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乙酰氨基酚致药物性肝损害的1例报告

曹家驹;沈素芳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 肝功能异常, 荨麻疹, 合理用药
摘要:1 病例介绍患者,男,39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不适,主要位于上腹部剑突下,进食后尤为明显,伴乏力纳差不适,伴皮肤以及小便黄染,我院门诊肝功能示:ALT/AST:257/752U/L,ALP/GGT:262/321U/L,TBIL/DBIL:118.9/100.6umol/L.患者既往无乙肝病史,约2个月前因感冒自行服用过对乙酰氨基酚,前3d每次1片,每日2次;后2d每次2片,每日2次,共服用5d停药.以肝功能异常收入我科治疗.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52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方案,对照组48例,采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方案,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每天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HbA1C、2hBG、FBG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胰岛素每天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且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徐媛辉;余小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确诊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均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服益肾化湿颗粒,总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24h蛋白定量、肌酐(Cr)、尿素氮(BUN)、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BG),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自身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24h蛋白定量、Cr、BUN、MAP、FBG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相比,治疗组24h蛋白定量、Cr、BUN、MAP等指标改善更明显(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蛋白尿,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小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规范化管理对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两种管理模式对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影响,探讨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登记在册的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患者定期到医院行血液透析透析期内血透护士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及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专科医师处理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如高血压、贫血等相关问题;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患者由专职护士进行管理,对患者建立个人档案,督促患者定期查血压、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检查及心电图、胸平片、心脏彩超等检查,给予个性化饮食指导、尿毒症及血液透析等相关知识教育,专科医师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随诊跟踪2年.监测患者血压情况,统计两组血压控制达标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管理前两组血压达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0%,对照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60%,两组血压达标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规范化管理能提高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更好使尿毒症血压达标,有利于患者改善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郭德明;邱永杰;肖士桂;王华香;钟智华;钟爱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单纯西药组50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和中西医结合组50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中药汤剂),中药汤剂为根据患者病情辩证施治.结果 单纯西药组显效32例,好转14例无效6例,中西医结合组显效36,好转13例,无效2例.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过敏、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章淑芳;周建军;陈建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声胃镜联合染色放大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胃镜联合染色放大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染色放大胃镜检查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染色放大组和染色放大组,观察超声胃镜及染色放大胃镜的检查结果.结果 胃小凹Ⅰ、Ⅱ型主要为炎性病变,Ⅲ、Ⅳ型主要为肠腺化生、异型增生,V型为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可见,胃小凹分型越高,病变程度越严重.超声胃镜检查病变部位:胃窦51例(56.7%),胃角11例(12.2%),胃体28例(31.1%).T分期总准确率为87.5% (7/8),N分期总准确率为75.0%(6/8).超声+染色放大组对异型增生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染色放大组(P<0.05),但两组对炎性病变及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并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胃镜联合染色放大胃镜在早期胃癌的诊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胃癌根治术的预后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14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胃癌根治术后对其生存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随访,所有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0.2%,3年生存率为65.0%,术后1年的复发率为19.6%,术后3年复发率为57.3%,并发症发生率为10.5%.经过单因素分析可得肿瘤直径、病理分型、Bommann分型、TNM分期、化疗情况是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得肿瘤大小、病理分型、TNM分期是胃癌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体积较大,病理分型较高、TNM分期较晚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较差的相关影响因素,早期明确该类患者预后,是指导治疗方案的重要措施.

    作者:邹文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儿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实验室诊断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又称为原发性腹膜炎,是指在腹腔内无明确感染灶的情况下发生的细菌性腹水感染及腹膜炎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菌群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而小肠细菌过度繁殖、肠壁通透性升高及免疫功能异常是引起BT的主要环节.本病属危重症,早年报道其死亡率接近50%[1],亦可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等其他肝硬化并发症的死亡风险[2],近年随着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开展,死亡率已降至35.8%[3].

