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祥;罗云;张佩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孕产妇TGF-β1、IL-4、IFN-γ和IL-12的血清水平及胎盘中的表达,在HBV宫内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1月间,在我院分娩的HBV感染孕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发生宫内感染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孕妇血清中TGF-β1、IL-4、IFN-γ和IL-12水平进行定量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胎盘组织中TGF-β1、IL-4、IFN-γ和IL-1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⑴HBeAg阳性组宫内感染发生率高于HBeAg阴性组(P<0.05).⑵宫内感染患者血清中TGF-β1和IL-4水平较未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IFN-γ和IL-12水平较未感染组明显降低(P<0.05).⑶TGF-β1、IL-4、IFN-γ和IL-12的阳性细胞主要定位在绒毛血管内皮细胞、胎盘滋养细胞和蜕膜细胞中,绒毛间质细胞表达量相对较少.表达的部位主要集中在细胞浆中.宫内感染组胎盘组织中TGF-β1和IL-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而IFN-γ和IL-12的阳性表达率则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反映了Th1/Th2细胞失衡,以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 Treg)的过度活跃,这可能是HBV宫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孕妇HBeAg阳性预示HBV宫内感染率增加.
作者:彭凯欣;洪倩;郑九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在高血压烧伤患者削痂植皮术中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削痂植皮术的大面积(高血压)烧伤患者,年龄45-65岁,ASA(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所有患者于术前20min时静脉注射长托宁0.5mg后D组病人于术前15min时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咪唑1μg/kg,持续时间10min后改为0.65μg/(kg·h)继续泵注维持25-35min后停药,C组患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静注右美托咪啶后10min时的Ramsay镇静评分、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C、D两组患者于术前5min时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mg/kg,氯胺酮1.0mg/kg全麻诱导后丙泊酚4.0mg/(kg·h)+氯胺酮1.5mg/(kg·h)微量泵注维持麻醉,术中根据病人的应激反应调控麻醉深度.记录术中不同时刻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不良反应发生率(肢体乱动、狂躁乱语、呼吸暂停等)及单位时间内氯胺酮和异丙酚维持剂量,同时一并记录麻醉、手术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 C组、D组均顺利完成病例20例.注药后10min时D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C组(P<0.01).D组给药后10min时RR、SpO2较C组下降(P<0.05),与C组比较,D组术中异丙酚用量及氯胺酮用量均少于C组(P<0.01);与患者入室时相比,C组患者在削痂、取皮及植皮时收缩压(SBP)、心率(HR)均明显升高,尤以削痂、取皮时明显(P<0.01);D组患者在术中削痂、取皮及植皮时收缩压(SBP)、心率(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患者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C组(P<0.05).结论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在(高血压)烧伤患者削痂植皮术中产生一定的镇静作用,麻醉中可节俭异丙酚、术中氯胺酮用量,术中患者呼吸及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术后患者清醒快,且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梁礼权;焦燕琴;王少林;刘艳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自我管理模式干预肾移植术后出院病人6个月,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移植肾功能稳定恢复的出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自我管理模式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采用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估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104.91±5.48),生活质量总分为(136.79±3.96),对照组病人自我管理总分为(89.30±2.28),生活质量总分为(116.6±72.33),两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肾移植术后出院病人中实施系统的自我管理模式干预,有助于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黄小梅;李新长;罗文峰;丁利民;胡丽芳;杨锦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现象(VM)及MMP-2的表达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8例,运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及双重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及MMP-2的表达情况,并收集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VM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14%,MMP-2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7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表明VM是影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的危险因素(P<0. 01),而MMP-2(P=0.35)不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VM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预后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作者:揭由坤;夏丽娜;叶璐;张芸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术后放疗辅助治疗和单纯直接手术3种治疗方案对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肿瘤分期、手术及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ⅢA期NSCLC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患者为新辅助化疗组,术后行放射治疗者为放疗组,同期单纯直接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分期变化,并对比3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总降期率达67.65%(23/34);手术切除率观察组(97.06%)显著高于放疗组(93.33%)和对照组(91.17%),手术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放疗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生存曲线观察组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和术后放疗均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且新辅助化疗可以在控制化疗不良反应的同时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对于3A期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加手术的方案更值得推广.
