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LD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彭诗维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干细胞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 探讨ALD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EMs患者异位内膜(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ALDH1的表达,并与30例非EMs患者在位内膜(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LDH1在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ALDH1在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DH1在EMs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增强,提示ALDH1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LDH1在EMs异位及在位内膜均有表达,两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我们推测异位内膜干细胞可能来源于在位内膜.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腺肽α1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共入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患者78例,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9).治疗组给予R-CHOP21方案化疗加胸腺肽α1治疗,对照组单用R-CHOP21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骨髓抑制情况,并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CD4、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后水平(P<0.05),CD4/CD8比值较化疗前上升(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D4、NK细胞活性和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化疗前水平(P<0.05).治疗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89.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腺肽α1能显著提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细胞免疫功能,但在增加疗效和降低骨髓抑制风险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作者:黄晖;董涵之;彭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BMFH)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原发性BMFH的X线片、CT、MRI表现,总结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7例BMFH中,位于长骨4例,扁骨及不规则骨3例,X线、CT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其中5例呈地图样、虫蚀样,2例呈无结构的溶骨性破坏,5例骨皮质中断,4例骨髓内软组织肿块,纵径大于横径,密度与周围肌肉相仿,髓外软组织肿块,范围大于溶骨病变,软组织块内均未见钙化,2例骨鞘完整,5例不完整.MRI表现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骨质破坏区,其软组织肿块T1呈稍低信号,T2呈不均匀高信号影,压脂序列呈高信号影,周围大片状软组织水肿.结论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CT和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若中年人出现单发长骨骨内不规则骨质破坏且软组织肿块大于骨质破坏区,骨膜反应不明显但大范围水肿时应考虑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可能.

    作者:谭永明;宋泽进;周克阳;何来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分阶段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阶段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05例Rüedi-Allgower分型为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分阶段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接受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复位效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8个月,观察组复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8个月,两组患者疼痛、肿胀、僵硬、蹲、工作与日常生活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跑步、跳跃、支撑、上台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术后8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阶段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具有复位效果与运动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熊海水;邹素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早期干预100例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病理过程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出生的新生儿100例给予规范的早期干预,另选择2011年3月-2012年2月出生的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d内黄疸指数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早期干预组新生儿出生后第2-5d的黄疸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早期干预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更早(P<0.01).结论 早期干预能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减轻黄疸的病理过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利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4702例两种方法冷冻卵裂期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玻璃化冷冻与程序化冷冻卵裂期第3d(D3)胚胎解冻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及出生结局.方法 对我院生殖中心2008年10月至2013年7月2901例玻璃化孵冻周期及1801例程序化解冻周期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 玻璃化冷冻组的胚胎复苏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分别为97.41%、47.64%、30.99%)均显著高于程序化冷冻组的胚胎复苏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52.23%、32.56%、1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玻璃化冷冻组新生儿的早产率(15.02%)、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20.85%)、出生缺陷率(1.11%)均高于程序化冷冻组的早产率(14.12%)、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7.45%)、出生缺陷率(o.60%)的趋势,但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玻璃化冷冻可明显提高胚胎复苏率和改善临床妊娠结局,但并没有改善新生儿出生结局,与程序化冷冻相比具有相似甚至有可能更差的新生儿出生结局.

    作者:余敏;黄志辉;伍琼芳;辛才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切口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目的 探讨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小切口经腓肠肌内侧缘与半腱肌之间人路,以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18例均获平均12(6-24)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8-12周,末见明显骨折端移位,膝关节稳定,屈伸功能正常.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93.0±3.2)分.结论 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人路带线锚钉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入路简便、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适合基层骨科推广.

