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高明以下——《黄帝内经》的方法论初探

王永哲;何丽君

关键词:《黄帝内经》, 高明, 还原, 方法论
摘要:<黄帝内经>的医理是建立在至极的天的极高明的基础上,在理论逐渐走向医术的自高明以下的过程中,<黄帝内经>所进行的是一种还原的方法.而在这个还原的过程中,<黄帝内经>又始终是以所出发的高明为指导的.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技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比传统炮制法与微波炮制法及其炮制品质量的优劣,为微波技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牛蒡子等中药不同炮制品的水浸出物含量、HPLC指纹图谱总峰面积为指标,对两种炮制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微波炮制品的水浸出物得率、HPLC指纹图谱总峰面积高于传统炮制品.结论:与传统人工炮制法相比,微波炮制操作程序简单,能使中药饮片受热均匀,火力、时间等因素易于控制,节能、污染少,且能提高炮制品的质量,微渡技术有助于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

    作者:赖春花;杨明;刘荣华;万娜;邵峰;马志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竹叶黄酮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本文对竹叶中黄酮类成分的药理学作用进行了分类概述,特别对竹叶黄酮类成分的心血管系统药理活性进行了详细描述,对其在其他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后对竹叶黄酮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作者:刘利艳;张季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从理论体系形成管窥中西医医学的差异

    从医学理论形成的角度分析中西医医学差异及其优劣形成的原因发现:第一,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第二,二者的知识基础迥异;第三,二者所采用的方法论不同.在比较差异的同时,我们不难窥见中西医两种医学的各自优缺点:中医的优势在于宏观把握,西医的缺点是过于孤立和片面.西医学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病因探究具体、深入,在器质性疾病治疗中游刃有余;而中医学立足于从内外环境去研究疾病的发生,对致病因素的认识抽象、笼统,于器质性疾病治疗回天乏力.

    作者:刘应科;魏飞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李东垣的元气论

    本文通过对李东垣的<脾胃论>等主要学术著作中描述元气的条文进行综合分析,从元气的概念和元气受损的途径两方面讨论东垣元气论的主要学术特色,认为他所强调的元气就是指人身的正气,既包括卫外之阳气,又包括内守之阴精.元气依赖胃气的充盈而滋养,文中还讨论了李东垣关于元气与脾胃关系的主要观点.

    作者:李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乙肝病毒耐药中西医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耐药主要与病毒变异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乙肝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将中医的症候分型与乙肝病毒耐药类型及宿主的免疫应答相联系,可能是以后中西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向.

    作者:苏红宝;薛博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内酯中的溶剂残留

    目的:建立葡萄内酯中3种有机溶剂残留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应用DM-WAX毛细管柱(30 m ×0.25mm×0.25μm),栽气为氮气,柱温采取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保持4 min,然后以40℃/min升至200℃,保持1 min,测定葡萄内酯中丙酮、甲醇和吡啶的残留量.结果:被测组分均能得到有效分离,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0.99199,平均回收率为96.25%~99.58%.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葡萄内酯中有机溶剂的检测.

    作者:黎艳刚;张普照;陈海芳;王发英;魏玲;涂明珠;杨武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RP-HPLC同时测定黄连及酒黄连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及经过不同酒制方式后黄连中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4.6 mm×200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28:72),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pH为3.0,检测波长为345 nm.结果:在以上色谱条件下,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分离效果好.结论: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连等含小檗碱型生物碱中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龚千锋;杨金梅;郑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医解剖学对藏象说之商榷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之基础,由于既往中医解剖理论不清,以致当代中医不承认中医有解剖学,创造藏象说取代中医解剖学.导致科学对中医的困惑.从<黄帝内经>整理出来的解剖学,其完美精密,与当代解剖学并无矛盾.以此为依据,发现当代中医藏象说不符合传统中医的象数理论,标本颠倒,概念混乱,里表不分,值得商榷.

    作者:高也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相须药对黄芩与黄连分煎液配伍后主要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目的:考察黄芩与黄连分煎后两药配伍时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黄芩与黄连药材用水分别煎煮提取,分煎液按不同比例配伍,在100℃下加热1 h.离心,取上清液,用甲醇稀释过滤.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与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黄芩水煎液和黄连水煎液配伍后色谱峰具有加和性,且有新的色谱峰产生.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有明显变化.结论:黄芩与黄连分煎液配伍后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各有不同的影响,成分含量较高的佳配伍比例分别是1:2和1:3.

