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利远;仇艳华;郭建荣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产程时间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无分娩镇痛禁忌症的初产妇,采取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不予镇痛,研究组60例使用小剂量耐乐品加芬太尼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结果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差别无显著性,而在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剖宫产率,缩短第一、第二产程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镇痛分娩效果确切,解除了产妇剧烈的产痛,且不增加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的窒息率.
作者:王安荣;都三萍;刘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其组织病理学比较复杂.临床上,主要依据肿瘤的部位、大小、质地、生长、侵犯程度等来初步判断,病理确诊,尚缺少早期判断肿瘤性质和估价预后的指标.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跃发展,人们对涎腺肿瘤的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涎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到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并需多种生长因子的共同参与.p53基因的突变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深入研究p53基因突变对了解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蔚;陈林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创伤性湿肺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112例创伤性湿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大部分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创伤性湿肺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胸部损伤,只要及早作出诊断,及时治疗,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周柏涛;徐小华;秦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p53和Bcl-2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低度恶性、高度恶性伴低度恶性以及高度恶性肿瘤组织中Bcl-2阳性率分别为79.4%、57.1%、40.9%,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阳性率31.4%,高度恶性组p53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53和Bcl-2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MALT的恶性度从低到高的转化中,p53和Bcl-2基因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黄晖;黄传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涉外护理经验.方法系统分析本人近年亲自参与的多例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外籍患者对本院护理均较满意.结论良好的涉外护理,可拓展医院的业务范围,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作者:张谦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lymphocyte,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在肾移植诊断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和抗排斥疗效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动态测定AR(n=7)、肾功能延迟恢复(n=8)、近期肾功能正常(n=27)、长期肾功能稳定(n=25)组共67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和AR的关系.结果肾移植术后患者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强度依次为AR组、肾功能延迟恢复组、近期肾功能正常组、长期肾功能稳定组,AR组与其它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升高时间比临床上出现AR的症状早3d左右,随着AR的逆转,其表达也逐渐降至原有基础水平.结论定量RT-PCR测定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可以是一种无创的、较敏感的早期诊断肾移植AR的发生,并可预测抗排斥反应治疗效果.
作者:常江平;王风;吴锋;史明;张新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特重度烧伤合并ARDS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7例病人在我科行机械通气治疗及相应的监护.结果7例95%烧伤面积的病人均在7~13d成功脱离呼吸机,安全转回烧伤科.结论特重度烧伤合并ARDS的病人早期使用呼吸机并做好相应的监护可以大限度挽救病人的生命.
作者:傅莹;俞继芳;林碎钗;孔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薄层色谱法在西咪替丁片鉴别中的运用.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西咪替丁.结果该法能快速准确鉴别西米替丁.结论薄层色谱法对西咪替丁不仅能用于鉴别定性分析,还可用于纯度检查.
作者:黄敏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血清甘胆酸(CG)、胆红素(TBIL、DBIL)及转氨酶(AST、ALT)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ICP晚期妊娠60例,正常晚期妊娠25例,测定母体血清CG、TBIL、DBIL、AST、ALT及围生儿出生即刻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值(pH值、血氧分压PO2、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CG、TBIL、DBIL、AST、ALT显著升高的ICP产妇,其围生儿出生即刻脐动脉血pH值、PO2均显著降低,而PCO2升高.结论ICP围生儿的预后与母体血清CG、TBIL、DBIL、AST、ALT的变化相关,其相关程度依次为CG、DBIL、ALT、TBIL、AST.
作者:刘淮;黄金阳;张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如何以教学评估的标准搞好外科学总论的教学工作.方法通过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结果学生对临床和实验室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学习效果满意.临床技能考核全部通过,理论考核及格率达90%以上.结论以教学评估为标准,优化改革外总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张志宏;郭光华;孙翔;刘正人;曾尚干;曾锦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56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分析,提高诊断水平,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56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CT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并按Goto分型.结果56例中有高血压者36例(64.28%),有智力障碍者45例(80.36%),56例(100%)CT表现为脑室周围低密度.GotoⅠ型20例(35.7%)Ⅱ型30例(53.77%)Ⅲ型6例(10.7%).结论SAE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脑组织损害达到一定容积才发生痴呆,SAE特征的CT表现为脑室周围低密度.
