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蔚;戈焰;张伦;李紫盺
宫颈癌在中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疾病.我国每年约有75000例新发病例,33000例死亡病例,约占世界总发病例数的1/10.宫颈腺癌(CADC)仅占宫颈癌5%左右,近年来报道宫颈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从5%上升为15.1%-18.5%,甚至有高达20%-30%[1,2].宫颈腺癌临床表现与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基本相同,但其好发年龄较鳞状细胞癌年轻一些.
作者:吴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中38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引流术,观察比较其住院时间、腹部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正常时间、并发症出现比例、死亡率等.结果 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时间、腹部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正常时间、并发症出现比例、死亡率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疗效明显.
作者:文静;陈义华;王农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胃癌根治术的预后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14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胃癌根治术后对其生存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随访,所有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0.2%,3年生存率为65.0%,术后1年的复发率为19.6%,术后3年复发率为57.3%,并发症发生率为10.5%.经过单因素分析可得肿瘤直径、病理分型、Bommann分型、TNM分期、化疗情况是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得肿瘤大小、病理分型、TNM分期是胃癌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体积较大,病理分型较高、TNM分期较晚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较差的相关影响因素,早期明确该类患者预后,是指导治疗方案的重要措施.
作者:邹文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病理过程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出生的新生儿100例给予规范的早期干预,另选择2011年3月-2012年2月出生的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d内黄疸指数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早期干预组新生儿出生后第2-5d的黄疸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早期干预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更早(P<0.01).结论 早期干预能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减轻黄疸的病理过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利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锥形锁柱基台连接方式种植体应用于前牙种植即刻修复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18例患者行延期种植或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JUST锥形锁柱外连接种植体共22枚,即刻临时冠修复,术后4-6个月永久修复,随访12个月.结果 在观察期内3枚种植体基台冠出现临时冠的4次脱落,永久修复后1枚烤瓷基台冠脱落,脱落基台冠在重新敲击锁接固位后良好.所有22枚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稳固,种植体周围未见病理性骨吸收,功能使用良好,存留率为100%,患者主观满意度良好.结论 前牙区应用锥形锁柱基台固位种植体因锁接固位力可产生“应力中断”效应,对种植体的骨结合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可获得良好近期临床效果,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魏洪武;郭水根;郑希军;郑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多胎妊娠行减胎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减胎后双胎妊娠与未减胎双胎妊娠患者妊娠结局比较,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多胎妊娠减胎患者,统计其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低体重婴儿出生率,早产率以及平均出生孕周,并与同期IVF-ET治疗未行减胎术的双胎1830例患者比较.结果 减胎组早期流产率1.6%,晚期流产率10.4%,双胎未减胎组早期流产率1.9%,晚期流产率5.4%,两组间晚期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减胎组及三胎减为双胎组的早产率与低体重儿出生率稍高于双胎未减胎组.结论 在B超引导妊娠早期选择性减胎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多胎妊娠的并发症.
作者:胡毅娜;丁涛;赵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连续胃肠清洗在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家兔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雄性家兔24只,随机分4组百草枯中毒组(A组)、单纯洗胃组(B组),洗胃联合一次药物治疗组(C组)及洗胃联合多次药物治疗组(D组).各组家兔皆一次性给予百草枯60mg/kg灌胃,于染毒后2h后对B组、C组、D组家兔进行等量生理盐水洗胃.C组在洗胃后当日立即给予思密达(1包)、2h后予以甘露醇(125ml)、活性炭(1粒)灌胃,而D组则于洗胃后每日均给予相同剂量的思密达、甘露醇、活性炭多次灌胃,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每日家兔血清PQ浓度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观察各组家兔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第4d血清PQ浓度及MDA含量,与A组、B组相比,C组、D组含量减少,D组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第2、3、4d与第1d相比血清PQ浓度呈下降趋势,D组不明显.A、B组肺病理可见纤维组织增生,肺实变;C组可见灶状出血,炎性细胞浸润,D组为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改变,病理变化较C组轻.结论 洗胃联合多次给予思密达、活性炭及甘露醇导泻对胃肠道连续清洗能有效的清除PQ,使其排除体外,减少吸收.
作者:陈紫怡;周从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两种管理模式对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影响,探讨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登记在册的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患者定期到医院行血液透析透析期内血透护士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及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专科医师处理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如高血压、贫血等相关问题;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患者由专职护士进行管理,对患者建立个人档案,督促患者定期查血压、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检查及心电图、胸平片、心脏彩超等检查,给予个性化饮食指导、尿毒症及血液透析等相关知识教育,专科医师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随诊跟踪2年.监测患者血压情况,统计两组血压控制达标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管理前两组血压达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0%,对照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60%,两组血压达标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规范化管理能提高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更好使尿毒症血压达标,有利于患者改善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郭德明;邱永杰;肖士桂;王华香;钟智华;钟爱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我院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vein thrombophlebitis,SVT)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90例下肢SVT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SVT患者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大约为2:3,平均年龄为63.2岁,大部分发病在左下肢.其中48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4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抗凝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4±4.4)d,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2±1.5)d.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费用为抗凝治疗组的1.5倍.平均随访8.5个月,抗凝治疗组SVT再次出现的8例,占16.7%;再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2例,占4.2%;没有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例.手术治疗组出现术口感染3例,占7.1%;SVT再次出现2例,占4.7%;出现DVT3例,占7.1%;发生非致死性PE2例,占4.7%.结论 要高度重视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即根据病例特点进行抗凝或手术治疗,并且做到积极随访.
