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路;彭洪云;高燕;邹书兵
目的了解特比萘芬治疗儿童头癣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采用特比萘芬治疗61例头癣患儿,一般体重10~20kg用62.5mg/d,20~40kg用125mg/d,40kg以上用250mg/d,疗程6周.结果治疗6周后治愈率、总有效率和真菌清除率分别为26.2%、60.7%和91.8%;停药4周后分别为88.5%、98.4%和100%;所有患儿服药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特比萘芬治疗儿童头癣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failure,CRF)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并观察瘦素与肾功能(BUN、SCr、UA、CCr)、人体营养指标(TP、ALB、Chol、HCT、RBC、Hb、PCR、BMI)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68例CRF患者血清瘦素的浓度,并与健康组进行比较,分析瘦素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同时测定患者的血浆蛋白、血常规及身高与体重,计算CCr、PCR.结果健康组血清瘦素浓度为(1.9543±0.4721)μg/L,CRF患者血清瘦素浓度为(2.8668±0.9026)μg/L,与健康组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CRF患者不同分期中,血清瘦素浓度随CCr的下降而升高,Leptin与SCr、UA水平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CCr、TP、RBC、Hb、PCR水平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年龄、BUN、ALB、Chol、HCT、BMI之间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肾功能的恶化具显著相关性.高瘦素血症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血清瘦素可作为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陈耀辉;贺支支;皮持衡;徐友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影响外伤性脾破裂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94~2004年我院收治的26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临床指标、脾脏损伤分级、出血量等对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全腹肌紧张、肠麻痹、收缩压、脉率、出血量、脾脏损伤级别、合并2个以上其他脏器损伤是影响脾破裂预后的因素.结论对影响脾破裂的预后因素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早期干预,以降低外伤性脾破裂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曲永柏;卢华军;陈敏胜;隋武;高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心电图持续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电图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患者60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24例,冠心病36例),分析心电图特征.结果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有特点,但有时仍难以鉴别.结论患者有持续ST-T改变,分析心电图特征有助于鉴别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有条件仍应作冠脉造影和左室造影,以明确诊断.
作者:李素琴;李晓东;陈雅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中行放射性离子125碘(125I)永久性植入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9例均施行根治性手术,术中将125碘(125I)粒子植入切除肿瘤的瘤床和癌细胞转移途径的淋巴结区域.结果本组病例中未发现盆腔复发,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出现放射性神经反应,1例患者出现腹部伤口延迟愈合;无1例患者出现因植入125I粒子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结论125碘(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近距离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方法简单,安全,效果好,可以认为不失为妇科恶性肿瘤联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沈蓉;周遵伦;黄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类干细胞,它对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其对干细胞的扩增、归巢以及免疫调节均有重要作用,现将其在干细胞移植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贺文凤;石庆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前哨淋巴结已成为判断肿瘤淋巴结有无转移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前哨淋巴结进行高效、准确的临床病理学检测是决定能否将其运用于临床的关键.本文拟对目前各种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病理学检测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齐淑轶;黄传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不多见,1990年10月~2003年12月我们仅遇见3例,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柳阳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行腹腔探查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对5例外伤性肝破裂(AAST分级:Ⅰ~Ⅲ级)行腹腔镜探查修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60~90min,平均术中失血30~50ml.术后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6d.结论经过选择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行腹腔镜探查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周新如;张国如;李国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在胃切除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1月抽取32例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6例,一组为营养组,另一组为对照组.营养组术后48h逐量给予能全力,至术后第10d,监测两组结果.结果营养组术后10d体重、血浆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方便、实用、有效的.
作者:陈震宇;郭志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选择姑息性手术或放化疗失败的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植入或术中直视下将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瘤床及侵犯的周围组织,可能转移的淋巴结,随访血常规、B超或CT观察肿瘤变化情况及粒子分布情况.结果共治疗9例,CR11.1%(1/9),PR 55.6%(5/9),NR 33.3%(3/9),总有效率66.7%(6/9),血象未见明显下降,无粒子移位.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近期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适应症广,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陈志军;涂新华;周爱清;王雪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及其发病机理,提高XGC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5例均可见不同程度胆囊壁增厚,2例见壁内低密度结节,2例显示黏膜线;5例均伴有胆囊结石,2例肝脏局限性受侵.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炎性疾病,胆囊壁增厚及壁内低密度结节是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特征性CT表现.
作者:胡明华;翁媛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11例肝豆状核变性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先后被误诊为急慢性肝炎6例,小舞蹈病2例,风湿性关节炎1例,颈椎病1例,溶血性贫血1例.结论早诊断、早治疗、终身治疗是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预后的相关重要因素,否则可致残致死.
作者:于德华;刘爱莲;索方玉;翟潇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ZT胶腹腔镜下修补十二指肠穿孔的方法.方法完成9例ZT胶腹腔镜下修补十二指肠穿孔术.结果1~2h完成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ZT胶腹腔镜下修补十二指肠穿孔术技术上是可行的.
作者:张国如;周新如;邹建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临床危重疾病,其死亡率从19世纪60年代至今保持不变,仍高达50~60%,且有50%的存活病例遗留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损害[1].ARF是由缺血和毒素单独或联合原因造成的,缺血性约占ARF50%[2].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种有效防治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ischemic acute renal failure,IARF)的措施.有关肾脏疾病与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研究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已证实,几乎所有肾脏固有细胞,包括系膜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等,均具有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同时肾脏又是细胞因子生物学作用的靶细胞.细胞因子在人体内含量极微,在pg水平就发挥作用.因此,认识细胞因子、T细胞与IARF相互关系及其作用,从而有可能带来预防、诊断及治疗IARF一个新的途径.
作者:徐勇;陈珊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的防治.方法分析近3年肝移植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病人均出现HBV再感染,3例移植肝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结论拉米夫定等在肝移植的抗病毒治疗中作用尤为重要,联合HBIG效果更佳.
作者:陈川英;程全红;徐贞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始发及冠心病事件的主要机制中内皮功能不全(endothelial dysfunction,ED)、氧化物应激(oxidant stress,OS)及炎症均起关键作用.本文着重探讨ED发病机制的新进展及中西医结合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的防治策略.
作者:汤益明;汤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回顾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诱发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溶栓及抗凝扩血管抗感染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6例.结果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定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23例,占63.89%;显效6例,占16.67%;好转4例,占11.11%;无效3例,占8.33%.结论尽可能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早期采用溶栓、抗凝、扩血管、抗炎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疗程短,后遗症少.
作者:王兴水;李保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肝穿刺术后的护理体会,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肝穿刺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情况.结果48例肝穿刺活检术成功率100%,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未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护理工作在肝穿刺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黄晓美;马旭阳;赵晓燕;朱碧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多发性骨折由于损伤严重并发症多,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大难题.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25例多发性骨折的患者进行了全面系统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七祥;唐秀兰;刘嫦娥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