    作者:朱龙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输卵管积液的MR诊断19例分析

    目的 分析输卵管积液的MR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输卵管积液的认识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证实的输卵管积液患者的MR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形态,信号特点.结果 19例输卵管积液病例中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积水11例,2例为化脓性输卵管炎伴输卵管积脓和卵巢脓肿,合并巧克力囊肿2例,宫颈癌合并输卵管积水1例,子宫切除术后3例.MR表现为腊肠状、多囊状及类圆形;囊内可见短小线状不全性分隔.合并输卵管化脓性炎症时,增强扫描上管壁可见明显增厚伴强化.结论 输卵管积液在磁共振成像上有一定的特征性的表现,有利于输卵管积液的临床诊断.

    作者:阮玖根;付水平;朱昌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诊内镜下喷洒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观察

    目的 观察研究急诊内镜喷洒中药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将9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内镜确诊后随机分成对照A组(单纯内科药物治疗)、对照B组(内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凝血酶)及治疗组(内镜下喷洒中药止血生肌散)3组,进行临床疗效等情况观察.结果 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的止血总有效率及1周再出血率分别为96.67%、3.30%,81.15%、11.11%,93.94%、6.61%,即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1周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与对照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对照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安全、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蔚;戈焰;张伦;李紫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江西省2013年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伤害死亡病例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我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伤害死亡病例的分布特征.方法 对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死于江西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的伤害死亡个案信息进行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江西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伤害死亡病例3438例,占总死亡病例的13.86%,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2.65:1;76.65%死于医院病房、急诊室或赴医院途中;伤害死亡病例职业主要为种植业生产人员(37.75%)、无业或待业者(占11.14%)、婴幼儿或学龄前儿童(7.85%);75.40%的伤害死亡病例为中学及以下文化;45-64岁组伤害死亡病例所占比例高(36.79%),其次为65岁及以上年龄组(20.13%)和15-34岁年龄组(16.96%);道路交通伤为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占伤害死亡病例的55.64%,其次为跌倒/坠落(17.80%)和中毒(4.89%);从道路交通伤害死亡发生时活动来看,行人为首(61.89%),其次为骑摩托车(12.18%)和骑自行车(5.28%).结论 伤害已成为我省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尤其是道路交通伤,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和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作者:范为民;颜玮;吉路;赵军;何军荣;朱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菌株科室分布及耐药特点,为医院感染防控及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01年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医院感染病例,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nenixTM-100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采用MIC法,相关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 108株鲍曼不动杆菌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居首,占37.96%,其次为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普外科,各占16.67%、12.96%、12.04%及11.11%;菌株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痰及咽拭子占59.26%,其次为血液、尿液及切口分泌物,分别占13.89%、11.11%及9.26%;药敏结果仅对多粘菌素B及米诺环素保持高敏感率(>9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50.0%,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2.3%及65.1%,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均在70%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加强对其监控,防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医院内暴发.

    作者:罗斌华;袁兆康;李福太;兰玉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灌洗药物连续洗胃对百草枯中毒家兔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连续胃肠清洗在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家兔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雄性家兔24只,随机分4组百草枯中毒组(A组)、单纯洗胃组(B组),洗胃联合一次药物治疗组(C组)及洗胃联合多次药物治疗组(D组).各组家兔皆一次性给予百草枯60mg/kg灌胃,于染毒后2h后对B组、C组、D组家兔进行等量生理盐水洗胃.C组在洗胃后当日立即给予思密达(1包)、2h后予以甘露醇(125ml)、活性炭(1粒)灌胃,而D组则于洗胃后每日均给予相同剂量的思密达、甘露醇、活性炭多次灌胃,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每日家兔血清PQ浓度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观察各组家兔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第4d血清PQ浓度及MDA含量,与A组、B组相比,C组、D组含量减少,D组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第2、3、4d与第1d相比血清PQ浓度呈下降趋势,D组不明显.A、B组肺病理可见纤维组织增生,肺实变;C组可见灶状出血,炎性细胞浸润,D组为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改变,病理变化较C组轻.结论 洗胃联合多次给予思密达、活性炭及甘露醇导泻对胃肠道连续清洗能有效的清除PQ,使其排除体外,减少吸收.

