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孙桂芝治疗恶性肿瘤学术思想浅析

于彬;顾恪波;王逊;赵杰;刘潇黎

关键词:孙桂芝, 恶性肿瘤, 扶正祛邪, 中医药疗法, 老中医经验
摘要:孙桂芝教授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正气亏虚密切相关,六淫之邪、七情不舒、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均为其致病因素.孙教授主张肿瘤的临床治疗应辨证论治,注重扶正祛邪,调节整体机能;注重先后天二本,健脾益肾;注重扶正,兼祛邪抗癌毒;因时制宜,分期用药;衷中参西,联合抗癌.
北京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三黄汤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大鼠结肠EGF、ITF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三黄汤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急性期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结肠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肠三叶因子(ITF)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制备UC急性期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组,选择未造模大鼠作为正常组.各组均灌肠给药,模型组和正常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西药组予柳氮磺吡啶灌肠液0.6 g/kg,中药组予三黄汤灌肠液15 g/ks,均按10 mL/kg每日灌肠1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4天开始,连续7天.第11天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黏膜病理组织学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EGF、ITF表达水平.结果 中药组结肠黏膜损伤改善,CMDI积分(3.60±2.63),低于模型组(6.92±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3.83±2.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1.78±1.48)低于模型组(3.42±2.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08).中药组结肠EGF水平(346.17±107.64)高于模型组(62.87±7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与西药组(445.22±194.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08).中药组结肠ITF水平(293.48±98.98)及西药组结肠ITF水平(281.95±112.76)低于模型组(350.83±162.21),模型组结肠ITF水平低于正常组(435.36±13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黄汤灌肠方对TNBS诱导的大鼠急性UC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等,提高结肠EGF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帅;陈聪;申青艳;万通;陈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五皮五藤饮从经络合治热顽痹

    分析五皮五藤饮治痹的机理为:五藤善治经病,五皮善治络病,全方能通经络,经病络病合治,善治久病入络之顽痹、久痹.此方药性偏寒,能通经走络,清热解毒,祛湿活血,认为五皮五藤饮是治疗湿热痹阻之顽痹、久痹的良方.

    作者:张华东;徐思雨;于志谋;李响;王翰洲;李险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胃癌转移的病机初探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理论探讨胃癌转移的病机.“正虚毒结”是胃癌传舍的根本.癌毒具有易伤正气、其性沉伏、发病猛烈、其性善行、易与痰瘀凝结的特性,为癌毒传舍的重要因素.胃癌传舍主要与经络和藏象相关.足阳明胃经脉(络脉、经别、经筋)的循行、分布,及其与冲任二脉的联系,胃受纳、腐熟的水谷精微游溢经气于脉的通路,均构成胃癌传舍的重要途径.

    作者:杨霖;杨国旺;徐咏梅;马云飞;念家云;孙旭;严晨;王笑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SAPHO综合征中医证治探讨

    从中医学的角度对SAPHO综合征(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和骨髓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行探讨.认为其属于中医骨痹和瘑疮等范畴,病因是在情志、劳倦、饮食不节基础上感受风寒湿热毒邪,以太少两感、营卫气血失调、湿热蕴结成毒、瘀血阻络为主要病机,治疗以两解太少、清利湿热、凉血解毒为法,临床常用柴胡桂枝汤合验方三两三加减取效.

    作者:董振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董振华治疗结缔组织病伴雷诺现象经验

    董振华教授认为结缔组织病伴雷诺现象属本虚标实证,本虚多为气血不足、阳虚,标实多为寒凝、血瘀、气滞、热毒,络脉瘀阻贯穿于疾病始终.临床常从虚寒瘀滞、气滞血瘀、热毒瘀滞辨证论治,强调取效的关键在于辨证准确,加减得宜,标本兼顾,坚持守法守方.

    作者:王景;宣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吴中朝从“颈部三风穴”论治眩晕经验

    吴中朝教授认为眩晕多由于外邪侵袭,肝胆经病变,肝风上扰所致,但同时一定夹杂三焦和其他脏腑病变,致使水液气血运行失常,经络阻滞,进而导致眩晕.其发病机制可总结为邪风中络、内风扰络、痰风阻络.治法主要为散风、熄风、化风,形成了以风池、风府、翳风为主穴的“颈部三风穴”针刺治疗眩晕方案,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海蛇药酒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外周血中CD4+/CD8+及IgA、 IgM、IgG的影响

    目的 研究海蛇药酒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中CD4+/CD8+及IgA、IgM、IgG的影响,探讨其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方法 设立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海蛇药酒组,建立Ⅱ型CIA大鼠模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CD8+值,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IgA、IgM、IgG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D4+/CD8+值、IgM、IgA、IgG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与海蛇药酒组CD4+/CD8+值、IgM、IgA、IgG水平均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海蛇药酒组CD8+值降低,IgM及IgG水平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蛇药酒可能通过纠正CD4+/CD8+的失衡而调节RA免疫功能紊乱,降低IgM、IgA、IgG水平,抑制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及炎症反应,达到治疗RA的作用.

