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朱萱;王河
体位性血压改变(orthostatic blood pressurechange)是指由卧位变成直立位或者倾斜位时血压的变化[1].虽然目前一些研究观察坐位到立位的血压变化,但是不符合严格的定义.体位变化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如不能维持血压基本稳定,就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或体位性高血压(orthostatic hypertension,OHT).
作者:胡伟通;苏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低场MRI在膝关节外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关节内窥镜检查或手术证实的128例膝关节外伤病例的临床资料、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膝关节构成骨骨折呈不规则形长T1长T2信号影,压脂及梯度序列扫描呈高信号影,可见骨折块移位;骨挫伤呈等T1稍长T2信号影,压脂及梯度序列扫描呈片状高信号影.半月板损伤矢状位T1WI和梯度系列扫描上于半月板前、后角三角形低信号影内见结点样及线样高信号影,达或不达关节面.正常后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在T1WI、T2WI、GRE上均呈条带状低信号影,前交叉韧带则呈等信号影,损伤时则皱缩呈圆形低信号结节影、撕裂成条片状不均匀高低信号影,周围常见长T1长T2的渗液影.髌上囊及膝关节腔内积液(血),呈长(或短)T1长T2信号影,压脂及梯度序列扫描呈高信号影.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T1WI呈片状混合性等或高低信号影,T2WI呈不均匀片状高信号影,压脂序列扫描呈不均匀高信号影.结论 低场MRI在膝关节外伤的临床检查中具有很大的价值,能检查出骨折、骨挫伤、半月板损伤、关节腔积液、韧带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可作为临床诊断中的首选检查项目.
作者:康传红;朱卫;高思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治疗软组织大面积损伤慢性创面中的应用.方法 对软组织大面积损伤慢性创面36例患者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术后均随访1个月.结果 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至创面修复完整时间较创面换药治疗缩短,可以保持有效引流6-8d,能有效地减少创面愈合时间.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能明显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郑炎;杨维全;张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确诊为胎盘植入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41例胎盘植入产前超声诊断5例(12.2%),产后超声诊断32例(78.0%).产前诊断声像特征以胎盘增厚、胎盘内漩涡形成、胎盘后间隙消失、子宫肌壁层次消失和中断为主;产后诊断声像特征以宫腔内高回声或混合性回团块、胎盘后间隙消失、胎盘下子宫肌层不完整和变薄为主.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吴龚丽莉;商建利;蔡力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家族性息肉病(familial polyposis coli,FPC)癌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3个家族12例F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个家族12例FPC患者,息肉表面Pit pattern呈Ⅰ、Ⅱ、ⅢL型的无癌变,呈IV型的癌变高疑,呈V型的3例已经癌变.3例癌变息肉,息肉直径均大于20mm.结论 FPC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癌变率高,早期诊断、手术及内镜下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电子结肠镜随访是预防癌变及复发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兴;龚敏;唐琳;文萍;文剑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ETV)组和阿德福韦酯(ADV)组各40例,疗程48周,观察治疗前、后生化指标、Child-Pugh评分、HBV DNA标志物及HBVDNA.结果 治疗4周时,ETV组HBV DNA下降幅度、HBV DNA不可测率、ALT复常率分别为2.26lgIU/ml、50.0%、30.0%,均分别高于ADV组(0.91lgIU/ml、10.0%、10.0%),P<0.05.在12、24、48周时,ETV组HBV DNA下降幅度、HBV DNA不可测率、ALT复常率仍然分别高于ADV组,P<0.05.ETV组24、48周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ADV组(P<0.05).ETV组Child-Pugh分级均明显改善,Child A级患者比例增加,高于ADV组(χ2=17.248,P<0.05),ETV组出现疾病进展的比例低于ADV组(χ2=3.922,P<0.05).48周内两组无耐药发生.结论 ETV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强效、快速抑制HBV DNA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进展,耐药率低,耐受性好.
作者:杨静;朱萱;王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急性胰腺炎者少见,临床上偶有报道.我院遇及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52岁.因腹痛腹泻10+d于2011年8月22日入院.患者缘于10+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酸痛,腹痛,以上腹痛为主,伴恶心、腹泻,大便为泡沫水样便,多时日解十余次,感头昏、全身乏力.
作者:李远;孙明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TEN和NF-κB基因在正常核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N-AM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初治CN-AML和10例对照( 正常骨髓6例和非恶性血液病4例) 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TEN、NF-κB p65的表达,分析PTEN、NF-κB与患者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数及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PTEN基因表达阳性率为90%,CN-AML组阳性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1);PTEN基因表达与年龄、骨髓中原始细胞百分比有关,(P 值分别为0.016、0.01),与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OS无关(P>0.05);对照组NF-κB P65基因表达均为阴性,CN-AML组阳性率为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NF-κB p65基因阳性表达与较短OS有关(P=0.024),与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骨髓中原始细胞百分比均无关(P>0.05).结论 CN-AML患者存在PTEN、NF-κB 基因表达异常,NF-κB 阳性者预后较差,是影响CN-AML 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刘婷婷;丁伟荣;黄艳辉;罗敏智;万才水;金成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严格执行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有效、简单同时也是难做好的一件事.研究表明,即便是在发达国家,手卫生执行率一般低于50%;在我国,手卫生执行率为10%-30%之间.
