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交设计等级分组资料方差分析法的探讨

陈和利

关键词:正交设计, 等级分组, 方差分析
摘要:笔者曾报道了完全随机和随机区组设计[1]、拉丁方设计[2]以及正交设计[3]资料方差分析简便计算法,本文再探讨一种正交设计等级分组资料方差分析法.因在医药卫生科研工作中,有些研究结果有时要用等级表示,如临床疗效用“痊愈、显效、好转、无效”4个等级表示,分别计算各等级例数[此类资料为按等级分组(有序计数)资料].当用正交设计进行实验获得此类结果(资料)时,因找不到相应的统计方法,故科研工作者不用正交设计法进行试验,使正交设计在医药卫生科研中得不到广泛应用,为弥补这种不足,本文主要介绍正交设计中无交互作用列资料的方差分析法,有交互作用列资料的方差分析法待后报道.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顽固性过敏性紫癜从瘀从毒论治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以皮肤、消化道粘膜出血,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中的“紫斑”“肌衄”“葡萄疫”相似,又与“衄血”“便血”“尿血”等证相关.西医治疗以止血、抗感染、抗过敏、免疫抑制等为主,若能明确过敏原则可避免接触或脱敏治疗.中医学将此病分虚实二大类:一为脾虚失摄,血溢脉外或阴虚火旺,灼伤血络;二为风热内客营血,或邪热燔灼,血热妄行.治疗多从疏风清热、滋阴凉血或健脾益气等入手,此为常法.但临床不少病例病程缠绵,皮肤紫癜面积大,反复发作,鲜红、暗红皮疹此起彼伏,顽固难愈,常法难以收效而迁延反复,常与瘀血、热毒有关,则应知常达变,中西医结合,往往疗效较好.

    作者:喻闽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荷叶生物总碱对肥胖高脂血症大鼠减肥作用的实验研究

    采用肥胖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荷叶生物总碱对大鼠体重、体脂及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荷叶生物总碱明显抑制肥胖大鼠的体重增长,影响其肥胖程度且可使肥胖高脂血症大鼠TC、TG及AI下降.

    作者:涂长春;李晓宇;杨军平;邹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医药预防温病思路

    温病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皆有,男女老幼皆可患.因其具有传染性、流行性、起病急、来势猛、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故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现代医学中的传染病大多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探索中医预防温病的方法方药,可以有效地运用于传染病的预防中.中医学有一整套预防温病的方法,如“培固正气,强壮机体”“隔离患者,控制传播”“预施药物,防止染病”[1]等,本文仅就预施中药预防温病谈点看法.

    作者:陈宝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野核桃叶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

    据文献报道核桃楸叶含药效成分胡桃醌[1],胡桃醌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2].野核桃和核桃楸是同科同属同组的药用植物,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相近的个体,常具有类似的化学成分和相似临床疗效的规律.本文通过野桃叶提取物的体外抗菌试验,证实野核桃叶同样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明显抗菌作用,并对新隐球菌亦具明显抗真菌效应.此结果将为合理开发利用野核桃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姚振生;叶荷平;陈杰;曹岚;谭绍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滞颐”辨治体会

    小儿流涎,又名“滞颐”,是小儿脾的运化功能失职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证候.《内经》中称为“涎下”;《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称“口吐涎”;《诸病源候论》有“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渍于颐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的论述,对本病的论述较为详细.

