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702例两种方法冷冻卵裂期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分析

余敏;黄志辉;伍琼芳;辛才林

关键词:玻璃化冷冻, 程序化冷冻, 冻融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 出生缺陷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玻璃化冷冻与程序化冷冻卵裂期第3d(D3)胚胎解冻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及出生结局.方法 对我院生殖中心2008年10月至2013年7月2901例玻璃化孵冻周期及1801例程序化解冻周期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 玻璃化冷冻组的胚胎复苏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分别为97.41%、47.64%、30.99%)均显著高于程序化冷冻组的胚胎复苏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52.23%、32.56%、1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玻璃化冷冻组新生儿的早产率(15.02%)、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20.85%)、出生缺陷率(1.11%)均高于程序化冷冻组的早产率(14.12%)、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7.45%)、出生缺陷率(o.60%)的趋势,但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玻璃化冷冻可明显提高胚胎复苏率和改善临床妊娠结局,但并没有改善新生儿出生结局,与程序化冷冻相比具有相似甚至有可能更差的新生儿出生结局.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单纯西药组50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和中西医结合组50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中药汤剂),中药汤剂为根据患者病情辩证施治.结果 单纯西药组显效32例,好转14例无效6例,中西医结合组显效36,好转13例,无效2例.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过敏、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章淑芳;周建军;陈建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急性鼻窦炎患者94例分为观察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6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为(4.42±2.14)d,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7.01±3.15)d,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共出现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鼻窦炎采用莫西沙星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郭文筠;钟慧球;雷丹红;肖武;邓赐媛;徐桂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社区门诊3种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3种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济效果.方法 选择社区门诊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给予二甲双胍+格列齐特,B组给予二甲双胍+预混胰岛素,C组给予单纯预混胰岛素三种给药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组、B组和C组药物治疗成本分别为204.48、464.88、668.16元;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93.75%,90.63%;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51.67,495.87,737.24;B,C组相对于A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083.2,493.3.结论 B组方案可以作为临床参考合理治疗方案.

    作者:李希国;许邦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诊内镜下喷洒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观察

    目的 观察研究急诊内镜喷洒中药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将9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内镜确诊后随机分成对照A组(单纯内科药物治疗)、对照B组(内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凝血酶)及治疗组(内镜下喷洒中药止血生肌散)3组,进行临床疗效等情况观察.结果 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的止血总有效率及1周再出血率分别为96.67%、3.30%,81.15%、11.11%,93.94%、6.61%,即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1周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与对照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对照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安全、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蔚;戈焰;张伦;李紫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干眼症患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由于生活节奏加速,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1].糖尿病(DM)是一类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或作用缺陷而引发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症状的机体营养物质代谢紊乱疾病[2].研究表明干眼症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升高,严重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从而导致患者眼表结构的改变诱发干眼症发生,本研究就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干眼症发病机制做一简单的综述.

    作者:王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止血方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观察对比垂体后叶素和催产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共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术中肌注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术中肌注催产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临床中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实施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患者出血控制明显,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姜芳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52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方案,对照组48例,采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方案,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每天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HbA1C、2hBG、FBG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胰岛素每天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且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徐媛辉;余小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早期干预100例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病理过程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出生的新生儿100例给予规范的早期干预,另选择2011年3月-2012年2月出生的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d内黄疸指数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早期干预组新生儿出生后第2-5d的黄疸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早期干预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更早(P<0.01).结论 早期干预能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减轻黄疸的病理过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利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数字X线成像检测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DR检查患者405例,分析主动脉弓钙化、临床资料与冠心病之间的联系,并探讨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主动脉弓钙化的检出率高于非冠心病组,多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除传统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三高血症及糖尿病外,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全组的发病之间亦呈明显相关.主动脉弓钙化组Genisi积分高于非主动脉弓钙化组.结论 全组冠心病发病与主动脉弓钙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主动脉弓钙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主动脉弓钙化可作为冠心病发病的一个预测指标.

    作者:李岩;芦春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的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单胎产妇80例,孕周>37+周,随机分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0.5%布比卡因10mg在L2与L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研究组0.5%布比卡因6mg加舒芬太尼5μg,方法同前.分别于麻醉前(T0),给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观察两组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黄素使用情况,比较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结果 对照组T1至T5与同组T0的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研究组各时点的MAP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研究组在T1至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组内及组间各时间点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组的麻黄素使用率及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间麻醉效果及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0.5%布比卡因6mg复合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血液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张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胸腺肽α1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共入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患者78例,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9).治疗组给予R-CHOP21方案化疗加胸腺肽α1治疗,对照组单用R-CHOP21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骨髓抑制情况,并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CD4、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后水平(P<0.05),CD4/CD8比值较化疗前上升(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D4、NK细胞活性和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化疗前水平(P<0.05).治疗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89.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腺肽α1能显著提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细胞免疫功能,但在增加疗效和降低骨髓抑制风险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作者:黄晖;董涵之;彭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从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38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观察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部位、术前HUNT-HESS分级、动脉瘤破裂情况和动脉瘤破裂次数等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患者不同性别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5,P.0.05);是否合并有高血压病史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05),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情况相互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05),术前不同HUNT-HESS分级的预后情况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81,P<0.05),术中动脉瘤未破裂与否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1,P<0.05),动脉瘤破裂不同次数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P<0.05).结论 患者的性别、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发病部位等一般病史资料对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而术前不同HUNT-HESS,动脉瘤破裂,术中动脉瘤多次破裂则影响患者术后的预后效果,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在术前对患者做好充分的评估,术中操作仔细,防止动脉瘤的破裂.