    作者:易建云;赵隆队;朱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T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微波刀联合化疗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微波刀(PMCT)联合化疗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冷循环微波刀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周围型肺癌肿块内进行微波辐射治疗,同时联合DP方案化疗及单纯行DP方案化疗对比.结果 冷循环微波刀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疗效治疗4个月后进行比较,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6个月后生存率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循环微波刀联合化疗治疗周围型肺癌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新方法,较单纯化疗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陈国峰;黄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95例根管治疗失败原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根管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方法 选取95例患者分析根管治疗失败患牙119颗,根据初次治疗情况、临床检查、X线片表现以及术中对患牙根管系统的探查等判断原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 119颗患牙中,根管欠充59颗,根管遗漏25颗,冠渗漏19颗,超充11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2颗,牙折2颗,根管内器械折断1颗.结论 医源性因素(欠充、根管遗漏、超充等)为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冠渗漏也是导致根管再治疗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莉;付深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输卵管积液的MR诊断19例分析

    目的 分析输卵管积液的MR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输卵管积液的认识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证实的输卵管积液患者的MR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形态,信号特点.结果 19例输卵管积液病例中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积水11例,2例为化脓性输卵管炎伴输卵管积脓和卵巢脓肿,合并巧克力囊肿2例,宫颈癌合并输卵管积水1例,子宫切除术后3例.MR表现为腊肠状、多囊状及类圆形;囊内可见短小线状不全性分隔.合并输卵管化脓性炎症时,增强扫描上管壁可见明显增厚伴强化.结论 输卵管积液在磁共振成像上有一定的特征性的表现,有利于输卵管积液的临床诊断.

    作者:阮玖根;付水平;朱昌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52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方案,对照组48例,采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方案,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每天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HbA1C、2hBG、FBG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胰岛素每天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且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徐媛辉;余小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规范化管理对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两种管理模式对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影响,探讨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登记在册的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患者定期到医院行血液透析透析期内血透护士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及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专科医师处理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如高血压、贫血等相关问题;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患者由专职护士进行管理,对患者建立个人档案,督促患者定期查血压、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检查及心电图、胸平片、心脏彩超等检查,给予个性化饮食指导、尿毒症及血液透析等相关知识教育,专科医师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随诊跟踪2年.监测患者血压情况,统计两组血压控制达标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管理前两组血压达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0%,对照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60%,两组血压达标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规范化管理能提高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更好使尿毒症血压达标,有利于患者改善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郭德明;邱永杰;肖士桂;王华香;钟智华;钟爱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诊内镜下喷洒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观察

    目的 观察研究急诊内镜喷洒中药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将9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内镜确诊后随机分成对照A组(单纯内科药物治疗)、对照B组(内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凝血酶)及治疗组(内镜下喷洒中药止血生肌散)3组,进行临床疗效等情况观察.结果 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的止血总有效率及1周再出血率分别为96.67%、3.30%,81.15%、11.11%,93.94%、6.61%,即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1周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与对照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对照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安全、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蔚;戈焰;张伦;李紫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家庭肠内营养在胃癌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家庭肠内应用对胃癌晚期患者营养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96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患者采用家庭肠内营养支持为EN组,另50例患者进行院内肠外营养支持为PN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态的变化以及营养支持6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6个月后与PN组患者相比,EN组患者的体重、BMI以及脂肪群均明显增加,KPS、OLI以及EORTC QLQ-C30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胃癌晚期患者的营养状态,且相比院内肠外营养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更佳,可在具有适应症的胃癌晚期患者中推广应用.

    作者:傅宗光;陈朝晖;刘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灌洗药物连续洗胃对百草枯中毒家兔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连续胃肠清洗在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家兔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雄性家兔24只,随机分4组百草枯中毒组(A组)、单纯洗胃组(B组),洗胃联合一次药物治疗组(C组)及洗胃联合多次药物治疗组(D组).各组家兔皆一次性给予百草枯60mg/kg灌胃,于染毒后2h后对B组、C组、D组家兔进行等量生理盐水洗胃.C组在洗胃后当日立即给予思密达(1包)、2h后予以甘露醇(125ml)、活性炭(1粒)灌胃,而D组则于洗胃后每日均给予相同剂量的思密达、甘露醇、活性炭多次灌胃,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每日家兔血清PQ浓度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观察各组家兔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第4d血清PQ浓度及MDA含量,与A组、B组相比,C组、D组含量减少,D组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第2、3、4d与第1d相比血清PQ浓度呈下降趋势,D组不明显.A、B组肺病理可见纤维组织增生,肺实变;C组可见灶状出血,炎性细胞浸润,D组为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改变,病理变化较C组轻.结论 洗胃联合多次给予思密达、活性炭及甘露醇导泻对胃肠道连续清洗能有效的清除PQ,使其排除体外,减少吸收.

