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瘦素水平与胃癌患者营养状态之间的关系

张予蜀;袁捷;张振玉;孔超美;杜同信;王自正

关键词:血清瘦素水平, 胃癌患者, 营养状态, 营养不良, 血清瘦素浓度, 对照组, 显著相关性, 诊断指标, 血白蛋白, 体重指数, 皮褶厚度, 组分, 中心, 头肌, 身高, 上臂, 女性, 男性, 淋巴, 临床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瘦素水平与胃癌患者营养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37例胃癌患者和11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瘦素以及身高体重指数(BMI)、血白蛋白、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心肌肉周径(MAC),理想体重百分比(NW%)和总淋巴绌胞计数(LYM).胃癌患者分为营养不良(Ⅰ组)和非营养不良(Ⅱ组)两组.结果所有患者(48例)的血清瘦素浓度与BMI、NW%、TSF、MAC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与ALB、LYM无显著相关性;胃癌组血清瘦素浓度显著低于Ⅱ组及对照组,其中胃癌患者男性与女性血清瘦素浓度无差异.结论胃癌营养不良患者的瘦素水平低于非营养不良者及正常者,临床上可作为营养不良的诊断指标之一.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防治内皮功能不全的策略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始发及冠心病事件的主要机制中内皮功能不全(endothelial dysfunction,ED)、氧化物应激(oxidant stress,OS)及炎症均起关键作用.本文着重探讨ED发病机制的新进展及中西医结合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的防治策略.

    作者:汤益明;汤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512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甲状腺大部切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于1999~2004年所作的512例甲状腺大部切除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及甲状腺危象发生,无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手术并发症15例,发生率2.9%.结论手术中颈前肌群勿须离断,采用集束结扎法处理甲状腺上极可预防出血和喉上神经损伤,2次手术时喉返神经宜常规暴露,钳剪交替切除腺体有明显优点,重视微创技术应用.

    作者:吕洪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肠内营养在胃切除术后早期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观察在胃切除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1月抽取32例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6例,一组为营养组,另一组为对照组.营养组术后48h逐量给予能全力,至术后第10d,监测两组结果.结果营养组术后10d体重、血浆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方便、实用、有效的.

    作者:陈震宇;郭志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手术前后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全麻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

    呼吸道感染是腹部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全麻插管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明显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1].这样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大医疗支出,而且极易导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及其它并发症,甚至器官功能衰竭,造成患者死亡.如何做好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是护理工作应特别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措施多在术后进行[2].笔者尝试着对2004年4月~2005年5月收治的232例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采用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并与2003年5月~2004年3月收治的218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淑琴;王淑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类干细胞,它对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其对干细胞的扩增、归巢以及免疫调节均有重要作用,现将其在干细胞移植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贺文凤;石庆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甲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急性甲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6月~2004年9月应用HP治疗急性甲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病人5例,并用定量方法分析动态观察HP过程中患者血中甲胺磷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疗效.结果HP前病人血中的平均甲胺磷浓度为1.65μg/ml,而HP结束后血中的甲胺磷浓度是0.49μg/ml;HP后45min血中甲胺磷浓度与HP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并脱离呼吸机全部存活.结论HP能清除体内的甲胺磷,对急性甲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可望提高生存率.

    作者:赖登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体会(附582例报道)

    目的探讨小切口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技术要点.方法在氯胺酮全麻下取腹股沟皮下环投影处横切口,切口长约1.5~2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皮下环;打开疝囊,剥离疝囊外组织直到疝颈部,于疝颈部结扎、缝扎各一道;不作腹股沟管修补.结果582例患者2例复发,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睾丸萎缩等其它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3d.结论小切口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相对传统腹股沟切口具有美观、微创,住院周期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贺刚;文友良;刘天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细胞因子、T细胞与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临床危重疾病,其死亡率从19世纪60年代至今保持不变,仍高达50~60%,且有50%的存活病例遗留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损害[1].ARF是由缺血和毒素单独或联合原因造成的,缺血性约占ARF50%[2].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种有效防治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ischemic acute renal failure,IARF)的措施.有关肾脏疾病与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研究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已证实,几乎所有肾脏固有细胞,包括系膜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等,均具有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同时肾脏又是细胞因子生物学作用的靶细胞.细胞因子在人体内含量极微,在pg水平就发挥作用.因此,认识细胞因子、T细胞与IARF相互关系及其作用,从而有可能带来预防、诊断及治疗IARF一个新的途径.