    作者:邱小高;洪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中抗氧剂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中抗氧剂亚硫酸氢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二氧化硫能使酸性品红溶液褪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46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测定含量.结果 亚硫酸氢钠在0-32.12mg/L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的倒数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3.9%,RSD为1.8%.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注射液中抗氧剂亚硫酸氢钠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敏;程奇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胃癌根治术的预后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14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胃癌根治术后对其生存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随访,所有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0.2%,3年生存率为65.0%,术后1年的复发率为19.6%,术后3年复发率为57.3%,并发症发生率为10.5%.经过单因素分析可得肿瘤直径、病理分型、Bommann分型、TNM分期、化疗情况是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得肿瘤大小、病理分型、TNM分期是胃癌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体积较大,病理分型较高、TNM分期较晚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较差的相关影响因素,早期明确该类患者预后,是指导治疗方案的重要措施.

    作者:邹文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ALD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ALD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EMs患者异位内膜(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ALDH1的表达,并与30例非EMs患者在位内膜(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LDH1在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ALDH1在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DH1在EMs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增强,提示ALDH1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LDH1在EMs异位及在位内膜均有表达,两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我们推测异位内膜干细胞可能来源于在位内膜.

    作者:彭诗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与普通干扰素(standard interferon,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骨髓抑制情况.方法 将61例接受PEG-IFN或IFN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ALT复常、HCV-RNA阴转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慢性丙肝患者治疗4、12、24、48周,PEG-IFN组HCV-RNA水平显著低于IFN组;IFN组治疗12周、24周、48周及治疗后12周、24周HCV-RNA阴转率分别为34.48%、44.83%、55.17%、48.28%、37.93%,ALT复常率分别为55.17%、62.07%、65.52%、68.97%、65.52%;而PEG-IFN组HCV-RNA阴转率分别为50%、59.38%、71.88% 、68.75%、62.5%,ALT复常率分别为65.63%、78.13%、84.38%、84.38%、81.25%.PEG-IFN组在ALT复常、HCV-RNA 阴转率等方面疗效均明显高于IFN组.在24、48周时,PEG-IFN组WBC、Neu下降程度较IFN组明显,Plt只在24周差异较明显.按年龄分成3组后,PEG-IFN组的ALT复常率及HCV-R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IFN组.结论 PEG-IFN治疗慢性丙肝,在ALT复常率及HCV-RNA阴转率方面优于IFN,但骨髓抑制较明显.

    作者:戴颖;孙杨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规范化管理对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两种管理模式对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影响,探讨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登记在册的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患者定期到医院行血液透析透析期内血透护士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及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专科医师处理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如高血压、贫血等相关问题;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患者由专职护士进行管理,对患者建立个人档案,督促患者定期查血压、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检查及心电图、胸平片、心脏彩超等检查,给予个性化饮食指导、尿毒症及血液透析等相关知识教育,专科医师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随诊跟踪2年.监测患者血压情况,统计两组血压控制达标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管理前两组血压达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0%,对照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60%,两组血压达标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规范化管理能提高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更好使尿毒症血压达标,有利于患者改善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郭德明;邱永杰;肖士桂;王华香;钟智华;钟爱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95例根管治疗失败原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根管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方法 选取95例患者分析根管治疗失败患牙119颗,根据初次治疗情况、临床检查、X线片表现以及术中对患牙根管系统的探查等判断原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 119颗患牙中,根管欠充59颗,根管遗漏25颗,冠渗漏19颗,超充11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2颗,牙折2颗,根管内器械折断1颗.结论 医源性因素(欠充、根管遗漏、超充等)为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冠渗漏也是导致根管再治疗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莉;付深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锥形锁柱基台连接方式种植体应用于前牙种植即刻修复的探讨

    目的 观察锥形锁柱基台连接方式种植体应用于前牙种植即刻修复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18例患者行延期种植或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JUST锥形锁柱外连接种植体共22枚,即刻临时冠修复,术后4-6个月永久修复,随访12个月.结果 在观察期内3枚种植体基台冠出现临时冠的4次脱落,永久修复后1枚烤瓷基台冠脱落,脱落基台冠在重新敲击锁接固位后良好.所有22枚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稳固,种植体周围未见病理性骨吸收,功能使用良好,存留率为100%,患者主观满意度良好.结论 前牙区应用锥形锁柱基台固位种植体因锁接固位力可产生“应力中断”效应,对种植体的骨结合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可获得良好近期临床效果,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魏洪武;郭水根;郑希军;郑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居民死亡水平及分布特征,为制订疾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和调查2个市6个县2004-2005年的所辖户籍人口中的所有死者,分析死亡情况.结果 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2004-2005年居民粗死亡率为574.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2.24/10万.死亡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损伤与中毒.不同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部死亡构成的85%.结论 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居民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赵军;朱丽萍;吉路;颜玮;谢昀;陈轶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