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预防温病思路

陈宝国

关键词:温病, 中医药预防
摘要:温病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皆有,男女老幼皆可患.因其具有传染性、流行性、起病急、来势猛、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故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现代医学中的传染病大多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探索中医预防温病的方法方药,可以有效地运用于传染病的预防中.中医学有一整套预防温病的方法,如“培固正气,强壮机体”“隔离患者,控制传播”“预施药物,防止染病”[1]等,本文仅就预施中药预防温病谈点看法.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杜仲对小鼠微循环作用的实验研究

    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抗老防衰、治腰痛等功效[1].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杜仲具有降压、增强免疫、强壮、抗癌、抗脂质过氧化等多方面药理作用.本实验通过研究杜仲的提取物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作用,进一步探讨杜仲的药理作用,为杜仲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曹力;张洁;余润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儿宝膏中芍药苷的含量

    儿宝膏是由太子参、北沙参、自芍等中药组成的一种煎膏剂,用于小儿面黄体弱、纳呆厌食、脾虚久泻、精神不振、口干燥渴、盗汗等的治疗.为了进一步控制其质量,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儿宝膏中的芍药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冷文金;万民;杨艳;魏有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荷叶生物总碱对肥胖高脂血症大鼠减肥作用的实验研究

    采用肥胖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荷叶生物总碱对大鼠体重、体脂及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荷叶生物总碱明显抑制肥胖大鼠的体重增长,影响其肥胖程度且可使肥胖高脂血症大鼠TC、TG及AI下降.

    作者:涂长春;李晓宇;杨军平;邹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顽固性过敏性紫癜从瘀从毒论治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以皮肤、消化道粘膜出血,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中的“紫斑”“肌衄”“葡萄疫”相似,又与“衄血”“便血”“尿血”等证相关.西医治疗以止血、抗感染、抗过敏、免疫抑制等为主,若能明确过敏原则可避免接触或脱敏治疗.中医学将此病分虚实二大类:一为脾虚失摄,血溢脉外或阴虚火旺,灼伤血络;二为风热内客营血,或邪热燔灼,血热妄行.治疗多从疏风清热、滋阴凉血或健脾益气等入手,此为常法.但临床不少病例病程缠绵,皮肤紫癜面积大,反复发作,鲜红、暗红皮疹此起彼伏,顽固难愈,常法难以收效而迁延反复,常与瘀血、热毒有关,则应知常达变,中西医结合,往往疗效较好.

    作者:喻闽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试论肾主五液

    从渊源、生理、病理及证治方面论证了肾主五液的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探讨了肾主五液的部分机理.

    作者:王茂泓;蔡浔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过氧化氢自由基作用的构效关系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其抗氧化特性有关,然而因黄酮类不同的骨架结构和功能团,其抗氧化活性有很大差别.该实验通过总氧自由基清除活性实验,测定了7种黄酮类[蒿葶(1)、thymomin(2)、5,4'二羟基-3,6,7-三甲氧黄酮(3)、5,4'-二羟基-6,7,8,3′-四甲氧黄酮(4)、槲皮索(5)、agehoustin A(6)、芦丁(7)]对过氧化氢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结果:5活性强,其次是7,分别是对照药trolox的7、5倍,其后为2>4>>1>3>6.在所试的黄酮中,C环有2,3-双键与4-羰基是抗氧化活性必需的功能团.增加羟基数可增加其抗氧化活性,但B环邻二甲氧基比4′位单一羟基更重要(化合物1活性>3).比较3与4,尽管二羟基位置相同,但甲氧基取代位置不同,故活性不同,B环上甲氧基与羟基邻位对化合物的活性起重要作用.化合物6无活性,证明仅存在C2-C3双键及4位羰基的黄酮不足以使黄酮类产生抗氧化活性.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谢强治慢性喉炎特色

    慢性喉炎是较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一般西药的抗菌疗效欠佳,而中医针灸疗法有一定优势,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谢强主任在25年实践中总结了慢性喉炎的治疗规律,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兹总结如下:

    作者:陈国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灸法治痛证近20年概况

    痛证是临床中常碰到的病证.中医学对此病证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疼痛产生的基本病机,灸治疗法是针灸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针、药不能替代的特殊功效.近20年来,临床诸医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灸法治疗痛证获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显著的治疗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聂斌;张安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例报告

    刘某某,女,31岁,因发作性短暂意识丧失,伴全身抽搐3年,加重伴精神错乱3 d于2000年4月5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继而多次行经后出现短暂意识丧失,口吐涎沫伴全身抽搐,颈项扭曲强直,焦虑,坐卧不安,大汗出,曾在其它医院按“癫痫”“精神异常”治疗,疗效不佳,症状逐年加重,发作时间逐渐频繁,发作持续时间长达2d.1999年12月份曾因上述治疗症状发作在我院住院治疗,结合外院CT检查示:基底节区广泛钙化,及我院急查电解质Ca2+1.8 mmo1/L,考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故给予葡萄糖酸钙及口服钙片、维生素AD胶囊、中药等治疗,经治上述症状缓解出院.

