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在基层医院外科重症病人应用体会

黄文峰;胡自苗;谈定武;许湘萍;胡侃;聂剑

关键词:完全胃肠外营养, 基层医院, 外科重症病人, 成功实施, 治疗, 单位, 安全
摘要:自1968年Drdrick等首先成功实施TPN以后,如何能在较简单而安全的条件下有效地进行TPN治疗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条件,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及简化,收到良好效果.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喷射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72例

    高频喷射通通气(HFJV)用于临床至今有10余年历史,对这种新的通气方法已有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在治疗小儿呼吸衰竭方面取得了满意成效,现将我院儿科1996年以来应用HFJV治疗7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翔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胎膜早破136例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为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难产及感染密切相关.为探讨胎膜早破对母婴影响,现将我院136例胎膜早破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药物性全身剥脱性皮炎误诊1例分析

    药物反应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随着药物新品种的不断增加,药物反应的类型和表现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于临床症状的复杂多样性,极易被误诊.现就一药物所致全身剥脱性皮炎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梁必峻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在基层医院外科重症病人应用体会

    自1968年Drdrick等首先成功实施TPN以后,如何能在较简单而安全的条件下有效地进行TPN治疗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条件,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及简化,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黄文峰;胡自苗;谈定武;许湘萍;胡侃;聂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思密达、云南白药、锡类散加激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附38例资料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UC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大肠镜检查,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均列为本组治疗对象:粘膜弥慢性充血水肿,散在性红斑,呈颗粒状粗糙改变;粘膜糜烂有多发性浅表溃疡,其溃疡呈针尖状或斑块状,表现附有血性浓性分泌物,正常血管纹理消失或模糊,脆性增加;慢性病例有粘膜桥及假性息肉形成等,在结合临床做出诊断.

    作者:梅琴娜;吕文;张啸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髋关节后脱位和骨折脱位的治疗

    我院自1997~2003年收治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骨折2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管伟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眼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前许多眼病被认为与遗传物质异常有关,因而应用基因治疗技术以从根本上治疗这些眼病的研究被广泛展开,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简介.

    作者:易敬林;钟文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粘附分子与急性肺损伤

    1粘附分子概述细胞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重要活性物质,它在维护正常组织的稳定、介导炎症细胞的迁移、血栓的形成以及肿瘤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包括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作者:季宪飞;黄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人胎儿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及其计数

    目的揭示人胎儿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及其数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62例10~38周人胎儿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分布并对其进行计数;结果绝大部分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在上皮细胞基底部,位于上皮细胞核下方,只有少数位于或超过上皮细胞核水平;上皮内淋巴细胞计数随胚胎发育而逐渐增多,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其数量逐渐减少.在35-38周胎龄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每100个绒毛上皮细胞范围内淋巴细胞的平均值分别达10.6、9.3和8.9; 结论绝大多数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在上皮细胞核下方,其数量随胚胎发育而逐渐增多,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其数量逐渐减少.

    作者:邓峰;朱清仙;黎静;高摄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婴幼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48例临床分析

    探讨婴幼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病因、临床表现、药敏特点,笔者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48例婴幼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石立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护理分工运作在产科模式病房的应用

    我院产科床位周转快,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为此尝试了几种方式的排班,后认为专科护士和技术护士分开排班的方法处理,这既有利于专科护士运用护理程序为产妇服务,又保证了技术护士能及时为产妇进行治疗,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肖红;杨建英;柳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农村防疫工作体制改革探索评价

    我省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的防疫工作面临较大困境,乡镇卫生院大部分效益差,个别的甚至面临倒闭,由于防疫人员的报酬与医院效益紧密相连,导致相当一部分防疫人员因报酬低甚或无报酬而没有工作积极性,严重地影响了防疫工作.

    作者:王东海;涂秋风;郭世成;万学渊;何伟;邹秋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探讨

    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由于病变部位及手术操作的要求,对体外循环方法及心肌保护有其特殊要求,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2002年5月至12月对5例升主动脉夹层动瘤病人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就体外循环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余翠莲;万于华;吴起才;陈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脑干肿瘤误诊为多发性硬化2例报告

    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与脑干肿瘤非常相似,两者常常误诊,笔者现将我院临床误诊的脑干肿瘤2例报告如下:

    作者:胡建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为探讨教育管理在支气管哮喘规范性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对既往治疗过的7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管理组)为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教育管理,在他们的指导下正确使用GINA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的哮喘患者.

    作者:潘永平;胡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糖尿病白内障围手术期的血糖监测及护理

    在眼科白内障手术中,糖尿病性白内障占很大比率,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病史长,同时继发有大量的内科并发症,术后易发生前房出血、感染、切口愈合延迟及葡萄膜反应,因此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做好血糖监测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收治的78例糖尿病白内障围手术期进行的血糖监测和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吴慧;张莉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硬脊膜外脓肿7例临床分析

    硬脊膜外脓肿较为少见,系神经外科少见急症之一,此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如及时治疗多可治愈.但如延误病情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使脊髓受压而致完全性截瘫,以至死亡.故临床一旦确诊即应紧急手术.我们从1990~2000年共收治7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化文;祝新根;张铭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肿瘤和白血病1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的疗效.方法8例恶性肿瘤和4例白血病经术前减瘤治疗或巩固强化后,采用联合化疗为预处理进行自体骨髓移植.结果12例病人采髓量为520~1000ml,采集骨髓有核细胞数为(0.11-2.07)×108/kg,回输骨髓活细胞率为61%~99%.除1例患者造血延迟恢复外,所有患者均移植成功,无移植相关死亡.平均住舱时间为30d,出舱时恶性肿瘤和白血病均达完全缓解.移植后12例中近期复发3例,远期复发2例,2例实体瘤和1例白血病分别于移植后8、14个月和15个月并发其他恶性肿瘤或血液病.复发率为42%,总生存率30%(生存期平均为7.5±5.1年).结论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的近期疗效较好,但复发率较高,且应警惕移植后并发第二肿瘤的危险.

    作者:余钢成;吴钟山;赵赛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巨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仅次于胶质瘤的发病率.随着放射影像及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其诊断的正确性,治疗效果日益提高,但因该类肿瘤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故症状常可发现较晚,肿瘤巨大的治疗并不少见.作者对1998年1月至2002年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36例巨大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巨大脑膜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法及手术入路.

    作者:周何强;徐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透治疗重症氟乙酰胺中毒14例

    氟乙酰胺,进入体内后脱胺形成氟乙酸,与三磷酸腺苷及辅酶A起作用,形成氟乙酸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作用,形成氟柠檬酸,可抑制乌头酸酶,使三羧酸循环中断,柠檬酸积聚,丙酮酸代谢受阻,影响正常的氧化磷酸化过程,终造成神经系统和心肌的损害[1].我院自1992年1月~2002年4月收治重症氟乙酰胺中毒患者14例,在基础内科治疗的同时,予血液灌流(HPA)救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怡;万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