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英斌;曾照锋;杨柳平
目的 探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两种截囊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 随机将491例(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分为开罐式截囊和点刺三角式截囊2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中并发症、玻璃体脱出的发生率和术后的复明情况.结果 术中发生玻璃体脱出,开罐式截囊265例(眼)中有29例(眼),占10.94%,点刺三角式截囊226例(眼)中有7例(眼),占3.01%.术后视力测定大于0.3:开罐式235例(眼),占88.68%;点刺三角式203例(眼),占91.59%.结论 点刺三角式截囊更可靠、安全、有效.
作者:徐天明;徐杜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持续输注在胃镜下胃石取出术病人中对血流动力学及意识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胃石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持续输注组(A组)和间断注药组(B组),每组各15例,观察两组病人入室时(T0)、麻醉诱导即刻(T1)、手术开始后10min(T2)、手术开始后30min(T3)、取出胃石即刻(T4)、手术结束即刻(T5)5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02)及手术时间、唤醒时间、清醒时间.结果 A组唤醒时间和清醒时间比B组短,用药量也较少.两组T1与T0时点相比,HR、MAP均降低,B组T4时点HR、MAP较T0增高,两组间相比,T4时点A组比B组HR、MAP明显降低.结论 持续输注异丙酚在无痛胃镜下胃石取出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病人苏醒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钟宝琳;黄晓焰;黄桂明;陈远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在支撑喉镜术中,由于放入支撑喉镜及支撑架的作用,与其他使用喷射通气的患者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旨在比较支撑喉镜下行喉显微手术,用细导管声门下喷射通气的通气效果.
作者:文建林;叶春玲;柳重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国产Amp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采用国产封堵器对33例(男23例,女10例)VSD施行封堵术.所有病人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完成VSD封堵治疗.结果 术中造影示嵴内型8例,膜部25例.29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其中2例分别采用6~8mm、4~6mm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伞封堵,27例应用对称型室间隔封堵器,型号为4~12(7±2.39)mm.左心室造影测量室缺直径为3.2~11(4.9 ±1.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根部距离0.8-9(3.1±2.2)mm,16例合并有膜部室间隔膨出瘤.28例即刻无分流,1例术后即刻有流速达4.5cm/s的2mm的残余分流.4例失败,原因分别为嵴内型缺损、多孔型大缺损2例、操作粗暴损伤三尖瓣.术后发生一过性束支传导阻滞3例,永久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各2例,一过性机械性溶血1例.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国产Ampla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洪浪;赖珩莉;王洪;尹秋林;顾萍;陈章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于放疗前后检测40例肺癌患者VEGF的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Ⅲ期患者VEGF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与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放疗后2周和放疗后1月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放疗前和放疗后NR+PR组血清VEGF水平分别高于CR+PR组,放疗后血清VEGF水平比放疗前下降,但NR+PD组VEGF水平下降不明显.结论 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处于低水平患者,近期疗效好,血清VEGF水平处于高水平患者具有潜在复发和转移,近期疗效差.检测血清VEGF水平动态变化,有助于肺癌患者临床分期、病情检测、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作者:尹岩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甘草锌冲剂和肯特令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疗效.方法 146例婴幼儿腹泻病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应用肯特令和甘草锌冲剂)83例及对照组(单用肯特令)63例进行治疗.结果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恢复情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甘草锌冲剂和肯特令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疗效突出.
作者:张健鸿;兰志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注射器对结核病人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196例结核病患者,每位患者同时应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实验组)与专用结核菌素试验的1ml玻璃注射器(对照组),由同一主管护师分别在患者双前臂内侧中央皮肤无瘢痕的部位用同一支BCG-PPD制品皮内注射0.1ml(含5Iu)试验.结果 对照组及观察组BCG-PPD试验结果,平均反应直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一次性1ml无菌注射器可以替代结素试验用的蓝芯针管.
作者:胡晓英;范秀球;刘水兰;雷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栓塞临床误诊的原因,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被误诊的肺栓塞临床资料,其中因临床表现多样化,典型的三联征较少见,而误诊为肺炎3例,心绞痛3例,肺心病2例;因病理生理改变以及所导致的临床症状认识不足,误诊为心肌梗死2例;对其引起并发症认识不足,误诊为呼吸衰竭和胸膜炎各1例.结果 通过住院检查,终均诊断为肺栓塞.结论 通过临床医生诊疗水平的提高以及检验技术的改进,可以降低肺栓塞的误诊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新宇;陈祖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改良Nance弓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牙源性安氏Ⅱ类错合病例18例,采用改良Nance弓加螺旋推簧推磨牙向后,通过模型分析,观察推磨牙向后时移动的效果和上颌第2磨牙向颊侧的变化.结果 改良Nance弓能有效移动上颌磨牙,同时上颌第2磨牙有不同程度的颊倾现象.结论 改良Nance弓能有效移动上颌磨牙.
作者:苏士文;赵紫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阿希米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60例老年性阴道炎随机分A组为阿希米治疗组(80例),B组为甲硝唑辅以雌激素对照组(80例).A组以纳米银外用抗菌凝胶Ⅱ型治疗(每天1支).B组以甲硝唑0.2g加乙烯雌酚片0.25mg阴道上药(每天1次),两组均以6d为1疗程,在停药后5d复查.结果 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5%、86%.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未见不良反应,B组治疗后有雌激素副反应.结论 阿希米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可使症状及体征消失.
