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榛敏
徐灵胎为清代名医,著《洄溪医案》,收录56种病证、92则医案.结合《洄溪医案》发现徐灵胎的诊疗特色为:寒热虚实,辨证精准;用药冲和,务求平稳;见微知著,及时处置;诸法并用,长袖善舞;危急重症,密切观察;圆机活法,出奇制胜.《洄溪医案》每则病例均有其鲜明特点,徐氏注重圆融机变,案例多不记载具体方药,而是以治法代替,可见更为重视辨证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方向性.
作者:刘媛;司国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马钱子是有毒中药中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一味中药,临床疗效确切.但同时因其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使其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建立个体化用药监护计划和处理措施,可以解决有毒中药马钱子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避免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风险.
作者:党晓芳;林晓兰;齐昕;郭雯;高子淳;庄伟;承明哲;陈菲;张鹏;陈新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从中医学的角度对SAPHO综合征(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和骨髓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行探讨.认为其属于中医骨痹和瘑疮等范畴,病因是在情志、劳倦、饮食不节基础上感受风寒湿热毒邪,以太少两感、营卫气血失调、湿热蕴结成毒、瘀血阻络为主要病机,治疗以两解太少、清利湿热、凉血解毒为法,临床常用柴胡桂枝汤合验方三两三加减取效.
作者:董振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指女性卵巢皮质内含有的原始卵泡,其质量、数量以及形成可受精卵细胞的能力下降.DOR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如月经经量减少,甚或闭经,以及生育能力下降.据报道[1],DOR不经治疗1~6年即发展成为卵巢早衰(DOF),损害女性生殖健康,降低女性生活质量.中医学中并无DOR之病名,但从其临床表现来看,与“月经过少” “月经先期” “月经后期”“经水早断”“断续”相类似,故中医辨证当属“月经病”和“不孕症”范畴.
作者:左茜茜;黄海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分析五皮五藤饮治痹的机理为:五藤善治经病,五皮善治络病,全方能通经络,经病络病合治,善治久病入络之顽痹、久痹.此方药性偏寒,能通经走络,清热解毒,祛湿活血,认为五皮五藤饮是治疗湿热痹阻之顽痹、久痹的良方.
作者:张华东;徐思雨;于志谋;李响;王翰洲;李险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董振华教授认为结缔组织病伴雷诺现象属本虚标实证,本虚多为气血不足、阳虚,标实多为寒凝、血瘀、气滞、热毒,络脉瘀阻贯穿于疾病始终.临床常从虚寒瘀滞、气滞血瘀、热毒瘀滞辨证论治,强调取效的关键在于辨证准确,加减得宜,标本兼顾,坚持守法守方.
作者:王景;宣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从肺与现代医学高血压产生的病理机制的关系、肺的中医生理特性等方面,探讨高血压病从肺论治的理论依据.对于高血压伴有肥胖、肺功能降低或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单纯采用平肝潜阳、滋养肝肾、镇肝熄风等法治疗效果不佳.此类患者较胖,痰湿症状明显,临床从肺论治,予宣肃肺气、理气化痰、淡渗利水之法辨证加减,治疗效果较好,为此类高血压病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徐静;孔令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真武汤和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肾阳虚夹水饮证的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失眠症患者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给予真武汤,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每日1片,每晚临睡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治疗14日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SQI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等6个因子评分治疗后均降低(P<0.05),治疗组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也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障碍4个指标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真武汤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艾司唑仑.
作者:辛海;张广中;周爱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理论探讨胃癌转移的病机.“正虚毒结”是胃癌传舍的根本.癌毒具有易伤正气、其性沉伏、发病猛烈、其性善行、易与痰瘀凝结的特性,为癌毒传舍的重要因素.胃癌传舍主要与经络和藏象相关.足阳明胃经脉(络脉、经别、经筋)的循行、分布,及其与冲任二脉的联系,胃受纳、腐熟的水谷精微游溢经气于脉的通路,均构成胃癌传舍的重要途径.