    作者:陈紫怡;周从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从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38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观察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部位、术前HUNT-HESS分级、动脉瘤破裂情况和动脉瘤破裂次数等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患者不同性别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5,P.0.05);是否合并有高血压病史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05),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情况相互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05),术前不同HUNT-HESS分级的预后情况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81,P<0.05),术中动脉瘤未破裂与否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1,P<0.05),动脉瘤破裂不同次数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P<0.05).结论 患者的性别、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发病部位等一般病史资料对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而术前不同HUNT-HESS,动脉瘤破裂,术中动脉瘤多次破裂则影响患者术后的预后效果,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在术前对患者做好充分的评估,术中操作仔细,防止动脉瘤的破裂.

    作者:邱小高;洪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数字X线成像检测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DR检查患者405例,分析主动脉弓钙化、临床资料与冠心病之间的联系,并探讨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主动脉弓钙化的检出率高于非冠心病组,多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除传统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三高血症及糖尿病外,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全组的发病之间亦呈明显相关.主动脉弓钙化组Genisi积分高于非主动脉弓钙化组.结论 全组冠心病发病与主动脉弓钙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主动脉弓钙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主动脉弓钙化可作为冠心病发病的一个预测指标.

    作者:李岩;芦春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中抗氧剂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中抗氧剂亚硫酸氢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二氧化硫能使酸性品红溶液褪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46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测定含量.结果 亚硫酸氢钠在0-32.12mg/L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的倒数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3.9%,RSD为1.8%.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注射液中抗氧剂亚硫酸氢钠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敏;程奇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ALD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ALD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EMs患者异位内膜(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ALDH1的表达,并与30例非EMs患者在位内膜(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LDH1在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ALDH1在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DH1在EMs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增强,提示ALDH1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LDH1在EMs异位及在位内膜均有表达,两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我们推测异位内膜干细胞可能来源于在位内膜.

    作者:彭诗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 研究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特征、好发年龄及部位,并分析其中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762例患者,并计算息肉经结肠镜的检出率,搜集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发年龄及好发部位进行分析总结,探寻其中相关性.结果 1762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经结肠镜发现大肠息肉者为366例,检出率达20.77%,经病理活检证实其中息肉患者为292例,故检出率为16.57%,且结肠镜诊断结肠息肉的准确率高达79.78%.其中,男196例,女96例,男女比例约2∶1,且好发年龄为51-65岁(69.96%),经随访统计发现: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便秘、便血、贫血等,其中便血和腹痛腹胀发生几率高.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此外,结肠镜显示:结直肠息肉分布常见于结肠全曲,其中乙状结肠和直肠的发病率高(乙状结肠发生率19.95%,直肠发病率为19.72%).有临床表现患者与无临床表现患者在息肉发生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便血、贫血症状的患者与无此症状患者的息肉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息肉患者多发年龄为51-65岁(69.96%),且男女比例为2:1,男性多发.临床表现以便血(20.89%)和腹痛腹胀(29.77%)为主,息肉的分布以乙状结肠(19.95%)和直肠(19.72%)为主.且有便血或贫血症状的患者其息肉直径>1.0cm的几率显著高于无此症状的患者.结肠镜检出率为16.57%,且准确率高达79.78%,由于其检出率高且较为安全可靠,无明显禁忌人群和不良反应,多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方军;杨力;向阳;赵赛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止血方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观察对比垂体后叶素和催产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共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术中肌注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术中肌注催产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临床中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实施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患者出血控制明显,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姜芳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