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晨;刘雪梅;王凤丽;郑宏;王乐
目的 评价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利用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9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CSA功能评定量表(FS-CSA)评分、头痛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结果 2组治疗后、随访期的FS-CSA评分、头痛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后及随访期2组以上指标及FS-CSA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作者:张威;高春雨;高景华;魏戌;银河;朱立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运用脏腑风湿理论探讨寒湿型慢性湿疹的发病规律及治疗,认为寒湿型慢性湿疹病因病机特点为:总因复感引动伏邪而发病,其中风寒湿邪外袭是其必要外因;寒湿内伏脾胃、脾失健运是其核心病机;肺失宣降、玄府郁闭是其关键;伤阳是其主线.治疗当调理脾胃以固其本,法宜温脾散寒、淡渗利湿;同时宣肺解表以治其标,法宜辛温发汗、开通玄府,祛邪外出;另外还需时时顾护阳气,不忘通阳.
作者:李娜;杨映映;黄飞剑;宋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住院规培医师在中药房的实习内容丰富,但时间相对短暂,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进行课程安排.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构建中药房住院规范化培训带教模式,并进行实践,在住院规培医师实习的整个过程及每节课都实施BOPPPS模式教学,以教授中药学习方法为主,让实习医师充分发挥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后的考核反馈证实,该教学模式有助于体现住院规培医师学习中药的自主性、有效性,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规培医师掌握相对丰富的培训内容.
作者:王宏蕾;霍玲娣;吴剑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中风后痴呆与非痴呆患者二便的差异,尝试从二便角度分析中风后痴呆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将2 996例中风患者根据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分为非痴呆组2 348例、痴呆组648例,采用项目统一制定的《中医周边症状、舌脉象观察表》采集2组患者二便信息并作比较,分析差异条目所蕴含的证候特点.结果 与非痴呆组比较,痴呆组小便清长、小便短赤、夜尿频多、尿后余沥、咳笑时遗尿、尿急、排便无力、便秘发生率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夜尿频多、便秘的发生率高.在校正年龄、NIHSS评分因素后,发现尿急(OR=1.519,P<0.05)、排便无力(OR=1.353,P<0.05)与中风后痴呆具有相关性.结论 二便异常在中风后痴呆患者中发生率更高.尿急、排便无力与中风后痴呆具有相关性,提示在疾病复杂病机中脾肾气虚的重要性.
作者:赵珈艺;金香兰;王敏;申伟;魏竞竞;马清科;侯小兵;赵建军;曹晓岚;田军彪;王少杰;杨健;张虎;王玲玲;胡皓;吴浩;张宪忠;吴业清;林安基;张允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定痛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定痛膏治疗,对照组采用扶他林乳胶治疗.113例完成治疗,其中观察组56例,对照组57例.对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积分)、肿胀、功能障碍、瘀斑进行积分评价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分值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6%,对照组为89.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5例,对照组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痛膏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满意且安全性好.
作者:孙佩宇;郭振江;柳根哲;彭亚;赵毅;雷仲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医学认为肾精亏虚、督脉失养为脊柱退变性疾病发病的内在基础,外感风寒湿邪为外在诱因,日久痰浊瘀血痹阻督脉致使筋脉失养、骨枯髓减而致病.可分为以下5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痰瘀互阻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及督脉痹阻型.总体以补肾通督为基本治则,多选用补肾壮骨通督的药物如鹿胶、补骨脂、桑寄生、生地黄、熟地黄、骨碎补、菟丝子、枸杞子、羌活、独活等,并随证加减.
作者:张兆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头孢克肟胶囊治疗急喉痹风热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喉痹风热证患者10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予局部点刺放血疗法,对照组同时服用头孢克肟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疏风解毒胶囊.疗程均为5天.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症状及继发症状的改善程度及积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痊愈37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痊愈29例,总有效率88.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咽痛评分下降(6.04±1.68)分,对照组下降(3.21±2.14)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出现了1例胃痛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结论 在点刺放血的同时,联合使用疏风解毒胶囊及头孢克肟治疗急喉痹风热证疗效确切,能改善咽痛等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和培举;韩芬;郭向东;张治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甲亢宁胶囊(以下简称甲亢宁)对FRTL-5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甲亢宁治疗Graves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FRTL-5细胞分为基线组、模型组、甲亢宁组、甲巯咪唑组,采用MTT法检测甲亢宁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对FRTL-5细胞的影响,分析甲亢宁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确定甲亢宁的浓度及作用时间;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甲亢宁对FRTL-5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甲亢宁干预后FRTL-5细胞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甲亢宁组处于G0G1期的FRTL-5细胞多于模型组(P<0.01),处于S期的FRTL-5细胞少于模型组(P<0.05),甲巯咪唑组处于各细胞周期的FRTL-5细胞与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宁组FRTL-5细胞的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甲巯咪唑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亢宁能下调FRTL-5细胞cyclin D1的蛋白表达,阻滞FRTL-5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孟淑华;李青穆;李敏;魏璠;魏军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仝小林教授将“脏腑风湿”理论应用于肾病综合征,指出“寒湿伏肾络”为核心病机,以通络逐邪为基本治则,同时对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合并症及激素不良反应有独到见解.
作者:王翼天;杨映映;李深;仝小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对称性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蚁行感、无力等,且多伴有睡眠障碍或抑郁状态,甚至发展为糖尿病足,是DM致伤、致残甚至致死的直接原因,严重影响DM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孙丰卉;倪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肾通络法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方法 选取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48例(96眼),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48眼).观察组予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肌苷片及维生素口服,观察治疗3个月后患者视力及视野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视力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2.5%,观察组视野总有效率为70.8%,对照组为52.1%.治疗后2组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视野平均光敏度(MS)增强,平均缺失(MD)减少,2组间治疗后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益肾通络法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在视力提高、视野改善方面效果肯定.
