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慧群;徐芸;龚志红
如何成功处理糖尿病足的关键是定期足部筛查,识别出糖尿病足的高危患者,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然而要使健康教育有效,让患者真正意识到足病的危险,没有客观的指标,患者难以信服和接受.本研究旨在寻找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中的客观指标,继而让患者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健康指导,终达到提高教育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捷;李桃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5%米诺地尔液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 试验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25mg/片)3片,每天3次,外用5%米诺地尔液,每天2次,以上口服药儿童酌减(按每次1片,每天3次);对照组:外用5%米诺地尔液,每天2次,共治疗2个月.结果 试验组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2%和66%(P<0.01);治愈率分别是82%和60%(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5%米诺地尔液治疗斑秃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
作者:吴国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轮状病毒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的婴幼儿使用无乳糖奶粉作为辅助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92例临床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给以液体疗法及口服思密达、微生态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病程进展时间等指标,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为77.78%.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3,P=0.029);平均止泻时间在两组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576,t=5.102,t=4.690,P<0.05).结论 在轮状病毒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的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措施中,无乳糖奶粉作为辅助治疗措施有助于缩短病程,疗效肯定.
作者:龙春根;王丽;黎兴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60例)和阿司匹林对照组(50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查PT、NT、FIB、凝血酶原活动度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组给予口服华法林,维持INR2.0-2.5,随访2年,对比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阿司匹林对照组与华法林治疗组脑栓塞的发病率分别为16%、1.6%,阿司匹林组脑栓塞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华法林组(P<0.05),两组出血率相比分别为6%和8.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与阿司匹林相比,小剂量华法林更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安全性好.
作者:喻文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T诊断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2001年1月-2011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98例手术证实为脾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在CT影像上的特点.结果 CT影像中表现为脾脏体积增大53例,都表现为轻度增大;密度稍降低4例;密度不均80例,呈脾内片状斑片高,等,低混杂密度;等密度3例;脾包膜下积血24例,腹腔内积血84例,表现为肝脾周围低密度阴影48例,肝肾隐窝及结肠旁沟积液14例,两者同时存在的22例.结论 CT在脾破裂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月军;黄奎祥;张如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鼻导管氧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以及高频喷射通气(HFJV)对存在Cheyne-Stokes呼吸心力衰竭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睡眠呼吸障碍的立即治疗效果.方法 鼻导管给氧(4L/min)、CPAP(平均压力为9.3cmH2O)、BiPAP(平均压力12.0/5.3cmH2O);以及HFJV(频率60-80次/min).结果 不同治疗夜晚的AHI分别为:未接受治疗的夜晚为(30.9±8.3),氧疗为(23.6±6.6),CPAP为(18.5±5.0),BiPAP为(14.3±3.9),HFJV为(20.1±4.1).HFJV与CPAP的效果相仿,P=0.541.微觉醒指数分别为:未治疗夜晚(31.4±13.2),氧疗(25.0±7.1),CPAP(13.6±4.7),BiPAP( 13.7±4.9),HFJV为(14.4±4.7).HFJV与其它3种治疗比较,P均>0.05.使用HFJV后,慢波睡眠及REM睡眠明显增加,但与其他3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HFJV的耐受性较面罩治疗更佳.结论 不同无创通气方法均能改善有着Cheyne-Stokes呼吸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异常呼吸以及睡眠质量,其中HFJV的治疗效果与CPAP的效果相仿.有必要进一步研究HFJV对此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胡克;万志辉;范慧;文芳静;康晶;李清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运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冠心病患者左室缺血心肌运动功能.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20例及冠心病组40例,其中冠心病组又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心肌缺血组(14例)和心肌梗死组(26例).VVI技术测量左心室心肌纵向及径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s)、应变(SRs)及应变率(ε),比较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各节段有无差异.结果 (1)梗死节段纵向及径向Vs、SRs、ε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2)缺血节段纵向Vs、SRs、ε较正常组相应节段减低,较冠脉造影相比VVI诊断前间隔基底段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8%.结论 VVI技术较冠脉造影方便、快捷、重复性好,有望成为临床上无创诊断冠心病特别是严重心肌缺血的一项新技术.
作者:胡业深;章春泉;刘燕娜;黄敏;李沿江;李车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正畸结合种植义齿矫治中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中老年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28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仅进行正畸治疗的中老年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仅采用正畸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正畸与种植义齿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2年的随访,比较分析修复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经过1-2年的随访,对照组患者成功率59.09%(13/22),失败率40.91%(9/22);实验组患者成功率92.86%(26/28),失败率7.14%(2/28).因此,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成功率明显提高,失败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可达到96.47%,不满意率明显降低,仅为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与种植义齿联合矫治中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其有效避免了二者单独应用的弊端,使中老年牙列缺损患者伴错牙合畸形真正实现了美观和功能的协调统一.