    作者:王宁宁;戴莹;王威;张硕峰;何忠平;梁晓琪;孔李婷;贾晓玉;翟华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从肝论治强直性脊柱炎应用探讨

    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肝主疏泄及肝藏血,因此当肝脏功能异常时,无论是肝失疏泄,还是肝不藏血,均可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及症状加重.因此临床在补肾治疗的同时,不能忽视肝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的作用.临床可分为肝气郁滞、肝火上炎、肝血亏虚、肝阴不足等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注意肝肾同源、气血兼顾以及肝肾调护等方面.

    作者:王北;马丛;温博;曲昆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医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围诱导化疗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分化阻滞于髓系发育的早期阶段,以骨髓与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髓性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多数病例病情急重,预后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危及生命.诱导缓解是治疗的关键,联合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的进步,提高了临床缓解率;但如何在改善初治缓解率、防止缓解后复发及多药耐药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减轻围化疗期毒副反应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仍是AML临床工作中的热点及难点.

    作者:吕鹏;张雅月;李蕊白;范秋月;侯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北京地区三级中医医院国际医疗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探讨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三级中医医院国际医疗服务的发展现状,为促进国际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16家三级中医医院中抽取配置有国际医疗部/科的三级医院,调查分析这些医院国际医疗部/科的科室人员、科室设置、治疗疾病、提供服务以及收入情况.结果 16家医院中配置有国际医疗部/科的三级医院有3家,其中2家设有独立的国际医疗部/科,1家与治未病中心共用科室.3家医院国际医疗部/科平均拥有医生10.33人,其中针灸医生0.67人,推拿医生1.00人;主任医师占6.9%,副主任医师占56.9%,主治医师占33.3%.2014年3家三级中医医院国际医疗部/科医生门诊量比2013年环比增加18.05%,2015年比2014年环比增加11.62%;医师年人均业务收入分别是医院平均收入的0.96倍、0.88倍与0.81倍.结论 从2013年到2015年,北京地区三级中医医院国际医疗部/科门诊量与收入水平呈明显增加趋势,但其发展仍不容乐观,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机制、管理及针灸自身体系等诸多因素.

    作者:王振萍;薛文婧;刘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药品咨询工作相关问题分析

    目的 分析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药品咨询情况,为提升门诊药学服务能力和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门诊全部药品咨询记录,从咨询例数、方式、人群、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药品咨询人数逐年上升,电话咨询比例增加,咨询人群以女性居多,以50 ~70岁的中老年人为主,药品咨询内容多的是药物的用法与用量.结论 药品咨询已经成为药学服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用药与合理用药的重要途径.

    作者:金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孙桂芝治疗恶性肿瘤学术思想浅析

    孙桂芝教授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正气亏虚密切相关,六淫之邪、七情不舒、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均为其致病因素.孙教授主张肿瘤的临床治疗应辨证论治,注重扶正祛邪,调节整体机能;注重先后天二本,健脾益肾;注重扶正,兼祛邪抗癌毒;因时制宜,分期用药;衷中参西,联合抗癌.

    作者:于彬;顾恪波;王逊;赵杰;刘潇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结合《洄溪医案》探讨徐灵胎的诊疗特色

    徐灵胎为清代名医,著《洄溪医案》,收录56种病证、92则医案.结合《洄溪医案》发现徐灵胎的诊疗特色为:寒热虚实,辨证精准;用药冲和,务求平稳;见微知著,及时处置;诸法并用,长袖善舞;危急重症,密切观察;圆机活法,出奇制胜.《洄溪医案》每则病例均有其鲜明特点,徐氏注重圆融机变,案例多不记载具体方药,而是以治法代替,可见更为重视辨证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方向性.

    作者:刘媛;司国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医药国际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中医药的国际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为中医的国际化战略提供有益借鉴.方法 对参加京交会的海外华侨中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06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超过96%的海外华侨中医师对中医药发展前景看好,92.71%的海外中医师提供针灸治疗服务.华人是中医药从业者的主要群体,也是国际中医机构的主要投资力量.海外中医的服务对象以本土人为主,以汉语为主要服务用语的仅占16.98%.海外中医立法逐渐完善,50.94%的被访者表示其定居地已经有中医药相关立法,50.94%的被访者表示其定居地已经设立中医资格认证委员会或类似机构.海外中医教育比较普及,60.38%的被访者表示其所定居的州(省)已开设有中医院校.结论 中医在海外已逐渐摆脱边缘地位,初步呈现出主流化的趋势,中医(针灸)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化格局.国际中医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医机构的规模可以发展壮大,针灸以外的治疗手段也可以更加普及.目前世界各地正在逐渐加强对中医的立法管理.中医药立法与中医师的水平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在立法比较完善的美洲,中医师的管理较规范,而立法空白的欧洲,中医师的管理仍令人担忧.