作者:武丹蕾;吴烈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类代表药物血塞通软胶囊对单侧颈动脉狭窄大鼠脑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塞通组,模型组、血塞通组采用针控线栓法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颈动脉狭窄大鼠模型.造模苏醒后,血塞通组立即给予血塞通软胶囊溶液(3.15 mg/mL)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各组均隔24h给药1次,连续给药42天.处死后取患侧脑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Ⅷ因子免疫荧光法测定脑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VEGR受体2(VEGFR2)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血塞通组患侧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相对清楚;神经细胞胞质淡染,少数细胞胞质浓缩红染,胞核皱缩程度较低.与假手术组、模型组比较,血塞通组患侧脑组织MVD高(P<0.05),VEGF mRNA表达高(P<0.05),VEGFR2蛋白表达高(P<0.01).结论 血塞通软胶囊可促进单侧颈动脉狭窄大鼠脑组织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激活VEGF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傅晨;刘雪梅;王凤丽;郑宏;王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芪珀生脉颗粒对房颤模型大鼠的药效学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Cl2)经尾静脉注射法建立房颤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芪珀生脉大剂量组、芪珀生脉中剂量组、芪珀生脉小剂量组、阳性对照药维拉帕米组和稳心颗粒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用药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死亡率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芪珀生脉各剂量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死亡率降低,且芪珀生脉大、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药组cTnT、CRP、Hcy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芪珀生脉颗粒对房颤疗效显著,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改善房颤心房组织损伤,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
作者:陈雯;张菀桐;师帅;胡元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微创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微创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腰背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脊柱Cobbs角、出血量、内固定并发症等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伤椎复位、椎管容积恢复、出血减少、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微创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可使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生物力学性能,减少出血量,利于患者早期恢复功能活动,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石浩;王忠伟;张高翔;汪振国;贺志亮;苏凤哲;王德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倪青教授在现代疾病观指导下提出新的糖尿病辨证论治模式—病证结合、层次辨证,首先从具体的症候群,推出抽象的病名,再从病名进—步得出具体的证名.从病证结合思路的层次性、辨证内容的层次性,论述层次辨证法的理论内涵;从层次辨证法的应用步骤,论述其在临床中应用.归纳出倪青教授的临证思维,即中医辨证论治应从病机的动态演变角度,抓住整体病机,病证结合、分层论治,以期为临床医师辨证论治糖尿病提供新思路.
作者:王卫华;陈世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硬膜外冲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中药联合硬膜外冲击治疗,对照1组仅予硬膜外冲击治疗,对照2组仅予中药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临床效果、JOA评分(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和炎性因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5天和15天hs-CRP、IL-1、IL-6、IL-8和TNF-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联合硬膜外冲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较好,患肢功能恢复更快,痛苦小,能降低炎性反应,改善预后.
作者:黄晓涛;严利民;周嘉恩;谢长发;张弛;方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化痰活血通络方在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中医综合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脑卒中高危人群,根据入组顺序拆开随机化分组信封将患者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75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行为干预+中药治疗(化痰活血通络方),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行为干预,治疗90天,随访270天.比较2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检出率、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结果 治疗90天,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比例及斑块检出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血瘀证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行为干预基础上给予化痰活血通络方,可改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颈动脉硬化,该方尤其适用于血瘀证患者.
作者:张丽;傅晨;魏竞竞;金香兰;郑建颖;张允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对中药饮片名称分类及中药饮片处方用名标准化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存在的问题及处方用名混乱的潜在危害,并对混乱原因进行分析.切合实际地开展中药饮片处方用名标准化研究,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用名标准化管理,建立统一的中药饮片处方用名标准,从而促进中医药标准化发展.
作者:赵小伟;吴剑坤;宋飞滨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百蕊片中山奈酚的含量测定方法,评价不同厂家制剂的质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厂家百蕊片中山奈酚的含量,并验证该测定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等多项指标.结果 不同厂家的本研究批次的百蕊片中山奈酚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0.040 0~0.800 0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备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回收率为98.91%,RSD <2.0% (n =6).结论 本研究中百蕊片中山奈酚的含量检测方法简单便捷,能有效控制百蕊片的质量,市场上不同厂家百蕊片有效成分含量可能具较大差异,建议规定统一的含量指标,以保证百蕊片的质量稳定性与临床疗效.
作者:张亚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北京市丰台区部分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分析人群中医症状及证候特点.方法 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社区服务中心及铁营社区服务中心筛查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共870例,其中既往明确诊断糖尿病患者共计266例,记录其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用药信息及中医症状四诊信息,并检测血清葡萄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水平.根据HbAlc是否小于6.3%分为血糖达标组1 19例与不达标组147例,分析2组血糖、血脂等控制情况及用药情况的差异,及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糖尿病患者人群中医症状、证候特点.结果 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约为30.6%,药物治疗率约为66.9%,一联用药率约占45.1%.血糖不达标组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合并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TCHO水平均高于达标组(P<0.05).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症状主要以口渴、失眠、头晕为主;中医证候分析:痰湿证占人群65.4%,气虚证占51.5%,内火证占49.2%,血瘀证占45.9%,阴虚证占35.0%.结论 糖尿病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发病率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且血糖控制达标率较低,血糖不达标组血脂控制情况较差,既往脑卒中及TIA发病率较血糖达标组明显增高;降糖药物在社区使用基本符合规范;该类人群痰浊内阻、脾肾气虚、阴虚火旺证表现突出,临床治疗应辨证施治,有所侧重.
作者:徐榛敏;张志辰;魏竞竞;金香兰;傅晨;张允岭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