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窥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道结石的护理体会

王淑军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内镜括约肌切开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摘要:目的总结联合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23例病人用十二指肠镜先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后先行经内窥镜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碎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LC手术成功率95.6%,2例出现急性胰腺炎,术后复查B超无结石残留,平均住院6.5d.结论联合应用LC、ERC和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经过细心的护理和精心治疗,效果良好.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以教学评估为标准进行外科学总论教学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索如何以教学评估的标准搞好外科学总论的教学工作.方法通过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结果学生对临床和实验室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学习效果满意.临床技能考核全部通过,理论考核及格率达90%以上.结论以教学评估为标准,优化改革外总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张志宏;郭光华;孙翔;刘正人;曾尚干;曾锦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A型的CT诊断(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A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ⅡA,MENⅡA)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MENⅡA 3例CT扫描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有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s,MTC)合并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颈部CT平扫表现为单侧或两侧甲状腺多发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肿块,部分边界不清,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2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腹部CT平扫表现为两侧肾上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包膜完整,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或钙化.3例均无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结论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A型的颈部、腹部CT表现有特征性,CT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慧彬;朱海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p53基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涎腺肿瘤的研究进展

    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其组织病理学比较复杂.临床上,主要依据肿瘤的部位、大小、质地、生长、侵犯程度等来初步判断,病理确诊,尚缺少早期判断肿瘤性质和估价预后的指标.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跃发展,人们对涎腺肿瘤的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涎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到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并需多种生长因子的共同参与.p53基因的突变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深入研究p53基因突变对了解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蔚;陈林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46例分析

    目的探讨对非脱垂、良性病变的子宫施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从2004年10月~2005年1月,对妇科良性疾病需行子宫次全切除的4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结果46例手术全部成功,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论非脱垂、良性子宫病变的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慢性病毒性肝炎PGA指数变化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凝血酶原时间(PT),谷氨酰转肽酶(GGT)与载脂蛋白A1(ApoA1)组成的PGA指数的关系.方法151例慢性肝炎患者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并按肝组织纤维化分级分为So-S4组,按炎症活动度分为G1-G4组,用凝血仪测定PT,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GGT与ApoA1,并比较各组患者此3项指标的积分之和(PGA指数)的差异.结果PGA指数的变化在反映慢性肝炎的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方面具有一致性.结论PGA指数是反映慢性肝炎患者肝内炎症活动度,尤其是纤维化程度方面的观测指标,具有较佳的敏感特异性.

    作者:杜桂如;胡俊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内窥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道结石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联合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23例病人用十二指肠镜先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后先行经内窥镜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碎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LC手术成功率95.6%,2例出现急性胰腺炎,术后复查B超无结石残留,平均住院6.5d.结论联合应用LC、ERC和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经过细心的护理和精心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王淑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浅谈涉外护理的体会

    目的总结涉外护理经验.方法系统分析本人近年亲自参与的多例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外籍患者对本院护理均较满意.结论良好的涉外护理,可拓展医院的业务范围,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作者:张谦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罗红霉素加小剂量茶碱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观察

    观察罗红霉加小剂量茶碱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d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90例CVA患者,男38例,女52例,年龄14~68岁,平均(40±6)岁.1.2诊断标准:(1)咳嗽2个月以上,多呈发作性,以夜间或凌晨多见;(2)胸部无阳性体征,X线检查无异常,肺功能正常;(3)临床无感染征象或抗生素和止咳药物无效,支气管扩张剂或皮质激素有效,并于停药后短期内复发;(4)支气管激发试验呈阳性或昼夜呼气峰流速值波动率≥20%;(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慢性咳嗽.

    作者:杨保松;抑金德;徐可钧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8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体位适应训练和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加强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结果本组38例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大幅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缩短了卧床时间,减少了病人住院费用.

    作者:周桂香;汤满桔;黄慧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体外循环肺损害的炎性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肺组织损伤的相关炎性因素.方法随机选取非CPB全麻开胸手术病人为对照组(n=10)和常规CPB手术病人为研究组(n=20),研究组、对照组在手术切皮前、术中1h、术后1h采桡动脉血测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interleukin-6(IL-6)、interleukin-8(IL-8)、superoxide.dismutase(SOD)值,研究组还在建立CPB、主动脉开放后15min、30min还分别采左、右心房血测定中性粒细胞数量.取对照组2例、研究组5例病人少量肺组织行病理活检.结果研究组TNF-α、IL-6、IL-8、SOD术中1h,术后1h测值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同时点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动脉阻断开放后30minCPB手术研究组右心房血中性粒细胞数值明显高于左心房值(P<0.05),肺组织活检研究组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中肺损害相关炎性因素显著升高,亦是造成肺损害的重要因素.