作者:丁宁;陈伟涛;李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对带血管蒂骨移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采取带血管蒂髂骨瓣和带血管蒂大粗隆骨瓣植入股骨颈骨折断端,加空心加压螺纹钉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结果 经临床应用45例,42例骨折愈合,3例骨折未愈合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 应用带血管蒂骨移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促进局部血运的重建,刺激骨质再生,能促进股骨颈骨折愈合.
作者:徐建平;周庆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8月~2005年8月在我院分娩具有高危因素的产妇280例,其中使用米索前列醇142例,缩宫素138例,对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24h的出血量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产后出血2h出血量米索组比缩宫素组明显减少(P<0.01),产后2~24h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对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林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3岁结婚6年,子宫肌瘤术后3年不孕.诉婚前月经正常,1998年婚后开始月经紊乱,常闭经,需黄体酮行经,无痛经,自觉逐年增胖,2000年10月B超示子宫8.5×6.7×6.3cm3子宫腔线左移,子宫体右侧肌壁浆膜延及峡部见一低回声区,大小5.8×5.7×5.7cm,提示子宫峡部肌壁间肌瘤及双侧多囊卵巢,在我院肿瘤科住院,11月1日在硬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探查子宫6×6×5cm3,子宫峡部右侧见-7×7×6cm3肿瘤,质硬,突进阔韧带,术中行肌瘤摘除术,肿瘤边界不清晰,剥离面局部与宫腔相通,术中并见双卵巢约4×4×3cm3大小,表面瓷白色,光滑,行楔形切除术.
作者:辛才林;伍琼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4月我院339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手术方法为LAVH、CISH、LSH、卵巢囊肿剥除术或切除术、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术或切除术、PID镜下检查与治疗等.结果 339例腹腔镜手术,3例子宫手术因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腹(0.88%)、膀胱损伤1例(0.30%),手术成功率为98.82%,与同期相同指征妇科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及镇痛剂的使用均显著减少.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替代大部分妇科开腹手术.
作者:彭淑霞;郭胜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为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白介素-1β变化,了解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4例不同程度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14例正常对照者血浆白介素-1β的含量.结果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血浆白介素-1β的含量与肠易激综合症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肠易激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浆白介素-1β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检测血浆白介素-1β对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和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万德惠;徐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RT-PCR方法来探讨桂枝汤干预Th1/Th2细胞漂移及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脾虚组(B组)、桂枝汤大剂量组(C组)、桂枝汤小剂量组(D组)等4组,每组10只;用规范的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方法将B组、C组、D组大鼠造模,B组、C组、D组分别用蒸馏水、桂枝汤大剂量、桂枝汤小剂量灌胃,标本采集后用RT-PCR检测NFAT mRNA、IL-4mRNA和IFN-γmRNA表达水平.结果 脾虚组的NFAT mRNA、IL-4 mRNA表达上调;而IFN-γmRNA表达下调,经桂枝汤大小剂量组治疗后,NFAT mRNA、IL-4 mRNA表达下调,IFN-γ mRNA表达上调.结论 桂枝汤对Th1/Th2细胞漂移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下调NFAT mRNA的表达,恢复了IFN-γmRNA正常转录水平,进而下调IL-4mRNA的表达,使脾虚大鼠Th1/Th2细胞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作者:周志刚;彭爱芬;刘新亚;程绍民;杨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CVRS)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对CVRS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5例CVR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该病的诊断要点.结果 CVRS患者均具有双子宫双宫颈畸形,宫腔及宫颈下方积液,一侧肾缺如的声像图特点及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等临床表现.结论 超声可显示CVRS的特征改变,因此超声检查是诊断CVRS的首选而可靠的方法.
作者:胡迎;饶文康;汤正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采用病灶清除术、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经验.方法 前路病灶清除术或加植骨、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20例患者结核病灶全部治愈,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愈合.结论 病灶清除术或加植骨、钢板内固定术以及术后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满意.
作者:李井山;钟雪平;饶放萍;张万泉;刘辉;饶义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甘露醇使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用组(依达拉奉+甘露醇+丹参)、单用组(甘露醇+丹参)、单纯组(丹参),并对各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 联用组显效率(80%)明显优于单用组(53.3%),单用组也明显优于单纯组(26.7%)(均P<0.05),且联用组与单纯组相比差异更加显著(P<0.001);NDS减分幅度联用组与单用组相比及单用组与单纯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5),且联用组与单纯组相比,差异则更加显著(P<0.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甘露醇使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明显提高显效率,改善神经功能,若能与溶栓及改善脑血液循环药联合使用效果佳.
作者:刘清;张爱莲;范利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集2144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TCT技术,诊断按TBS标准.将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以上病变均列为阳性病例,并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 检出阳性病例225例,占总数10.49%.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140例,占6.53%,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62例,占2.89%,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19例,占0.89%,子宫颈癌(Cancer,CA)4例,占0.19%.并对225例细胞阳性病例均在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结论 TCT技术和TBS诊断系统能准确、迅速、全面地反映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以及细菌、病毒和其它病原体的感染情况,结合病理活检可显著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率.
作者:康东平;阮建波;冯坚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