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肌炎致心肌损伤1例

李卉;韩盈;李静

关键词:皮炎, 多发性肌炎, 心肌损伤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因咽痛、发热、心悸伴全身大小不等的风团样皮疹入院.以往健康.查体,T:38℃,P:95次/min,BP:120/80mmHg,躯干及四肢皮肤可见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鲜红色和暗红的风团样皮疹,在躯干部融合成片,面部未见水肿性红斑.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16例脑瘤术后血肿原因分析

    我院自1998~2000年手术治疗肿瘤50例,术后血肿16例.本文针对血肿发生原因进行探讨,以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脑肿瘤的疗效.

    作者:李密馥;林茜;刘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提高脑外科病房夜间护理质量的体会

    夜间护理有很多特殊性,尤其是脑外科病房更甚于其他病房.因此如何做好脑外科病房夜间护理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课题.

    作者:靳立巾;詹嘉静;柳雅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武警某部女学员有氧耐力训练训练心率的研究

    目的:为指导和监控部队有氧耐力训练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382名18~22岁女学员依照GJB1337-92和GJB2558-96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其安静心率和训练心率.结果:安静心率均值为72.85±6.28b/min;按平均年龄21岁计算,中等训练心率为165.76±5.96b/min;小训练心率为151.17±6.06b/min;大训练心率为178.23±6.14b/min.结论:女学员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训练心率为151~178b/min.

    作者:陈金源;黄志勇;吕辉;彭思国;徐文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型可吸收创面止血封固剂对动物体内止血性能的研究

    目的:研究新型可吸收创面止血封固剂对大鼠肝脏切除创面的止血功效.方法:采用大鼠肝脏切除术,与国外三种创面止血封固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1)新型可吸收创面止血封固剂具有与国外Tachocomb、Gelfix、Surgicel相近的止血速度,在体内24~96小时可完全降解吸收,而且术后各项生化指标、病理检查均无显著性差异.(2)良好的亲水性能使其具有较强的粘附力.(3)不含蛋白质对人类各型血液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反应.(4)具有防止术后粘连的功效.结论:经细胞毒性、遗传毒性、急毒、植入试验等均达到ISO标准,而且新型可吸收创面止血封固剂的价格仅为Tachocomb的5%,可在临床手术中广泛应用.

    作者:方淑昌;于美丽;杜智;王毅军;回建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珊瑚状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眶内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我院近两年,开展了珊瑚状羟磷灰石(HA)义眼座眶内植入手术,至今已做了26例,随访观察疗效稳定,外形逼真,总结如下:

    作者:姜岩;李海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塞临床评价

    目的:以脑梗塞病人为对象,观察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ILLLI)对其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66例脑梗塞病人分为激光组和对照组,对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愈率激光组为80.5%,对照组为57.9%,有显著差异,P<0.05.血粘度及血脂降低水平,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LLI对治疗脑梗塞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谨;包春雨;侯伊玲;王炜;吴彬彬;张顺平;王丽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Ⅱ型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点分析

    我们对1994年4月~2000年6月收治的有冠状动脉造影的120例AMI患者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梅;阎立敏;张星灿;李建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多种细胞保护剂联合治疗胎儿窘迫探讨

    目的:探讨使用多种细胞保护剂对胎儿窘迫治疗作用.方法:除对胎儿窘迫孕妇(40例,治疗组)予常规处理外,同时使用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阻滞剂、兴奋性氨基酸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多种细胞保护剂联合治疗,并与同期未用细胞保护剂的常规治疗组(4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治疗后异常胎监图形恢复情况,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及两组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异常胎监图形明显恢复(P<0.0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生后1分钟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多种细胞保护剂有改善心脑循环,保护心脑细胞免受缺氧的损害.

    作者:吴为群;袁军;谢桂芳;黄克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胃粘膜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胃粘膜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指具有恶变潜能的胃粘膜病理学改变,主要包括肠生化、异型增生和腺瘤[1].由正常胃粘膜到胃癌不仅是顺次的形态学改变,而且有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凋亡相关基因失调控、生长因子及受体表达异常、端粒酶激活和微卫星不稳定等分子生物学基础.对胃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将有助于对胃癌发生机制及过程的理解,对胃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胃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以综述.

