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陈小军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益肾化湿颗粒, 厄贝沙坦
摘要:目的 观察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确诊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均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服益肾化湿颗粒,总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24h蛋白定量、肌酐(Cr)、尿素氮(BUN)、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BG),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自身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24h蛋白定量、Cr、BUN、MAP、FBG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相比,治疗组24h蛋白定量、Cr、BUN、MAP等指标改善更明显(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蛋白尿,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内镜下喷洒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观察

    目的 观察研究急诊内镜喷洒中药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将9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内镜确诊后随机分成对照A组(单纯内科药物治疗)、对照B组(内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凝血酶)及治疗组(内镜下喷洒中药止血生肌散)3组,进行临床疗效等情况观察.结果 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的止血总有效率及1周再出血率分别为96.67%、3.30%,81.15%、11.11%,93.94%、6.61%,即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1周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与对照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对照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安全、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蔚;戈焰;张伦;李紫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 研究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特征、好发年龄及部位,并分析其中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762例患者,并计算息肉经结肠镜的检出率,搜集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发年龄及好发部位进行分析总结,探寻其中相关性.结果 1762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经结肠镜发现大肠息肉者为366例,检出率达20.77%,经病理活检证实其中息肉患者为292例,故检出率为16.57%,且结肠镜诊断结肠息肉的准确率高达79.78%.其中,男196例,女96例,男女比例约2∶1,且好发年龄为51-65岁(69.96%),经随访统计发现: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便秘、便血、贫血等,其中便血和腹痛腹胀发生几率高.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此外,结肠镜显示:结直肠息肉分布常见于结肠全曲,其中乙状结肠和直肠的发病率高(乙状结肠发生率19.95%,直肠发病率为19.72%).有临床表现患者与无临床表现患者在息肉发生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便血、贫血症状的患者与无此症状患者的息肉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息肉患者多发年龄为51-65岁(69.96%),且男女比例为2:1,男性多发.临床表现以便血(20.89%)和腹痛腹胀(29.77%)为主,息肉的分布以乙状结肠(19.95%)和直肠(19.72%)为主.且有便血或贫血症状的患者其息肉直径>1.0cm的几率显著高于无此症状的患者.结肠镜检出率为16.57%,且准确率高达79.78%,由于其检出率高且较为安全可靠,无明显禁忌人群和不良反应,多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方军;杨力;向阳;赵赛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FNA和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与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治疗组39例与DHS治疗组39例,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和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PFNA治疗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DHS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治疗组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DHS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少,更能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江平频;张新武;付桂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输卵管积液的MR诊断19例分析

    目的 分析输卵管积液的MR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输卵管积液的认识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证实的输卵管积液患者的MR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形态,信号特点.结果 19例输卵管积液病例中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积水11例,2例为化脓性输卵管炎伴输卵管积脓和卵巢脓肿,合并巧克力囊肿2例,宫颈癌合并输卵管积水1例,子宫切除术后3例.MR表现为腊肠状、多囊状及类圆形;囊内可见短小线状不全性分隔.合并输卵管化脓性炎症时,增强扫描上管壁可见明显增厚伴强化.结论 输卵管积液在磁共振成像上有一定的特征性的表现,有利于输卵管积液的临床诊断.

    作者:阮玖根;付水平;朱昌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52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方案,对照组48例,采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方案,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每天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HbA1C、2hBG、FBG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胰岛素每天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且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徐媛辉;余小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家庭肠内营养在胃癌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家庭肠内应用对胃癌晚期患者营养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96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患者采用家庭肠内营养支持为EN组,另50例患者进行院内肠外营养支持为PN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态的变化以及营养支持6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6个月后与PN组患者相比,EN组患者的体重、BMI以及脂肪群均明显增加,KPS、OLI以及EORTC QLQ-C30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胃癌晚期患者的营养状态,且相比院内肠外营养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更佳,可在具有适应症的胃癌晚期患者中推广应用.

    作者:傅宗光;陈朝晖;刘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锥形锁柱基台连接方式种植体应用于前牙种植即刻修复的探讨

    目的 观察锥形锁柱基台连接方式种植体应用于前牙种植即刻修复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18例患者行延期种植或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JUST锥形锁柱外连接种植体共22枚,即刻临时冠修复,术后4-6个月永久修复,随访12个月.结果 在观察期内3枚种植体基台冠出现临时冠的4次脱落,永久修复后1枚烤瓷基台冠脱落,脱落基台冠在重新敲击锁接固位后良好.所有22枚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稳固,种植体周围未见病理性骨吸收,功能使用良好,存留率为100%,患者主观满意度良好.结论 前牙区应用锥形锁柱基台固位种植体因锁接固位力可产生“应力中断”效应,对种植体的骨结合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可获得良好近期临床效果,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魏洪武;郭水根;郑希军;郑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确诊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均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服益肾化湿颗粒,总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24h蛋白定量、肌酐(Cr)、尿素氮(BUN)、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BG),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自身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24h蛋白定量、Cr、BUN、MAP、FBG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相比,治疗组24h蛋白定量、Cr、BUN、MAP等指标改善更明显(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蛋白尿,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小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胃癌根治术的预后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14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胃癌根治术后对其生存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随访,所有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0.2%,3年生存率为65.0%,术后1年的复发率为19.6%,术后3年复发率为57.3%,并发症发生率为10.5%.经过单因素分析可得肿瘤直径、病理分型、Bommann分型、TNM分期、化疗情况是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得肿瘤大小、病理分型、TNM分期是胃癌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体积较大,病理分型较高、TNM分期较晚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较差的相关影响因素,早期明确该类患者预后,是指导治疗方案的重要措施.

