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P-HPLC同时测定黄连及酒黄连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

龚千锋;杨金梅;郑晗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连, 酒黄连, 生物碱,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及经过不同酒制方式后黄连中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4.6 mm×200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28:72),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pH为3.0,检测波长为345 nm.结果:在以上色谱条件下,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分离效果好.结论: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连等含小檗碱型生物碱中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吴鞠通和络调肝法的理论探讨

    本文通过对<吴鞠通医案>的研读,分析了肝病过程中肝络不和的病机,从而提出了将和络调肝法应用于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的治疗思路.

    作者:黄甫;常占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竹叶黄酮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本文对竹叶中黄酮类成分的药理学作用进行了分类概述,特别对竹叶黄酮类成分的心血管系统药理活性进行了详细描述,对其在其他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后对竹叶黄酮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作者:刘利艳;张季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LC-MS法及微生物效应法研究金银花提取物抗菌成分在SD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

    目的:金银花提取物抗茵成分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建立一种液质联用方法(LC-MS)定量测定大鼠血浆中的绿原酸.结果:此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并且与以抗茵活性为指标的微生物效应法有相关性.结论:此方法成功应用金银花主要抗菌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为合理阐述金银花抗茵成分的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晏肃霜;梁小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加味四物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模型IL-2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加味四物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大鼠的IL-2影响和作用.方法: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模型,通过用加味四物汤治疗.观察加味四物汤对其IL-2的影响.结果:加味四物汤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大鼠IL.2的含量.结论:加味四物汤能够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大鼠IL-2的含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造血微环境中的造血调节因子.

    作者:冯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从理论体系形成管窥中西医医学的差异

    从医学理论形成的角度分析中西医医学差异及其优劣形成的原因发现:第一,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第二,二者的知识基础迥异;第三,二者所采用的方法论不同.在比较差异的同时,我们不难窥见中西医两种医学的各自优缺点:中医的优势在于宏观把握,西医的缺点是过于孤立和片面.西医学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病因探究具体、深入,在器质性疾病治疗中游刃有余;而中医学立足于从内外环境去研究疾病的发生,对致病因素的认识抽象、笼统,于器质性疾病治疗回天乏力.

    作者:刘应科;魏飞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RP-HPLC同时测定黄连及酒黄连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及经过不同酒制方式后黄连中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4.6 mm×200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28:72),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pH为3.0,检测波长为345 nm.结果:在以上色谱条件下,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分离效果好.结论: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连等含小檗碱型生物碱中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龚千锋;杨金梅;郑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艾迪滴丸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艾迪滴丸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调节作用.方法:观察艾迪滴丸对S180荷瘤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淋巴细胞转化、溶血素HC50值及碳粒廓清能力的影响.结果:艾迪滴丸能提高5180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溶血素含量、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结论:艾迪滴丸能增强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

    作者:张晓双;宋延平;白黎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内酯中的溶剂残留

    目的:建立葡萄内酯中3种有机溶剂残留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应用DM-WAX毛细管柱(30 m ×0.25mm×0.25μm),栽气为氮气,柱温采取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保持4 min,然后以40℃/min升至200℃,保持1 min,测定葡萄内酯中丙酮、甲醇和吡啶的残留量.结果:被测组分均能得到有效分离,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0.99199,平均回收率为96.25%~99.58%.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葡萄内酯中有机溶剂的检测.

    作者:黎艳刚;张普照;陈海芳;王发英;魏玲;涂明珠;杨武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乙肝病毒耐药中西医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耐药主要与病毒变异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乙肝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将中医的症候分型与乙肝病毒耐药类型及宿主的免疫应答相联系,可能是以后中西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向.

    作者:苏红宝;薛博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蜥蜴脱敏止泄散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5-羟色胺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蜥蜴脱敏止泄散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模型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硝苯地平)组,蜥蜴脱敏止泄散低、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模型大鼠5-HT水平明显降低,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蜥蜴脱敏止泄散可能是通过影响血清5-HT的变化,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从而提高机体内脏痛觉阅值、降低肠道敏感性而达到治疗IBS作用的.