作者:刘小春;叶波;陈伟清;郑国富;谢海亮;刘兴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DR检查患者405例,分析主动脉弓钙化、临床资料与冠心病之间的联系,并探讨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主动脉弓钙化的检出率高于非冠心病组,多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除传统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三高血症及糖尿病外,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全组的发病之间亦呈明显相关.主动脉弓钙化组Genisi积分高于非主动脉弓钙化组.结论 全组冠心病发病与主动脉弓钙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主动脉弓钙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主动脉弓钙化可作为冠心病发病的一个预测指标.
作者:李岩;芦春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共入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患者78例,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9).治疗组给予R-CHOP21方案化疗加胸腺肽α1治疗,对照组单用R-CHOP21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骨髓抑制情况,并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CD4、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后水平(P<0.05),CD4/CD8比值较化疗前上升(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D4、NK细胞活性和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化疗前水平(P<0.05).治疗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89.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腺肽α1能显著提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细胞免疫功能,但在增加疗效和降低骨髓抑制风险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作者:黄晖;董涵之;彭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研究急诊内镜喷洒中药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将9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内镜确诊后随机分成对照A组(单纯内科药物治疗)、对照B组(内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凝血酶)及治疗组(内镜下喷洒中药止血生肌散)3组,进行临床疗效等情况观察.结果 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的止血总有效率及1周再出血率分别为96.67%、3.30%,81.15%、11.11%,93.94%、6.61%,即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1周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与对照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对照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安全、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蔚;戈焰;张伦;李紫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单胎产妇80例,孕周>37+周,随机分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0.5%布比卡因10mg在L2与L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研究组0.5%布比卡因6mg加舒芬太尼5μg,方法同前.分别于麻醉前(T0),给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观察两组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黄素使用情况,比较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结果 对照组T1至T5与同组T0的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研究组各时点的MAP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研究组在T1至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组内及组间各时间点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组的麻黄素使用率及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间麻醉效果及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0.5%布比卡因6mg复合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血液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张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ALD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EMs患者异位内膜(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ALDH1的表达,并与30例非EMs患者在位内膜(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LDH1在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ALDH1在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DH1在EMs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增强,提示ALDH1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LDH1在EMs异位及在位内膜均有表达,两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我们推测异位内膜干细胞可能来源于在位内膜.
作者:彭诗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居民死亡水平及分布特征,为制订疾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和调查2个市6个县2004-2005年的所辖户籍人口中的所有死者,分析死亡情况.结果 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2004-2005年居民粗死亡率为574.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2.24/10万.死亡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损伤与中毒.不同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部死亡构成的85%.结论 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居民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赵军;朱丽萍;吉路;颜玮;谢昀;陈轶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菌株科室分布及耐药特点,为医院感染防控及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01年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医院感染病例,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nenixTM-100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采用MIC法,相关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 108株鲍曼不动杆菌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居首,占37.96%,其次为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普外科,各占16.67%、12.96%、12.04%及11.11%;菌株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痰及咽拭子占59.26%,其次为血液、尿液及切口分泌物,分别占13.89%、11.11%及9.26%;药敏结果仅对多粘菌素B及米诺环素保持高敏感率(>9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50.0%,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2.3%及65.1%,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均在70%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加强对其监控,防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医院内暴发.
作者:罗斌华;袁兆康;李福太;兰玉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小切口经腓肠肌内侧缘与半腱肌之间人路,以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18例均获平均12(6-24)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8-12周,末见明显骨折端移位,膝关节稳定,屈伸功能正常.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93.0±3.2)分.结论 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人路带线锚钉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入路简便、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适合基层骨科推广.
作者:易建云;赵隆队;朱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在中西医药物治疗卵泡发育不良中监测卵泡生长发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8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中药+HCG组(25例)、HCG组(23例)和中药组(20例),测定卵泡发育个数及优势卵泡的生长情况.对比3组的受孕率.结果 25例中药+HCG组出现优势卵泡8例,受孕6例,23例HCG组出现优势卵泡5例,受孕2例,20例中药组出现优势卵泡2例,受孕1例.结论 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对排卵障碍性患者有较明显的疗效,阴道超声简便、实时、准确,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永平;胡玉兰;肖立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与普通干扰素(standard interferon,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骨髓抑制情况.方法 将61例接受PEG-IFN或IFN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ALT复常、HCV-RNA阴转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慢性丙肝患者治疗4、12、24、48周,PEG-IFN组HCV-RNA水平显著低于IFN组;IFN组治疗12周、24周、48周及治疗后12周、24周HCV-RNA阴转率分别为34.48%、44.83%、55.17%、48.28%、37.93%,ALT复常率分别为55.17%、62.07%、65.52%、68.97%、65.52%;而PEG-IFN组HCV-RNA阴转率分别为50%、59.38%、71.88% 、68.75%、62.5%,ALT复常率分别为65.63%、78.13%、84.38%、84.38%、81.25%.PEG-IFN组在ALT复常、HCV-RNA 阴转率等方面疗效均明显高于IFN组.在24、48周时,PEG-IFN组WBC、Neu下降程度较IFN组明显,Plt只在24周差异较明显.按年龄分成3组后,PEG-IFN组的ALT复常率及HCV-R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IFN组.结论 PEG-IFN治疗慢性丙肝,在ALT复常率及HCV-RNA阴转率方面优于IFN,但骨髓抑制较明显.
作者:戴颖;孙杨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9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不适,主要位于上腹部剑突下,进食后尤为明显,伴乏力纳差不适,伴皮肤以及小便黄染,我院门诊肝功能示:ALT/AST:257/752U/L,ALP/GGT:262/321U/L,TBIL/DBIL:118.9/100.6umol/L.患者既往无乙肝病史,约2个月前因感冒自行服用过对乙酰氨基酚,前3d每次1片,每日2次;后2d每次2片,每日2次,共服用5d停药.以肝功能异常收入我科治疗.
作者:曹家驹;沈素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