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翔;王荣光
我院近两年,开展了珊瑚状羟磷灰石(HA)义眼座眶内植入手术,至今已做了26例,随访观察疗效稳定,外形逼真,总结如下:
作者:姜岩;李海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国人髋臼测量的性别判别分析函数.方法:选用由长春及通辽地区出土的成套成人髋骨175副(男91、女84)对其髋臼进行测量,并计算出3个指数值.结果:应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了7个判别函数式,其判别符合率,男性分别为93.41%、91.21%、92.31%,女性均为80.95%;各个因素中髋臼前后径贡献率高为56.925%.结论:对髋臼的性别差异只有通过判别函数式来进行判别,才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贺智;潘曦东;周蔚;张跃明;丁士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1993年以来,我们利用阴股皮瓣行阴道再造共14例均达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14例,年龄18~35岁,平均22岁,均乃先天性无阴道的病人,术后12天左右拆线皮瓣均成活良好.3~12个月内复查12例,外阴形态良好,检查再造阴道深度7~10cm,宽2~3cm,婚后双方性生活满意.
作者:姜孟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使用多种细胞保护剂对胎儿窘迫治疗作用.方法:除对胎儿窘迫孕妇(40例,治疗组)予常规处理外,同时使用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阻滞剂、兴奋性氨基酸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多种细胞保护剂联合治疗,并与同期未用细胞保护剂的常规治疗组(4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治疗后异常胎监图形恢复情况,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及两组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异常胎监图形明显恢复(P<0.0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生后1分钟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多种细胞保护剂有改善心脑循环,保护心脑细胞免受缺氧的损害.
作者:吴为群;袁军;谢桂芳;黄克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上颌窦曲菌病的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方法:对12例上颌窦曲菌病人采用鼻内窥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手术.结果:所有病人经上述方法手术治疗后随访18月以上无1例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手术治疗上颌窥曲菌病效果确切,但首先必须去除鼻腔阻塞因素.
作者:徐世翔;王荣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在我国开展较晚,大约在60年代末逐渐展开,但近20年发展较快,特别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已趋于成熟,是目前骨科常规手术之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的要求更高.我院近10年来,实施了大量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并多次邀请美国人工关节置换专家来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及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配合医师完成手术的成功经验,现就手术室护士如何配合外科医师顺利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提高手术成功率谈几点体会.
作者:王立;曹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因车祸致腹部闭合性损伤,头颅筛状骨骨折6h急诊入院.入院时病情危重,处于浅昏迷状态,诊断为腹腔内脏器破裂,行急诊剖腹探查术.
作者:赵香玉;张丽玲;李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胃粘膜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指具有恶变潜能的胃粘膜病理学改变,主要包括肠生化、异型增生和腺瘤[1].由正常胃粘膜到胃癌不仅是顺次的形态学改变,而且有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凋亡相关基因失调控、生长因子及受体表达异常、端粒酶激活和微卫星不稳定等分子生物学基础.对胃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将有助于对胃癌发生机制及过程的理解,对胃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胃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以综述.
作者:郑华川;辛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本组共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小11个月,大66岁,平均年龄24.6岁.车祸伤14例,坠落伤8例,跌伤4例,打击伤2例.26例为枕部着力减速性损伤,2例为枕部着力加速性损伤.
作者:许东辉;李鹏;刘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DNA阵列(DNA Array)是在基因转录水平探测疾病发生发展相关事件以及确定疾病易感基因或保护性基因多态性的一种工具[1、2].DNA阵列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单链DNA可与硝酸纤维膜牢固结合,并与互补RNA杂交.首先广泛采用的固相支持物杂交技术是Southern印迹方法,它将滤膜杂交与消化DNA凝胶分离技术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后来发展为文库筛选.DNA阵列技术也应用了同样的原理.目前有几家实验室采用了尼龙膜DNA阵列技术,并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如采用性能更好的固体支持物及使用寡核苷酸探针.
作者:张可满;陈保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乙醇对人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乙醇加入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中,用荧光显微镜和倒置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细胞DNA裂解.结果:1%乙醇能有效诱导K562细胞凋亡,且随剂量增大凋亡时间缩短.5%乙醇作用30h则可引起细胞坏死.结论:长期饮酒者血液中有核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其促凋亡作用有关.
作者:买霞;张敏;陈小义;陈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对MF-2消毒剂进行毒理学试验研究,以评价是否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保证应用安全.方法: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毒理试验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结果:各项试验结果表明,该消毒剂属于实球无毒物质.对皮肤、眼结膜无刺激作用.肌肉注入后组织无显著变化.体内无蓄积性.无致突变作用.结论:该消毒剂的毒理实验结果全部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作者:刘庆增;王金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98~2000年手术治疗肿瘤50例,术后血肿16例.本文针对血肿发生原因进行探讨,以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脑肿瘤的疗效.
作者:李密馥;林茜;刘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了解口腔科医疗器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污染状况,我们对本院的口腔科使用后的未经消毒的诊疗器械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v-DNA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捍卫;薄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由于长期寒冷使皮肤血管收缩,久之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瘀血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炎症.通常用冻疮酊、辣椒酊煎水洗及冻疮膏涂擦,但对于损害表面有水疱,脓疮点及浓汁流出,指关节较为严重患者,则不适宜用煎水洗及药物涂擦.我们自1998年11月以来,采用自行研制中药熏洗治疗冻疮1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建华;候振民;李彭军;冯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在153例肝病患者中分析新型肝炎病毒TTV的感染状况.方法:通过设计特异引物采用半巢式PCR反应进行血清标本的TTV DNA检测.结果:在153例肝病患者中,第1轮PCR未见明显的扩增带,在第2轮PCR中33例具扩增带,阳性率为21.6%.其中31例慢性肝炎中6例呈阳性,24例肝硬化中2例阳性,6例肝癌和4例急性肝炎中各1例呈阳性,88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者中23例呈阳性.而8例肝功能正常者无1例呈阳性.结论:通过检测在肝病患得中存在TTV感染,这可能是另一种新型的肝炎病原.
作者:郑芳;高英堂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比较12种大孔树脂对LDL的吸附效率.方法:在高脂血清中,采用静态和模拟血液灌流两种方法对不同的树脂进行吸附LDL.结果:3号和10号树脂对LDL吸附效率高,且对HDL影响较小.结论:3号、10号树脂对LDL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提供指导.
作者:李力;陶新朝;李燕玲;张萍;张广子;杨歌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夜间护理有很多特殊性,尤其是脑外科病房更甚于其他病房.因此如何做好脑外科病房夜间护理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课题.
作者:靳立巾;詹嘉静;柳雅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是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终共同途径[1].日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噻氯匹啶等都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某一环节,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较弱,因而对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的研究成为当今开发高效抗血小板药物的目标.
作者:谢迎光;沈国理;周长明;戚佳叶;孙晓晶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