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淋巴瘤患者症状特征及证候特点研究

郑佳彬;刘杰;李冰雪;袁嘉萌;林洪生

关键词:淋巴瘤, MDASI-TCM量表, 症状, 症状群
摘要:目的 探索淋巴瘤单纯中医药治疗阶段患者的症状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肿瘤常见症状及中医症状调查量表(MDASI-TCM),对40例处于单纯中医药治疗阶段的淋巴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患者症状间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患者的症状群.结果 40例淋巴瘤患者普遍存在多种症状,其中发生率高的3个症状分别为口干(65.00%)、疲劳(62.50%)、睡眠不安(62.50%),症状得分高的3个症状分别为疲劳(3.10±2.99)、出汗(2.80±2.98)、口干(2.30±2.58).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症状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提取出6个症状群,其中症状群1(苦恼、悲伤、口苦、手足心热、口腔溃疡)可辨证为阴虚内热、心肝火旺;症状群2(气短、出汗、怕冷)可辨证为气阴两虚、阴损及阳.结论 淋巴瘤患者存在不同的多发症状及症状群,认识患者的症状、症状群有助于医者准确辨证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北京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6种抗肿瘤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外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6种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好发人群,及说明书以外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医药数据库,对有关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7篇,涉及患者431例次,涉及说明书外的不良反应92例次,其临床表现包括呼吸系统损害36例、神经系统损害13例、消化系统损害12例、心血管系统损害11例、皮肤及附件损害10例、血液系统损害6例、其他4例.结论 临床应加强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作者:桂月;顾媛媛;龚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有毒中药制马钱子临床使用药学监护

    马钱子是有毒中药中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一味中药,临床疗效确切.但同时因其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使其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建立个体化用药监护计划和处理措施,可以解决有毒中药马钱子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避免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风险.

    作者:党晓芳;林晓兰;齐昕;郭雯;高子淳;庄伟;承明哲;陈菲;张鹏;陈新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淋巴瘤患者症状特征及证候特点研究

    目的 探索淋巴瘤单纯中医药治疗阶段患者的症状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肿瘤常见症状及中医症状调查量表(MDASI-TCM),对40例处于单纯中医药治疗阶段的淋巴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患者症状间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患者的症状群.结果 40例淋巴瘤患者普遍存在多种症状,其中发生率高的3个症状分别为口干(65.00%)、疲劳(62.50%)、睡眠不安(62.50%),症状得分高的3个症状分别为疲劳(3.10±2.99)、出汗(2.80±2.98)、口干(2.30±2.58).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症状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提取出6个症状群,其中症状群1(苦恼、悲伤、口苦、手足心热、口腔溃疡)可辨证为阴虚内热、心肝火旺;症状群2(气短、出汗、怕冷)可辨证为气阴两虚、阴损及阳.结论 淋巴瘤患者存在不同的多发症状及症状群,认识患者的症状、症状群有助于医者准确辨证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郑佳彬;刘杰;李冰雪;袁嘉萌;林洪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从肝论治强直性脊柱炎应用探讨

    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肝主疏泄及肝藏血,因此当肝脏功能异常时,无论是肝失疏泄,还是肝不藏血,均可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及症状加重.因此临床在补肾治疗的同时,不能忽视肝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的作用.临床可分为肝气郁滞、肝火上炎、肝血亏虚、肝阴不足等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注意肝肾同源、气血兼顾以及肝肾调护等方面.

    作者:王北;马丛;温博;曲昆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药品咨询工作相关问题分析

    目的 分析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药品咨询情况,为提升门诊药学服务能力和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门诊全部药品咨询记录,从咨询例数、方式、人群、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药品咨询人数逐年上升,电话咨询比例增加,咨询人群以女性居多,以50 ~70岁的中老年人为主,药品咨询内容多的是药物的用法与用量.结论 药品咨询已经成为药学服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用药与合理用药的重要途径.

