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器对结核病人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影响的研究

胡晓英;范秀球;刘水兰;雷建平

关键词:注射器, 结核病, 结核菌素试验
摘要:目的 探讨注射器对结核病人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196例结核病患者,每位患者同时应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实验组)与专用结核菌素试验的1ml玻璃注射器(对照组),由同一主管护师分别在患者双前臂内侧中央皮肤无瘢痕的部位用同一支BCG-PPD制品皮内注射0.1ml(含5Iu)试验.结果 对照组及观察组BCG-PPD试验结果,平均反应直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一次性1ml无菌注射器可以替代结素试验用的蓝芯针管.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开胸手术病人的排痰护理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病人排痰的方法.方法 对66例开胸手术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给予术前指导、心理护理,制定拍背、咳嗽、深呼吸等护理措施.结果 全组病人痊愈出院无任何护理并发症.结论 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提高了病人咳嗽排痰的能力,避免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志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甘露醇使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用组(依达拉奉+甘露醇+丹参)、单用组(甘露醇+丹参)、单纯组(丹参),并对各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 联用组显效率(80%)明显优于单用组(53.3%),单用组也明显优于单纯组(26.7%)(均P<0.05),且联用组与单纯组相比差异更加显著(P<0.001);NDS减分幅度联用组与单用组相比及单用组与单纯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5),且联用组与单纯组相比,差异则更加显著(P<0.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甘露醇使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明显提高显效率,改善神经功能,若能与溶栓及改善脑血液循环药联合使用效果佳.

    作者:刘清;张爱莲;范利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桂枝汤对脾虚大鼠Th1/Th2细胞漂移的干预作用

    目的 采用RT-PCR方法来探讨桂枝汤干预Th1/Th2细胞漂移及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脾虚组(B组)、桂枝汤大剂量组(C组)、桂枝汤小剂量组(D组)等4组,每组10只;用规范的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方法将B组、C组、D组大鼠造模,B组、C组、D组分别用蒸馏水、桂枝汤大剂量、桂枝汤小剂量灌胃,标本采集后用RT-PCR检测NFAT mRNA、IL-4mRNA和IFN-γmRNA表达水平.结果 脾虚组的NFAT mRNA、IL-4 mRNA表达上调;而IFN-γmRNA表达下调,经桂枝汤大小剂量组治疗后,NFAT mRNA、IL-4 mRNA表达下调,IFN-γ mRNA表达上调.结论 桂枝汤对Th1/Th2细胞漂移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下调NFAT mRNA的表达,恢复了IFN-γmRNA正常转录水平,进而下调IL-4mRNA的表达,使脾虚大鼠Th1/Th2细胞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作者:周志刚;彭爱芬;刘新亚;程绍民;杨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78例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其特点.方法 对78例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患儿进行病因和诊断方法分析.结果 78例患儿中73例(93.6%)病因明确,62例(79.5%)为单一病因所致,11例(14.1%)并存2个病因.确诊中咳嗽变异哮喘25例(32.1%),鼻后滴漏综合征16例(20.5%),感冒后暂时性气道高反应性10例(12.8%),肺炎支原体感染7例(9.0%),胃食管反流性疾病4例(5.1%);未明5例(6.4%).结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感冒后暂时性气道高反应性、肺炎支原体感染为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其单独或合并者占88.5%.详细的临床经过、必要的辅助检查、适当的诊断性治疗和观察是确定病因的主要方法 .

    作者:杨善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老年男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国际男性阴茎勃起功能指数5(ⅡEF-5)问卷调查表对84例中老年男性患者作勃起功能障碍的调查.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组ED发病率为58.33%;正常中老年男性组ED发病率为36.11%.腰椎间盘突出症组ED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中老年男性组.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有相关性.

    作者:吴洪波;徐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肺栓塞12例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肺栓塞临床误诊的原因,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被误诊的肺栓塞临床资料,其中因临床表现多样化,典型的三联征较少见,而误诊为肺炎3例,心绞痛3例,肺心病2例;因病理生理改变以及所导致的临床症状认识不足,误诊为心肌梗死2例;对其引起并发症认识不足,误诊为呼吸衰竭和胸膜炎各1例.结果 通过住院检查,终均诊断为肺栓塞.结论 通过临床医生诊疗水平的提高以及检验技术的改进,可以降低肺栓塞的误诊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新宇;陈祖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流式细胞仪检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86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和30例健康婴幼儿进行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检测.结果 86例小儿延延性慢性腹泻患儿与对照组比,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和NK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P<0.01),而CD3细胞的百分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而且其下降程度以婴幼儿慢性腹泻表现更为严重.