    作者:郑华川;辛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尿潴留的处理体会

    急性尿潴留在泌尿外科临床中比较常见,部分病人往往因导尿失败而被迫急诊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我院自1989年以来共处理各种原因所致急性尿潴留263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维如;吉名显;刘天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功能基因组学和DNA阵列技术

    DNA阵列(DNA Array)是在基因转录水平探测疾病发生发展相关事件以及确定疾病易感基因或保护性基因多态性的一种工具[1、2].DNA阵列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单链DNA可与硝酸纤维膜牢固结合,并与互补RNA杂交.首先广泛采用的固相支持物杂交技术是Southern印迹方法,它将滤膜杂交与消化DNA凝胶分离技术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后来发展为文库筛选.DNA阵列技术也应用了同样的原理.目前有几家实验室采用了尼龙膜DNA阵列技术,并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如采用性能更好的固体支持物及使用寡核苷酸探针.

    作者:张可满;陈保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外伤性后颅窝血肿28例分析

    1临床资料本组共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小11个月,大66岁,平均年龄24.6岁.车祸伤14例,坠落伤8例,跌伤4例,打击伤2例.26例为枕部着力减速性损伤,2例为枕部着力加速性损伤.

    作者:许东辉;李鹏;刘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左旋精氨酸、牛磺酸及卡托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相关因素的影响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牛磺酸、卡托普利单用及合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以及血神经肽Y、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1.用MRB-ⅢA型血压记录仪,在大鼠清醒状态下,测鼠尾的尾动脉收缩压.2.用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3.用125Ⅰ标记法和放射免疫法测血浆神经肽Y.结果:1.经过四周药物治疗,左旋精氨酸组(L-arg+Tau+Cap)血压均下降(P<0.05),L-arg+Tau+Cap组,血压下降比卡托普利组明显(P<0.01).2.经过四周药物治疗,牛磺酸组TC降低,TG无变化.L-arg+Tau+Cap组TC和TG均降低,左旋精氨酸组、卡托普利组TC和TG均无变化(P<0.05).3.经过四周药物治疗,左旋精氨酸组、牛磺酸组NPY无变化(P>0.05).卡托普利组、L-arg+Tau+Cap组NPY下降.用药前后,四组SHR大鼠血压高低与血浆神经肽Y的浓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1.四组大鼠治疗后,左旋精氨酸、牛磺酸组血压无变化;卡托普利组和合用组均出现血压降低,合用组降压效果比单用卡托普利明显.2.牛磺酸治疗组血清胆固醇降低;三种药物合用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降低.左旋精氨酸组、卡托普利组血脂无变化.3.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变化与血浆神经肽Y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提示神经肽Y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玉明;王林;李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多处肠破裂引发复杂肠瘘1例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因车祸致腹部闭合性损伤,头颅筛状骨骨折6h急诊入院.入院时病情危重,处于浅昏迷状态,诊断为腹腔内脏器破裂,行急诊剖腹探查术.

    作者:赵香玉;张丽玲;李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1年总目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HA-BC行颌骨缺损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

    我们自1994年~1999年采用HA-BC复合物行颌骨缺损即刻修复59例,取得较满意效果.1资料和方法

    作者:胡靖宇;陈关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MF-2消毒剂毒理学研究

    目的:对MF-2消毒剂进行毒理学试验研究,以评价是否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保证应用安全.方法: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毒理试验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结果:各项试验结果表明,该消毒剂属于实球无毒物质.对皮肤、眼结膜无刺激作用.肌肉注入后组织无显著变化.体内无蓄积性.无致突变作用.结论:该消毒剂的毒理实验结果全部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作者:刘庆增;王金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乙醇诱导人体外培养K562细胞系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乙醇对人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乙醇加入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中,用荧光显微镜和倒置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细胞DNA裂解.结果:1%乙醇能有效诱导K562细胞凋亡,且随剂量增大凋亡时间缩短.5%乙醇作用30h则可引起细胞坏死.结论:长期饮酒者血液中有核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其促凋亡作用有关.

    作者:买霞;张敏;陈小义;陈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阴股沟皮瓣再造阴道14例

    自1993年以来,我们利用阴股皮瓣行阴道再造共14例均达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14例,年龄18~35岁,平均22岁,均乃先天性无阴道的病人,术后12天左右拆线皮瓣均成活良好.3~12个月内复查12例,外阴形态良好,检查再造阴道深度7~10cm,宽2~3cm,婚后双方性生活满意.

    作者:姜孟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口腔科诊疗器械HBsAg及HBV-DNA污染与消毒效果的评价

    为了解口腔科医疗器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污染状况,我们对本院的口腔科使用后的未经消毒的诊疗器械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v-DNA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捍卫;薄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