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榛敏;张志辰;魏竞竞;金香兰;傅晨;张允岭
目的 初步探索代谢综合征(MS)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中医证候要素的组合特点.方法 纳入4 386例MS伴CAS患者,收集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公因子得分,将24个初始公因子得分作为变量纳入聚类分析,归纳寻找该病的常见证候类型.结果 MS伴CAS的24个公因子可被聚为5类,结合临床经验和专家意见,可辨证为气阴两虚证、肝郁脾虚证、气虚血瘀证、痰热瘀结证.结论 MS伴CAS的证候要素组合为气阴两虚证、肝郁脾虚证、气虚血瘀证、痰热瘀结证.
作者:刘晶;陈宝鑫;张綦慧;王红梅;王颖;傅晨;张允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微创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微创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腰背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脊柱Cobbs角、出血量、内固定并发症等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伤椎复位、椎管容积恢复、出血减少、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微创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可使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生物力学性能,减少出血量,利于患者早期恢复功能活动,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石浩;王忠伟;张高翔;汪振国;贺志亮;苏凤哲;王德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倪青教授在现代疾病观指导下提出新的糖尿病辨证论治模式—病证结合、层次辨证,首先从具体的症候群,推出抽象的病名,再从病名进—步得出具体的证名.从病证结合思路的层次性、辨证内容的层次性,论述层次辨证法的理论内涵;从层次辨证法的应用步骤,论述其在临床中应用.归纳出倪青教授的临证思维,即中医辨证论治应从病机的动态演变角度,抓住整体病机,病证结合、分层论治,以期为临床医师辨证论治糖尿病提供新思路.
作者:王卫华;陈世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临床病情复杂,倪青教授认为,要抓住疾病本虚标实的本质,本虚为脾肾阳虚,标实为热毒、肝气郁结化火等,在临床中常见患者同时出现阴虚、阳虚2种状态.治疗中,偏阴虚者选择全瓜蒌、金银花、忍冬藤、玄参等,偏阳虚者则用浙贝母、连翘、猫爪草等化痰散结.倪青教授善用软坚散结药物,如山慈菇、夏枯草、浙贝母等,同时对于阴虚患者,运用大量清热解毒、理气解郁药物,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郁金、香附等.
作者:倪炎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运用脏腑风湿理论探讨寒湿型慢性湿疹的发病规律及治疗,认为寒湿型慢性湿疹病因病机特点为:总因复感引动伏邪而发病,其中风寒湿邪外袭是其必要外因;寒湿内伏脾胃、脾失健运是其核心病机;肺失宣降、玄府郁闭是其关键;伤阳是其主线.治疗当调理脾胃以固其本,法宜温脾散寒、淡渗利湿;同时宣肺解表以治其标,法宜辛温发汗、开通玄府,祛邪外出;另外还需时时顾护阳气,不忘通阳.
作者:李娜;杨映映;黄飞剑;宋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对中药饮片名称分类及中药饮片处方用名标准化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存在的问题及处方用名混乱的潜在危害,并对混乱原因进行分析.切合实际地开展中药饮片处方用名标准化研究,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用名标准化管理,建立统一的中药饮片处方用名标准,从而促进中医药标准化发展.
作者:赵小伟;吴剑坤;宋飞滨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功能亢进,合成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及体重减少的疾病.Graves’病是甲亢常见的病因,占甲亢病因的85%左右[1].由于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以作用于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因此甲亢引起的临床并发症复杂多样,易与多种内科疾病混淆.笔者对甲亢常见并发症的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陈世波;倪青;郭赫;杨亚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饶燮卿老中医认为,中医药治疗可应用于各期胃癌以及胃癌治疗的各个阶段.胃癌发病的根本病机是正气虚损、邪气内实.治疗时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顾护胃气、攻补兼施为原则,主张分期、分型治疗.将中医药治疗与手术、放疗、化疗等相结合,促进手术后机体恢复,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预防胃癌转移及复发,提高近期及远期疗效.
作者:李颖;孔令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硬膜外冲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中药联合硬膜外冲击治疗,对照1组仅予硬膜外冲击治疗,对照2组仅予中药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临床效果、JOA评分(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和炎性因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5天和15天hs-CRP、IL-1、IL-6、IL-8和TNF-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联合硬膜外冲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较好,患肢功能恢复更快,痛苦小,能降低炎性反应,改善预后.
作者:黄晓涛;严利民;周嘉恩;谢长发;张弛;方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利用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9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CSA功能评定量表(FS-CSA)评分、头痛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结果 2组治疗后、随访期的FS-CSA评分、头痛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后及随访期2组以上指标及FS-CSA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作者:张威;高春雨;高景华;魏戌;银河;朱立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住院规培医师在中药房的实习内容丰富,但时间相对短暂,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进行课程安排.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构建中药房住院规范化培训带教模式,并进行实践,在住院规培医师实习的整个过程及每节课都实施BOPPPS模式教学,以教授中药学习方法为主,让实习医师充分发挥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后的考核反馈证实,该教学模式有助于体现住院规培医师学习中药的自主性、有效性,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规培医师掌握相对丰富的培训内容.
作者:王宏蕾;霍玲娣;吴剑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眩晕是临证中常见病症之一,“眩”指目眩,“晕”指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多由风、火、痰、瘀、虚所引起.老年人多发,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天旋地转,病情轻者仅有眼花,头重脚轻,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视物旋转,甚至不能站立、行走.近年来,中成药被广泛用于眩晕的治疗,现对中成药治疗眩晕的现状和应用前景综述如下.