    作者:赵晓娟;胡律江;郭慧玲;胡志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孔树脂对凤尾草水部位总黄酮的富集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凤尾草水部位中总黄酮含量经大孔树脂吸附前后的变化情况,建立风尾草水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为其提取工艺优化、化学成分研究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凤尾草采用70%乙醇提取,分部位萃取后,得水部位,利用LSA-40大孔树脂对凤尾草中水部住的总黄酮进行富集,采用NaNO2-Al(NO3)3-NaOH显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凤尾草中的总黄酮含量,检测波长为510 nm.结果:回归方程为C=0.087 1A+0.000 7,R=0.999 8,总黄酮质量浓度在0.004~0.04ms/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水部位以及大孔树脂95%乙醇洗脱部位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4%和99.99%,RSD为1.16%和1.47%.测得凤尾草水部位总黄酮舍量为5.16%,经LSA-40大孔树脂富集后,总黄酮含量为27.08%,黄酮含量提高了5倍多.结论:该凤尾草水部位总黄酮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结果可靠;LSA-40大孔树脂对凤尾草水部位总黄酮有很好的富集作用.

    作者:刘建群;张维;张锐;李青;赵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自高明以下——《黄帝内经》的方法论初探

    <黄帝内经>的医理是建立在至极的天的极高明的基础上,在理论逐渐走向医术的自高明以下的过程中,<黄帝内经>所进行的是一种还原的方法.而在这个还原的过程中,<黄帝内经>又始终是以所出发的高明为指导的.

    作者:王永哲;何丽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医学关于情志因素与不孕症相关性的认识

    通过对情志因素和不孕症相关性中医文献资料的检索和回顾,了解并掌握中医学关于不孕症与情志因素的相关性,试图从中医学情志致病学说方面探讨情志因素对不孕症患者的影响.

    作者:王燕美;赵可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根据近几年有关糖尿病肾病的文献报道,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专方专药、中药注射剂治疗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以资临床参考.

    作者:朱善勇;龚婕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微丸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微丸作为一种多单元型给药系统,在制备中药制剂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从微丸的特点、种类、制备工艺及辅料等几个方面对微丸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作者:孙俊;陈志鹏;于永军;蔡宝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手足口病的中医药治疗思路

    通过搜集、归纳、总结近3年来的手足口病相关文献,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从病因病机、治法治则、辨证分型等几方面对手足口病进行了阐述.实践证实中医药参与手足口病的治疗,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希望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能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作者:陈磊;尹新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加味四物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模型IL-2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加味四物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大鼠的IL-2影响和作用.方法: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模型,通过用加味四物汤治疗.观察加味四物汤对其IL-2的影响.结果:加味四物汤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大鼠IL.2的含量.结论:加味四物汤能够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大鼠IL-2的含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造血微环境中的造血调节因子.

    作者:冯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试论胃阴的标准化

    从胃阴的定义和生理功能、胃阴虚的症候、治则治法以及辨证用药等诸方面对胃阴进行标准化研究,认为胃阴内涵有二个层次,水谷受纳和六腑通降是其生理功能的主要体现,胃阴虚症候有两组,病机是胃体失润、胃不受纳、通降失权、胃气上逆,治以养阴和胃.

    作者:康年松;钦丹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研究

    目的:研究并建立三个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岛津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建立了金银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三个不同产地金银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结论:该方法特征性强、简便.

    作者:杨雪萍;袁红英;李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情绪因素与慢性胃炎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探讨了慢性胃炎与情绪因素的关系,认为慢性胃炎与情绪因素互为影响,在系统论上存在内在统一性.

    作者:郭菊清;黄海丽;黄雅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吸收促进剂对葛根素肠吸收的研究

    目的:研究葛根素的吸收机制,筛选葛根素经肠道吸收的佳位置和考察吸收促进荆对葛根素在大鼠各肠段吸收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法考察葛根素在各肠段的吸收以及吸收促进剂对葛根素吸收的影响.结果:筛选出0.5%、1%壳聚糖,1:104(V/V)白芷挥发油,0.06%冰片可有效地促进葛根素的肠吸收.结论:葛根素在大鼠小肠主要以主动转运方式吸收,采用吸收促进剂方法提高通透性,将能有效地促进葛根素的吸收,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作者:赖珺;廖正根;梁新丽;赵国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