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宏;郭光华;孙翔;刘正人;曾尚干;曾锦生
目的研究术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冠脉搭桥术中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20例冠脉搭桥手术病人,全身麻醉后肝素化前采血,将血红蛋白稀释到100~90/L,同时经外周静脉输入等量6%羟乙基淀粉,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在稀释前后各时点监测血液动力学、氧代谢等参数.结果血液稀释后,心脏指数(CI)和每搏指数(SI)维持稳定,氧输送量(DQ2)降低(P<0.01),但仍高于临界氧输送值.结论在吸入高浓度氧的情况下,中度血液稀释无明显的心血管代偿反应,不引起氧输送不足.
作者:任利远;仇艳华;郭建荣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如何以教学评估的标准搞好外科学总论的教学工作.方法通过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结果学生对临床和实验室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学习效果满意.临床技能考核全部通过,理论考核及格率达90%以上.结论以教学评估为标准,优化改革外总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张志宏;郭光华;孙翔;刘正人;曾尚干;曾锦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非脱垂、良性病变的子宫施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从2004年10月~2005年1月,对妇科良性疾病需行子宫次全切除的4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结果46例手术全部成功,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论非脱垂、良性子宫病变的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腰椎旁或骶管注射结合整脊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组1采用腰椎旁或骶管注射结合整脊推拿治疗;组2采用腰椎旁或骶管注射治疗;组3采用整脊推拿治疗.比较3组病例在治疗后1d、1个疗程3周后及6个月后的结果.结果3组病例在治疗后1d、1个疗程3周后的临床疗效及6个月后的追踪结果显示:组1和组2较组3见效快、疗效高,但组1较组2疗效高且稳定,对伴有小关节紊乱者尤为明显.结论腰椎旁或骶管注射结合整脊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见效快、疗效高且稳定的优点.
作者:颜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特重度烧伤合并ARDS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7例病人在我科行机械通气治疗及相应的监护.结果7例95%烧伤面积的病人均在7~13d成功脱离呼吸机,安全转回烧伤科.结论特重度烧伤合并ARDS的病人早期使用呼吸机并做好相应的监护可以大限度挽救病人的生命.
作者:傅莹;俞继芳;林碎钗;孔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北京降压0号的降压作用及对谷/峰比值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Ⅰ、Ⅱ级高血压患者64例,服用北京降压0号1片,观察(1)24h平均SBP及DBP;(2)日间平均SBP及DBP;(3)夜间SBP及DBP;(4)谷/峰比值.结果64例患者中显效41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1%.结论北京降压0号服用方便,血压控制平稳持久,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降压药物.
作者:金一飞;沈炳权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凝血酶原时间(PT),谷氨酰转肽酶(GGT)与载脂蛋白A1(ApoA1)组成的PGA指数的关系.方法151例慢性肝炎患者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并按肝组织纤维化分级分为So-S4组,按炎症活动度分为G1-G4组,用凝血仪测定PT,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GGT与ApoA1,并比较各组患者此3项指标的积分之和(PGA指数)的差异.结果PGA指数的变化在反映慢性肝炎的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方面具有一致性.结论PGA指数是反映慢性肝炎患者肝内炎症活动度,尤其是纤维化程度方面的观测指标,具有较佳的敏感特异性.
作者:杜桂如;胡俊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创伤性湿肺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112例创伤性湿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大部分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创伤性湿肺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胸部损伤,只要及早作出诊断,及时治疗,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周柏涛;徐小华;秦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涉外护理经验.方法系统分析本人近年亲自参与的多例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外籍患者对本院护理均较满意.结论良好的涉外护理,可拓展医院的业务范围,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作者:张谦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联合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23例病人用十二指肠镜先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后先行经内窥镜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碎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LC手术成功率95.6%,2例出现急性胰腺炎,术后复查B超无结石残留,平均住院6.5d.结论联合应用LC、ERC和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经过细心的护理和精心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王淑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lymphocyte,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在肾移植诊断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和抗排斥疗效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动态测定AR(n=7)、肾功能延迟恢复(n=8)、近期肾功能正常(n=27)、长期肾功能稳定(n=25)组共67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和AR的关系.结果肾移植术后患者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强度依次为AR组、肾功能延迟恢复组、近期肾功能正常组、长期肾功能稳定组,AR组与其它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升高时间比临床上出现AR的症状早3d左右,随着AR的逆转,其表达也逐渐降至原有基础水平.结论定量RT-PCR测定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可以是一种无创的、较敏感的早期诊断肾移植AR的发生,并可预测抗排斥反应治疗效果.
