果更显著.益气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优于活血药.

    作者:刘芳;靳虹;张云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甘草苷对人膀胱癌T24细胞p21、PTEN的表达影响

    目的:探讨甘草苷(Liquiritin,LQ)对膀胱癌细胞T24 p21、PTEN的表达影响及其可能的抗癌机制.方法:实验分组:实验分为对照组,LQ20 μg/mL,50 μg/mL,100 μg/mL组.用RT - PCR和RT - qPCR检测p21、PTE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Q对T24细胞内p21、PTEN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Q 20 μg/mL,50 μg/mL,100 μg/mL组PTEN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LQ50 μg/mL,100 μg/mL组p21mRNA表达升高,LQ 20 μg/mL,50μg/mL,100 μg/mL组p2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Q能诱导T24细胞p21、PTEN的表达,其抗癌机制可能与此相关.

    作者:张娴;黄永佳;曾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