    作者:陈紫怡;周从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T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微波刀联合化疗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微波刀(PMCT)联合化疗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冷循环微波刀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周围型肺癌肿块内进行微波辐射治疗,同时联合DP方案化疗及单纯行DP方案化疗对比.结果 冷循环微波刀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疗效治疗4个月后进行比较,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6个月后生存率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循环微波刀联合化疗治疗周围型肺癌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新方法,较单纯化疗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陈国峰;黄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锥形锁柱基台连接方式种植体应用于前牙种植即刻修复的探讨

    目的 观察锥形锁柱基台连接方式种植体应用于前牙种植即刻修复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18例患者行延期种植或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JUST锥形锁柱外连接种植体共22枚,即刻临时冠修复,术后4-6个月永久修复,随访12个月.结果 在观察期内3枚种植体基台冠出现临时冠的4次脱落,永久修复后1枚烤瓷基台冠脱落,脱落基台冠在重新敲击锁接固位后良好.所有22枚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稳固,种植体周围未见病理性骨吸收,功能使用良好,存留率为100%,患者主观满意度良好.结论 前牙区应用锥形锁柱基台固位种植体因锁接固位力可产生“应力中断”效应,对种植体的骨结合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可获得良好近期临床效果,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魏洪武;郭水根;郑希军;郑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HPV与宫颈腺癌研究进展

    宫颈癌在中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疾病.我国每年约有75000例新发病例,33000例死亡病例,约占世界总发病例数的1/10.宫颈腺癌(CADC)仅占宫颈癌5%左右,近年来报道宫颈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从5%上升为15.1%-18.5%,甚至有高达20%-30%[1,2].宫颈腺癌临床表现与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基本相同,但其好发年龄较鳞状细胞癌年轻一些.

    作者:吴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社区门诊3种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3种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济效果.方法 选择社区门诊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给予二甲双胍+格列齐特,B组给予二甲双胍+预混胰岛素,C组给予单纯预混胰岛素三种给药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组、B组和C组药物治疗成本分别为204.48、464.88、668.16元;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93.75%,90.63%;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51.67,495.87,737.24;B,C组相对于A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083.2,493.3.结论 B组方案可以作为临床参考合理治疗方案.

    作者:李希国;许邦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中38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引流术,观察比较其住院时间、腹部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正常时间、并发症出现比例、死亡率等.结果 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时间、腹部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正常时间、并发症出现比例、死亡率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疗效明显.

    作者:文静;陈义华;王农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阴道超声监测中西医药物治疗卵泡发育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在中西医药物治疗卵泡发育不良中监测卵泡生长发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8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中药+HCG组(25例)、HCG组(23例)和中药组(20例),测定卵泡发育个数及优势卵泡的生长情况.对比3组的受孕率.结果 25例中药+HCG组出现优势卵泡8例,受孕6例,23例HCG组出现优势卵泡5例,受孕2例,20例中药组出现优势卵泡2例,受孕1例.结论 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对排卵障碍性患者有较明显的疗效,阴道超声简便、实时、准确,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永平;胡玉兰;肖立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闭合性外伤致食管破裂1例报道

    食管破裂并非常见,临床上食管穿孔特别是胸段穿孔对患者生命影响极大,常因合并伤或疏忽而延误诊断和治疗,造成较高的死亡率.闭合性外伤引起的食管破裂临床罕见,早由Vinson等于1936年报道[1].2004年Gupta等[2]对57例食管破裂患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发现,77%(44例)的食管破裂源于医源性损伤,而闭合性外伤仅占4%(2例),其他病因还包括自发性(6例)、食管异物损伤(4例)、腐蚀性损伤(1例).我们遇及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雄;魏益平;徐建军;喻东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急性鼻窦炎患者94例分为观察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6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为(4.42±2.14)d,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7.01±3.15)d,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共出现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鼻窦炎采用莫西沙星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郭文筠;钟慧球;雷丹红;肖武;邓赐媛;徐桂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