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传红;朱卫;高思波
目的 探讨胃肠道穿孔的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2例胃肠道穿孔患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病例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22例患者中胃穿孔6例,十二指肠穿孔6例,结肠穿孔4例,阑尾穿孔4例,空回肠2例.多层螺旋CT平扫确诊21例(95.5%).结论 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对胃肠穿孔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作者:朱海根;饶华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我院门诊处方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我院2011年1月-12月7200张门诊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对处方的书写和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7200张被抽查的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312张,占总处方的4.3%.其中不规范处方141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5.2%;不适宜处方170张,占54.5%;常超处方1张,占0.3%.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处方书写不规范现象,故应进一步加强医院处方的规范管理,保障儿科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宜.
作者:曹娟;谭和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创伤性血胸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至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8例创伤性血胸患者,在B超定位点按Seldinger法,穿刺置入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末端接引流袋,观察治疗成功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治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中出现堵管2例,经负压吸引和冲洗后恢复通畅,未发现胸腔感染和伤口感染.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创伤性胸腔积血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创伤小.
作者:郑林辉;黄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镜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剖腹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始我科配合急诊手术治疗26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中内镜价值.结果 26例均查出出血部位,25例为单一出血灶,1例有2处血管畸形;术中平均内镜检查时间15min.所有患者均根据术中内镜诊断进行了相关手术治疗,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无再出血,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术中内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郭海;王成文;邹兵;吕国庆;刘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ETV)组和阿德福韦酯(ADV)组各40例,疗程48周,观察治疗前、后生化指标、Child-Pugh评分、HBV DNA标志物及HBVDNA.结果 治疗4周时,ETV组HBV DNA下降幅度、HBV DNA不可测率、ALT复常率分别为2.26lgIU/ml、50.0%、30.0%,均分别高于ADV组(0.91lgIU/ml、10.0%、10.0%),P<0.05.在12、24、48周时,ETV组HBV DNA下降幅度、HBV DNA不可测率、ALT复常率仍然分别高于ADV组,P<0.05.ETV组24、48周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ADV组(P<0.05).ETV组Child-Pugh分级均明显改善,Child A级患者比例增加,高于ADV组(χ2=17.248,P<0.05),ETV组出现疾病进展的比例低于ADV组(χ2=3.922,P<0.05).48周内两组无耐药发生.结论 ETV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强效、快速抑制HBV DNA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进展,耐药率低,耐受性好.
作者:杨静;朱萱;王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严格执行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有效、简单同时也是难做好的一件事.研究表明,即便是在发达国家,手卫生执行率一般低于50%;在我国,手卫生执行率为10%-30%之间.
作者:张静;陈修文;陈遂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单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泪道造影中应用价值.方法 13例有不同程度溢泪患者,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42岁.每例均进行双眼泪点注射泛影葡胺造影,行CT横断位螺旋扫描,再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后处理.观察泪道、阻塞平面,泪管骨性及周围组织结构.结果 CT三维重建泪道造影对13例泪道中的26侧均获得满意效果,显示泪道的全程或阻塞平面以上扩张部分,明确了泪道阻塞的部位和程度.结论 CT三维重建在泪道造影中显示泪道效果很好,对泪道梗阻病变的诊断很有价值.
作者:刘明海;方智鹏;高江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一氧化碳CO中毒后并发迟发脑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40例CO中毒后并发迟发脑病患者,对这些患者给予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结果 痊愈28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以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春玲;滕进忠;邹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门诊在医院诊疗中处于第一线.传统门诊管理方式滞后于医院发展需要,如指路标识与就诊流程不明确,往返时间长,加上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弱、工作被动、应用封闭式语言,这样就容易使就医者产生怨气,处于焦虑与紧张中,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对医院产生负面评价.
作者:万莉玲;刘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急性胰腺炎者少见,临床上偶有报道.我院遇及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52岁.因腹痛腹泻10+d于2011年8月22日入院.患者缘于10+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酸痛,腹痛,以上腹痛为主,伴恶心、腹泻,大便为泡沫水样便,多时日解十余次,感头昏、全身乏力.