作者:马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T型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1例均采用T型钢板固定,其中骨缺损较严重者同时植骨.结果平均随访13.8个月,远期疗效优良者19例,优良率9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尽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尽早功能锻炼.
作者:吴煜;廖志坚;赵立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非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非高脂血症的慢性肾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降之片(辛伐他汀)口服,每日1次,每次20mg,连续治疗3月.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中尿白蛋白明显下降(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使非高脂血症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减少,具有非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李若福;王成燎;刘丰;林宝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1例缺血性肠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66.6%),且大多数(80.9%)伴有可能相关的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硬化及腹部手术史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剧烈的腹痛(100%)、便血(57.1%)(潜血试验100%)、腹泻腹胀等.结肠镜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溃疡.B超可见肠壁增厚,彩色多普勒可直接显示肠系膜血管的情况、血流量.结论老年人剧烈腹痛后便血是缺血性肠炎的临床特征,结肠镜、B超、肠系膜血管造影等是比较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刘德萍;邱波;董晓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脏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对1993~2004年间收治的20例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能在首诊时明确诊断,1例手术中确诊,1例在住院治疗21d才出现症状.所有的病例确诊后均行脾切除术,其中6例行自体脾移植术.结论早期诊治可以降低并发症,避免死亡病例.
作者:袁德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术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冠脉搭桥术中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20例冠脉搭桥手术病人,全身麻醉后肝素化前采血,将血红蛋白稀释到100~90/L,同时经外周静脉输入等量6%羟乙基淀粉,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在稀释前后各时点监测血液动力学、氧代谢等参数.结果血液稀释后,心脏指数(CI)和每搏指数(SI)维持稳定,氧输送量(DQ2)降低(P<0.01),但仍高于临界氧输送值.结论在吸入高浓度氧的情况下,中度血液稀释无明显的心血管代偿反应,不引起氧输送不足.
作者:任利远;仇艳华;郭建荣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O139霍乱特别是重型O139霍乱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我县出现的O139霍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随访观察.结果9例O139霍乱患者中,重型3例,轻型6例,重型3例中2例合并肾功能损害,2例出现心肌损害,死亡1例.治疗以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紊乱为主,结合病原学治疗.结论由于我国对外交往频繁,应警惕O139型霍乱在我国大流行;O139型虽然病势凶险,但只要发现及时,早期诊断,早期恰当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姚新文;宋润华;刘勇;王云华;张献华;李晓东;袁友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观察罗红霉加小剂量茶碱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d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90例CVA患者,男38例,女52例,年龄14~68岁,平均(40±6)岁.1.2诊断标准:(1)咳嗽2个月以上,多呈发作性,以夜间或凌晨多见;(2)胸部无阳性体征,X线检查无异常,肺功能正常;(3)临床无感染征象或抗生素和止咳药物无效,支气管扩张剂或皮质激素有效,并于停药后短期内复发;(4)支气管激发试验呈阳性或昼夜呼气峰流速值波动率≥20%;(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慢性咳嗽.
作者:杨保松;抑金德;徐可钧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彭泽县急性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控制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2004年彭泽县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年共报告传染病6745例,年均发病率为246.47/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淋病、麻疹.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0.99/10万,居各类传染病的首位;肺结核共发病3166例,占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数的95.62%.结论本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1997~2004年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势头.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麻疹等传染病是本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姚直垠;李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帕罗西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0例和38例,分别在第4周、8周和第12周以Hamilton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等为评定工具.结果帕罗西汀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帕罗西汀不仅抗抑郁疗效显著,而且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作者:陈婷;李竞;韩漫夫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