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中药归经引经及其研究方法

王岚;李东晓

关键词:归经, 引经, 研究方法
摘要:从中药归经引经理论的起源出发,讨论了近年来对中药归经引经的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认为不能将研究停留于哲学思辨层面上,也不能脱离中医药理论,而应当将动物实验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同时以引经药为例,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研究思路.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原核基因工程细胞内不溶性表达产物的下游处理

    基因工程或基因重组技术,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人工剪切,组合并和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DNA连接,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扩增,并使转入的基因在细胞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

    作者:黄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论中药归经引经及其研究方法

    从中药归经引经理论的起源出发,讨论了近年来对中药归经引经的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认为不能将研究停留于哲学思辨层面上,也不能脱离中医药理论,而应当将动物实验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同时以引经药为例,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研究思路.

    作者:王岚;李东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肝舒胶囊中龙胆苦苷含量测定的研究

    研究了肝舒胶囊中主药龙胆草的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的提取、分离、测定.采用醋酸乙酯-甲醇(7:1)混合溶剂,定量、定时提取龙胆苦苷,再经柱层析及薄层层析分离、纯化,能较完全地将复方制剂肝舒胶囊中的龙胆苦苷提取出来并进行含量测定分析.经5批的回收率试验,平均回收率为97.57%,RSD为2.16%.

    作者:刘智;余绮;黄武军;孙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皮撬拨双爪外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6例

    胫骨平台骨折为常见骨折,治疗难度较大,留有后遗症时影响患肢功能,笔者自1998年2月至2000年9月间共治疗患者36例,采用经皮撬拨,双爪外固定器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峰;陆小平;邓运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丹溪学派及学术思想评述

    朱丹溪是我国杰出的医学家,其弟子众多,通过师徒授受,学派流传,学风行全国,历有三百年而不衰.本文试从丹溪学派形成的时代背景、学派特点及丹溪医学哲学思想进行评述.以冀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丹溪学术思想.

    作者:胡素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注射用通脉酯外加溶剂溶解条件的优选试验

    注射用通脉酯为没食子丙酯的冻干粉针,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抗肿瘤作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脑血栓病.没食子酸丙酯的脂溶性大,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而产生抗血栓作用,临床上原使用方法是临用前加入5 mL5%葡萄糖注射液加热至60℃溶解,使用很不方便.

    作者:陆晓晖;季巧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药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喉炎137例

    我科自1995年5月以来,采用中药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喉炎137例,并与西药治疗的98例作对照组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英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棉籽饼粉在青霉素发酵中的应用

    在青霉素发酵生产中,主要采用玉米浆作为有机氮源,但它存在着质量波动较大的缺点,作为另一种有机氮源的棉籽饼粉,国外已将它加工成药用培养基(pharmamedia).我们采用药用培养基、国产棉籽饼粉、花生饼粉、黄豆饼粉、玉米浆作为有机氮源进行Pxn-1菌种的青霉素发酵试验,证明产黄青霉菌Pxn-1采用药用培养基作为有机氮源,发酵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国产棉籽饼粉也具有很大潜力.

    作者:张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谈《温病学》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授课、学生上课和复习的专门用书,也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一本好的教材,必须科学、规范、准确、简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新的研究成果,便于教与学的需要.

    作者:陈宝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金匮要略》中附子止痛作用探析

    <金匮要略>全书载方205首,其中用附子的就有23条原文,20首方剂.下面就附子在<金匮要略>中的止痛作用略以探析.

    作者:胡国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寒咳宁颗粒抗炎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寒咳宁颗粒由麻黄、生姜、苍耳子等中药组成,为洪广祥教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摸索出的具有较好镇咳、祛痰作用的经科学提炼制备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我们对其进行了抗炎、抑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涂秀英;楼兰英;余日跃;黄芳华;黄敬耀;叶荷平;吕毅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现状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表现有颈肩痛、头昏头痛、上肢麻木或放射痛、手足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其原因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后,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椎间盘破裂脱出或黄韧带肥厚等,导致对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的压迫[1].

    作者:沈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儿童目劄的中医治疗

    儿童目劄,现代医学称秽语-多动综合征,或称精神习惯性抽动,属小儿精神性紧张性行为之一,是一种心身疾患,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表现为眼睑时时不能自主的眨动等,属中医学目劄、抽搐等范畴,往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原因不十分明确,神经科、精神科及五官科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而在治疗上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本病20例,收到一定的疗效,现简述如下:

    作者:徐建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王清任诊治血瘀证经验初探

    王清任(1768~1831),清代著名医家,河北玉田人,代表作<医林改错>.其书中化裁出一些重在补气行血、活血化瘀的方剂,发展了化瘀和益气的治疗原则并相互结合运用,丰富了中医治疗学的内容,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现就其诊治血瘀证经验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张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仙方活命饮治内痈体会

    笔者临床发现仙方活命饮不仅对外痈有确切疗效,且对内痈有佳效.今举例如下.

    作者:李根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测定法的探讨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对诺氟沙星胶囊新增了溶出度检查,在该法中溶剂使用冰醋酸和氢氧化钠量较大,操作时对粘膜、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和腐蚀性.为此,我们对溶剂用的冰醋酸和氢氧化钠的比例做了适当的调整.

    作者:杨海明;许江红;温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介绍了一些超微粉碎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同时从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情况出发,对该项新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可能面临的困难进行了一些思考.

    作者:张亚红;刘红宁;朱卫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草药抑制HBsAg的实验研究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对180种中草药的水提取物进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实验研究,根据药物的综合药效指数(SEI)评价药效,经筛选得抗HBsAg的有效药8种,其中高效药3种,即天花粉(1.63)、香薷(2.02)、茴香油(2.09).

    作者:应国红;罗国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健脾营养米粉治疗婴幼儿营养不良89例

    笔者应用健脾营养米粉治疗婴幼儿营养不良8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云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骶管注射加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笔者自1999年5月~2000年12月,采用骶管注射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