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陈义华;王农荣
目的 了解胃癌根治术的预后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14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胃癌根治术后对其生存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随访,所有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0.2%,3年生存率为65.0%,术后1年的复发率为19.6%,术后3年复发率为57.3%,并发症发生率为10.5%.经过单因素分析可得肿瘤直径、病理分型、Bommann分型、TNM分期、化疗情况是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得肿瘤大小、病理分型、TNM分期是胃癌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体积较大,病理分型较高、TNM分期较晚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较差的相关影响因素,早期明确该类患者预后,是指导治疗方案的重要措施.
作者:邹文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居民死亡水平及分布特征,为制订疾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和调查2个市6个县2004-2005年的所辖户籍人口中的所有死者,分析死亡情况.结果 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2004-2005年居民粗死亡率为574.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2.24/10万.死亡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损伤与中毒.不同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部死亡构成的85%.结论 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居民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赵军;朱丽萍;吉路;颜玮;谢昀;陈轶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由于生活节奏加速,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1].糖尿病(DM)是一类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或作用缺陷而引发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症状的机体营养物质代谢紊乱疾病[2].研究表明干眼症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升高,严重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从而导致患者眼表结构的改变诱发干眼症发生,本研究就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干眼症发病机制做一简单的综述.
作者:王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我院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vein thrombophlebitis,SVT)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90例下肢SVT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SVT患者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大约为2:3,平均年龄为63.2岁,大部分发病在左下肢.其中48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4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抗凝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4±4.4)d,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2±1.5)d.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费用为抗凝治疗组的1.5倍.平均随访8.5个月,抗凝治疗组SVT再次出现的8例,占16.7%;再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2例,占4.2%;没有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例.手术治疗组出现术口感染3例,占7.1%;SVT再次出现2例,占4.7%;出现DVT3例,占7.1%;发生非致死性PE2例,占4.7%.结论 要高度重视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即根据病例特点进行抗凝或手术治疗,并且做到积极随访.
作者:刘小春;叶波;陈伟清;郑国富;谢海亮;刘兴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多胎妊娠行减胎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减胎后双胎妊娠与未减胎双胎妊娠患者妊娠结局比较,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多胎妊娠减胎患者,统计其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低体重婴儿出生率,早产率以及平均出生孕周,并与同期IVF-ET治疗未行减胎术的双胎1830例患者比较.结果 减胎组早期流产率1.6%,晚期流产率10.4%,双胎未减胎组早期流产率1.9%,晚期流产率5.4%,两组间晚期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减胎组及三胎减为双胎组的早产率与低体重儿出生率稍高于双胎未减胎组.结论 在B超引导妊娠早期选择性减胎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多胎妊娠的并发症.
作者:胡毅娜;丁涛;赵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微波刀(PMCT)联合化疗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冷循环微波刀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周围型肺癌肿块内进行微波辐射治疗,同时联合DP方案化疗及单纯行DP方案化疗对比.结果 冷循环微波刀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疗效治疗4个月后进行比较,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6个月后生存率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循环微波刀联合化疗治疗周围型肺癌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新方法,较单纯化疗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陈国峰;黄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中38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引流术,观察比较其住院时间、腹部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正常时间、并发症出现比例、死亡率等.结果 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时间、腹部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正常时间、并发症出现比例、死亡率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疗效明显.
作者:文静;陈义华;王农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共入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患者78例,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9).治疗组给予R-CHOP21方案化疗加胸腺肽α1治疗,对照组单用R-CHOP21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骨髓抑制情况,并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CD4、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后水平(P<0.05),CD4/CD8比值较化疗前上升(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D4、NK细胞活性和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化疗前水平(P<0.05).治疗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89.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腺肽α1能显著提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细胞免疫功能,但在增加疗效和降低骨髓抑制风险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作者:黄晖;董涵之;彭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ALD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EMs患者异位内膜(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ALDH1的表达,并与30例非EMs患者在位内膜(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LDH1在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ALDH1在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DH1在EMs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增强,提示ALDH1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LDH1在EMs异位及在位内膜均有表达,两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我们推测异位内膜干细胞可能来源于在位内膜.
作者:彭诗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两种管理模式对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影响,探讨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登记在册的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患者定期到医院行血液透析透析期内血透护士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及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专科医师处理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如高血压、贫血等相关问题;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患者由专职护士进行管理,对患者建立个人档案,督促患者定期查血压、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检查及心电图、胸平片、心脏彩超等检查,给予个性化饮食指导、尿毒症及血液透析等相关知识教育,专科医师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随诊跟踪2年.监测患者血压情况,统计两组血压控制达标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管理前两组血压达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0%,对照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60%,两组血压达标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规范化管理能提高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更好使尿毒症血压达标,有利于患者改善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郭德明;邱永杰;肖士桂;王华香;钟智华;钟爱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确诊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均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服益肾化湿颗粒,总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24h蛋白定量、肌酐(Cr)、尿素氮(BUN)、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BG),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自身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24h蛋白定量、Cr、BUN、MAP、FBG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相比,治疗组24h蛋白定量、Cr、BUN、MAP等指标改善更明显(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蛋白尿,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小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9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不适,主要位于上腹部剑突下,进食后尤为明显,伴乏力纳差不适,伴皮肤以及小便黄染,我院门诊肝功能示:ALT/AST:257/752U/L,ALP/GGT:262/321U/L,TBIL/DBIL:118.9/100.6umol/L.患者既往无乙肝病史,约2个月前因感冒自行服用过对乙酰氨基酚,前3d每次1片,每日2次;后2d每次2片,每日2次,共服用5d停药.以肝功能异常收入我科治疗.