    作者:金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化疗后便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化疗后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化疗前1天开始给予口服芪蓉润肠口服液口服,对照组不常规服用通便药.比较2组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大便困难程度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便秘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主要疗效指标(大便次数及大便困难程度)及次要疗效指标(腹痛腹胀程度及恶心呕吐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蓉润肠口服液能有效防治化疗后便秘的发生率,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任芳;王海明;冯宇;崔艺馨;王茂云;李绍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医药国际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中医药的国际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为中医的国际化战略提供有益借鉴.方法 对参加京交会的海外华侨中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06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超过96%的海外华侨中医师对中医药发展前景看好,92.71%的海外中医师提供针灸治疗服务.华人是中医药从业者的主要群体,也是国际中医机构的主要投资力量.海外中医的服务对象以本土人为主,以汉语为主要服务用语的仅占16.98%.海外中医立法逐渐完善,50.94%的被访者表示其定居地已经有中医药相关立法,50.94%的被访者表示其定居地已经设立中医资格认证委员会或类似机构.海外中医教育比较普及,60.38%的被访者表示其所定居的州(省)已开设有中医院校.结论 中医在海外已逐渐摆脱边缘地位,初步呈现出主流化的趋势,中医(针灸)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化格局.国际中医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医机构的规模可以发展壮大,针灸以外的治疗手段也可以更加普及.目前世界各地正在逐渐加强对中医的立法管理.中医药立法与中医师的水平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在立法比较完善的美洲,中医师的管理较规范,而立法空白的欧洲,中医师的管理仍令人担忧.

    作者:冷文杰;刘薇;厉将斌;武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吴中朝从“颈部三风穴”论治眩晕经验

    吴中朝教授认为眩晕多由于外邪侵袭,肝胆经病变,肝风上扰所致,但同时一定夹杂三焦和其他脏腑病变,致使水液气血运行失常,经络阻滞,进而导致眩晕.其发病机制可总结为邪风中络、内风扰络、痰风阻络.治法主要为散风、熄风、化风,形成了以风池、风府、翳风为主穴的“颈部三风穴”针刺治疗眩晕方案,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燥毒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中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阴虚夹湿燥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pSS阴虚夹湿燥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口服甘露饮合柴芩升降散汤剂,对照组服硫酸羟氯喹片(纷乐),疗程为6个月.治疗3个月、6个月时观察2组临床总有效率、欧洲风湿病联盟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1.1%、75.6%,对照组为35.6%、82.2%,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SDAI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均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下降(P<0.05),3个月时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口咽干燥、舌苔厚腻、皮肤干燥、口眼黏腻、腮腺肿痛、关节肿痛、两目干涩、舌干燥裂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口眼黏腻、舌苔厚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治疗6个月时上述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下降,且五心烦热积分降低(P<0.05),皮肤干燥、舌苔厚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关节肿痛积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3个月时2组Ig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6个月时ESR、Ig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各实验室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甘露饮合柴芩升降散汤剂治疗pSS阴虚夹湿燥毒证疗效较好,与硫酸羟氯喹片疗效无差异;可减轻pSS患者口眼和皮肤干燥、口眼黏腻、腮腺肿痛、舌干苔厚腻等症状,且作用持续,治疗半年效果佳;改善口眼黏腻、舌苔厚腻、皮肤干燥症状,起效快于西药硫酸羟氯喹片.

    作者:宣磊;王景;张昊泽;陈霞;董振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董振华治疗结缔组织病伴雷诺现象经验

    董振华教授认为结缔组织病伴雷诺现象属本虚标实证,本虚多为气血不足、阳虚,标实多为寒凝、血瘀、气滞、热毒,络脉瘀阻贯穿于疾病始终.临床常从虚寒瘀滞、气滞血瘀、热毒瘀滞辨证论治,强调取效的关键在于辨证准确,加减得宜,标本兼顾,坚持守法守方.

    作者:王景;宣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皮肌炎不伴肌酸激酶明显升高1例报告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突出的肌肉病变和特殊皮肤表现为主的疾病.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为没有皮肤病变的与DM相似的疾病.DM和PM是累及横纹肌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1863年Wagner首先报告本病.PM/DM/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poradic inclusion-boby myositis,sIBM),每年发生率为0.1/10万~1/10万,每年患病率1/万~ 6/万,男女比例为1∶2[1].本文报道1例以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为主,不伴有肌酸激酶(CK)升高,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症指标异常的特殊病例.

    作者:张柔曼;姜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甘石青黛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甘石青黛膏外用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外用甘石青黛膏,对照组外用冰黄肤乐软膏,均早晚各1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皮损改善情况,比较2组临床总疗效,分析2组不良反应.结果 符合方案集(PPS)中观察组52例,总有效率为76.92%,对照组51例,总有效率为68.6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损面积减小优于对照组,皮损瘙痒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损色泽及皮损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石青黛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与冰黄肤乐软膏相当,使用安全.

    作者:姜颖娟;蔡玲玲;张妙良;孔宇虹;吴迪;张丰川;李元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医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围诱导化疗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分化阻滞于髓系发育的早期阶段,以骨髓与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髓性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多数病例病情急重,预后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危及生命.诱导缓解是治疗的关键,联合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的进步,提高了临床缓解率;但如何在改善初治缓解率、防止缓解后复发及多药耐药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减轻围化疗期毒副反应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仍是AML临床工作中的热点及难点.

