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柘璜;金爱芳;彭瑛;廖凤翔;陈小华;邵明岩
胎儿主动脉弓异常是指主动脉弓位置、长度、大小,及其分支的异常,其发病率约1%-3%[1,2],通常与先天性心脏病、 染色体缺陷以及出生后气管食管压迫有关[3,4],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胎儿主动脉弓发育异常分类繁多, 各种分类间的预后各不相同,而且各分类之间存在有重叠. 本文将对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胚胎发育、 畸形特征以及产前诊断技术进行综述.
作者:郭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前TNM分期,并对照病理结果,探讨其在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76例胃癌患者,术前行MSCT检查,平扫后进行动态三期增强,检查后阅片行TNM分期,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对胃癌T分期、N分期、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75.00%(132/176)、71.59%(126/176)、94.89%(167/176),对胃癌TNM分期总准确度为71.13%.结论 MSCT能够较准确地进行胃癌术前分期.
作者:曾广正;熊斌;勒世联;罗小平;孙明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现况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采样方法对在江西省抽取的5959名≥18周岁的成年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实验检测以及体格检查.结果我省成年居民的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0.84%,标化患病率为29.57%;男性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5.21%,高于女性的27.79%(χ2=37.21,P<0.001);城市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3.88%,高于农村的28.81%(χ2=17.22,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脂异常率与身体活动不足、年龄≥45岁、性别、城乡、静态行为等多因素相关.结论 江西省成年居民的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农村和城市患病情况不同,加强居民血脂异常预防控制非常重要.
作者:陈福辉;颜玮;朱丽萍;陈轶英;刘杰;吉路;徐艳;程冷眉;游志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美多芭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8年1月解放军福州总院476医院神经外科共75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分别接受美多芭药物常规治疗组(35例,对照组)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联合美多芭治疗组(40例,DBS组),收集相关临床、影像学资料,疗效评估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UALIF)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⑴手术联合美多芭治疗或独立的美多芭药物治疗后,患者UPDRS量表之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和运动并发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⑵DBS组患者UPDRS量表之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运动并发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⑶手术联合美多芭治疗或独立的美多芭药物治疗后,PDQUALIF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⑷DBS组患者治疗后PDQUALI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DQUALIF评分(P<0.01);DBS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DB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结论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美多芭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安全有效,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年龄可能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陈志凌;万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人畜共患传染病, 钉螺是其唯一中间宿主[1-3]. 江西省是血吸虫病流行严重地区之一[4],虽然经过60余年积极防治,疫情大幅下降[5],但由于血吸虫病传播环节多,流行因素复杂,钉螺孳生环境未得到彻底改变, 血防工作依然面临着疫情回升和扩散的挑战[6].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人员流动、建设活动加剧,血吸虫病疫情出现向城市蔓延的趋势,在湖南、湖北均曾出现城区血吸虫病疫情,对城区市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成威胁[7-10]. 现对江西省发生的首例城区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南昌市西湖区滨江公园发现钉螺事件作一报告和探讨.
作者:李宜锋;林丹丹;辜小南;吕尚标;彭国华;刘亦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虎杖白藜芦醇对前列腺癌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不同浓度的虎杖白藜芦醇作用于前列腺癌PC-3细胞,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高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PC-3细胞抑制率明显增加(P<0.05);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PC-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P<0.05);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PC-3细胞中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通过抑制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而阻断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胡著云;戈阳华;周琼;夏曙霞;徐庆刚;宫再兴;殷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UBE3C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UBE3C在56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UBE3C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56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UBE3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16.1%,UBE3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UBE3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发病部位无关(P>0.05).结论 UBE3C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潜在标记物.
作者:傅平;周凯;林良庆;黄琪;刘小丰;洪华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前后表面非球面性(Q值)的变化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于我院近视激光中心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散光患者105例,均选右眼进行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采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房诊断系统检查患者角膜前后表面在6mm、7mm、8mm、9mm不同直径下的Q值,及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手术治疗光区、切削深度和剩余基质厚度.分析术前术后不同范围内角膜Q值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其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角膜前表面4个直径范围内Q值均往正向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角膜后表面4个直径范围内Q值均增加,除1个月时9mm直径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前表面4个直径范围的Q值与柱镜呈正相关(P<0.05);角膜后表面4个直径范围的Q值与柱镜呈正相关(P<0.05);角膜后表面6mm直径Q值与中央角膜厚度和眼轴呈负相关(P<0.05);角膜后表面7、8mm直径Q值与等效球镜呈正相关(P<0.05);术后角膜前表面△Q与手术治疗光区和剩余基质厚度呈负相关(P<0.05),与切削深度呈正相关(P<0.05),角膜后表面△Q与手术治疗光区、切削深度和剩余基质厚度不相关(P>0.05).结论大部分近视散光青年角膜前后表面是一种从中央到周边逐渐变扁平的非球面形态.LASIK手术会改变角膜前后表面的非球面性,导致角膜Q值增大,而角膜前表面形态变化更显著.
