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娴;黄永佳;曾星
髓细胞触发受体-1(TREM -1)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髓样细胞表面,其在触发和放大炎症反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脓毒症(Sepsis是机体在感染后发生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证实脓毒症的发生与TREM -1表达上调密切相关.而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一部分,在治疗急症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本文就中药治疗脓毒症与髓细胞触发受体-1关系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张慧妍;苏文利;王毅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骨关节炎(OA)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变,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中药有效成分在OA防治方面疗效可靠、毒副反应少、复发率低,具有较好应用前景.本文就中药有效成分防治O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邓长财;鞠中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培土生金中药对脾虚型变态反应性鼻炎(AR)大鼠STAT-6 mRNA、IL - 13 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为临床运用培土生金法治疗AR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造模,用RT -PCR法检测鼻黏膜STAT -6 mRNA、IL - 13mRNA的表达.结果:培土生金中药能够降低实验性AR大鼠鼻黏膜STAT-6 mRNA、IL - 13 mRNA的表达.结论:培土生金中药可能通过调节STAT-6 mRNA、IL-13 mRNA的表达,对实验性AR大鼠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黄桂锋;卢健敏;熊大经;谢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五味药组成,具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之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皮肤病等多学科.古法主用于中医外科疮疡病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广谱抗细菌、真菌、病毒、肿瘤作用,并具有对细菌耐药性低、抗炎、调节免疫之优势功效.因此该方剂在皮肤病治疗过程中运用范围广泛,前景也较值得期待.
作者:程晶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从历史角度对“信前胡”进行药名、基源与道地产地考证.方法:通过本草考证、现代资源调查、药材性状、有效成分与药效、生态环境、遗传基因、栽培和采收加工技术等方面对信前胡进行考证研究.结果:信前胡是产于古信州(今江西上饶)的道地药材.结论:信前胡在历史上形成了以江西上饶县五府山、玉山、婺源、广丰、德兴等产地为道地产区的分布规律.
作者:聂小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血瘀证是冠心病中常见的证型之一.本文从血液相关指标、血管相关指标、基因和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舌象、脉象等方面探究冠心病血瘀证以病带证客观化研究近况,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作者:喻松仁;王萍;简维雄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益气药、活血药在抗衰老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模型组通过腹腔注射D-半乳糖(D- gal)建立大鼠衰老模型,模型给药组同时灌服中药.50天后检测其胸腺、脾脏的重量,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率.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脾脏、胸腺质量均减轻(P<0.01),给药各组脾脏、胸腺质量均增加(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CD4 +T淋巴细胞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各组CD4+T淋巴细胞均升高(P<0 05),空白组CD4/CD8比值高于其它各组,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大剂量组、益气活血小剂量组、益气活血大剂量组这三组CD4/CD8比值均升高(P<0.01).结论:益气药、活血药对免疫衰老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且二者合用效果更显著.益气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优于活血药.
作者:刘芳;靳虹;张云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本文从制度管理、药品管理、药房管理、药学服务、人力管理等方面,对加强医院药剂科进行了论述.
作者:欧阳建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丹皮酚缓释微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丹皮酚进行定性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皮酚缓释微丸中丹皮酚的含量,并对其释放度进行考察研究.色谱柱: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 水(50∶50);检测波长:27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丹皮酚在浓度范围13.66~68.30μ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5%,RSD=1.13% (n =9);丹皮酚缓释微丸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无明显突释现象.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作为丹皮酚缓释微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林碧璇;程学仁;孙冬梅;李智勇;张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本文以内地高较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生活、学习现状为出发点,探讨了加强内地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并针对内地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加强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作者:王劭华;康胜利;章德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对中医药卫生服务的需求情况,对其数据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方法:采用普查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我区居民500名,将抽样样本按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164人,年龄16 -35岁;中年组172人,年龄36 -65岁;老年组164人,年龄66-85岁.结果:居民因为年龄差别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年龄社区居民对中医药卫生服务的理解和需求不同,随着年龄的增加,居民对中医药的需求呈上升趋势.
作者:卜鸿翔;罗月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对《温热论》中论述体质的相关内容的学习,从体质的产生,体质与发病,体质与诊断,体质与用药等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了解人体体质与发病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加深对叶氏学术思想的理解.