    作者:喻东亮;詹锋;周琼;徐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薄层色谱法在西咪替丁片鉴别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薄层色谱法在西咪替丁片鉴别中的运用.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西咪替丁.结果该法能快速准确鉴别西米替丁.结论薄层色谱法对西咪替丁不仅能用于鉴别定性分析,还可用于纯度检查.

    作者:黄敏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生长激素加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加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术后颅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1例):术后第2d开始肠内营养(EN)支持,同时每天联合应用GH,连用1周;对照组术后第2d开始胃肠外营养(TPN)支持.观察两组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心脏并发症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心脏并发症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心脏并发症和电解质紊乱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激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还可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沈其猷;杨宇;黄启锐;黄育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外伤性脾破裂20例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脏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对1993~2004年间收治的20例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能在首诊时明确诊断,1例手术中确诊,1例在住院治疗21d才出现症状.所有的病例确诊后均行脾切除术,其中6例行自体脾移植术.结论早期诊治可以降低并发症,避免死亡病例.

    作者:袁德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北京降压0号的降压疗效和对谷/峰比值的影响

    目的探讨北京降压0号的降压作用及对谷/峰比值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Ⅰ、Ⅱ级高血压患者64例,服用北京降压0号1片,观察(1)24h平均SBP及DBP;(2)日间平均SBP及DBP;(3)夜间SBP及DBP;(4)谷/峰比值.结果64例患者中显效41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1%.结论北京降压0号服用方便,血压控制平稳持久,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降压药物.

    作者:金一飞;沈炳权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贲门失弛缓症诊治研究进展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动力紊乱性疾病,以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张力增高,食管体部正常蠕动消失及LES在吞咽时松弛障碍为特征.其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餐后反食,胸骨后不适或疼痛,可伴有体重减轻,反复肺部感染等.本病的诊断方法有X线检查、内镜检查、食管测压等.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扩张治疗、内镜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外科手术治疗等.本文将近年来有关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钟名荣;朱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肝功能指标与新生儿出生即刻血气分析值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血清甘胆酸(CG)、胆红素(TBIL、DBIL)及转氨酶(AST、ALT)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ICP晚期妊娠60例,正常晚期妊娠25例,测定母体血清CG、TBIL、DBIL、AST、ALT及围生儿出生即刻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值(pH值、血氧分压PO2、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CG、TBIL、DBIL、AST、ALT显著升高的ICP产妇,其围生儿出生即刻脐动脉血pH值、PO2均显著降低,而PCO2升高.结论ICP围生儿的预后与母体血清CG、TBIL、DBIL、AST、ALT的变化相关,其相关程度依次为CG、DBIL、ALT、TBIL、AST.

    作者:刘淮;黄金阳;张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辛伐他汀对非高脂血症慢性肾炎病人尿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非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非高脂血症的慢性肾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降之片(辛伐他汀)口服,每日1次,每次20mg,连续治疗3月.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中尿白蛋白明显下降(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使非高脂血症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减少,具有非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李若福;王成燎;刘丰;林宝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早期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帕罗西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0例和38例,分别在第4周、8周和第12周以Hamilton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等为评定工具.结果帕罗西汀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帕罗西汀不仅抗抑郁疗效显著,而且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作者:陈婷;李竞;韩漫夫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O139霍乱9例分析

    目的探讨O139霍乱特别是重型O139霍乱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我县出现的O139霍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随访观察.结果9例O139霍乱患者中,重型3例,轻型6例,重型3例中2例合并肾功能损害,2例出现心肌损害,死亡1例.治疗以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紊乱为主,结合病原学治疗.结论由于我国对外交往频繁,应警惕O139型霍乱在我国大流行;O139型虽然病势凶险,但只要发现及时,早期诊断,早期恰当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姚新文;宋润华;刘勇;王云华;张献华;李晓东;袁友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在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术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冠脉搭桥术中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20例冠脉搭桥手术病人,全身麻醉后肝素化前采血,将血红蛋白稀释到100~90/L,同时经外周静脉输入等量6%羟乙基淀粉,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在稀释前后各时点监测血液动力学、氧代谢等参数.结果血液稀释后,心脏指数(CI)和每搏指数(SI)维持稳定,氧输送量(DQ2)降低(P<0.01),但仍高于临界氧输送值.结论在吸入高浓度氧的情况下,中度血液稀释无明显的心血管代偿反应,不引起氧输送不足.

    作者:任利远;仇艳华;郭建荣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