    作者:蔡金波;蔡志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饮食减肥与运动减肥的效果比较

    饮食减肥与运动减肥对健康的效果还不清楚,运动后体重未减的健康效果如何也不清楚.本文研究饮食减肥与运动减肥的独立效果,即对皮下脂肪、腹内脂肪、骨骼肌量、胰岛索敏感性等的作用.52名肥胖人,体重指数31.3±2,腰围平均(110.1±5.8)cm,分成饮食减肥、运动减肥、运动不减肥、对照4组,共观察3个月.结果2个减肥组体重下降7.8kg(8%),对照组及运动不减肥组,体重无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2个减肥组做运动试验大耗氧减少1 6%,运动减肥组总脂肪量比饮食组多减1.3kg.腹部、皮下、腹腔内、腹腔脂肪/皮下脂肪比,都有类似变化.运动后未减重组,腹腔的脂肪也减少,血浆葡萄糖与胰岛素浓度(包括空腹与服葡萄糖后)无变化.葡萄糖使用率在饮食组为5.6 mg/(kg骨骼肌@min),运动组为7.2 mg/(kg骨骼肌@min),2组比较无区别,但较对照组及运动后体重不减组明显为高(P<0.001).结论:通过运动组不限制每日食物热卡量也能明显减肥(特别是腹部肥胖),也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运动后即使体重不减,腹部脂肪也明显减少,还可以防止体重继续增加.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试论肾主五液

    从渊源、生理、病理及证治方面论证了肾主五液的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探讨了肾主五液的部分机理.

    作者:王茂泓;蔡浔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皮给药制剂研究

    经皮吸收制剂或称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简称TDDS,TTS)系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在欧美国家习称为贴剂(patch),在国内多定名为贴片.它与常用普通剂型如口服片剂、胶囊或注射剂比较,有一系列优点,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提高了治疗效果,可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胃肠给药的副作用;还可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患者可以独立用药等[1].

    作者:苏兰宜;钟华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的毒理实验研究

    观察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同用后的毒副反应.分为单味药组5组和配伍药组4组,每组又各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灌胃给药,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用药7 d后检测肝功、肾功及心肌酶谱,同时作肝脏、肾脏及心脏组织病理切片,并观察实验动物各系统症状指征.结果:单味药甘草、甘遂、大戟、海藻、芫花同导致ATL升高,而甘遂和芫花可导致CPK(肌酸磷酸激酶)、LDH(乳酸脱氨酶)、HBDH(γ-羟丁酸脱氢酶)的升高,配伍药物对实验大鼠循环、消化、神经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甘草配甘遂、甘草配芫花可导致实验动物心率加快,配伍药物可导致实验动物ALT升高、心肌酶谱各指标异常变化,各配伍组药物对实验动物脏器组织及血管影响较单味药物明显增强,大部分配伍药物组对实验动物各系统的损害及对肝功、心肌酶谱等的影响较单味药物组增强.结论:相反药物配伍后存在着一定的毒副作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血压的治疗:老话题、新概念

    从保护病人的终末器官免受损伤这一目标出发,提出抗高血压治疗的新概念,即要确切降压、稳定血压和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1)确切降压:国外研究,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每降低10~14 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5~6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2/5,冠心病减少1/6,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1/3;我国研究,收缩压每降低9 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 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4%.因此,血压降低的效益是明显的.国际研究,高血压病的血压应控制在138/83mmHg.为此,高血压一旦确诊,就必须用药治疗,并进一步明确是终生治疗.提倡联合用药(血压控制良好病人中有2/3是联合用药),目前常用4类(利尿药、β受体阻断剂、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中,任何2种联用都是可行的(以β受体加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加钙离子拮抗剂的联用效果较好.(2)稳定血压,血压不稳定可导致器官损伤.抗高血压治疗必须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要使血压平稳,发现5-HT2受体拮抗剂ktanserin能降低BPV(血压波动性).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医皮肤病方药研究

    1 中药治疗皮肤病新认识1.1 治疗自身免疫病的中药[1] (1)雷公藤: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积、杀虫止血等功效.制剂有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糖浆等.治疗自身免疫病首先取得明显疗效的首推红斑狼疮(SLE),对其临床表现及免疫指标能明显改善.另外对各类型重叠型自身免疫病疗效也很好,其中对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疗效更为满意.

    作者:喻文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灸法治痛证近20年概况

    痛证是临床中常碰到的病证.中医学对此病证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疼痛产生的基本病机,灸治疗法是针灸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针、药不能替代的特殊功效.近20年来,临床诸医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灸法治疗痛证获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显著的治疗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聂斌;张安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对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制作的思考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与发展方向.由于它具有多重感观刺激、传授信息量大、易于接受、人机交互性强、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1],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制作在高校方兴未艾,它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形式,时也把教师从粉笔灰中解脱出来.然而,要想使多媒体教学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就必须正视当前在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制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下述问题是确保多媒体教学这一崭新的教学形式得到健康发展的关键.

