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肝失疏泄是疾病发生之源

马月香

关键词:肝失疏泄, 疾病, 发生
摘要:通过文献整理,对肝失疏泄与疾病之发生和治疗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肝失疏泄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源,并找出了其文献学基础、理论基础、病因病机学基础和临床治疗学基础.不仅为中医病因病机学增添了新内容,而且为临床大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哮喘发病中肝气郁因素

    哮喘患者症状发作或加重与精神刺激有关,中医认为情志不畅,忧思气结,气机不利,或怒气伤肝,肝气犯肺,肺气不得肃降,则气逆而喘.因此针对情志因素与发病的相关性,在治疗上施以理气疏肝、调畅气机,可以更好地控制哮喘发作.

    作者:陆静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方辛夷凝胶剂的工艺及药效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辛夷凝胶剂的制备工艺及初步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方法:通过对常用的亲水性药用高分子辅料进行凝胶剂基质筛选并探讨复方辛夷凝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药效初步研究.结果与结论:选用新型的药用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的复方辛夷凝胶剂具有外观透明、细腻、无油腻、十分滑爽、干后易清洗等特点.经药效学初步研究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给药方便的荆型.

    作者:胡律江;郭慧玲;胡志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延胡索乙素解离常数的测定及其对分离检测影响的考察

    目的:测定延胡索乙素的解离常数(pKa),考察流动相pH对其保留行为、柱效影响与pKa值的相关性,为延胡索乙素的分离检测提供指导.方法:以对硝基酚为指示荆.用分先光度指示剂法测定延胡索乙素的解离常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流动相pH对延胡索乙素保留行为、柱效的影响,优化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分离条件.结果:延胡索乙素的值为(6.49±0.07)(25±0.5)℃;流动相pH对延胡索乙素保留行为的影响与其pKa值有明显的相关性,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三乙胺调pH6)(45:55)可较好的分离检测延胡索中的延胡索乙素.结论:酸碱性药物解离常数的测定,对其分离条件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方海红;朱圣生;张洁;吴有根;魏慧珍;胡俊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尪痹颗粒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尪痹颗粒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系膜增生性肾炎(RA-MsPGN)大鼠模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大鼠24 h尿量、尿蛋白量、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反映肾功能的变化.结果:RA-MsPGN模型大鼠与正常组相比24 h尿量、尿蛋白量以及血清肌酐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尿素氮水平二者之间无差异;而尪痹颗粒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24 h尿量、尿蛋白量,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肌酐水平,各刺量组对血清尿素氮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尪痹颗粒对RA-MsPGN大鼠肾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艳霞;银秋菊;王常林;李卉;刘芳;黄睿臻;徐世军;彭玉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肠癌化疗前后舌象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舌象特点与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的数字舌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疗前,有较高比例的患者表现为基本正常的舌象.舌象观察指标的异常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苔色>舌色>苔质>舌形.化疗后紫舌、瘀斑舌的出现率明显增加.黄苔的程度有加重,舌苔增厚,或变腻苔.结论:在化疗实施前应注重观察舌苔,以观察胃气的强弱.在化疗过程中应注重观察舌色是否有变紫倾向,防止和减轻气血的凝滞.

    作者:李燕;梁嵘;万冬桂;李佩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疏肝健脾法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D-F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吗丁啉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5%,总体疗效与西药一致,临床痊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60%);在改善上腹饱胀、轻微疼痛、食少、嗳气、神疲乏力等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D-FD(肝郁脾虚型)患者有较好疗效.

    作者:胡珂;符小聪;吴红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白花蛇舌草中多糖提取精制工艺的考察

    目的:改进白花蛇舌草中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所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方法:将旋转蒸发仪(RE-52-05)进行改进,用于提取白花蛇舌草中的多糖成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多糖的含量,以优化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化学方法和薄层色谱法对所得多糖进行鉴别,并用柱层析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结果:通过以上方法得到白花蛇舌草中多糖的白色纯品.结论:采用真空提取,可减少白花蛇舌草多糖的提取过程中因高温带来的多糖的损耗,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可得多糖纯品.