作者:江海林;杨文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中风后痴呆与非痴呆患者二便的差异,尝试从二便角度分析中风后痴呆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将2 996例中风患者根据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分为非痴呆组2 348例、痴呆组648例,采用项目统一制定的《中医周边症状、舌脉象观察表》采集2组患者二便信息并作比较,分析差异条目所蕴含的证候特点.结果 与非痴呆组比较,痴呆组小便清长、小便短赤、夜尿频多、尿后余沥、咳笑时遗尿、尿急、排便无力、便秘发生率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夜尿频多、便秘的发生率高.在校正年龄、NIHSS评分因素后,发现尿急(OR=1.519,P<0.05)、排便无力(OR=1.353,P<0.05)与中风后痴呆具有相关性.结论 二便异常在中风后痴呆患者中发生率更高.尿急、排便无力与中风后痴呆具有相关性,提示在疾病复杂病机中脾肾气虚的重要性.
作者:赵珈艺;金香兰;王敏;申伟;魏竞竞;马清科;侯小兵;赵建军;曹晓岚;田军彪;王少杰;杨健;张虎;王玲玲;胡皓;吴浩;张宪忠;吴业清;林安基;张允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化痰活血通络方在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中医综合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脑卒中高危人群,根据入组顺序拆开随机化分组信封将患者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75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行为干预+中药治疗(化痰活血通络方),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行为干预,治疗90天,随访270天.比较2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检出率、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结果 治疗90天,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比例及斑块检出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血瘀证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行为干预基础上给予化痰活血通络方,可改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颈动脉硬化,该方尤其适用于血瘀证患者.
作者:张丽;傅晨;魏竞竞;金香兰;郑建颖;张允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甲亢宁胶囊(以下简称甲亢宁)对FRTL-5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甲亢宁治疗Graves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FRTL-5细胞分为基线组、模型组、甲亢宁组、甲巯咪唑组,采用MTT法检测甲亢宁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对FRTL-5细胞的影响,分析甲亢宁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确定甲亢宁的浓度及作用时间;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甲亢宁对FRTL-5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甲亢宁干预后FRTL-5细胞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甲亢宁组处于G0G1期的FRTL-5细胞多于模型组(P<0.01),处于S期的FRTL-5细胞少于模型组(P<0.05),甲巯咪唑组处于各细胞周期的FRTL-5细胞与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宁组FRTL-5细胞的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甲巯咪唑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亢宁能下调FRTL-5细胞cyclin D1的蛋白表达,阻滞FRTL-5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孟淑华;李青穆;李敏;魏璠;魏军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利用不足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以畏寒、乏力、手足肿胀感、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体重增加、便秘、女性月经紊乱或者月经过多、不孕为临床症候群.西医学认为其病理特征是黏多糖在组织和皮肤的堆积[1],表现为黏液性水肿,严重者影响生活质量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西医多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如优甲乐、雷替斯、甲状腺片等,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对其治疗有一定优势,现将2012-2018年关于中医药治疗甲减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美珍;倪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通过梳理中医学肝源性糖尿病(Hepatogenous Diabetes,HD)相关理论,提出“肝消”的HD中医病名,认为临床可分肝经湿热、肝郁脾虚、瘀阻肝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证辨证论治,主张“从肝论治”,以治肝为本,兼以健脾、益肾等法.
作者:赵静;柏力萄;郑慧娟;魏军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北京市丰台区部分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分析人群中医症状及证候特点.方法 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社区服务中心及铁营社区服务中心筛查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共870例,其中既往明确诊断糖尿病患者共计266例,记录其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用药信息及中医症状四诊信息,并检测血清葡萄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水平.根据HbAlc是否小于6.3%分为血糖达标组1 19例与不达标组147例,分析2组血糖、血脂等控制情况及用药情况的差异,及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糖尿病患者人群中医症状、证候特点.结果 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约为30.6%,药物治疗率约为66.9%,一联用药率约占45.1%.血糖不达标组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合并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TCHO水平均高于达标组(P<0.05).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症状主要以口渴、失眠、头晕为主;中医证候分析:痰湿证占人群65.4%,气虚证占51.5%,内火证占49.2%,血瘀证占45.9%,阴虚证占35.0%.结论 糖尿病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发病率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且血糖控制达标率较低,血糖不达标组血脂控制情况较差,既往脑卒中及TIA发病率较血糖达标组明显增高;降糖药物在社区使用基本符合规范;该类人群痰浊内阻、脾肾气虚、阴虚火旺证表现突出,临床治疗应辨证施治,有所侧重.
作者:徐榛敏;张志辰;魏竞竞;金香兰;傅晨;张允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以方测证”认识方法,是从方药性味、功效出发,针对症状,观察临床应用该方药后药效反应,推知病变本质,以更准确地进行中医辨证论治.“以方测证”认识方法可帮助解读中医经典,全面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继而指导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中医研究方法,在中风病等诸多疾病的治疗和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其运用过程中,仍因中医方药多效性,人体复杂性、整体性,个体医家经验局限性等因素而存在着偏差分歧.应用大数据模式,完善对照组,借助其他学科优势等手段,可进一步完善此认识方法.
作者:张昕洋;傅延龄;傅晨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将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治疗成功后时符合气虚证和血瘀证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安慰剂口服.观察2组服药6个月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及脑缺血事件复发情况,记录血瘀证、气虚证评分.结果 随访6个月,有3例退出试验,试验组再狭窄发生率19.1% (9/47),对照组为28.3% (13/4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试验组脑缺血复发事件(6.4%)较对照组(13%)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试验组血瘀证评分和气虚证评分均较入组时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有减少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时再狭窄及脑缺血复发事件发生的趋势,并可改善患者气虚、血瘀状态.
作者:童晨光;祁江峡;王小沙;郭明;张晓晖;刘洋;胡洋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