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与冠心病心电图改变60例分析

李素琴;李晓东;陈雅梅

关键词:心电图, 冠心病,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
摘要:目的研究心电图持续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电图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患者60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24例,冠心病36例),分析心电图特征.结果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有特点,但有时仍难以鉴别.结论患者有持续ST-T改变,分析心电图特征有助于鉴别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有条件仍应作冠脉造影和左室造影,以明确诊断.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便携式多普勒血管探测仪在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寻找提高特大面积烧伤病人静脉疗法的血管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经临床医生确诊为特大面积烧伤病人,需进行静脉液疗的患者共108例,采取整群抽样,在患者自身两侧股静脉应用不同定位穿刺法,即超声多普勒血管探测仪定位与徒手触摸定位,进行对照,观察两种定位血管穿刺成功数是否有差别.结果经整理资料,采取配对x2检验,差别有显著(P≤0.05)以多普勒定位穿刺成功数高于徒手触摸定位穿刺数组;结论采取现代化电子仪对提高静脉穿刺成功有作用.

    作者:陈桂群;万细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哨淋巴结临床病理学检测的研究现状

    目的前哨淋巴结已成为判断肿瘤淋巴结有无转移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前哨淋巴结进行高效、准确的临床病理学检测是决定能否将其运用于临床的关键.本文拟对目前各种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病理学检测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齐淑轶;黄传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手术前后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全麻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

    呼吸道感染是腹部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全麻插管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明显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1].这样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大医疗支出,而且极易导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及其它并发症,甚至器官功能衰竭,造成患者死亡.如何做好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是护理工作应特别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措施多在术后进行[2].笔者尝试着对2004年4月~2005年5月收治的232例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采用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并与2003年5月~2004年3月收治的218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淑琴;王淑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外伤性肝破裂腹腔镜下探查修补术5例报告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行腹腔探查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对5例外伤性肝破裂(AAST分级:Ⅰ~Ⅲ级)行腹腔镜探查修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60~90min,平均术中失血30~50ml.术后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6d.结论经过选择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行腹腔镜探查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周新如;张国如;李国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甲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急性甲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6月~2004年9月应用HP治疗急性甲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病人5例,并用定量方法分析动态观察HP过程中患者血中甲胺磷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疗效.结果HP前病人血中的平均甲胺磷浓度为1.65μg/ml,而HP结束后血中的甲胺磷浓度是0.49μg/ml;HP后45min血中甲胺磷浓度与HP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并脱离呼吸机全部存活.结论HP能清除体内的甲胺磷,对急性甲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可望提高生存率.

    作者:赖登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肾癌的临床诊治探讨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我院收治肾癌患者的诊治方法,探求科学有效的诊治手段.方法66例均作KUB和IVP检查,发现肾盂、肾盏受压或破坏53例;B超发现肾占位57例(86.3%);CT发现肾占位62例(93.9%).59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行单纯性肾切除术,2例行肿瘤剔除术.其中27例术前行肾动脉栓塞术.结果Ⅰ+Ⅱ期、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46.9%和6.7%.术前行肾动脉栓塞术可使手术变得更安全、简单,肾肿瘤切除率明显提高.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肾癌诊治的关键.

    作者:何向阳;巫巧雄;黄小佳;常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对16例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美尼尔氏病、血管性头痛、高血压病、酒精中毒各2例,脑梗塞、急性胃肠炎、感染性休克、癔症、颈椎病各1例.结论该病不典型临床表现复杂,容易漏诊、误诊,临床工作中要全面分析资料,提高对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识,防止漏诊、误诊.

    作者:梁小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512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甲状腺大部切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于1999~2004年所作的512例甲状腺大部切除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及甲状腺危象发生,无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手术并发症15例,发生率2.9%.结论手术中颈前肌群勿须离断,采用集束结扎法处理甲状腺上极可预防出血和喉上神经损伤,2次手术时喉返神经宜常规暴露,钳剪交替切除腺体有明显优点,重视微创技术应用.

    作者:吕洪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细胞因子、T细胞与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临床危重疾病,其死亡率从19世纪60年代至今保持不变,仍高达50~60%,且有50%的存活病例遗留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损害[1].ARF是由缺血和毒素单独或联合原因造成的,缺血性约占ARF50%[2].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种有效防治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ischemic acute renal failure,IARF)的措施.有关肾脏疾病与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研究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已证实,几乎所有肾脏固有细胞,包括系膜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等,均具有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同时肾脏又是细胞因子生物学作用的靶细胞.细胞因子在人体内含量极微,在pg水平就发挥作用.因此,认识细胞因子、T细胞与IARF相互关系及其作用,从而有可能带来预防、诊断及治疗IARF一个新的途径.

