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宏昌;邹春萍
戊二醛溶液为日常用消毒防腐剂,对医疗器械、精密仪器、橡胶、塑料制品、公共设施等消毒,以及用于医疗、饮食服务、旅游人员的洗手消毒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本文比较了不同稀释度的戊二醛对于日常餐具的消毒效果.
作者:梁永康;胡文;唐英玲 刊期: 1998年第04期
我科于1995年1月~1996年12月用双黄连粉针剂与一种抗生素配伍治疗肺炎8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60例均按WHO推荐,全国小儿肺炎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1],且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各器官功能衰竭,疗程以7 d为准.所选病例均按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治疗组88例,对照组72例.2组发病年龄、性别、病程、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等经x2检验,均P>0.05,示病情相似,具可比性.
作者:朱琨如;涂颖昭 刊期: 1998年第04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MI)或猝死.因此,进行有效的防治很有必要,而应用葛根素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魏群;周萍 刊期: 1998年第04期
给予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大鼠南瓜多糖(6.88 g/kg)连续3周后,测定其空腹血糖、尿素氮的变化情况,以消渴丸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南瓜多粮有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且效果优于消渴丸对照组(P<0.01).
作者:熊学敏;叶士玲;许春波;刘淑华;阎冀 刊期: 1998年第04期
颈椎病为常见多发病,笔者采用针刺加醋湿热敷法为主,佐以按摩,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86例中,男24例,女62例;年龄21~35岁34例,36~66岁52例;病程长者10余年,短者1周;颈椎骨质增生症68例,黄韧带钙化症5例,增生兼黄韧带钙化症10例,增生兼颈椎间盘膨出(突出)症3例,均经X线或CT检查确诊.
作者:唐琼 刊期: 1998年第04期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是<中国药典>1995年版新增加的中药制剂,药典没有给出其各组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本文采用在高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中直接蒸馏出口服液中麻黄碱,再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麻黄碱的含量.
作者:彭红;刘燕华;黄桂林 刊期: 1998年第04期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笔者近几年用针刺加贴磁治疗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5例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小16岁,大67岁;病程7 d~12a;单侧患病32例,双侧患病3例.
作者:谢兴生 刊期: 1998年第04期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奉为经典,为中医临床必读之书.笔者从医近30 a,所遇外感及杂病,每以仲景方获良效,现录数例于后,并提几点浅见:
作者:邹嘉玉 刊期: 1998年第04期
中药学中的逻辑方法,是以研究中药学逻辑思维为对象,以探讨中药理论与临床中遇到的逻辑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问.概括起来,中药学中大致有下列逻辑思维方法.
作者:曾宪斌 刊期: 1998年第04期
胆汁返流性胃炎(BRG)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等范畴.兹将近年中医药治疗概况综述如下:1辨证治疗张氏[1]对肝气犯胃、肝郁化热、胃阴亏耗、胃络瘀阻、脾胃虚弱5证分别用柴胡疏肝散、化肝煎、一贯煎、失笑散、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68例,痊愈46例,好转14例,无效8例.喻氏[2]临床分胆气犯胃、胆胃瘀热、痰热内扰、食积失和、脾胃虚寒、脾虚肝热、阴虚胃痛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张氏[3]分肝胃气滞、肝胃瘀热、脾胃虚热治疗56例,显效31例,有效17例,无效8例.
作者:孙淑君;张小萍 刊期: 1998年第04期
采用RP-HPLC测定了抚芎中阿魏酸和欧当归内酯A的含量,并与川芎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抚芎中阿魏酸的含量与川芎中的相当,但欧当归内酯A的含量却远低于川芎中的含量.
作者:倪小兰;何行真;单汝川 刊期: 1998年第04期
白附子(Rhizoma Typhonii)为常用中药,辛温有毒,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之功效,中医临床多以炮制品入药,以确保其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白附子含有胆碱、氨基酸、油酸、亚油酸、β-谷甾醇等成分.本实验选择测定氨基酸及辅料白矾的含量,对附子生品和药典法、樟帮法2种炮制品进行比较,从而为白附子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余润民;龚千锋 刊期: 1998年第04期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治疗方法实证:湿热毒盛,灼伤阴血,致气滞血瘀,临床表现疼痛持续、皮疹拒按、脉实.治宜清热解毒与活血化瘀并重,并须重用行气活血破瘀之品.
作者:邱桂荣 刊期: 1998年第04期
笔者自1986年以来,应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18例阿米巴肝脓疡患者,获得较好疗效,兹简报如下:
作者:傅桂茂;罗筱春 刊期: 1998年第04期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一个独特医疗体系,它既可以作为临床医疗的指导思想,又是具体诊治疾病的过程.辨证与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辨证是认识疾病,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而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对病症采取相应的治法及处方用药,其治疗效果又是检验辨证论治正确与否的标准.临证辨治,要求临证者不仅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不断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以下结合病例谈谈个人临证的体会.
作者:万丽玲 刊期: 1998年第04期
茶色素是从绿茶中提取并经转化得到的一类多酚类化合物,其制剂茶色素胶囊已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控制和监测茶色素中咖啡碱的含量,对控制茶色素胶囊的内在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尤为重要.
作者:谢一辉 刊期: 1998年第04期
速效救心丸(天津第6中药厂生产)能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等症,既有治疗作用,又有预防作用,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现临床上,根据其镇静止痛、改善微循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拮抗血管收缩剂诱发的主动脉收缩等药理作用,引伸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周围神经痛、痛经、急性腹痛、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以及外用解毒消肿止痛等.
作者:王庆伦 刊期: 1998年第04期
调经姊妹丸由肉桂、青皮、红花等10味中药加工而成,具有活血调经、逐瘀生新之功效,其中肉桂为君药,主要有效成分为桂皮醛,有研究表明桂皮醛具有镇静、镇痛等药理作用[1].为有效地进行产品质量控制,本文介绍以气相色谱法测定调经姊妹丸中桂皮醛的含量,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张霞;肖云;周国平 刊期: 1998年第04期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r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片.本文拟就近年来国内对艾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作如下综述.
作者:汪国华;张文惠;崔峻 刊期: 1998年第04期
近年来透皮给药制剂以其毒副作用小、长效、方便等独特优势吸引着众多国内外制剂学专家,并成为当今国际制药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经皮给药的理论基础为给药后,药物能迅速穿透皮肤,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产生疗效.
作者:虞金宝;宋友昕 刊期: 199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