    作者:陈浩;何小女;许军;彭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大脑顶叶皮质突触的变化.结果:脑缺血2 h再灌注24h,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神经毡内突触明显减少(P<0.01),典型的突触结构遭到破坏;麝香配伍冰片组突触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突触形态大部分接近正常.结论:麝香配伍冰片可有效防止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皮质内突触数量的减少,对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

    作者:夏鑫华;刘亚敏;赵光峰;彭胜权;徐秋英;唐洪梅;沈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维糖平对糖尿病大鼠体重、内脏重量、血清游离脂肪酸及瘦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维糖平对糖尿病大鼠体重、内脏重量、外周血中游离脂肪酸(FFA)以及瘦素(Leptin)的影响.方法:参照文献方法造模,设立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对照组以及维糖平大小剂量组.第12周末测定各组大鼠体重、内脏重量、外周血中FFA、Leptin等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肝脏和脾脏的重量较正常组有显著升高(P<0.05),维糖平大小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较模型组的肝脏重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维糖平大剂量组的大鼠脾脏重量较模型组有显著下降.模型组FFA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维糖平大小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外周血中的FFA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Lept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维糖平大、小剂量组的Leptin水平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甲双胍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Leptin水平下降较明显(P=0.53).结论:维糖平能显著降低实验性大鼠内脏重量、外周血中FFA的水平;对Leptin的影响不显著.

    作者:滕士超;余江毅;刘沈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由甘澜水引发的思考

    中医学中有很多诸如甘澜水之类的让人难以理解的概念.古代医家对甘澜水的解释往往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难以让现代人信服.以现代的眼光来看甘澜水,它可能具有水质好、活性好、亚硝酸盐含量低等优点.古人解释甘澜水的理论确有可改进之处,但指导其发现甘澜水的方法论确有可取之处.对待古人的理论、观点不宜轻易否定或一味盲从,要有科学精神.

    作者:李宇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广东江门五邑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在当地卫生院及药农的协助下,通过近4年对江门五邑地区主要山脉的深入调查,采集标本,品种鉴定研究,基本摸清江门五邑地区常见药用植物资源,填补了江门五邑地区常见药用植物资源无系统调查的空白.

    作者:彭余开;戴秋香;容振勤;彭秀丽;伍卫红;昌水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伤寒论》胃气学说在老年病防治中的应用

    胃气包括胃阴胃阳,它的盛衰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老年人发病常以胃气虚损为基础,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提示对于老年病的预防、治疗、用药必须时刻注意保护胃气.<伤寒论>胃气为本的观点贯穿于全书始终,为临床上老年病的防治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想.从预防、施治、用药注意等方面,阐述<伤寒论>胃气学说在老年病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马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针灸作用的影响因素

    由于针灸效应是由体内固有调节系统发挥调节功能所产生,因此在实施针灸疗法过程中必然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作者:陈日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古典文献学与中医学术研究

    古典文献学是对古典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的学问,大致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标点、注释等内容.

    作者:焦振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盐酸阿霉素的方法建立心衰大鼠模型,益气活血复方治疗组给予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方治疗4周,而后检测鼠血流动力学及血浆内皮素.结果: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方显著改善心衰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和降低内皮素(ET)值,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方降低内皮素(ET)值可能是其改善心衰症状机制之一.

    作者:符惠娟;邵南齐;张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活血颗粒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微循环变化及活血颗粒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在再灌注后灌服活血颗粒,一天3次,连续服用7天,观测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流缓慢、红细胞严重聚集、大量白细胞附壁和白色微栓形成,无复流现象严重;治疗组经活血颗粒保护,微循环障碍轻,肌肉等软组织损伤轻,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活血颗粒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新霞;孙雪生;朱涛;张世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评价研究进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日趋进步,人们对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医疗、保健等用药需求量猛增,与此同时,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及工业原料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这些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中药资源的压力.

    作者:陈丽华;邵运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消风散颗粒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明消风散的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观察消风散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及强度.结果:5.2 g/kg和3.9 g/kg剂量组消风散对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制率分别为(52.90±1.95)%和(46.25±2.96)%.结论:消风散能明显抑制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说明其有抗变态反应作用,为该药治疗荨麻疹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曾宪斌;冯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芪黄胶囊对新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芪黄胶囊对新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检测58例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及相关检查指标,采用随机双盲法比较芪黄胶囊和安慰剂干预治疗16周后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芪黄胶囊组FBG、HBA1C降低,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安慰剂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芪黄胶囊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症状,从而缓解病情.

    作者:张永杰;王立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纳米硒对小鼠移植瘤H22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纳米硒对小鼠移植瘤H22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探讨纳米硒抗肿瘤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体内抗肿瘤法观察各组的押瘤率;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甲基绿一派洛宁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其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Bax蛋白的表达水平;HE切片检测对胸腺脾脏的影响.结果:纳米硒抑制小鼠移植瘤H22的生长、浸润,减少核分裂,增加凋亡,血管生成减少;电镜见肿瘤细胞的典型凋亡形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组织的Bax蛋白表达上调,SI、TI无明显降低,脾小体、脾巨噬细胞数升高.结论:一定剂量的纳米硒可能通过增强免疫作用和上调Bax蛋白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两种主要途径来实现抗肿瘤作用.

    作者:施旻;乔玉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