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朗;张金萍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术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124例根管治疗失败病例资料,对治疗失败的患牙通过临床检查,拍X线牙片与充填程度进行分析.明确根管、牙冠及根周情况,分析失败原因以及治疗过程中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结果 124例治疗失败病例发生原因为:欠充79例(63.7%),超充14例(11.3%),遗漏根管16例(12.9%),冠析、冠部充填物松动或脱落等15例(12.1%).结论 根管预备不彻底造成根管充填不完善及牙冠充填材料松动或脱落导致根管内再感染,为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规范操作可以避免根管治疗失败.
作者:刘晔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0月-2010年10月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股骨干骨折48例,男40例,女8例;平均年龄39岁(16-82岁).闭合骨折35例,按AO分型:A型6例;B型29例;C型5例.开放骨折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8 d(3 h-14d).闭合复位40例,切开复位8例;扩髓35例,非扩髓13例.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46例骨折愈合,愈合率为95.83%,平均愈合时间为5个月(3-12个月).4例延迟愈合患者行动力化后骨折愈合.2例患者骨不连行髂骨取骨局部切开植骨后骨折愈合.术后无急性感染发生.结论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在骨折愈合率、感染率、出血量、功能恢复情况和早期活动方面均较满意,是治疗新鲜股骨骨干骨折较好的方法.
作者:李强;周志刚;严朝华;王毅;傅江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临床与脑电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BECT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42例BECT常见的表现为短暂、单次、部分性发作,以一侧面部运动发作为主,有的发展至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所有发作类型常与睡眠有关,大多数病例对丙戊酸钠治疗有效.结论 BECT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特征性癫痫综合征,认识其临床、EEG的特点有助于本病及时正确的诊治及预后评估.
作者:邓施平;危宏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前病变、癌变的细胞学特点及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 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及TBS诊断系统,对6189例受检者的宫颈细胞进行TCT检测和TBS分类诊断.结果 6189例受检者TCT标本满意率为90.50%.细胞学阳性病例902例,总检出率14.50%,其中ASC-US(不典型增生鳞状上皮细胞)+AGUS(不典型增生腺上皮细胞)占5.10%;ASC-H(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增生鳞状细胞)占1.75%; LSIL(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占5.67%; H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占1.58%; CA(宫颈癌)占0.15%.在902例TCT阳性病例中:宫颈轻糜组占45.2%与中-重糜组54.7%.结论 液基薄层细胞学和TBS系统诊断能准确地反映宫颈病变情况,准确提供宫颈癌前病变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信息.宫颈糜烂程度与宫颈病变阳性检出率无明显相关.
作者:许健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7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天数,皮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病有显著疗效.
作者:肖文勇;王新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硝普钠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 2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在使用米力农基础上,循环障碍无改善,使用硝普钠,起始剂量为0.5μg/kg.min,严密监测血压,调整硝普钠剂量,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应用硝普钠治疗后患儿血压、心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经常规治疗后如循环障碍不能改善,使用硝普钠,可改善心脏及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治愈率.
作者:陈媛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β2-微球蛋白升高症患者清除效果.方法 将我院β2-微球蛋白升高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1周2次血液透析,其中1次单纯血液透析,1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照组仍接受1周2次单纯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清B2-微球蛋白水平和关节肿胀、疼痛、骨痛及活动障碍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3周后患者的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关节肿胀、疼痛、及感觉异常等改善.结论 1周两次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明显降低尿毒症患者β2-微球蛋白浓度,较快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兰垂秋;傅艳群;周冬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锁骨下动脉的狭窄和闭塞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患侧上肢缺血的症状,狭窄严重者可导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手术风险大,我院应用支架成形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近心端狭窄6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铭华;吴明超;江顺福;高黎明;邢小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诺雷德对去势术后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去势术后前列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组,20例采用氟他胺加诺雷德治疗,20例单纯使用氟他胺治疗.两组定期进行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盆腔CT,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肝功能的检测,对治疗前后影像和血清P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诺雷德治疗去势手术后晚期前列腺癌,在降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缩小前列腺体积和肿瘤体积上优于对照组.结论 诺雷德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疗效肯定.
作者:陈又潜;陈宪;黄永辉;王晓荣;周小英;程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的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在70例胃癌组织中,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45.7%(32/70);在癌旁正常组织发生率分别为0(0/70);在胃癌组织中,Syk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32例病例中,有21例病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发生率为65.6%(21/32);在未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38例病例中,仅有7例病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发生率为18.4%(7/38)(P<0.001).结论 (1)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2)胃癌组织中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检测有助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作者:洪华章;周凯;黄琪;傅平;袁喜红;王俊;李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电子结肠镜是检查结肠疾病常见、有效手段,结肠镜检查并发缺血性结肠炎在临床上很少见,国内外鲜有报道.2008年1月-2012年4月我院遇及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支气管哮喘合并妊娠后对胎儿的影响是孕妇及其家属为关心的问题,帮助和护理指导这类患者安全顺利地度过妊娠期是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现收集2005年患者至2009年3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妊娠患者护理资料,并报告如下.