    作者:吕鹏;张雅月;李蕊白;范秋月;侯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SAPHO综合征中医证治探讨

    从中医学的角度对SAPHO综合征(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和骨髓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行探讨.认为其属于中医骨痹和瘑疮等范畴,病因是在情志、劳倦、饮食不节基础上感受风寒湿热毒邪,以太少两感、营卫气血失调、湿热蕴结成毒、瘀血阻络为主要病机,治疗以两解太少、清利湿热、凉血解毒为法,临床常用柴胡桂枝汤合验方三两三加减取效.

    作者:董振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清热养阴除湿丸治疗湿热型银屑病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清热养阴除湿丸(CSW)治疗湿热型银屑病关节炎(PsA)皮肤及关节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湿热型PsA患者随机分为CSW组和甲氨蝶呤(MTX)组各30例,分别给予CSW、MTX治疗,疗程均为12周.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提高50%、75% (PASI 50、PASI 75)为银屑病皮损疗效指标.以PsA疗效标准(PsARC)为关节炎主要疗效指标,修订的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标准提高20%(ACR 20)为次要疗效指标,对关节病变进行评估,并比较2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得分.结果 治疗12周时CSW组、MTX组达到PASI 50的比例分别为51.8%、61.5%,达到PASI 75的比例分别为33.3%、38.5%,CSW组达到PASI 50、PASI 75的比例略低于MTX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W组、MTX组达到ACR 20的比例分别为48.1%、57.7%.CSW组和MTX组PASI和HAQ得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CSW治疗PsA皮损及关节病变有一定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马丛;张秦;邵培培;施阳;温博;顾文;张硕;王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北京地区三级中医医院国际医疗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探讨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三级中医医院国际医疗服务的发展现状,为促进国际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16家三级中医医院中抽取配置有国际医疗部/科的三级医院,调查分析这些医院国际医疗部/科的科室人员、科室设置、治疗疾病、提供服务以及收入情况.结果 16家医院中配置有国际医疗部/科的三级医院有3家,其中2家设有独立的国际医疗部/科,1家与治未病中心共用科室.3家医院国际医疗部/科平均拥有医生10.33人,其中针灸医生0.67人,推拿医生1.00人;主任医师占6.9%,副主任医师占56.9%,主治医师占33.3%.2014年3家三级中医医院国际医疗部/科医生门诊量比2013年环比增加18.05%,2015年比2014年环比增加11.62%;医师年人均业务收入分别是医院平均收入的0.96倍、0.88倍与0.81倍.结论 从2013年到2015年,北京地区三级中医医院国际医疗部/科门诊量与收入水平呈明显增加趋势,但其发展仍不容乐观,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机制、管理及针灸自身体系等诸多因素.

    作者:王振萍;薛文婧;刘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胃癌转移的病机初探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理论探讨胃癌转移的病机.“正虚毒结”是胃癌传舍的根本.癌毒具有易伤正气、其性沉伏、发病猛烈、其性善行、易与痰瘀凝结的特性,为癌毒传舍的重要因素.胃癌传舍主要与经络和藏象相关.足阳明胃经脉(络脉、经别、经筋)的循行、分布,及其与冲任二脉的联系,胃受纳、腐熟的水谷精微游溢经气于脉的通路,均构成胃癌传舍的重要途径.

    作者:杨霖;杨国旺;徐咏梅;马云飞;念家云;孙旭;严晨;王笑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孙桂芝治疗恶性肿瘤学术思想浅析

    孙桂芝教授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正气亏虚密切相关,六淫之邪、七情不舒、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均为其致病因素.孙教授主张肿瘤的临床治疗应辨证论治,注重扶正祛邪,调节整体机能;注重先后天二本,健脾益肾;注重扶正,兼祛邪抗癌毒;因时制宜,分期用药;衷中参西,联合抗癌.

    作者:于彬;顾恪波;王逊;赵杰;刘潇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真武汤治疗失眠症肾阳虚夹水饮证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真武汤和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肾阳虚夹水饮证的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失眠症患者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给予真武汤,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每日1片,每晚临睡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治疗14日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SQI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等6个因子评分治疗后均降低(P<0.05),治疗组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也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障碍4个指标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真武汤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艾司唑仑.

    作者:辛海;张广中;周爱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药方剂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气阴两虚型桥本甲状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方剂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治疗气阴两虚型桥本甲状腺炎(HT)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气阴两虚型HT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分别给予优甲乐治疗和中药方剂联合优甲乐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2组TSH、FT3及FT4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IL-12、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方剂联合优甲乐治疗气阴两虚型HT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优甲乐.

    作者:杨莉;陈书悦;寿荣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北京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

主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