作者:常江平;王风;吴锋;史明;张新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4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CT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梗死以眩晕起病者91%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仅部分有脑干体征.结论脑干梗死之眩晕与其它疾病引起的眩晕有明显不同,若继发意识障碍者,应高度怀疑脑干梗死.
作者:师庆璋;史建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O139霍乱特别是重型O139霍乱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我县出现的O139霍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随访观察.结果9例O139霍乱患者中,重型3例,轻型6例,重型3例中2例合并肾功能损害,2例出现心肌损害,死亡1例.治疗以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紊乱为主,结合病原学治疗.结论由于我国对外交往频繁,应警惕O139型霍乱在我国大流行;O139型虽然病势凶险,但只要发现及时,早期诊断,早期恰当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姚新文;宋润华;刘勇;王云华;张献华;李晓东;袁友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非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非高脂血症的慢性肾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降之片(辛伐他汀)口服,每日1次,每次20mg,连续治疗3月.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中尿白蛋白明显下降(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使非高脂血症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减少,具有非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李若福;王成燎;刘丰;林宝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1例缺血性肠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66.6%),且大多数(80.9%)伴有可能相关的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硬化及腹部手术史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剧烈的腹痛(100%)、便血(57.1%)(潜血试验100%)、腹泻腹胀等.结肠镜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溃疡.B超可见肠壁增厚,彩色多普勒可直接显示肠系膜血管的情况、血流量.结论老年人剧烈腹痛后便血是缺血性肠炎的临床特征,结肠镜、B超、肠系膜血管造影等是比较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刘德萍;邱波;董晓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T型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1例均采用T型钢板固定,其中骨缺损较严重者同时植骨.结果平均随访13.8个月,远期疗效优良者19例,优良率9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尽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尽早功能锻炼.
作者:吴煜;廖志坚;赵立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56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分析,提高诊断水平,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56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CT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并按Goto分型.结果56例中有高血压者36例(64.28%),有智力障碍者45例(80.36%),56例(100%)CT表现为脑室周围低密度.GotoⅠ型20例(35.7%)Ⅱ型30例(53.77%)Ⅲ型6例(10.7%).结论SAE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脑组织损害达到一定容积才发生痴呆,SAE特征的CT表现为脑室周围低密度.
作者:马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脏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对1993~2004年间收治的20例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能在首诊时明确诊断,1例手术中确诊,1例在住院治疗21d才出现症状.所有的病例确诊后均行脾切除术,其中6例行自体脾移植术.结论早期诊治可以降低并发症,避免死亡病例.
作者:袁德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血清甘胆酸(CG)、胆红素(TBIL、DBIL)及转氨酶(AST、ALT)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ICP晚期妊娠60例,正常晚期妊娠25例,测定母体血清CG、TBIL、DBIL、AST、ALT及围生儿出生即刻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值(pH值、血氧分压PO2、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CG、TBIL、DBIL、AST、ALT显著升高的ICP产妇,其围生儿出生即刻脐动脉血pH值、PO2均显著降低,而PCO2升高.结论ICP围生儿的预后与母体血清CG、TBIL、DBIL、AST、ALT的变化相关,其相关程度依次为CG、DBIL、ALT、TBIL、AST.
作者:刘淮;黄金阳;张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动力紊乱性疾病,以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张力增高,食管体部正常蠕动消失及LES在吞咽时松弛障碍为特征.其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餐后反食,胸骨后不适或疼痛,可伴有体重减轻,反复肺部感染等.本病的诊断方法有X线检查、内镜检查、食管测压等.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扩张治疗、内镜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外科手术治疗等.本文将近年来有关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钟名荣;朱萱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