    作者:朱微微;魏雪红;李卫强;朱西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药用菊花四大主流品种的质量研究

    目的:建立四种药用菊花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鉴别菊花中的木犀草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种药用菊花中的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木犀草苷,具有较强的专属性鉴别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木犀草苷在40.72~243.2 μg(r=0.999 1)内线性关系良好,木犀草苷平均回收率为98.41%(RSD=2.54%).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菊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欧阳辉;黄小方;傅国强;王少军;尚军;杨世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益肾通脉汤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肾通脉汤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新西兰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成4组,即模型组(MG),益肾通脉汤组(YSG),阿托伐他汀组(ACG);通过兔耳缘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及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VSMC凋亡情况.结果:与CG组比较,MG组、YSG组、ACG组PCNA和VSMC凋亡均有显著升高(P=0.000);与MG组比较,YSG组、ACG组PCNA和VSMC凋亡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均有显著降低(P=0.000);YSG组和ACG组相比PCNA和VSMC凋亡表达无明显区别(P=0.255,P=0.276).结论:对AS形成过程中VSMC增殖和凋亡进行合理调节可能是益肾通脉汤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程红;罗陆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孔树脂对凤尾草水部位总黄酮的富集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凤尾草水部位中总黄酮含量经大孔树脂吸附前后的变化情况,建立风尾草水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为其提取工艺优化、化学成分研究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凤尾草采用70%乙醇提取,分部位萃取后,得水部位,利用LSA-40大孔树脂对凤尾草中水部住的总黄酮进行富集,采用NaNO2-Al(NO3)3-NaOH显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凤尾草中的总黄酮含量,检测波长为510 nm.结果:回归方程为C=0.087 1A+0.000 7,R=0.999 8,总黄酮质量浓度在0.004~0.04ms/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水部位以及大孔树脂95%乙醇洗脱部位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4%和99.99%,RSD为1.16%和1.47%.测得凤尾草水部位总黄酮舍量为5.16%,经LSA-40大孔树脂富集后,总黄酮含量为27.08%,黄酮含量提高了5倍多.结论:该凤尾草水部位总黄酮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结果可靠;LSA-40大孔树脂对凤尾草水部位总黄酮有很好的富集作用.

    作者:刘建群;张维;张锐;李青;赵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研究

    目的:研究并建立三个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岛津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建立了金银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三个不同产地金银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结论:该方法特征性强、简便.

    作者:杨雪萍;袁红英;李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微丸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微丸作为一种多单元型给药系统,在制备中药制剂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从微丸的特点、种类、制备工艺及辅料等几个方面对微丸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作者:孙俊;陈志鹏;于永军;蔡宝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情绪因素与慢性胃炎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探讨了慢性胃炎与情绪因素的关系,认为慢性胃炎与情绪因素互为影响,在系统论上存在内在统一性.

    作者:郭菊清;黄海丽;黄雅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医解剖学对藏象说之商榷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之基础,由于既往中医解剖理论不清,以致当代中医不承认中医有解剖学,创造藏象说取代中医解剖学.导致科学对中医的困惑.从<黄帝内经>整理出来的解剖学,其完美精密,与当代解剖学并无矛盾.以此为依据,发现当代中医藏象说不符合传统中医的象数理论,标本颠倒,概念混乱,里表不分,值得商榷.

    作者:高也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针灸间隔时间与面神经麻痹疗效相关性研究

    目的与方法:对不同间隔时间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比较,找出适宜针刺治疗面瘫的间隔时间.结果:三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面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相当.结论:就针刺治疗面瘫(Bell麻痹)来说,每周针刺12次,6次的效果并不比每周治疗3次的更好.对针刺治疗面瘫尤其是中、重度面瘫来说,每周3次的治疗频率是适宜的.

    作者:程立红;缑燕华;谢建平;魏华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相须药对黄芩与黄连分煎液配伍后主要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目的:考察黄芩与黄连分煎后两药配伍时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黄芩与黄连药材用水分别煎煮提取,分煎液按不同比例配伍,在100℃下加热1 h.离心,取上清液,用甲醇稀释过滤.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与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黄芩水煎液和黄连水煎液配伍后色谱峰具有加和性,且有新的色谱峰产生.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有明显变化.结论:黄芩与黄连分煎液配伍后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各有不同的影响,成分含量较高的佳配伍比例分别是1:2和1:3.

    作者:赵晓娟;胡律江;郭慧玲;胡志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药物治疗现状

    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本文就目前中西药物对其治疗进行回顾性整理探讨.西医药物治疗临床疗效肯定,但毒副反应较大,停药易反弹;而活血化瘀类中药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局部体征方面疗效肯定,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宗敏;时燕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