    作者:李黑大;刘和平;陈新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PPAR-γ的激动剂吡咯列酮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PPAR-γ的激动剂吡咯列酮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盐酸吡咯列酮与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观察了不同时间对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吡咯列酮对肝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吡咯列酮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在高浓度组(20μM以上),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24~120h)随着作用时间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结论 PPAR-γ的激动剂吡咯列酮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并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

    作者:丁斌;谢勇;孙辉;黄德强;罗凌玉;陈江;何星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注射器对结核病人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注射器对结核病人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196例结核病患者,每位患者同时应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实验组)与专用结核菌素试验的1ml玻璃注射器(对照组),由同一主管护师分别在患者双前臂内侧中央皮肤无瘢痕的部位用同一支BCG-PPD制品皮内注射0.1ml(含5Iu)试验.结果 对照组及观察组BCG-PPD试验结果,平均反应直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一次性1ml无菌注射器可以替代结素试验用的蓝芯针管.

    作者:胡晓英;范秀球;刘水兰;雷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18例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体会.方法 在鼻内镜下对18例(21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经鼻腔用神经外科的银夹或双极电凝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结果 18例(21眼)均取得良好效果,泪道冲洗通畅,有效率达100%.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视野清晰、损伤小、出血少、免除面部切口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符合微创手术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勇;王志高;邓圣学;郑沛琪;解忠祥;郭小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第二产程剖宫产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近4年来68例急诊头位第二产程剖宫产孕妇作为研究组,同期68例急诊非第二产程剖宫产的初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指征、剖宫产相关因素及母婴并发症之间的差异,并比较第二产程延长时间对母婴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第二产程组)胎头位置异常是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并且研究组羊水粪染率高,胎儿相对较大,新生儿窒息率高,随着第二产程时间的延长,母婴并发症增加,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危害大,有必要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率,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并发症.

    作者:李玉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经食管心室起搏术抢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67岁.因头晕、心悸、胸闷3d,反复抽搐4次于2006年3月13日8:30急诊入院.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心悸、胸闷等不适,活动后上述症状加剧,平卧及休息缓解;3d前家人发现其猝然倒地,神志不清,眼球上窜,四肢抽搐,小便失禁,持续1~2min自行缓解,未行任何诊治,上述症状未改善.类似发作共4次,故来本院就治.

    作者:胡林骅;方菊英;余运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8月~2005年8月在我院分娩具有高危因素的产妇280例,其中使用米索前列醇142例,缩宫素138例,对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24h的出血量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产后出血2h出血量米索组比缩宫素组明显减少(P<0.01),产后2~24h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对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林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 总结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护理经验.方法 对老年痴呆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用药护理等针对性护理.结果 30例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精心针对性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过程,延长预期寿命.

    作者:刘美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视网膜脱离术后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而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正确的护理措施直接影响手术预后.疼痛是术后观察和护理的主要内容.为了解视网膜脱离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缓解术后疼痛的措施,提高患者舒适程度,我们于2004年月1月~2005年月12月,对35例视网膜脱离手术病人进行疼痛观察,分析疼痛原因和评估疼痛程度,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缓解疼痛,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钟慧芬;董兰聪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集2144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TCT技术,诊断按TBS标准.将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以上病变均列为阳性病例,并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 检出阳性病例225例,占总数10.49%.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140例,占6.53%,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62例,占2.89%,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19例,占0.89%,子宫颈癌(Cancer,CA)4例,占0.19%.并对225例细胞阳性病例均在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结论 TCT技术和TBS诊断系统能准确、迅速、全面地反映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以及细菌、病毒和其它病原体的感染情况,结合病理活检可显著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率.

    作者:康东平;阮建波;冯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子宫内膜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子宫内膜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子宫内膜疾病,通过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观察,并经刮宫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子宫内膜增生19例,子宫内膜息肉1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9例,子宫内膜癌4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许莉华;方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小骨窗开颅+碎吸治疗颅内血肿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外科治疗的微侵袭手术方式的价值.方法 根据颅脑CT简易定位、小骨窗开颅,并运用碎吸仪清除血肿.结果 按GOS评分,良好24例,轻残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 该手术方法是一种能在直视下快速、简单、微创、有效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谢冬根;黄文锦;童威;张翼鸿;刘桂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虚拟模拟技术在肿瘤临床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虚拟模拟技术在肿瘤临床放疗中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350例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面罩固定后进行CT扫描,图像传输至CT模拟工作站,勾画靶区和危险器官,根据三维重建的靶区和危险器官的位置、大小和空间关系,设置照射野.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利用CT虚拟定位技术顺利模拟定位,94%等中心误差在3mm范围内.结论 虚拟模拟技术可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当肿瘤位于胸部以外的部位常规透视无法显示时意义更大.

    作者:李金高;龚晓昌;敖帆;邬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疗效.方法 应用腹腔镜后腹腔入路治疗肾囊肿.结果 肾囊肿去顶术16例全部成功,术中失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结论 后腹腔镜是治疗肾囊肿方法中的佳选择,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殷乾清;刘峰;朱大明;林志铭;肖维荃;周鸿益;巫琪;刘雪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