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乌炮制工艺研究

张的凤;朱小华

关键词:中药炮制, 川乌, 生物碱
摘要:川乌是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要药,其药性辛热燥烈,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其中的双酯生物碱有大毒,属于剧毒药物,非炮制不能用.自古以来,据文献记载为制其毒创立了70余种炮制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记载的是水煮法,江西则采用传统的甘草、皂角、生姜漂煮法.基于炮制工艺的不同,本文对江西法制川乌进行了成分的含量测定并与药典法进行比较.为了与药典法保持平行一致,采用了简便实用的回滴定法与分光光度法对其中的总生物碱与酯型生物碱进行测定比较.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机理探讨

    桂枝汤对酵母致发热大鼠可解热,对安痛定致低体温大鼠可升温,为弄清桂枝汤这2种模型动物下丘脑中环磷酸腺苷(cAMP)双向调节作用的机制,对这2种模型动物不同时段下丘脑中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及cAMP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动态时相观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人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研究进展

    人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由肾脏合成、分泌到血浆中的34~40 ku的糖蛋白,是主要的促进哺乳动物的骨髓、脾、胎肝中红系祖细胞生长、繁殖、分化的调节因子.像其它的糖蛋白激素一样,EPO的生物效应是通过其与一种特异性的表面受体(EPOR)相联系而引发的.人的红系祖细胞表面EPOR的量随着生长周期是不断变化着的,因而对EPO的敏感性的依赖性也就不同.EPOR传导信号的机理并不清楚,但由于EPOR与其激素配基并不包含有激酶相应的或与核酸结合的一致性序列,现普遍认为EPOR的二聚体化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二聚体化被认为不仅是产生高亲和性受体也是信号传导的第一步.

    作者:马姜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试论肾主五液

    从渊源、生理、病理及证治方面论证了肾主五液的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探讨了肾主五液的部分机理.

    作者:王茂泓;蔡浔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试论肝肺之升降

    升降运动,不仅存在于宇宙间一切有生命活动的物质之中,而且贯穿于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始终,真可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居于“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体生命活动自然是升降运动的体现.机体的升降,主要是讲气机的升降,它是各个脏腑综合作用的体现,其中肝肺升降对整个机体气机的升降至为重要.我们仅就个人学习体会,对肝肺升降略作探述.

    作者:韩红伟;张雪梅;郭兰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灸法治痛证近20年概况

    痛证是临床中常碰到的病证.中医学对此病证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疼痛产生的基本病机,灸治疗法是针灸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针、药不能替代的特殊功效.近20年来,临床诸医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灸法治疗痛证获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显著的治疗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聂斌;张安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儿宝膏中芍药苷的含量

    儿宝膏是由太子参、北沙参、自芍等中药组成的一种煎膏剂,用于小儿面黄体弱、纳呆厌食、脾虚久泻、精神不振、口干燥渴、盗汗等的治疗.为了进一步控制其质量,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儿宝膏中的芍药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冷文金;万民;杨艳;魏有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医药预防温病思路

    温病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皆有,男女老幼皆可患.因其具有传染性、流行性、起病急、来势猛、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故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现代医学中的传染病大多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探索中医预防温病的方法方药,可以有效地运用于传染病的预防中.中医学有一整套预防温病的方法,如“培固正气,强壮机体”“隔离患者,控制传播”“预施药物,防止染病”[1]等,本文仅就预施中药预防温病谈点看法.

    作者:陈宝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的毒理实验研究

    观察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同用后的毒副反应.分为单味药组5组和配伍药组4组,每组又各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灌胃给药,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用药7 d后检测肝功、肾功及心肌酶谱,同时作肝脏、肾脏及心脏组织病理切片,并观察实验动物各系统症状指征.结果:单味药甘草、甘遂、大戟、海藻、芫花同导致ATL升高,而甘遂和芫花可导致CPK(肌酸磷酸激酶)、LDH(乳酸脱氨酶)、HBDH(γ-羟丁酸脱氢酶)的升高,配伍药物对实验大鼠循环、消化、神经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甘草配甘遂、甘草配芫花可导致实验动物心率加快,配伍药物可导致实验动物ALT升高、心肌酶谱各指标异常变化,各配伍组药物对实验动物脏器组织及血管影响较单味药物明显增强,大部分配伍药物组对实验动物各系统的损害及对肝功、心肌酶谱等的影响较单味药物组增强.结论:相反药物配伍后存在着一定的毒副作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近10年按时取穴针灸治疗临床研究概述

    按时取穴针灸治疗临床研究主要是指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灵龟八法以及飞腾八法等多种按时取穴针灸疗法以治疗不同疾病,尤其是对急性痛证采用按时取穴针灸治疗,疗效颇佳.近10年来,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灵龟八法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现综述如下:

    作者:乐毅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素问》中有关“误诊”探析

    误诊临床有之,但避免发生或不发生是医生的夙愿.要做到不误诊,那就要求医生品术兼优,除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必须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了发扬光大,启迪后学,兹就《内经@素问》有关误诊内容探析如下:

    作者:余应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皮给药制剂研究

    经皮吸收制剂或称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简称TDDS,TTS)系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在欧美国家习称为贴剂(patch),在国内多定名为贴片.它与常用普通剂型如口服片剂、胶囊或注射剂比较,有一系列优点,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提高了治疗效果,可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胃肠给药的副作用;还可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患者可以独立用药等[1].