作者:张静;陈修文;陈遂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2011年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病人临床表现和血、尿电解质、渗透压等的检测结果.结果 本组均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其中16例符合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其中治愈15例,死亡1例;9例颅脑损伤符合脑性耗盐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CSWS),治愈9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有CSWS和SIADH两类,SIADH血容量增加,限水治疗有效;CSWS血容量减少,补钠、补液治疗有效.
作者:伍伟俊;刘文星;黄国兵;李伯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一氧化碳CO中毒后并发迟发脑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40例CO中毒后并发迟发脑病患者,对这些患者给予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结果 痊愈28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以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春玲;滕进忠;邹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扁平疣、汗管瘤、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CT图像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临床疑诊扁平疣的患者22例,汗管瘤、脂溢性角化病的患者各20例,进行皮肤CT扫描检查.结果 3种疾病皮肤CT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皮肤CT对汗管瘤、脂溢性角化病、扁平疣3种疾病具有辅助诊断和提供鉴别诊断线索的作用.
作者:万川;薛玮;胡国红;何萍秀;吴忆;罗来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单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泪道造影中应用价值.方法 13例有不同程度溢泪患者,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42岁.每例均进行双眼泪点注射泛影葡胺造影,行CT横断位螺旋扫描,再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后处理.观察泪道、阻塞平面,泪管骨性及周围组织结构.结果 CT三维重建泪道造影对13例泪道中的26侧均获得满意效果,显示泪道的全程或阻塞平面以上扩张部分,明确了泪道阻塞的部位和程度.结论 CT三维重建在泪道造影中显示泪道效果很好,对泪道梗阻病变的诊断很有价值.
作者:刘明海;方智鹏;高江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门诊在医院诊疗中处于第一线.传统门诊管理方式滞后于医院发展需要,如指路标识与就诊流程不明确,往返时间长,加上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弱、工作被动、应用封闭式语言,这样就容易使就医者产生怨气,处于焦虑与紧张中,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对医院产生负面评价.
作者:万莉玲;刘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胸膜间皮瘤的影像表现,提高胸膜间皮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1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的影像资料.结果 11例胸膜间皮瘤患者中良性3例,恶性8例;其中局限性胸膜增厚5例,弥漫性胸膜增厚6例;结节状胸膜增厚2例,肿块状胸膜增厚7例,环状增厚2例;胸膜增厚<1cm者1例,≥1cm者10例;9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无.结论 影像检查(DR胸片、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及增强扫描)在胸膜间皮瘤的定性诊断,确定病变范围、形态及胸壁和纵隔结构是否受侵犯程度有很大价值,结合病理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陈涛;罗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我院收治过1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患者.这是一种极少见的疾病,Kaijiser在1937年首次报告了3例,近年来国内已有数十例报道.典型病人以胃肠道的嗜酸粒细胞浸润、胃肠道水肿增厚为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海良;孙明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与B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20ml,B组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5mg的混合液20ml,注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同时采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结果 B组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B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术中、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持续时间,改善镇痛效果.
作者:郭三明;鲁小民;王琳;蒋民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矿井和交通事故所致多发伤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策略.方法 本组72例,GCS评分均<8分,均伴身体其他部位多处损伤,均需外科处理.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52例,去骨瓣减压46例,其他损伤均经外科治疗.在治疗中贯彻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原则.即快速控制伤情、复苏和确定性手术.结果 存活50例(69.4﹪),死亡22 例(33.6﹪),38例出院后6个月行GCS评分,显示恢复良好9例(23.7﹪),中度残废16例(42.1﹪),重度残废13例(34.2﹪),植物生存2例(5.3﹪).结论 应用DCS原则处理多发伤伴重型颅脑损伤有助于提高其生存率,对颅脑损伤的积极治疗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
作者:曾永平;王其勇;熊少华;甘雨;蔡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BPD)相关因素、病因、治疗.方法 以我院NICU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机械通气的212例存活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并对导致早产儿肺发育不良症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多发生于小于32周的患儿,BPD与胎龄小、长时间机械通气、长时间给氧、肺部感染、败血症因素相关.结论 避免早产,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避免长时间给氧和防治感染是防止BPD的重要措施.
作者:周锦龙;谭玮;胡方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与骶管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对患儿的影响.方法 将654例腹股沟疝气的患儿随机分成A、B两组.两组入手术室时均静脉给予氯胺酮和咪达唑仑基础麻醉,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骶管麻醉.观察手术前时(T1)、手术开始时(T2) 以及手术结束时(T3)患儿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手术期间患儿的体动反应、局麻药量及氯胺酮追加量、麻醉平面、术后患儿苏醒时间和切口疼痛出现时间.结果 A、B两组在T1、T2、T3三个时间点的血压(SBP/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变化,P>0.05;在局部麻醉药的总量、麻醉平面、氯胺酮追加量、术后患儿苏醒时间、体动反应,A组较B组显著减少,P<0.001;A组切口疼痛出现时间较B组延后(P<0.001);B组呕吐及尿潴留发生率(7%,29.36%)明显较A组(1.5%,0)高.结论 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硬膜外麻醉作用更平稳,局部麻醉药、辅助麻醉用药更少,苏醒快,术后镇痛时间延长而不影响下肢活动,对患儿生理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利于患儿康复.
作者:郭余福;帅国象;张传汉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