    作者:徐勇;陈珊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肝穿刺术后的护理体会,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肝穿刺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情况.结果48例肝穿刺活检术成功率100%,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未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护理工作在肝穿刺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黄晓美;马旭阳;赵晓燕;朱碧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发性骨折的护理体会

    多发性骨折由于损伤严重并发症多,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大难题.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25例多发性骨折的患者进行了全面系统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七祥;唐秀兰;刘嫦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介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手术治疗髋臼骨折36例,按Letournel-Judet的方法分型,根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分别采用Kocher-Langenleck入路20例,髂腹股沟入路9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延长髂股入路3例,应用重建钢板和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8.5个月.复位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24例,满意复位9例,不满意复位3例.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估,优22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6.1%.结论正确对髋臼骨折进行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良好的复位及内固定是提高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罗小中;倪江东;唐新桥;梁培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附5例报告)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及其发病机理,提高XGC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5例均可见不同程度胆囊壁增厚,2例见壁内低密度结节,2例显示黏膜线;5例均伴有胆囊结石,2例肝脏局限性受侵.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炎性疾病,胆囊壁增厚及壁内低密度结节是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特征性CT表现.

    作者:胡明华;翁媛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放射性离子125碘永久性植入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中行放射性离子125碘(125I)永久性植入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9例均施行根治性手术,术中将125碘(125I)粒子植入切除肿瘤的瘤床和癌细胞转移途径的淋巴结区域.结果本组病例中未发现盆腔复发,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出现放射性神经反应,1例患者出现腹部伤口延迟愈合;无1例患者出现因植入125I粒子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结论125碘(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近距离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方法简单,安全,效果好,可以认为不失为妇科恶性肿瘤联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沈蓉;周遵伦;黄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与冠心病心电图改变60例分析

    目的研究心电图持续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电图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患者60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24例,冠心病36例),分析心电图特征.结果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有特点,但有时仍难以鉴别.结论患者有持续ST-T改变,分析心电图特征有助于鉴别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有条件仍应作冠脉造影和左室造影,以明确诊断.

    作者:李素琴;李晓东;陈雅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精神科住院病人陪护亲属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精神科住院病人陪护亲属的心理状况.方法对63例精神科住院病人的陪护亲属采用SCL-90、SAS、SDS进行心理调查分析,并与综合科住院病人的陪护亲属(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精神科住院病人陪护亲属的3项因子分(躯体化、焦虑、抑郁)及SAS、SD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精神病患者的亲属心理障碍更严重.

    作者:汤庆平;赖根祥;张静;李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用ZT胶修补十二指肠穿孔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ZT胶腹腔镜下修补十二指肠穿孔的方法.方法完成9例ZT胶腹腔镜下修补十二指肠穿孔术.结果1~2h完成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ZT胶腹腔镜下修补十二指肠穿孔术技术上是可行的.

    作者:张国如;周新如;邹建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结肠旷置综合外科治疗顽固性便秘

    目的探讨治疗顽固性便秘的外科术式.方法有选择性保留近端升结肠,将远端结肠端侧关闭,行升结肠与直肠端侧吻合,同时修补直肠前突,直肠悬吊,盆底腹膜重建.结果26例中痊愈24例,缓解2例.结论选择性结肠旷置为主的综合外科手段治疗顽固性便秘具有术式简化,操作时间短,安全有效,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方路;彭洪云;高燕;邹书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1例分析

    目的总结11例肝豆状核变性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先后被误诊为急慢性肝炎6例,小舞蹈病2例,风湿性关节炎1例,颈椎病1例,溶血性贫血1例.结论早诊断、早治疗、终身治疗是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预后的相关重要因素,否则可致残致死.

    作者:于德华;刘爱莲;索方玉;翟潇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肝移植后肝炎病毒再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的防治.方法分析近3年肝移植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病人均出现HBV再感染,3例移植肝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结论拉米夫定等在肝移植的抗病毒治疗中作用尤为重要,联合HBIG效果更佳.

    作者:陈川英;程全红;徐贞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影响外伤性脾破裂预后的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外伤性脾破裂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94~2004年我院收治的26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临床指标、脾脏损伤分级、出血量等对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全腹肌紧张、肠麻痹、收缩压、脉率、出血量、脾脏损伤级别、合并2个以上其他脏器损伤是影响脾破裂预后的因素.结论对影响脾破裂的预后因素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早期干预,以降低外伤性脾破裂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曲永柏;卢华军;陈敏胜;隋武;高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