    作者:章新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前列腺栓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前列腺栓的质量标准.方法:对方中黄柏、地龙、车前草分别采用TLC法进行鉴别,并对主药黄柏所含的小檗碱成分采用薄层扫描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柏、地龙、车前草在各自条件下均获较好分离;小檗碱的加样回收率为98.6%,稳定性在4 h以内,精密度(RSD)0.7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以其为前列腺栓的质量标准,能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作者:黄键;赵银鹰;陆爱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试论肝肺之升降

    升降运动,不仅存在于宇宙间一切有生命活动的物质之中,而且贯穿于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始终,真可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居于“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体生命活动自然是升降运动的体现.机体的升降,主要是讲气机的升降,它是各个脏腑综合作用的体现,其中肝肺升降对整个机体气机的升降至为重要.我们仅就个人学习体会,对肝肺升降略作探述.

    作者:韩红伟;张雪梅;郭兰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略论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思路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中医学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令世人瞩目.时至今日,中医学已拉开了迎接新世纪科学技术的挑战、继承与创新并举的序幕.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继承中医学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使中医基础理论有所突破和创新,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此略呈管见于下:

    作者:丁成华;汤希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儿宝膏中芍药苷的含量

    儿宝膏是由太子参、北沙参、自芍等中药组成的一种煎膏剂,用于小儿面黄体弱、纳呆厌食、脾虚久泻、精神不振、口干燥渴、盗汗等的治疗.为了进一步控制其质量,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儿宝膏中的芍药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冷文金;万民;杨艳;魏有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风痛灵中丁香酚的含量

    风痛灵由乳香、没药、血竭、丁香罗勒油等组成,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丁香罗勒油为方中主要药味之一,具有局部镇痛作用,丁香酚为其主要有效成分[1].含量测定方法报道有紫外分光光度法[2]、气相色谱法[3~6]、高效液相色谱法[7]、薄层扫描法[8],其中以气相色谱法运用多,且方法成熟,故本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主要有效成分丁香酚的含量,经方法学研究表明,该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

    作者:肖雪梅;刘再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略论“脾统血”

    大凡出血病证,多与热与气有关.热伤脉络或气虚不摄或气滞脉阻等因素,均可导致各种出血.而一些慢性出血,则多因脾气亏虚,统摄无权.用补脾摄血、引血归脾等法治疗奏效甚捷.本文就“脾统血”谈点体会.

    作者:钟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治孤立性收缩压高对不同类型脑中风发生的影响

    在老年人孤立性收缩压高的临床研究中,证明治疗孤立性收缩压高(ISH),能减少总的脑中风发病率,但是不是所有类型的脑中风都能减少,则未有研究.本文研究降压药治疗对各种类型脑中风的作用,共4 736例男女,年龄60岁以上的ISH,随机分为氯噻酮12.5 mg/d(第1步),或加用氨酰心安2.5 mg/d(第1步),或加用利血平0.05 mg/d(第2步).治疗组2 365人,安慰剂组2 371人,追访4.5年.治疗组85人患缺血性脑中风,安慰组132人,治疗组相对危险比为0.63;出血性脑中风2组分别为9与19人,相对危险比为0.46;不明原因的脑中风分别为9与8人,RR=1.05.缺血性脑中风中4个亚型:腔隙性梗死分别为23与43人,RR=0.53,栓塞性为9与16人,RR=0.56;动脉粥样硬化性1 3与13人,RR=0.99;不明原因的40与60人,RR=0.64.治疗效果对出血性脑中风出现快约1年左右就有效;对缺血性脑中风到治疗后2年才见效.结果:降压治疗可减少出血及缺血性脑中风发生率.降压达标时,脑中风的减少才能达到明显效果.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