    作者:邹文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胸腺肽α1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共入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患者78例,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9).治疗组给予R-CHOP21方案化疗加胸腺肽α1治疗,对照组单用R-CHOP21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骨髓抑制情况,并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CD4、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后水平(P<0.05),CD4/CD8比值较化疗前上升(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D4、NK细胞活性和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化疗前水平(P<0.05).治疗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89.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腺肽α1能显著提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细胞免疫功能,但在增加疗效和降低骨髓抑制风险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作者:黄晖;董涵之;彭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闭合性外伤致食管破裂1例报道

    食管破裂并非常见,临床上食管穿孔特别是胸段穿孔对患者生命影响极大,常因合并伤或疏忽而延误诊断和治疗,造成较高的死亡率.闭合性外伤引起的食管破裂临床罕见,早由Vinson等于1936年报道[1].2004年Gupta等[2]对57例食管破裂患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发现,77%(44例)的食管破裂源于医源性损伤,而闭合性外伤仅占4%(2例),其他病因还包括自发性(6例)、食管异物损伤(4例)、腐蚀性损伤(1例).我们遇及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雄;魏益平;徐建军;喻东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的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单胎产妇80例,孕周>37+周,随机分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0.5%布比卡因10mg在L2与L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研究组0.5%布比卡因6mg加舒芬太尼5μg,方法同前.分别于麻醉前(T0),给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观察两组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黄素使用情况,比较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结果 对照组T1至T5与同组T0的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研究组各时点的MAP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研究组在T1至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组内及组间各时间点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组的麻黄素使用率及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间麻醉效果及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0.5%布比卡因6mg复合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血液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张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90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vein thrombophlebitis,SVT)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90例下肢SVT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SVT患者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大约为2:3,平均年龄为63.2岁,大部分发病在左下肢.其中48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4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抗凝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4±4.4)d,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2±1.5)d.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费用为抗凝治疗组的1.5倍.平均随访8.5个月,抗凝治疗组SVT再次出现的8例,占16.7%;再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2例,占4.2%;没有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例.手术治疗组出现术口感染3例,占7.1%;SVT再次出现2例,占4.7%;出现DVT3例,占7.1%;发生非致死性PE2例,占4.7%.结论 要高度重视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即根据病例特点进行抗凝或手术治疗,并且做到积极随访.

    作者:刘小春;叶波;陈伟清;郑国富;谢海亮;刘兴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ALD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ALD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EMs患者异位内膜(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ALDH1的表达,并与30例非EMs患者在位内膜(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LDH1在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ALDH1在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DH1在EMs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增强,提示ALDH1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LDH1在EMs异位及在位内膜均有表达,两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我们推测异位内膜干细胞可能来源于在位内膜.

    作者:彭诗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声胃镜联合染色放大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胃镜联合染色放大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染色放大胃镜检查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染色放大组和染色放大组,观察超声胃镜及染色放大胃镜的检查结果.结果 胃小凹Ⅰ、Ⅱ型主要为炎性病变,Ⅲ、Ⅳ型主要为肠腺化生、异型增生,V型为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可见,胃小凹分型越高,病变程度越严重.超声胃镜检查病变部位:胃窦51例(56.7%),胃角11例(12.2%),胃体28例(31.1%).T分期总准确率为87.5% (7/8),N分期总准确率为75.0%(6/8).超声+染色放大组对异型增生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染色放大组(P<0.05),但两组对炎性病变及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并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胃镜联合染色放大胃镜在早期胃癌的诊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数字X线成像检测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DR检查患者405例,分析主动脉弓钙化、临床资料与冠心病之间的联系,并探讨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主动脉弓钙化的检出率高于非冠心病组,多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除传统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三高血症及糖尿病外,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全组的发病之间亦呈明显相关.主动脉弓钙化组Genisi积分高于非主动脉弓钙化组.结论 全组冠心病发病与主动脉弓钙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主动脉弓钙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主动脉弓钙化可作为冠心病发病的一个预测指标.

    作者:李岩;芦春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干眼症患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由于生活节奏加速,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1].糖尿病(DM)是一类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或作用缺陷而引发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症状的机体营养物质代谢紊乱疾病[2].研究表明干眼症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升高,严重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从而导致患者眼表结构的改变诱发干眼症发生,本研究就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干眼症发病机制做一简单的综述.

    作者:王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儿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实验室诊断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又称为原发性腹膜炎,是指在腹腔内无明确感染灶的情况下发生的细菌性腹水感染及腹膜炎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菌群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而小肠细菌过度繁殖、肠壁通透性升高及免疫功能异常是引起BT的主要环节.本病属危重症,早年报道其死亡率接近50%[1],亦可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等其他肝硬化并发症的死亡风险[2],近年随着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开展,死亡率已降至35.8%[3].

    作者:朱龙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社区门诊3种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3种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济效果.方法 选择社区门诊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给予二甲双胍+格列齐特,B组给予二甲双胍+预混胰岛素,C组给予单纯预混胰岛素三种给药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组、B组和C组药物治疗成本分别为204.48、464.88、668.16元;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93.75%,90.63%;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51.67,495.87,737.24;B,C组相对于A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083.2,493.3.结论 B组方案可以作为临床参考合理治疗方案.

    作者:李希国;许邦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居民死亡水平及分布特征,为制订疾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和调查2个市6个县2004-2005年的所辖户籍人口中的所有死者,分析死亡情况.结果 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2004-2005年居民粗死亡率为574.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2.24/10万.死亡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损伤与中毒.不同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部死亡构成的85%.结论 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居民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赵军;朱丽萍;吉路;颜玮;谢昀;陈轶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