作者:俞星;吴带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5 例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良性占位性病变27 例,恶性占位性病变8 例.B 超和CT 是主要诊断方法.35例均行手术治疗,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确诊依赖术后病理检查.脾切除术对良性占位病变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曾锦生;赵慧;吴安涛;李勇;蔡军;余永欢;方宁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医补肺益肾、祛痰行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西医组给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吸入,2吸,每日4次,疗程2个月;中医组给予补肺益肾涤痰行瘀汤,每次100ml,每日2次,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病例肺功能指标(FEV1、FVC 、FEV1/FVC%).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VC)结果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肺功能中FEV1/FVC%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医补肺益肾、涤痰行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章淑芳;陈建建;涂长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自护能力,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以晚期血吸虫病自理能力的评估量表,确定患者存在的自理缺陷,开展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结果 86例患者基础自理能力平均得分为55.7±8.1,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后,其自理能力平均得分为82.3±9.7.结论 在晚期血吸虫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涂永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方法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盐酸丁咯地尔0.2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联合脉络宁3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10d.对照组予脉络宁3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10d.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作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及患者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指标检查.全部病例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及尼莫地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P<0.01).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显著.
作者:纪峰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用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加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4月-2010年4月应用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加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9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93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2周所有患者均能进行肩关节活动,内固定取出后未发生再脱位,在随访期间未发现明显疼痛,效果良好,按karlsson标准,疗效A级91例(97.8%),B级2例(2.2%).结论 应用本方法固定肩锁关节脱位时,重建一条喙锁韧带可更有效的避免因单纯钩钢板内固定导致的疼痛,活动受限以及钢板断裂松动需取出内固定物而再次脱位的可能.
作者:王国文;廖卫华;董谢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呼吸衰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经鼻持续正压(nCPAP)和常规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方法 将32例呼吸衰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两组:nCPAP组 16例,机械通气组16例,观察两组的治愈率、上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nCPAP组与机械通气组治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nCPAP组上机时间较机械通气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组并发症明显增多.结论 呼吸衰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使用nCPAP,能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率,降低各种并发症,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吴英;黄娟;彭福梅;林艳;孙乐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钢板螺钉有限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股骨及胫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对32例儿童下肢长骨干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有限内固定加短期石膏外固定治疗,对术后感染、骨折愈合率、内固定物折断、再骨折、患肢长度改变等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无感染、无钢板折弯断裂、无不愈合和再骨折病例.具有切口小、创伤少和恢复快的优点.结论 应用钢板螺钉有限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股骨及胫骨骨折是可靠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孙溢欣;许真;郑志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温度射频仪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44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人分别采用温度控制法(温控法)、功率控制法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就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2443例患者分为温控消融组和功率控制组,温控消融组共治疗1669例患者,成功率99.88%,功率控制组共治疗774例患者,成功率99.8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但温控组一次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功率控制组(93.4%﹠87.7%,P<0.01),功率控制组行二次消融手术的比例明显高于温控组(12.2%﹠6.4%,P<0.01);温控组平均放电时间及X-R曝光时间均小于功率控制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温控组1例消融失败考虑旁道位于心外膜,1例为9岁儿童希氏束旁旁道,家属考虑风险放弃治疗.功率控制组1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在消融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0AVB).结论 应用温控射频仪采用温度控制法进行射频消融手术可以明显减少放电时间,减少了X-R的曝光量,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洪浪;王洪;陈在华;赖珩莉;欧阳长生;邱贇;周元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与CD3、CD4、CD8、IgM和C3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科住院60例中度HIE患儿随机分为GM1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GM1组加用GM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0.12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于入院后第1d用药,疗程均为7-10d.且于第1d、第7d采血,分别检测CD3、CD4、CD8、IgM和C3免疫指标.结果 GM1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M1组治疗后血清CD3、CD4、IgM和C3均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 (1)GM1治疗HIE的临床疗效优于胞二磷胆碱;(2)GM1可能通过一定程度上抑制血清CD8 过高浓度,一定程度上升高血清 CD3、CD4、IgM和C3过低浓度,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3)血清GM1与CD3、CD4、CD8、IgM和C3可作为HIE临床预后的免疫参考指标.
作者:江英;晏长红;刘红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临床以发热、呕吐、头痛及意识改变、脑膜刺激症和脑脊液改变为特征[1].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但以小儿,小于5岁尤其是婴幼儿较为常见.其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自抗生素使用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因致残率高,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占存活儿的1/3(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神经麻痹、听力降低、学习和认知功能障碍等),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感染性疾病之一.
作者:高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对2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5年,22例患者膝关节伸屈00-1200范围,Lachman试验21例阴性,1例阳性(I0),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55分增加到术后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良率90.9%.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陆小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相当罕见,至1986年国外文献报道胃鳞癌约80例,国内至1995年报道约20例.而食管及胃双原鳞状细胞癌更为罕见,有报道发生于贲门部的单纯鳞癌常为食管的原发肿瘤扩散而来[1,2].笔者现报道2例食管及胃双原鳞状细胞癌,胃鳞癌均发生于胃窦部,现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组织起源.
作者:彭发全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