    作者:冷文杰;刘薇;厉将斌;武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甘石青黛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甘石青黛膏外用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外用甘石青黛膏,对照组外用冰黄肤乐软膏,均早晚各1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皮损改善情况,比较2组临床总疗效,分析2组不良反应.结果 符合方案集(PPS)中观察组52例,总有效率为76.92%,对照组51例,总有效率为68.6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损面积减小优于对照组,皮损瘙痒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损色泽及皮损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石青黛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与冰黄肤乐软膏相当,使用安全.

    作者:姜颖娟;蔡玲玲;张妙良;孔宇虹;吴迪;张丰川;李元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选穴规律

    目的 探讨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的选穴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2007-2017)文献数据库中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录入处方,分析近10年小儿伤食泄泻的推拿选穴规律.结果 共筛选小儿伤食泄泻推拿处方111个,涉及47个穴位,其中常用穴位(应用频次≥10)有17个,频次814次,占穴位总频次的92.71%.得到常用穴位组合共76个,其中2个穴位组合33组,3个穴位组合34组,4个穴位组合9组.结论 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核心穴位为大肠经、腹、脾经、板门、龟尾、八卦、七节骨、中脘、脐、天枢和脊柱11穴,可作为小儿伤食泄泻的推拿基础处方.

    作者:杜君威;李妍飞;程红云;孙潇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淋巴瘤患者症状特征及证候特点研究

    目的 探索淋巴瘤单纯中医药治疗阶段患者的症状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肿瘤常见症状及中医症状调查量表(MDASI-TCM),对40例处于单纯中医药治疗阶段的淋巴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患者症状间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患者的症状群.结果 40例淋巴瘤患者普遍存在多种症状,其中发生率高的3个症状分别为口干(65.00%)、疲劳(62.50%)、睡眠不安(62.50%),症状得分高的3个症状分别为疲劳(3.10±2.99)、出汗(2.80±2.98)、口干(2.30±2.58).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症状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提取出6个症状群,其中症状群1(苦恼、悲伤、口苦、手足心热、口腔溃疡)可辨证为阴虚内热、心肝火旺;症状群2(气短、出汗、怕冷)可辨证为气阴两虚、阴损及阳.结论 淋巴瘤患者存在不同的多发症状及症状群,认识患者的症状、症状群有助于医者准确辨证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郑佳彬;刘杰;李冰雪;袁嘉萌;林洪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清热养阴除湿丸治疗湿热型银屑病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清热养阴除湿丸(CSW)治疗湿热型银屑病关节炎(PsA)皮肤及关节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湿热型PsA患者随机分为CSW组和甲氨蝶呤(MTX)组各30例,分别给予CSW、MTX治疗,疗程均为12周.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提高50%、75% (PASI 50、PASI 75)为银屑病皮损疗效指标.以PsA疗效标准(PsARC)为关节炎主要疗效指标,修订的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标准提高20%(ACR 20)为次要疗效指标,对关节病变进行评估,并比较2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得分.结果 治疗12周时CSW组、MTX组达到PASI 50的比例分别为51.8%、61.5%,达到PASI 75的比例分别为33.3%、38.5%,CSW组达到PASI 50、PASI 75的比例略低于MTX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W组、MTX组达到ACR 20的比例分别为48.1%、57.7%.CSW组和MTX组PASI和HAQ得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CSW治疗PsA皮损及关节病变有一定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马丛;张秦;邵培培;施阳;温博;顾文;张硕;王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燥毒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中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阴虚夹湿燥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pSS阴虚夹湿燥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口服甘露饮合柴芩升降散汤剂,对照组服硫酸羟氯喹片(纷乐),疗程为6个月.治疗3个月、6个月时观察2组临床总有效率、欧洲风湿病联盟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1.1%、75.6%,对照组为35.6%、82.2%,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SDAI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均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下降(P<0.05),3个月时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口咽干燥、舌苔厚腻、皮肤干燥、口眼黏腻、腮腺肿痛、关节肿痛、两目干涩、舌干燥裂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口眼黏腻、舌苔厚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治疗6个月时上述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下降,且五心烦热积分降低(P<0.05),皮肤干燥、舌苔厚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关节肿痛积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3个月时2组Ig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6个月时ESR、Ig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各实验室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甘露饮合柴芩升降散汤剂治疗pSS阴虚夹湿燥毒证疗效较好,与硫酸羟氯喹片疗效无差异;可减轻pSS患者口眼和皮肤干燥、口眼黏腻、腮腺肿痛、舌干苔厚腻等症状,且作用持续,治疗半年效果佳;改善口眼黏腻、舌苔厚腻、皮肤干燥症状,起效快于西药硫酸羟氯喹片.

    作者:宣磊;王景;张昊泽;陈霞;董振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有毒中药制马钱子临床使用药学监护

    马钱子是有毒中药中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一味中药,临床疗效确切.但同时因其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使其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建立个体化用药监护计划和处理措施,可以解决有毒中药马钱子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避免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风险.

    作者:党晓芳;林晓兰;齐昕;郭雯;高子淳;庄伟;承明哲;陈菲;张鹏;陈新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北京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

主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