    作者:徐勇;陈珊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清瘦素水平与胃癌患者营养状态之间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水平与胃癌患者营养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37例胃癌患者和11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瘦素以及身高体重指数(BMI)、血白蛋白、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心肌肉周径(MAC),理想体重百分比(NW%)和总淋巴绌胞计数(LYM).胃癌患者分为营养不良(Ⅰ组)和非营养不良(Ⅱ组)两组.结果所有患者(48例)的血清瘦素浓度与BMI、NW%、TSF、MAC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与ALB、LYM无显著相关性;胃癌组血清瘦素浓度显著低于Ⅱ组及对照组,其中胃癌患者男性与女性血清瘦素浓度无差异.结论胃癌营养不良患者的瘦素水平低于非营养不良者及正常者,临床上可作为营养不良的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张予蜀;袁捷;张振玉;孔超美;杜同信;王自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6例治疗体会

    目的回顾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诱发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溶栓及抗凝扩血管抗感染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6例.结果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定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23例,占63.89%;显效6例,占16.67%;好转4例,占11.11%;无效3例,占8.33%.结论尽可能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早期采用溶栓、抗凝、扩血管、抗炎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疗程短,后遗症少.

    作者:王兴水;李保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附5例报告)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及其发病机理,提高XGC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5例均可见不同程度胆囊壁增厚,2例见壁内低密度结节,2例显示黏膜线;5例均伴有胆囊结石,2例肝脏局限性受侵.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炎性疾病,胆囊壁增厚及壁内低密度结节是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特征性CT表现.

    作者:胡明华;翁媛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结肠旷置综合外科治疗顽固性便秘

    目的探讨治疗顽固性便秘的外科术式.方法有选择性保留近端升结肠,将远端结肠端侧关闭,行升结肠与直肠端侧吻合,同时修补直肠前突,直肠悬吊,盆底腹膜重建.结果26例中痊愈24例,缓解2例.结论选择性结肠旷置为主的综合外科手段治疗顽固性便秘具有术式简化,操作时间短,安全有效,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方路;彭洪云;高燕;邹书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25碘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选择姑息性手术或放化疗失败的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植入或术中直视下将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瘤床及侵犯的周围组织,可能转移的淋巴结,随访血常规、B超或CT观察肿瘤变化情况及粒子分布情况.结果共治疗9例,CR11.1%(1/9),PR 55.6%(5/9),NR 33.3%(3/9),总有效率66.7%(6/9),血象未见明显下降,无粒子移位.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近期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适应症广,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陈志军;涂新华;周爱清;王雪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failure,CRF)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并观察瘦素与肾功能(BUN、SCr、UA、CCr)、人体营养指标(TP、ALB、Chol、HCT、RBC、Hb、PCR、BMI)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68例CRF患者血清瘦素的浓度,并与健康组进行比较,分析瘦素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同时测定患者的血浆蛋白、血常规及身高与体重,计算CCr、PCR.结果健康组血清瘦素浓度为(1.9543±0.4721)μg/L,CRF患者血清瘦素浓度为(2.8668±0.9026)μg/L,与健康组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CRF患者不同分期中,血清瘦素浓度随CCr的下降而升高,Leptin与SCr、UA水平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CCr、TP、RBC、Hb、PCR水平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年龄、BUN、ALB、Chol、HCT、BMI之间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肾功能的恶化具显著相关性.高瘦素血症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血清瘦素可作为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陈耀辉;贺支支;皮持衡;徐友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肝穿刺术后的护理体会,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肝穿刺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情况.结果48例肝穿刺活检术成功率100%,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未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护理工作在肝穿刺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黄晓美;马旭阳;赵晓燕;朱碧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1例分析

    目的总结11例肝豆状核变性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先后被误诊为急慢性肝炎6例,小舞蹈病2例,风湿性关节炎1例,颈椎病1例,溶血性贫血1例.结论早诊断、早治疗、终身治疗是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预后的相关重要因素,否则可致残致死.

    作者:于德华;刘爱莲;索方玉;翟潇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3例报告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不多见,1990年10月~2003年12月我们仅遇见3例,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柳阳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肠内营养在胃切除术后早期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观察在胃切除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1月抽取32例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6例,一组为营养组,另一组为对照组.营养组术后48h逐量给予能全力,至术后第10d,监测两组结果.结果营养组术后10d体重、血浆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方便、实用、有效的.

    作者:陈震宇;郭志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与冠心病心电图改变60例分析

    目的研究心电图持续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电图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患者60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24例,冠心病36例),分析心电图特征.结果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有特点,但有时仍难以鉴别.结论患者有持续ST-T改变,分析心电图特征有助于鉴别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有条件仍应作冠脉造影和左室造影,以明确诊断.

    作者:李素琴;李晓东;陈雅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