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徐媛辉;余小春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 阿卡波糖, 2型糖尿病, 预混胰岛素
摘要: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52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方案,对照组48例,采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方案,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每天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HbA1C、2hBG、FBG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胰岛素每天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且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数字X线成像检测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DR检查患者405例,分析主动脉弓钙化、临床资料与冠心病之间的联系,并探讨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主动脉弓钙化的检出率高于非冠心病组,多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除传统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三高血症及糖尿病外,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全组的发病之间亦呈明显相关.主动脉弓钙化组Genisi积分高于非主动脉弓钙化组.结论 全组冠心病发病与主动脉弓钙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主动脉弓钙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主动脉弓钙化可作为冠心病发病的一个预测指标.

    作者:李岩;芦春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输卵管积液的MR诊断19例分析

    目的 分析输卵管积液的MR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输卵管积液的认识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证实的输卵管积液患者的MR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形态,信号特点.结果 19例输卵管积液病例中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积水11例,2例为化脓性输卵管炎伴输卵管积脓和卵巢脓肿,合并巧克力囊肿2例,宫颈癌合并输卵管积水1例,子宫切除术后3例.MR表现为腊肠状、多囊状及类圆形;囊内可见短小线状不全性分隔.合并输卵管化脓性炎症时,增强扫描上管壁可见明显增厚伴强化.结论 输卵管积液在磁共振成像上有一定的特征性的表现,有利于输卵管积液的临床诊断.

    作者:阮玖根;付水平;朱昌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90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vein thrombophlebitis,SVT)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90例下肢SVT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SVT患者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大约为2:3,平均年龄为63.2岁,大部分发病在左下肢.其中48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4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抗凝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4±4.4)d,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2±1.5)d.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费用为抗凝治疗组的1.5倍.平均随访8.5个月,抗凝治疗组SVT再次出现的8例,占16.7%;再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2例,占4.2%;没有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例.手术治疗组出现术口感染3例,占7.1%;SVT再次出现2例,占4.7%;出现DVT3例,占7.1%;发生非致死性PE2例,占4.7%.结论 要高度重视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即根据病例特点进行抗凝或手术治疗,并且做到积极随访.

    作者:刘小春;叶波;陈伟清;郑国富;谢海亮;刘兴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灌洗药物连续洗胃对百草枯中毒家兔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连续胃肠清洗在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家兔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雄性家兔24只,随机分4组百草枯中毒组(A组)、单纯洗胃组(B组),洗胃联合一次药物治疗组(C组)及洗胃联合多次药物治疗组(D组).各组家兔皆一次性给予百草枯60mg/kg灌胃,于染毒后2h后对B组、C组、D组家兔进行等量生理盐水洗胃.C组在洗胃后当日立即给予思密达(1包)、2h后予以甘露醇(125ml)、活性炭(1粒)灌胃,而D组则于洗胃后每日均给予相同剂量的思密达、甘露醇、活性炭多次灌胃,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每日家兔血清PQ浓度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观察各组家兔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第4d血清PQ浓度及MDA含量,与A组、B组相比,C组、D组含量减少,D组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第2、3、4d与第1d相比血清PQ浓度呈下降趋势,D组不明显.A、B组肺病理可见纤维组织增生,肺实变;C组可见灶状出血,炎性细胞浸润,D组为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改变,病理变化较C组轻.结论 洗胃联合多次给予思密达、活性炭及甘露醇导泻对胃肠道连续清洗能有效的清除PQ,使其排除体外,减少吸收.

    作者:陈紫怡;周从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HPV与宫颈腺癌研究进展

    宫颈癌在中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疾病.我国每年约有75000例新发病例,33000例死亡病例,约占世界总发病例数的1/10.宫颈腺癌(CADC)仅占宫颈癌5%左右,近年来报道宫颈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从5%上升为15.1%-18.5%,甚至有高达20%-30%[1,2].宫颈腺癌临床表现与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基本相同,但其好发年龄较鳞状细胞癌年轻一些.

    作者:吴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早期干预100例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病理过程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出生的新生儿100例给予规范的早期干预,另选择2011年3月-2012年2月出生的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d内黄疸指数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早期干预组新生儿出生后第2-5d的黄疸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早期干预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更早(P<0.01).结论 早期干预能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减轻黄疸的病理过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利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4702例两种方法冷冻卵裂期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玻璃化冷冻与程序化冷冻卵裂期第3d(D3)胚胎解冻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及出生结局.方法 对我院生殖中心2008年10月至2013年7月2901例玻璃化孵冻周期及1801例程序化解冻周期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 玻璃化冷冻组的胚胎复苏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分别为97.41%、47.64%、30.99%)均显著高于程序化冷冻组的胚胎复苏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52.23%、32.56%、1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玻璃化冷冻组新生儿的早产率(15.02%)、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20.85%)、出生缺陷率(1.11%)均高于程序化冷冻组的早产率(14.12%)、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7.45%)、出生缺陷率(o.60%)的趋势,但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玻璃化冷冻可明显提高胚胎复苏率和改善临床妊娠结局,但并没有改善新生儿出生结局,与程序化冷冻相比具有相似甚至有可能更差的新生儿出生结局.