作者:杨霖;杨国旺;徐咏梅;马云飞;念家云;孙旭;严晨;王笑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淋巴瘤单纯中医药治疗阶段患者的症状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肿瘤常见症状及中医症状调查量表(MDASI-TCM),对40例处于单纯中医药治疗阶段的淋巴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患者症状间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患者的症状群.结果 40例淋巴瘤患者普遍存在多种症状,其中发生率高的3个症状分别为口干(65.00%)、疲劳(62.50%)、睡眠不安(62.50%),症状得分高的3个症状分别为疲劳(3.10±2.99)、出汗(2.80±2.98)、口干(2.30±2.58).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症状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提取出6个症状群,其中症状群1(苦恼、悲伤、口苦、手足心热、口腔溃疡)可辨证为阴虚内热、心肝火旺;症状群2(气短、出汗、怕冷)可辨证为气阴两虚、阴损及阳.结论 淋巴瘤患者存在不同的多发症状及症状群,认识患者的症状、症状群有助于医者准确辨证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郑佳彬;刘杰;李冰雪;袁嘉萌;林洪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分化阻滞于髓系发育的早期阶段,以骨髓与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髓性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多数病例病情急重,预后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危及生命.诱导缓解是治疗的关键,联合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的进步,提高了临床缓解率;但如何在改善初治缓解率、防止缓解后复发及多药耐药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减轻围化疗期毒副反应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仍是AML临床工作中的热点及难点.
作者:吕鹏;张雅月;李蕊白;范秋月;侯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肝主疏泄及肝藏血,因此当肝脏功能异常时,无论是肝失疏泄,还是肝不藏血,均可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及症状加重.因此临床在补肾治疗的同时,不能忽视肝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的作用.临床可分为肝气郁滞、肝火上炎、肝血亏虚、肝阴不足等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注意肝肾同源、气血兼顾以及肝肾调护等方面.
作者:王北;马丛;温博;曲昆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孙桂芝教授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正气亏虚密切相关,六淫之邪、七情不舒、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均为其致病因素.孙教授主张肿瘤的临床治疗应辨证论治,注重扶正祛邪,调节整体机能;注重先后天二本,健脾益肾;注重扶正,兼祛邪抗癌毒;因时制宜,分期用药;衷中参西,联合抗癌.
作者:于彬;顾恪波;王逊;赵杰;刘潇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6种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好发人群,及说明书以外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医药数据库,对有关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7篇,涉及患者431例次,涉及说明书外的不良反应92例次,其临床表现包括呼吸系统损害36例、神经系统损害13例、消化系统损害12例、心血管系统损害11例、皮肤及附件损害10例、血液系统损害6例、其他4例.结论 临床应加强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作者:桂月;顾媛媛;龚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清热养阴除湿丸(CSW)治疗湿热型银屑病关节炎(PsA)皮肤及关节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湿热型PsA患者随机分为CSW组和甲氨蝶呤(MTX)组各30例,分别给予CSW、MTX治疗,疗程均为12周.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提高50%、75% (PASI 50、PASI 75)为银屑病皮损疗效指标.以PsA疗效标准(PsARC)为关节炎主要疗效指标,修订的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标准提高20%(ACR 20)为次要疗效指标,对关节病变进行评估,并比较2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得分.结果 治疗12周时CSW组、MTX组达到PASI 50的比例分别为51.8%、61.5%,达到PASI 75的比例分别为33.3%、38.5%,CSW组达到PASI 50、PASI 75的比例略低于MTX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W组、MTX组达到ACR 20的比例分别为48.1%、57.7%.CSW组和MTX组PASI和HAQ得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CSW治疗PsA皮损及关节病变有一定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马丛;张秦;邵培培;施阳;温博;顾文;张硕;王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三级中医医院国际医疗服务的发展现状,为促进国际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16家三级中医医院中抽取配置有国际医疗部/科的三级医院,调查分析这些医院国际医疗部/科的科室人员、科室设置、治疗疾病、提供服务以及收入情况.结果 16家医院中配置有国际医疗部/科的三级医院有3家,其中2家设有独立的国际医疗部/科,1家与治未病中心共用科室.3家医院国际医疗部/科平均拥有医生10.33人,其中针灸医生0.67人,推拿医生1.00人;主任医师占6.9%,副主任医师占56.9%,主治医师占33.3%.2014年3家三级中医医院国际医疗部/科医生门诊量比2013年环比增加18.05%,2015年比2014年环比增加11.62%;医师年人均业务收入分别是医院平均收入的0.96倍、0.88倍与0.81倍.结论 从2013年到2015年,北京地区三级中医医院国际医疗部/科门诊量与收入水平呈明显增加趋势,但其发展仍不容乐观,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机制、管理及针灸自身体系等诸多因素.