    作者:苏兰宜;钟华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济生肾气丸中丹皮酚的含量

    济生肾气丸系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的常用中药制剂,药典只收载有丹皮酚的鉴别项目,未收载有该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笔者采用HPLC法对5家不同厂家的该制剂中丹皮酚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荣发;唐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医皮肤病方药研究

    1 中药治疗皮肤病新认识1.1 治疗自身免疫病的中药[1] (1)雷公藤: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积、杀虫止血等功效.制剂有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糖浆等.治疗自身免疫病首先取得明显疗效的首推红斑狼疮(SLE),对其临床表现及免疫指标能明显改善.另外对各类型重叠型自身免疫病疗效也很好,其中对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疗效更为满意.

    作者:喻文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滞颐”辨治体会

    小儿流涎,又名“滞颐”,是小儿脾的运化功能失职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证候.《内经》中称为“涎下”;《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称“口吐涎”;《诸病源候论》有“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渍于颐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的论述,对本病的论述较为详细.

    作者:蔡金波;蔡志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谈谈中药炮制与制剂的关系

    中药炮制与中药制剂的疗效关系密切,不遵循药品卫生标准炮制势必影响疗效.如净选加工法,要除去非药用部位、霉败品及泥沙杂质等.在炮制过程中,必须按饮片制备程序制成中药饮片,利于溶出有效成分,易于发挥疗效.有众多的药物,必须依方认真炮制,使其疗效稳定.如当归龙荟丸中的大黄,须用酒炙后,才能制成丸剂;否则,药力过猛,苦寒败胃,服后易产生腹痛的副作用.又如川乌、草乌、马钱子、附子、巴豆、砒石、半夏、天南星等毒性中药,若炮制不当,不但疗效欠佳,而且能引起中毒,甚至会使人致死.“二陈合剂”中的半夏是经过姜汁制的,一是解毒,二是增强和胃止呕的功效.还有一些药物,如乳香、没药、紫河车、蕲蛇、五灵脂、马兜铃等,若不经过加工炮制,就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作者:黄玲;龚千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仲景用杏仁浅析

    杏仁首载《本经》,谓其“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气奔豚”,入肺与大肠二经,可起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效.《伤寒论》与《金匮要略》2书中共34处用到杏仁,用其组成的方剂达23首,广泛用于内科与妇科各种疾病n].许多方剂如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苡甘汤等,堪称千古名方.仲景用杏仁,可谓组方精妙,变化多样,令人叹为观止,现分述如下:

    作者:韩捷;尚炽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例报告

    刘某某,女,31岁,因发作性短暂意识丧失,伴全身抽搐3年,加重伴精神错乱3 d于2000年4月5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继而多次行经后出现短暂意识丧失,口吐涎沫伴全身抽搐,颈项扭曲强直,焦虑,坐卧不安,大汗出,曾在其它医院按“癫痫”“精神异常”治疗,疗效不佳,症状逐年加重,发作时间逐渐频繁,发作持续时间长达2d.1999年12月份曾因上述治疗症状发作在我院住院治疗,结合外院CT检查示:基底节区广泛钙化,及我院急查电解质Ca2+1.8 mmo1/L,考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故给予葡萄糖酸钙及口服钙片、维生素AD胶囊、中药等治疗,经治上述症状缓解出院.

    作者:汤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以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为指标,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对实验性慢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细胞增殖活动的影响,以期深入探讨其配伍机理.根据中医组方原理,将该方拆分为辛开药组(半夏、干姜),苦降药组(黄芩、黄连)、甘补药组(人参、炙甘草、大枣),并交互组合成辛开苦降药组、苦降甘补药组、辛开甘补药组、辛开苦降甘补药组(全方组).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风痛灵中丁香酚的含量

    风痛灵由乳香、没药、血竭、丁香罗勒油等组成,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丁香罗勒油为方中主要药味之一,具有局部镇痛作用,丁香酚为其主要有效成分[1].含量测定方法报道有紫外分光光度法[2]、气相色谱法[3~6]、高效液相色谱法[7]、薄层扫描法[8],其中以气相色谱法运用多,且方法成熟,故本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主要有效成分丁香酚的含量,经方法学研究表明,该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

    作者:肖雪梅;刘再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前列腺栓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前列腺栓的质量标准.方法:对方中黄柏、地龙、车前草分别采用TLC法进行鉴别,并对主药黄柏所含的小檗碱成分采用薄层扫描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柏、地龙、车前草在各自条件下均获较好分离;小檗碱的加样回收率为98.6%,稳定性在4 h以内,精密度(RSD)0.7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以其为前列腺栓的质量标准,能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作者:黄键;赵银鹰;陆爱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