作者:曹家驹;沈素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研究急诊内镜喷洒中药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将9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内镜确诊后随机分成对照A组(单纯内科药物治疗)、对照B组(内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凝血酶)及治疗组(内镜下喷洒中药止血生肌散)3组,进行临床疗效等情况观察.结果 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的止血总有效率及1周再出血率分别为96.67%、3.30%,81.15%、11.11%,93.94%、6.61%,即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1周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与对照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对照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安全、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蔚;戈焰;张伦;李紫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又称为原发性腹膜炎,是指在腹腔内无明确感染灶的情况下发生的细菌性腹水感染及腹膜炎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菌群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而小肠细菌过度繁殖、肠壁通透性升高及免疫功能异常是引起BT的主要环节.本病属危重症,早年报道其死亡率接近50%[1],亦可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等其他肝硬化并发症的死亡风险[2],近年随着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开展,死亡率已降至35.8%[3].
作者:朱龙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输卵管积液的MR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输卵管积液的认识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证实的输卵管积液患者的MR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形态,信号特点.结果 19例输卵管积液病例中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积水11例,2例为化脓性输卵管炎伴输卵管积脓和卵巢脓肿,合并巧克力囊肿2例,宫颈癌合并输卵管积水1例,子宫切除术后3例.MR表现为腊肠状、多囊状及类圆形;囊内可见短小线状不全性分隔.合并输卵管化脓性炎症时,增强扫描上管壁可见明显增厚伴强化.结论 输卵管积液在磁共振成像上有一定的特征性的表现,有利于输卵管积液的临床诊断.
作者:阮玖根;付水平;朱昌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锥形锁柱基台连接方式种植体应用于前牙种植即刻修复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18例患者行延期种植或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JUST锥形锁柱外连接种植体共22枚,即刻临时冠修复,术后4-6个月永久修复,随访12个月.结果 在观察期内3枚种植体基台冠出现临时冠的4次脱落,永久修复后1枚烤瓷基台冠脱落,脱落基台冠在重新敲击锁接固位后良好.所有22枚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稳固,种植体周围未见病理性骨吸收,功能使用良好,存留率为100%,患者主观满意度良好.结论 前牙区应用锥形锁柱基台固位种植体因锁接固位力可产生“应力中断”效应,对种植体的骨结合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可获得良好近期临床效果,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魏洪武;郭水根;郑希军;郑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对比垂体后叶素和催产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共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术中肌注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术中肌注催产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临床中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实施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患者出血控制明显,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姜芳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特征、好发年龄及部位,并分析其中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762例患者,并计算息肉经结肠镜的检出率,搜集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发年龄及好发部位进行分析总结,探寻其中相关性.结果 1762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经结肠镜发现大肠息肉者为366例,检出率达20.77%,经病理活检证实其中息肉患者为292例,故检出率为16.57%,且结肠镜诊断结肠息肉的准确率高达79.78%.其中,男196例,女96例,男女比例约2∶1,且好发年龄为51-65岁(69.96%),经随访统计发现: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便秘、便血、贫血等,其中便血和腹痛腹胀发生几率高.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此外,结肠镜显示:结直肠息肉分布常见于结肠全曲,其中乙状结肠和直肠的发病率高(乙状结肠发生率19.95%,直肠发病率为19.72%).有临床表现患者与无临床表现患者在息肉发生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便血、贫血症状的患者与无此症状患者的息肉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息肉患者多发年龄为51-65岁(69.96%),且男女比例为2:1,男性多发.临床表现以便血(20.89%)和腹痛腹胀(29.77%)为主,息肉的分布以乙状结肠(19.95%)和直肠(19.72%)为主.且有便血或贫血症状的患者其息肉直径>1.0cm的几率显著高于无此症状的患者.结肠镜检出率为16.57%,且准确率高达79.78%,由于其检出率高且较为安全可靠,无明显禁忌人群和不良反应,多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方军;杨力;向阳;赵赛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家庭肠内应用对胃癌晚期患者营养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96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患者采用家庭肠内营养支持为EN组,另50例患者进行院内肠外营养支持为PN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态的变化以及营养支持6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6个月后与PN组患者相比,EN组患者的体重、BMI以及脂肪群均明显增加,KPS、OLI以及EORTC QLQ-C30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胃癌晚期患者的营养状态,且相比院内肠外营养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更佳,可在具有适应症的胃癌晚期患者中推广应用.
作者:傅宗光;陈朝晖;刘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分阶段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05例Rüedi-Allgower分型为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分阶段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接受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复位效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8个月,观察组复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8个月,两组患者疼痛、肿胀、僵硬、蹲、工作与日常生活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跑步、跳跃、支撑、上台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术后8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阶段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具有复位效果与运动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熊海水;邹素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