作者:张莉花;刘克政;刘永琰;周琼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随着宫颈癌筛查技术的提高, 宫颈癌总体发病率、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但是宫颈腺癌的发病率却相对升高,由5%-10%上升至10%-30%,并且年轻化[1-4]. 宫颈腺癌的行为危险因素如多个性伴侣、 性生活过早、 保健意识缺乏等与宫颈鳞癌相似,发病机制却不像宫颈鳞癌那样明确.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PV感染特别是HPV18、16也与宫颈腺癌密切相关[5-7]. 但是宫颈腺癌治疗效果欠佳,死亡率比同期鳞癌高,所以早期宫颈腺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与发现尤为重要.
作者:汪美容;王艺;程玮;舒宽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联合奥沙利铂腹腔灌注对比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恶性腹水符合入组条件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应用腹腔穿刺术留置管引流技术,治疗组:榄香烯乳400-500mg/m2联合奥沙利铂1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行腹腔灌注治疗,每周一次,连用4周.对照组:顺铂60mg加入生理盐水40ml中每周一次腹腔灌注,连用4周,4周后分别观察恶性腹腔积液的变化.结果 4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组、照组的有效率分别80.9%、52.3%.组间差异P=0.0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37.6%、40.5%,组间差异P>0.05.结论 榄香烯乳联合奥沙利铂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优于顺铂,并且不良反应与单用顺铂无明显差异.
作者:饶晓军;李鹰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病原菌及5种重要耐药菌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常规分离培养,WalkAway-96全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11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00株,占76.1%;革兰阳性菌283株,占23.9%.临床分离病原菌中位于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9.0%)、铜绿假单胞菌(12.4%)、肺炎克雷伯菌(11.1%)、金黄色葡萄球菌(9.1%)、鲍曼不动杆菌(8.7%),共714株;病原菌标本来源前4位的分别为痰(40.5%)、分泌物(20.1%)、尿液(19.0%)、血液(15.8%).常见的5种重要耐药菌共191株,占全部病原菌检出总数的16.1%,分别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38.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8.3%)、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23.0%)、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6.3%)和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4.2%).在各科室中,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比例高,占35.6%.在各感染部位中,呼吸系统多重耐药菌比例高,占71.2%.结论 该院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重要耐药菌以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应密切监测细菌耐药性变化,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导和监督.
作者:刘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慢性肾衰竭患者(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常合并有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有研究认为,1型脱碘酶(Type 1 iodothyronine deiodinase DIO-1)在ESS发生机制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将探讨CRF合并或不合并ESS患者血清DIO-1的表达水平.方法 入选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20例,按照慢性肾衰竭以及ESS诊断标准(血清FT3浓度<2.3pg/ml)入选,将入选病例分为2组,组1:慢性肾衰竭合并ESS组(n=60);组2:慢性肾衰竭不合并ESS组(n=60).组3:正常对照组(n=60):通过社区体检及医院体检科收集同年龄段各项指标正常的人群.临床资料由二名医师收集,常规生化检查及甲状腺功能由医院检验科检测,血清DIO-1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结果 由于CRF患者常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及高尿酸血症,故CRF组(组1和组2)血红蛋白、白蛋白与正常人(组3)相比降低、尿酸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白细胞、FT4以及TSH相比统计学无差异;因入组的CRF患者多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故CRF患者(组1和组2)空腹血糖与正常人(组3)相比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2的DIO-1表达水平与组1及组3相比较显著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1的DIO-1表达与组3相比略升高,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31±0.08ng/ml vs 1.27±0.24ng/ml,P=0.976).结论 CRF不合并ESS患者与CRF合并ESS及健康人群相比,血清DIO-1的表达明显升高.
