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援
风有内风与外风之分.随着对中风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对内风是根本原因,外风只是一个诱因的认识已取得共识.我们在继承古人论述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从而得出关于中风病因发展的精确的解释,以指导临床治疗.现讨论如下:
作者:陈鹏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脉通胶囊中虎杖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提取液中总蒽醌含量和虎杖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两类成分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乙醇浓度、加液倍数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结论:虎杖佳提取工艺条件为8倍量8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
作者:曾池清;邱孟;申俊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参附注射液是由参附汤经过剂型改造而成.由人参和附子提取制成,主含人参皂甙及乌头类生物碱,具有改善心脏功能,增加机体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血粘度,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保护损伤肺组织细胞,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及应激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1~4].
作者:徐国亮;赖国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舌诊是中医四诊中的重要诊法之一.舌与脾胃在生理与病理方面均密切相关,通过对其实验、临床运用二个方面系统总结可见对脾胃病舌诊的研究对脾胃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指导用药、判断预后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李玲秀;王宗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引言在教育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上,周济部长强调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要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作者:周旭清;王思民;周步高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心为脏,主神志是从《内经》、《伤寒》至今中医界定为的圭臬,上至御医,下到庸医,名医更不用言了,谁能持有异议?虽然现代医学对人体器官形态及功用的认识与中医的脏象有所不同,这是正常的.
作者:彭述均;彭万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通过介绍一些特色音乐治疗在脑瘫干预康复中的作用,从而让更多的脑瘫康复工作者和患者了解到:创造性的利用一些特色音乐和声响激发脑瘫儿童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脑瘫康复过程取得意想不到的作用.
作者:何琦;邹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清宁茶是我院副主任医师陈克敏的经验方,由大黄、决明子、麦冬组成,功能清热滋阴、润燥通便,攻邪而不伤正,临床用于治疗便秘、高脂血症、面部色素斑、痤疮等症.方中大黄、决明子均含多种蒽醌类成分,本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方中总蒽醌的含量[1,2],以对该制剂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石美琴;许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调脂胶囊对血脂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研究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方法:通过饲喂高脂饲料及大剂量维生素D3行AS造模,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调脂胶囊对CTGF的影响,并设正常组、模型组、洛伐他汀组作为对照.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调脂胶囊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低于模型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调脂胶囊CTGF表达明显减少,与正常组及洛伐他汀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医调脂胶囊与洛伐他汀均可有效降脂、降低CTGF的表达,可能是其抗AS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朱明军;牛琳琳;王永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应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从七叶莲挥发油中分离和鉴定了23个化学成分.其中萜类化合物21种,是七叶莲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
作者:何涛;李林松;康丽洁;罗永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伤科易理理论形成和主要著作明清时期,少林寺有僧医学习《周易》,把易理运用于伤科,重视伤科子午流注和八卦部穴与脏腑在致伤和诊伤中的作用,从而形成伤科易理理论体系.
作者:赖镭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们在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不同季节其发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相应的疗程与疗效也不同,并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笔者观察了我院针灸门诊2005年收治的部分面瘫病例,并进行了整理分析,现汇报如下:
作者:许金水;聂容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亚健康已成为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成年人中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也只占2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据此推断并分析,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超过7亿左右.特别是高校和党政机关的教师及公务员亚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作者:王素灶;刘友章;蓝惠玲;龙益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反应停(Thd)是一种合成性的谷氨酸衍生物,化学名称是N-2(2,6-二氧-3-哌啶基)-邻苯二甲酰亚胺.1954年在西德合成,1956年开始在西德及欧洲国家作为一种非巴比妥类药物广泛使用,1961年因用于妊娠呕吐而致新生儿畸形及死产被禁用.因其临床治疗新作用的被发现,而在1998年获得美国FDA承认,重新应用于临床.
作者:施佳平;刘洪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孙思邈是隋唐之际的医学大家,他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以下凡两书并举即称《千金方》)足以证明这一点.关于孙思邈的医药学术,不仅曾经有过极其热烈的讨论,而且无疑将同样热烈地延续下去.
作者:焦振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0(IL-2、10),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小儿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28例哮喘患儿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产生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了NO、IL-2、和TNF-α的水平,并研究了重组人IL-10(rhIL-10)对PBMC体外诱生NO、IL-2、和TNF-α的调节作用.结果:(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浆及PBMC在PHA刺激下产生IL-10水平均比正常儿低(P<0.05);(2)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浆及PBMC在PHA刺激下产生NO水平均升高(P<0.05~0.01),而在缓解期恢复正常(P>0.05);(3)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PBMC在PHA刺激下产生IL-2和TNF-α水平升高(P均<0.01);(4)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PBMC在PHA刺激下产生IL-10水平与IL-2和TNF-α呈负相关(r=-0.319,P>0.05);(5)IL-10能明显抑制PHA刺激的哮喘患儿PBMC诱生NO、IL-2和TNF-α,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哮喘发作时IL-10分泌及释放减少,NO、IL-2和TNF-α升高,rhIL-10对PHA刺激的哮喘患儿PBMC体外诱生NO、IL-2和TNF-α呈负相调节作用.
作者:吴昔林;农定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青钱柳的抑菌作用.方法:应用管碟法和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青钱柳提取物对试验菌的抑菌效果,检验不同浓度下青钱柳提取物对细菌、霉菌的抗菌作用.结果:青钱柳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对黄曲霉、烟曲霉等霉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
作者:黄贝贝;叶荷平;HUANG Xing-yu;叶丹玲;叶剑尔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以大样本社会人群为研究对象,在多个现代心理量表及自编制的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表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心理应激人群,以频数优势法对该人群的中医常见证型:肝气郁结、肝气犯脾、肝气犯胃及胆气虚等证进行计量诊断.结果:在求得各证的诊断阈值的基础上,对原确诊的各证型病人作回代检验,诊断符合率均在93%以上,并进一步求得各证的轻、中、重不同程度的诊断阈值.结论:频数优势法作为一种新的计量诊断方法,除具有传统计量方法的功用外,尚可求出轻、中、重不同程度的诊断阈值,这是计量诊断的进步方向,并可据此作临床疗效评定,较具实用性.
作者:潘毅;徐志伟;严灿;陈群;吴丽丽;高璟;欧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呈快速上升趋势,预计2025年全球糖尿病发病人数将超过3亿,而我国将达3800万,总数仅次于印度[1],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尤其是慢性并发症累及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对其防治已成为当今医学科学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
作者:周吉银;周世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