作者:王振萍;薛文婧;刘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的选穴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2007-2017)文献数据库中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录入处方,分析近10年小儿伤食泄泻的推拿选穴规律.结果 共筛选小儿伤食泄泻推拿处方111个,涉及47个穴位,其中常用穴位(应用频次≥10)有17个,频次814次,占穴位总频次的92.71%.得到常用穴位组合共76个,其中2个穴位组合33组,3个穴位组合34组,4个穴位组合9组.结论 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核心穴位为大肠经、腹、脾经、板门、龟尾、八卦、七节骨、中脘、脐、天枢和脊柱11穴,可作为小儿伤食泄泻的推拿基础处方.
作者:杜君威;李妍飞;程红云;孙潇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吴中朝教授认为眩晕多由于外邪侵袭,肝胆经病变,肝风上扰所致,但同时一定夹杂三焦和其他脏腑病变,致使水液气血运行失常,经络阻滞,进而导致眩晕.其发病机制可总结为邪风中络、内风扰络、痰风阻络.治法主要为散风、熄风、化风,形成了以风池、风府、翳风为主穴的“颈部三风穴”针刺治疗眩晕方案,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中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阴虚夹湿燥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pSS阴虚夹湿燥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口服甘露饮合柴芩升降散汤剂,对照组服硫酸羟氯喹片(纷乐),疗程为6个月.治疗3个月、6个月时观察2组临床总有效率、欧洲风湿病联盟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1.1%、75.6%,对照组为35.6%、82.2%,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SDAI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均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下降(P<0.05),3个月时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口咽干燥、舌苔厚腻、皮肤干燥、口眼黏腻、腮腺肿痛、关节肿痛、两目干涩、舌干燥裂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口眼黏腻、舌苔厚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治疗6个月时上述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下降,且五心烦热积分降低(P<0.05),皮肤干燥、舌苔厚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关节肿痛积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3个月时2组Ig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6个月时ESR、Ig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各实验室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甘露饮合柴芩升降散汤剂治疗pSS阴虚夹湿燥毒证疗效较好,与硫酸羟氯喹片疗效无差异;可减轻pSS患者口眼和皮肤干燥、口眼黏腻、腮腺肿痛、舌干苔厚腻等症状,且作用持续,治疗半年效果佳;改善口眼黏腻、舌苔厚腻、皮肤干燥症状,起效快于西药硫酸羟氯喹片.
作者:宣磊;王景;张昊泽;陈霞;董振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突出的肌肉病变和特殊皮肤表现为主的疾病.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为没有皮肤病变的与DM相似的疾病.DM和PM是累及横纹肌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1863年Wagner首先报告本病.PM/DM/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poradic inclusion-boby myositis,sIBM),每年发生率为0.1/10万~1/10万,每年患病率1/万~ 6/万,男女比例为1∶2[1].本文报道1例以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为主,不伴有肌酸激酶(CK)升高,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症指标异常的特殊病例.
作者:张柔曼;姜泉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