作者:李志红;何琪;冷木东;徐高四;刘俊;盛霞;宁红红;秦淑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dihydroxy vitamin D3,1,25-(OH)2D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1例UC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1,25-(OH)2D3浓度、外周血IL-17和IL-10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UC患者血清1,25-(OH)2D3和IL-10浓度显著下降,而外周血IL-17水平则高于对照组.重度活动组患者水平1,25-(OH)2D3低,显著低于中度和轻度活动组患者.血清1,25-(OH)2D3与Mayo评分指数和IL-17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IL-10呈正相关关系.此外,Mayo评分指数与IL-10存在负相关,与IL-17存在正相关性.而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治疗中重度UC患者后血清1,25-(OH)2D3和IL-10浓度显著上调,但仍低于健康人群.而IL-17则显著下降,但仍然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UC患者血清1,25-(OH)2D3浓度下降,且与IL-17、IL-10及Mayo评分指数相关,提示1,25-(OH)2D3可能在UC患者中与IL-17和IL-10存在关联.
作者:陈元旺;胡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尿中神经丝蛋白AD7c-NTP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尿中AD7c-NTP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并依据纳入和剔除标准进行严格筛选.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合并效应量(加权均属差,WMD).Q检验及I2评估研究异质性的大小;漏斗图及Begg检验评估发表性偏倚;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共筛选出相关文献研究13篇,包含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036例,对照1501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尿中AD7c-NTP含量高于对照组,WMD=2.04ng/ml(95%CI:1.58-2.51).结论 尿中高含量的AD7c-NTP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易国萍;朱小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MRI阴性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38例MRI阴性癫痫患者,并均行PET/CT检查.通过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法,测量SUVmax、AI指数获得癫痫灶的位置及范围,并与术中癫痫灶对比,评价PET/CT对MRI阴性癫痫的诊断价值.结果 38例MRI阴性癫痫患者中,PET/CT诊断阳性30例,诊断阳性率为78.9%.手术25例,与术中定位相符合20例,准确定位率为80%.其中颞叶癫痫18例(海马硬化16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全2例),额叶癫痫7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全7例).癫痫灶PET/CT表现均呈放射性摄取均减低,花斑样缺损改变.结论 PET-CT对癫痫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于MRI阴性癫痫,建议行PET/CT检查.
作者:邵明岩;骆柘璜;徐荣;金爱芳;张慧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盆底二维超声技术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SUI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妇女作为正常组,应用盆底二维超声技术测量两组受检者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并计算膀胱颈移动度(BND).将两组的BND进行比较.结果 SUI组的BND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 盆底二维超声技术可用于早期SUI的诊断.
作者:胡雯;陈丽;叶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视屏暴露环境与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相关性.方法 设计问卷调查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视屏暴露信息及家庭环境信息,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视屏暴露因素对儿童语言发育的影响.结果 134例16-48月龄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视屏暴露的起始月龄为(11.57±5.32)月,儿童每日视屏暴露总时长达(118.79±99.89)min.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视屏暴露起始月龄越小(t=3.743,P<0.001),每日视屏暴露总时间越长(t=-3.547,P=0.001),母子间对话时间越短(t=2.877,P=0.005),儿童的语言DQ值越低.结论 过早、过久的视屏暴露及母子间缺乏对话交流,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重要危险因素.减少视屏暴露,并增加亲子对话交流,有助于预防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
作者:史晓燕;蔡世忠;巫瑛;张郦君;陈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视网膜血管阻塞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设立3组病人,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为颈动脉硬化并视网膜血管阻塞组,分别对3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进行对比.结果 颈动脉硬化组及颈动脉硬化有视网膜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网膜阻塞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7.8%(43/49),正常对照组检出率为5.3%(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41,P<0.001);视网膜阻塞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53.1%(26/49),正常对照组检出率为0.0%(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54,P<0.001).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视网膜血管阻塞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人群当中有较高的发生率.
作者:吴红云;杨涓;李延萍;袁文金;胡莉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皮肾镜碎石术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6例肾下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组(47例)和皮肾镜碎石术组(4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组平均手术花费时间较皮肾镜碎石术组更短,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方面低于皮肾镜碎石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短于皮肾镜碎石术组(P<0.05);两组发热、尿漏、肾绞痛、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单发、体积较小的肾下盏结石可选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作者:汪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带钩钢丝(hookwire)应用肺部小结节术前定位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对2015年2月-2018年3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36例患者,术前均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结节,操作结束后行VATS下肺部病变切除,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手术方式.结果 肺部小结节直径4-23mm,采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达100%,平均定位时间25min,有2例患者定位后CT扫描时发现有少量气胸,1例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穿刺针脱落.结论术前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病变的方法安全性高、准确,能提高VATS手术中肺部小结节切除的准确率.
作者:刘晓明;胡燕;朱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