作者:顾素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血流参数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24h微量尿蛋白排泄率(UAER)作为早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将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初期Ⅰ组28例,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Ⅱ组32例,临床蛋白尿Ⅲ组46例;3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各组肾的肾段动脉、肾大叶间动脉血流参数,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随着肾功能损害加重,肾段动脉、肾大叶间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低血流速度(Vd)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阻力指数(RI)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血流参数在预测糖尿病肾病肾脏损害方面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作者:张水兵;张耀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及2型受体基因(AT1R、AT2R)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肾上腺醛固酮腺瘤(APA)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提取148例APA组织DNA及192例正常人群外周血DNA;采用MGB-Taqman探针法对AT1R基因(rs5182、rs5186)和AT2R基因(rs5194、rs1403543) 4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SNPassoc 1.5-3软件分析Hardy-Weinberg平衡以及AT1R、AT2R基因多态性与APA发病危险的关联性.结果 4个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均>0.05).APA组AT2R基因rs5194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0.49)要高于正常人群组(0.35)(x2=12.08,P==0.001).以rs5194纯合子基因型GG为参照,纯合子基因型AA和杂合子基因型GA的APA发病风险均增高(OR=2.66,95% CI=1.45-4.87和OR=1.67,95% CI=1.02-2.74).rs5194位点多态性在显性模型、隐性模型以及加性模型中均与APA发病相关联(OR=1.94,95%CI=1.23-3.06,P=0.003; OR=2.01,95% CI=1.17-3.45,P=0.01; OR=1.64,95%CI=1.21-2.20,P=0.001).结论 AT2R基因rs5194位点多态性和APA发病相关联,对该SNP位点的检测可能可以对预测APA的发病危险提供有用的遗传信息.
作者:黄薇;吴准;黄蕊茵;邢金春;王保军;马鑫;李宏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Sparc和Monarc手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临床和尿动力检查确诊的SUI患者,年龄30-75岁,病史1-18年.结果 采用美国AMS公司的Sparc和Monarc两种穿刺途径的吊带,两组手术时间、治疗效果比较平均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parc组无尿道损伤、穿刺间隙血肿发生,膀胱穿孔1例,调整穿刺部位后手术成功;Monarc组无闭孔神经和血管、尿道、膀胱损伤等发生.结论 Monarc手术的手术步骤比Sparc手术更简化,风险更低,术后疗效相似.Monarc手术不经耻骨后间隙的特点,扩展了手术适应症,有盆腔手术史不再是手术禁忌证,值得推广.
作者:李成文;李志坚;颜小平;叶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由于细菌、病毒、原虫、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等通过细胞源、血源性、免疫细胞传播等途径感染宫腔,使孕妇有发生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导致胎儿早产、流产、宫内发育迟缓,甚至胎死宫内[1].宫内感染发病与孕妇处在免疫功能低下状态,胎儿免疫力低下,缺乏免疫识别、免疫抑制能力,甚至可与病原体共生及瀑布样连锁反应的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有关[2,3].
作者:杨柳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扁平化理论出自组织结构的概念[1],是减少中间管理层次,充分发挥一线管理人员的作用,使每个管理人员在企业发展中表现出大的潜能.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让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责任护士都直接参与包干患者,每位护士都是患者的直接管理者,它改变了传统金字塔状的管理模式.
作者:胡竹芳;唐林艳;孙艳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甘露醇干预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型线栓法实施左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h后再灌注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大鼠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各12只.每组再随机分成甘露醇组(甘露醇小有效剂量即10mg/kg大鼠尾静脉缓慢注射,每6h 1次)和非甘露醇组(注射等量的无菌注射用水),各6只,分别于手术后24h和72h处死解剖,取脑组织切片做免疫组化染色,计算缺血周边、海马CA1区的骨架蛋白即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数,通过观察GFAP阳性数目研究缺血性卒中后缺血周边、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的增殖情况.结果 在大鼠空白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中,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中的甘露醇组比各组的非甘露醇组缺血周边区域、海马CA1区域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结论 大鼠缺血再灌注组在甘露醇干预24h和72h后,其缺血周边区域和海马CA1区域GFAP阳性细胞数表达增强,AS活性增加,增生活跃,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提示甘露醇除脱水降颅压外,还参与了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缺血周边及海马等区域的AS增殖反应.
作者:朱晓钢;陈卫松;何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服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在神经内科和消化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阿斯匹林导致有症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2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新发偏瘫或原有偏瘫加重10例,意识模糊2例,呕血伴黑便8例,单纯黑便20例,伴失血性休克5例;血红蛋白35-90g/L,平均68g/L.28例有20例作胃镜检查,胃镜结果显示縻烂出血性胃炎14例,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例,食道溃疡1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15例.28例均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保护胃黏膜、补充血容量、输血,其中3例在内镜下止血治疗(喷洒凝血酶、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电凝等),内科保守治疗治愈20例,大出血后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死亡2例,并发低灌注性脑梗死10例,其中4例为不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合并癫痫持续状态1例.结论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预防的规范化,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越来越多,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在增高,小剂量阿司匹林存在一定安全性的问题,神经科医生既要关注卒中预防和治疗,也要防范其使用风险,合理使用,权衡利弊.
作者:樊萍;王荣;陈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亚临床感染状态的自然转归.方法 收集107例男性临床典型尖锐湿疣患者,采用CO2激光对显性皮损及微小皮损进行彻底清除,外观正常的亚临床感染灶(环状皮损)不予处理,每两周复诊,随访4个月,观察该类皮损的自然转归.结果 107例患者中,首诊时106个及以后仍存在或新发的36个亚临床感染灶(环状皮损),不经任何处理4个月内发展为显性感染者24个,其他均消退,与经过激光处理的皮损区及正常皮肤上新发皮损频率相当.结论 治疗尖锐湿疣病人时,外观正常的亚临床感染病灶并不需要积极的治疗.
作者:杨美平;谢娟;黄艳春;章俊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