作者:陈绩锐;艾军;余小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双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紫杉醇脂质体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亚叶酸钙4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注射,第1天;氟尿嘧啶3000mg/m2加入百特化疗泵中维持46小时,第1天;每2周重复.结果:38例均能评价疗效.其中3例获得CR,16例获得PR,RR为50%,15例SD,4例PD;中位TTP为6.4个月;中位OS为11.2个月;1年生存率为44.6%.全组毒副反应较轻,主要为骨髓抑制、黏膜炎、神经毒性、肌肉关节痛及脱发,胃肠道反应多为Ⅰ~Ⅱ度.其中Ⅲ~Ⅳ度毒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7例,脱发2例,黏膜炎2例.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双周治疗晚期进展期胃癌不良反应较DCF方案(多西他赛、顺铂、5 - FU)明显降低,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相似,而前者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似乎更佳,提示以紫杉醇替代多西他赛亦是DCF的一种可选的改良方案.
作者:钟瑜;黄万钟;潘达超;王少彬;周锋;夏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根据实验经验,从动物选择、造模方法、模型评价三方面来概述建立哮喘模型的要点,以期为制备出更好更接近反映人类哮喘特征的动物模型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窦迎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当前中药全球市场的巨大潜力已逐渐被各国所认识,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所不得不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何针对中药知识领域的特征,寻求有效的保护措施,本文重点阐述了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况、中药专利分析及有关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全过程,分别引用大量图表数据和经验说明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保护内容、方法、途径和技巧.
作者:俞颂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积雪草总苷过程,优化相关工艺条件和参数.方法:考察HPD100、HPD200、HPD500、AB-8、D101五种大孔树脂对积雪草总苷的动态、静态吸附量和解吸率选定型号,以积雪草总苷为指标考察纯化工艺参数.结果:优选确定AB -8型大孔树脂,上样生药质量浓度为0.0625g/ml,上样量中生药与树脂比为1∶2(g∶ml),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体积为2BV,验证试验平均洗脱率为81.27%,洗脱后积雪草总苷纯度为55.27%.结论:AB -8型大孔树脂适合积雪草总苷的分离地化.
作者:杜建平;孙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甘草苷(Liquiritin,LQ)对膀胱癌细胞T24 p21、PTEN的表达影响及其可能的抗癌机制.方法:实验分组:实验分为对照组,LQ20 μg/mL,50 μg/mL,100 μg/mL组.用RT - PCR和RT - qPCR检测p21、PTE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Q对T24细胞内p21、PTEN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Q 20 μg/mL,50 μg/mL,100 μg/mL组PTEN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LQ50 μg/mL,100 μg/mL组p21mRNA表达升高,LQ 20 μg/mL,50μg/mL,100 μg/mL组p2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Q能诱导T24细胞p21、PTEN的表达,其抗癌机制可能与此相关.
作者:张娴;黄永佳;曾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龙血竭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柱(4.6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mL/min;柱温40℃.结果:建立了龙血竭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4个共有峰,各龙血竭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为更好地控制龙血竭药材的质量,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方法.
作者:孙冬梅;胥爱丽;毕晓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采用灸感法与红外法对偏头痛患者患侧阳陵泉穴热敏态进行检测对比研究,探讨腧穴热敏态红外客观显示的可能性.方法:共纳入偏头痛患者54例.在自然状态下采用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TTM)拍摄腰部红外热像图,图像采集完毕,接受灸感法热敏检测(艾条悬灸患侧阳陵泉穴10分钟).悬灸结束后记录患侧阳陵泉穴产生扩热、透热的例数,后进行第2次红外辐射测量,记录艾灸后小腿外侧红外图像变化,比较两种检测法对偏头痛患者患侧阳陵泉穴热敏态的检测差异.结果:偏头痛患者患侧阳陵泉穴区发生热融化时,其红外辐射强度多数显示高温特征,与灸感法比较,其敏感性(真阳性率)为88.5%,特异性(真阴性率)为71.4%,准确性为79.6%;艾灸偏头痛患者患侧阳陵泉穴区后,发生热敏化的患侧阳陵泉穴区产生明显的沿小腿外侧纵向扩散(胆经)或横向扩散的红外辐射增强区域,与灸感法比较,其敏感性(真阳性率)为87.9%,特异性(真阴性率)为76.2%,准确性为83.3%.结论:(1)偏头痛患者患侧阳陵泉穴区热敏态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红外成像客观显示.(2)艾灸热敏腧穴产生的腧穴热敏现象(如扩热、传热),除了受试者的主观感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被红外成像客观显示.
作者:徐杰;付勇;章海凤;李林;陈日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运用现代数字技术,以系统生物学理论为指导,从工程学的角度对《伤寒论》方剂的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基于组件模型的数字化技术和方法解析其学术思想体系有相应的优势,可揭示其内在的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不仅能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可促进方剂学发展,拓宽临床应用.
作者:聂望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