    作者:汤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试论肝肺之升降

    升降运动,不仅存在于宇宙间一切有生命活动的物质之中,而且贯穿于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始终,真可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居于“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体生命活动自然是升降运动的体现.机体的升降,主要是讲气机的升降,它是各个脏腑综合作用的体现,其中肝肺升降对整个机体气机的升降至为重要.我们仅就个人学习体会,对肝肺升降略作探述.

    作者:韩红伟;张雪梅;郭兰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济生肾气丸中丹皮酚的含量

    济生肾气丸系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的常用中药制剂,药典只收载有丹皮酚的鉴别项目,未收载有该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笔者采用HPLC法对5家不同厂家的该制剂中丹皮酚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荣发;唐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四逆汤中附子甘草配伍规律研究

    为观察四逆汤中附子、甘草配伍前后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采用串联质谱ESI-MS及HPLC测定附子中的主要成分在配伍前后含量变化,采用薄层扫描测定甘草中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分组:附子单煎组、附子与甘草合煎组、附子甘草单煎后再混合组.结果:合煎组与混合组,其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显著降低,且附子中乌头碱的稳定性相对差些,说明2味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不溶性的物质(因为乌头碱与甘草中的甘草酸可能形成络合物),从而减少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另外,附子与甘草配伍后甘草酸的含量也有所降低.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附子与甘草2药在配伍使用时较佳方法为先单煎然后再混合为佳.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略论“脾统血”

    大凡出血病证,多与热与气有关.热伤脉络或气虚不摄或气滞脉阻等因素,均可导致各种出血.而一些慢性出血,则多因脾气亏虚,统摄无权.用补脾摄血、引血归脾等法治疗奏效甚捷.本文就“脾统血”谈点体会.

    作者:钟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伍炳彩用药对经验

    伍炳彩教授从医30余年,精研中医名家之学说,勤于临床,学验俱丰.在临床处方用药时,善用药对,伍老认为2药配伍,有互相协助增强药力者,有互相制约消其副作用而展其长者,有2味合用另生其它作用者,有为沟通之作用者等.笔者随师侍诊,获益非浅.兹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罗文群;郭建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ZT医用胶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应用

    快速医用胶508系列产品是合成型高功能胶粘剂,可直接应用于人体内外,ZT医用粘合胶为508系列产品之一,在临床已得到广泛使用,我院自1996年4月~2000年4月共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312例(除外中转传统胆囊切除术11例).其中210例应用ZT胶粘合切口,现报告如下:

    作者:梅保华;高崇茂;刘合春;胡秋灵;许剑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野核桃叶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

    据文献报道核桃楸叶含药效成分胡桃醌[1],胡桃醌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2].野核桃和核桃楸是同科同属同组的药用植物,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相近的个体,常具有类似的化学成分和相似临床疗效的规律.本文通过野桃叶提取物的体外抗菌试验,证实野核桃叶同样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明显抗菌作用,并对新隐球菌亦具明显抗真菌效应.此结果将为合理开发利用野核桃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姚振生;叶荷平;陈杰;曹岚;谭绍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近年肾小球硬化的实验研究概况

    肾小球硬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损伤的晚期变化,是终末期肾的基本病变,因此在防治慢性肾衰的课题中,如何防治肾小球硬化是国内外肾脏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将其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作者:张光荣;皮持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对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制作的思考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与发展方向.由于它具有多重感观刺激、传授信息量大、易于接受、人机交互性强、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1],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制作在高校方兴未艾,它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形式,时也把教师从粉笔灰中解脱出来.然而,要想使多媒体教学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就必须正视当前在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制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下述问题是确保多媒体教学这一崭新的教学形式得到健康发展的关键.

    作者:章新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近10年按时取穴针灸治疗临床研究概述

    按时取穴针灸治疗临床研究主要是指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灵龟八法以及飞腾八法等多种按时取穴针灸疗法以治疗不同疾病,尤其是对急性痛证采用按时取穴针灸治疗,疗效颇佳.近10年来,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灵龟八法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现综述如下:

    作者:乐毅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正交设计等级分组资料方差分析法的探讨

    笔者曾报道了完全随机和随机区组设计[1]、拉丁方设计[2]以及正交设计[3]资料方差分析简便计算法,本文再探讨一种正交设计等级分组资料方差分析法.因在医药卫生科研工作中,有些研究结果有时要用等级表示,如临床疗效用“痊愈、显效、好转、无效”4个等级表示,分别计算各等级例数[此类资料为按等级分组(有序计数)资料].当用正交设计进行实验获得此类结果(资料)时,因找不到相应的统计方法,故科研工作者不用正交设计法进行试验,使正交设计在医药卫生科研中得不到广泛应用,为弥补这种不足,本文主要介绍正交设计中无交互作用列资料的方差分析法,有交互作用列资料的方差分析法待后报道.

    作者:陈和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