    作者:余敏;黄志辉;伍琼芳;辛才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的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单胎产妇80例,孕周>37+周,随机分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0.5%布比卡因10mg在L2与L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研究组0.5%布比卡因6mg加舒芬太尼5μg,方法同前.分别于麻醉前(T0),给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观察两组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黄素使用情况,比较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结果 对照组T1至T5与同组T0的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研究组各时点的MAP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研究组在T1至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组内及组间各时间点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组的麻黄素使用率及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间麻醉效果及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0.5%布比卡因6mg复合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血液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张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95例根管治疗失败原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根管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方法 选取95例患者分析根管治疗失败患牙119颗,根据初次治疗情况、临床检查、X线片表现以及术中对患牙根管系统的探查等判断原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 119颗患牙中,根管欠充59颗,根管遗漏25颗,冠渗漏19颗,超充11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2颗,牙折2颗,根管内器械折断1颗.结论 医源性因素(欠充、根管遗漏、超充等)为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冠渗漏也是导致根管再治疗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莉;付深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菌株科室分布及耐药特点,为医院感染防控及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01年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医院感染病例,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nenixTM-100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采用MIC法,相关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 108株鲍曼不动杆菌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居首,占37.96%,其次为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普外科,各占16.67%、12.96%、12.04%及11.11%;菌株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痰及咽拭子占59.26%,其次为血液、尿液及切口分泌物,分别占13.89%、11.11%及9.26%;药敏结果仅对多粘菌素B及米诺环素保持高敏感率(>9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50.0%,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2.3%及65.1%,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均在70%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加强对其监控,防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医院内暴发.

    作者:罗斌华;袁兆康;李福太;兰玉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急性鼻窦炎患者94例分为观察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6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为(4.42±2.14)d,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7.01±3.15)d,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共出现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鼻窦炎采用莫西沙星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郭文筠;钟慧球;雷丹红;肖武;邓赐媛;徐桂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阴道超声监测中西医药物治疗卵泡发育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在中西医药物治疗卵泡发育不良中监测卵泡生长发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8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中药+HCG组(25例)、HCG组(23例)和中药组(20例),测定卵泡发育个数及优势卵泡的生长情况.对比3组的受孕率.结果 25例中药+HCG组出现优势卵泡8例,受孕6例,23例HCG组出现优势卵泡5例,受孕2例,20例中药组出现优势卵泡2例,受孕1例.结论 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对排卵障碍性患者有较明显的疗效,阴道超声简便、实时、准确,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永平;胡玉兰;肖立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居民死亡水平及分布特征,为制订疾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和调查2个市6个县2004-2005年的所辖户籍人口中的所有死者,分析死亡情况.结果 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2004-2005年居民粗死亡率为574.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2.24/10万.死亡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损伤与中毒.不同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部死亡构成的85%.结论 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居民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赵军;朱丽萍;吉路;颜玮;谢昀;陈轶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社区门诊3种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3种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济效果.方法 选择社区门诊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给予二甲双胍+格列齐特,B组给予二甲双胍+预混胰岛素,C组给予单纯预混胰岛素三种给药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组、B组和C组药物治疗成本分别为204.48、464.88、668.16元;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93.75%,90.63%;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51.67,495.87,737.24;B,C组相对于A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083.2,493.3.结论 B组方案可以作为临床参考合理治疗方案.

    作者:李希国;许邦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止血方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观察对比垂体后叶素和催产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共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术中肌注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术中肌注催产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临床中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实施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患者出血控制明显,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姜芳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儿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实验室诊断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又称为原发性腹膜炎,是指在腹腔内无明确感染灶的情况下发生的细菌性腹水感染及腹膜炎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菌群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而小肠细菌过度繁殖、肠壁通透性升高及免疫功能异常是引起BT的主要环节.本病属危重症,早年报道其死亡率接近50%[1],亦可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等其他肝硬化并发症的死亡风险[2],近年随着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开展,死亡率已降至35.8%[3].

    作者:朱龙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中38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引流术,观察比较其住院时间、腹部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正常时间、并发症出现比例、死亡率等.结果 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时间、腹部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正常时间、并发症出现比例、死亡率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疗效明显.

    作者:文静;陈义华;王农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胸腺肽α1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共入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患者78例,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9).治疗组给予R-CHOP21方案化疗加胸腺肽α1治疗,对照组单用R-CHOP21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骨髓抑制情况,并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CD4、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后水平(P<0.05),CD4/CD8比值较化疗前上升(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D4、NK细胞活性和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化疗前水平(P<0.05).治疗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89.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腺肽α1能显著提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细胞免疫功能,但在增加疗效和降低骨髓抑制风险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作者:黄晖;董涵之;彭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T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微波刀联合化疗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微波刀(PMCT)联合化疗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冷循环微波刀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周围型肺癌肿块内进行微波辐射治疗,同时联合DP方案化疗及单纯行DP方案化疗对比.结果 冷循环微波刀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疗效治疗4个月后进行比较,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6个月后生存率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循环微波刀联合化疗治疗周围型肺癌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新方法,较单纯化疗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陈国峰;黄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与普通干扰素(standard interferon,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骨髓抑制情况.方法 将61例接受PEG-IFN或IFN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ALT复常、HCV-RNA阴转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慢性丙肝患者治疗4、12、24、48周,PEG-IFN组HCV-RNA水平显著低于IFN组;IFN组治疗12周、24周、48周及治疗后12周、24周HCV-RNA阴转率分别为34.48%、44.83%、55.17%、48.28%、37.93%,ALT复常率分别为55.17%、62.07%、65.52%、68.97%、65.52%;而PEG-IFN组HCV-RNA阴转率分别为50%、59.38%、71.88% 、68.75%、62.5%,ALT复常率分别为65.63%、78.13%、84.38%、84.38%、81.25%.PEG-IFN组在ALT复常、HCV-RNA 阴转率等方面疗效均明显高于IFN组.在24、48周时,PEG-IFN组WBC、Neu下降程度较IFN组明显,Plt只在24周差异较明显.按年龄分成3组后,PEG-IFN组的ALT复常率及HCV-R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IFN组.结论 PEG-IFN治疗慢性丙肝,在ALT复常率及HCV-RNA阴转率方面优于IFN,但骨髓抑制较明显.

    作者:戴颖;孙杨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