作者:戴文祥;罗云;张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和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共纳入10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患者为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展开研究,患者平均分配成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综合护理和心内科常规护理的干预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比较两组坠床、跌倒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为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能够预防和减少坠床、跌倒事件的发生,获得理想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利华;叶慧丽;陈银花;张秋菊;吴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特点,降低CHD漏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为CHD的临床资料.经确诊为CHD的372例为CHD组,按1:2的比例随机选取非CHD的同期住院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 总共372例诊断为CHD中,其中常见的是房间隔缺损142例(38.2%),其次为动脉导管未闭102例(27.4%)、室间隔缺损96例(25.8%)、法洛四联症4例(1.1%)、单心室1例(0.3%)、右室双出口1例(0.3%)、冠状动脉瘘1例(0.3%)、肺动脉狭窄3例(0.8%)、肺动脉闭锁7例(1.9)、主动脉狭窄2例(0.5%)、完全大动脉转位5例(1.3%)、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1.6%)、右心室发育不良2例(0.5%),轻症CHD 277例(74.5%),中症CHD 44例(11.8%),重症CHD 51例(13.7%).临床特点方面,诊断的372例CHD中,CHD家族史5例(1.6%)、呼吸急促171例(45%)、青紫142例(38.2%)、特殊面容19例(5.1%)、心脏杂音369例(99.2%)、异常POX(Pulse Oximetry)结果151例(40. 6%)、合并心外畸形47例(1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异常POX结果(OR 9.84,95%CI 4.388-22.067)与CHD的相关性强.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多样,临床特点复杂,其中异常POX结果与CHD的相关性高,阳性患者,及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俞赟;李春杰;潘涛;汤光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双手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后)位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分娩符合手转胎头指征的33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单手旋转胎头法,观察组采用双手旋转胎头法,比较2组旋转胎头成功率、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均未发生脐带脱垂、分娩前阴道损伤及宫颈裂伤;2组新生儿轻度窒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新生儿均未发生重度窒息、头颅血肿、围产儿死亡.结论 双手旋转胎头法是纠正持续性枕横(后)位的有效方法,可显著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及产钳助产率,且不会母婴并发症.
作者:曾晓明;欧阳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GN)前后的钙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rotein,CGRP)在血清中的浓度变化.方法 对三叉神经痛建模的两组大鼠分别进行连续射频和脉冲射频,利用ELISA技术检测射频前后大鼠外周血清中CGRP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三叉神经痛模型建立后的大鼠血清中CGRP浓度明显高于建模前(P<0.05),脉冲射频组射频后的CGRP浓度明显低于射频前和连续射频组射频后(P<0.05),而连续射频组射频前后CG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冲射频后可以使大鼠外周血清中CGRP明显降低,对于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作用机制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刘小健;王志剑;魏建梅;曾而明;张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3种肝功血清酶在肝硬化患者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的乙型肝炎60例和肝硬化患者60例均来自2016年2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根据病种进行分组.对比两组间乳酸脱氢酶、谷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血清含量差异,同时利用ROC曲线分析其对肝硬化诊断效能.结果 ⑴乙肝组乳酸脱氢酶、谷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均显著性的低于肝硬化组(P<0.05).⑵曲线下面积分别为,乳酸脱氢酶0.961,谷酰转肽酶0.958和碱性磷酸酶0.827.对应临界值为乳酸脱氢酶84.5U/ml,谷酰转肽酶92.5U/ml,碱性磷酸酶77.0U/ml.结论 肝硬化患者3种肝功血清酶显著增加,且具备良好肝硬化诊断和鉴别效能.
作者:杨德豪;钟石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HbA1c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中诊断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我院进行OGTT及HbA1c检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HbA1c诊断糖尿病的相关切点.结果 依据ROC曲线判断,显示HbA1c诊断NAFDL人群糖尿病的切点值为6.3%,对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8,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86%.以ADA标准HbA1c≥6.5%作为切点,其,敏感性为60%,特异性为92%.结论 HbA1c能有效地诊断NAFLD人群的糖尿病.
作者:李勇;陈少强;方利锋;方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肿瘤之一,居第四位,中国发病率在亚洲国家位居前列.据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每年约有10.1万例新发宫颈癌病例和2.6万例死亡病例,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与生命.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被认为是诱发宫颈癌的必要因素,尤其HPV16、18型感染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占宫颈癌的70%.宫颈癌三级预防的中心战略为预防HPV感染.HPV疫苗的研制使得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有望取得飞跃性突破,但全球疫苗推广工作仍存在很多挑战.本文现将其进展做一详细综述.