作者:李远;孙明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我院收治过1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患者.这是一种极少见的疾病,Kaijiser在1937年首次报告了3例,近年来国内已有数十例报道.典型病人以胃肠道的嗜酸粒细胞浸润、胃肠道水肿增厚为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海良;孙明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阿伐他汀(ATV)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QBC939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阿伐他汀处理后,以MTT法检测QBC939细胞的存活率,通过光镜、倒置显微镜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生化学特征.结果 在阿伐他汀的作用下,QBC939细胞的生长、增殖变的相对缓慢,凋亡的细胞出现膜小泡、凋亡小体等特征性改变;DNA电泳呈现典型的梯状条带.结论 阿伐他汀可抑制胆管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且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郑龙志;陈有挺;石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麻风病不同流行程度地区麻风病流行因素、群众认知和患者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3个不同流行程度的县进行整群抽样,在抽得的行政村进行皮肤科普查及问卷调查、流行因素筛查、患者空间分布分析.结果 流行因素筛查显示环境卫生、屋内空气和饮用水来源居前3位;高、中度流行县的被选行政村麻风病患者呈高度聚集性分布,居民对麻风病的误解率甚高.结论 较差的环境卫生、较潮湿的居住空间和不卫生的饮用水来源,是各类流行地区麻风病流行的主要因素,而高聚集性传染源的长期存在、居民对麻风病的片面认知,是加剧高、中度流行地区麻风病流行的因素.
作者:王腊梅;余美文;刘讯力;卢房生;黄结财;周卫东;李志毅;李晓琴;徐根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采用肝动脉以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选择脾中、下支动脉),同时给予肝动脉内化疗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血常规、临床症状及体征、术后1个月CT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象,缓解临床症状,复查CT提示肝癌病灶缩小,脾脏部分坏死状态.结论 肝癌合并脾亢患者进行双介入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作者:刘国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家族性息肉病(familial polyposis coli,FPC)癌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3个家族12例F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个家族12例FPC患者,息肉表面Pit pattern呈Ⅰ、Ⅱ、ⅢL型的无癌变,呈IV型的癌变高疑,呈V型的3例已经癌变.3例癌变息肉,息肉直径均大于20mm.结论 FPC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癌变率高,早期诊断、手术及内镜下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电子结肠镜随访是预防癌变及复发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兴;龚敏;唐琳;文萍;文剑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TEN和NF-κB基因在正常核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N-AM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初治CN-AML和10例对照( 正常骨髓6例和非恶性血液病4例) 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TEN、NF-κB p65的表达,分析PTEN、NF-κB与患者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数及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PTEN基因表达阳性率为90%,CN-AML组阳性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1);PTEN基因表达与年龄、骨髓中原始细胞百分比有关,(P 值分别为0.016、0.01),与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OS无关(P>0.05);对照组NF-κB P65基因表达均为阴性,CN-AML组阳性率为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NF-κB p65基因阳性表达与较短OS有关(P=0.024),与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骨髓中原始细胞百分比均无关(P>0.05).结论 CN-AML患者存在PTEN、NF-κB 基因表达异常,NF-κB 阳性者预后较差,是影响CN-AML 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刘婷婷;丁伟荣;黄艳辉;罗敏智;万才水;金成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环切除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选择性痔上黏膜环切术(tissue 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组(治疗组)和外剥内扎术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尿储留、肛门疼痛、水肿、肛门坠胀感及平均住院日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尿储留、疼痛、水肿、肛门坠胀感、平均住院日等方面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外剥内扎术相比,TST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近期效果好,是治疗混合痔当前疗效较好的一种微创手术,其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黎小平;谢尚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四肢软组织缺损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后的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2月对32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彻底清创后,应用PVA棉负压引流型(建德市康华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覆盖创面,持续负压引流,7-9d后,拆除医用PVA棉,创面清洁,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根据不同缺损情况,给予植皮、带蒂皮瓣、游离皮瓣修复,其中5例植皮后再次应用VSD引流技术.结果 皮瓣及植皮均完全成活,有2例带蒂皮瓣远端少量坏死,经换药后完全愈合.结论 VSD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减轻换药痛苦,缩短治疗周期,有利于植皮成活,在四肢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疗效确切.
作者:孙华伟;谢振军;赵国红;邓小兵;郑竞舟;邓名山;赵建军;张学来;樊志强;邓星军;谢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体位性血压改变(orthostatic blood pressurechange)是指由卧位变成直立位或者倾斜位时血压的变化[1].虽然目前一些研究观察坐位到立位的血压变化,但是不符合严格的定义.体位变化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如不能维持血压基本稳定,就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或体位性高血压(orthostatic hypertension,OHT).
作者:胡伟通;苏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胸膜间皮瘤的影像表现,提高胸膜间皮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1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的影像资料.结果 11例胸膜间皮瘤患者中良性3例,恶性8例;其中局限性胸膜增厚5例,弥漫性胸膜增厚6例;结节状胸膜增厚2例,肿块状胸膜增厚7例,环状增厚2例;胸膜增厚<1cm者1例,≥1cm者10例;9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无.结论 影像检查(DR胸片、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及增强扫描)在胸膜间皮瘤的定性诊断,确定病变范围、形态及胸壁和纵隔结构是否受侵犯程度有很大价值,结合病理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陈涛;罗鹏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