作者:吴细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克氏针联合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并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4月-2014年3月采用克氏针联合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7例(髌骨爪组),与同时期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的3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张力带组)进行比较,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未次随访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结果6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6.8个月.髌骨爪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未次随访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氏针联合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具有术中操作方便、坚强固定、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早期功能锻炼,符合生物固定原理,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夏淑文;黄国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研究稳心颗粒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卡托普利,观察组增加稳心颗粒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变化、心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血压的变化.结果 改善心律失常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心力衰竭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 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5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结论 稳心颗粒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
作者:刘世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围术期的使用日益增多.这类药物具有广泛的作用:镇静、镇痛、节约全身麻醉药物、解交感等作用.目前应用较多的有可乐定和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与可乐定相比,DEX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1].研究表明,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具有独特优点.本文对DEX在围术期的应用及器官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黄紫雨;曹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94例COPD患者(包括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和46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NLR比值及血清YKL-40在各组之间的差异,并且应用ROC曲线法评价的YKL-40水平和NLR对COPD的诊断效价及在COPD分期中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血清YKL-40水平及NLR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是COPD分层(分期)分析中,急性加重期仅有YKL-40水平较稳定期高,而NLR没有差异.根据ROC曲线评价的结果,YKL-40和NLR诊断COPD的ROC曲线AUC为0.78和0.69,而联合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可信区间CI分别(0.74-0.87),和单个指标YKL和NLR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OPD稳定期中NLR、YKL-40、联合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80.3%、52.9%、56.9%).COPD急性加重期中NLR、YKL-40、联合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88.4%、90.7%、93.0%),联合指标在COPD急性加重期判断阳性率高于NLR及YKL-40.结论 血清YKL-40及YKL40-NLR联合指标在COPD的临床诊断及分期中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可能用于COPD的加重期诊断及治疗预后指标.
作者:廖洁;张琛晓;彭可君;李小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物理疗法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两组患者均给予眼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3.6%,观察组为94.6%,观察组明显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61.8%,观察组为92.7%,观察组明显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物理疗法应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且可更好的帮助患者缓解眼部临床症状,改善睑板腺功能,并提高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彭鑫;张华英;罗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高乌甲素与局麻药罗哌卡因混合液和罗哌卡因加入阴部神经阻滞在产科会阴侧切术后镇痛效果.方法90例ASAⅠ-Ⅱ级产妇,在左侧阴部神经阻滞下完成左侧会阴侧切术.产妇随机分三组(每组n=30):高乌甲素+罗哌卡因组(A 组):高乌甲素16mg+0.375%罗哌卡因15ml;罗哌卡因组(B 组):0.375%罗哌卡因15ml;对照组(C 组):1%利多卡因15ml.结果3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除了2h的评分A组和B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A组在4h、8h、12h、24h的VAS评分和B,C组比较都较低,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的VAS评分在各个时间点比A组和B组都要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组患者在术后BCS评分中,A组在2h、4h、8h、12h、24h比B组和C组的BCS评分都要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的BCS评分在各个时间点比A组和B组都要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外阴消肿天数和疗效比较中,A组消肿天数和疗效均优于B组和C组,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高乌甲素伍用罗哌卡因混合局部麻醉药用于阴部神经阻滞,其在产科会阴侧切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局麻药罗哌卡因或者利多卡因,且镇痛持续时间长.此外,高乌甲素对会阴侧切术后外阴消肿有显著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钢;李熙雯;张子宇;王芸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鼻内镜下经无动力微创吸切刀鼻前庭囊肿切除术与传统龈唇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6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3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患者行传统龈唇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传统组),22例患者行鼻内镜下经无动力微创吸切刀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吸切刀组).结果 术后6-12个月随访,传统组3例复发,吸切刀组1例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的前提下,采用鼻内镜下经无创微动力吸切刀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钟勋;谢红卫;文芳聪;文培桂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三棱镜适应试验联合双眼外直肌后徙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2014年至2016年我院对47例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行三棱镜适应试验检查,以此为手术量依据,行双眼外直肌后徙,观察三棱镜适应前后的斜视度,以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眼位恢复情况.结果 三棱镜适应试验后视远及视近斜视度均较之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8例(81%)正位,1例(2%)过矫,8例(17%)欠矫.结论 以三棱镜适应试验的手术量设计双眼外直肌后徙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水莲;金涵;李岚;徐洁;陈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