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弓根钉棒系统在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

高志增;舒勇;韩智敏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胸腰椎, 骨折, 复位
摘要:目的评价Dick、R-F、C-D的骨折复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胸腰段骨折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的X线资料,其中男89例,平均年龄32.4岁;女46例,平均年龄35.1岁.采用椎弓根钉棒技术固定包括:Dick59例,R-f67例,C-D9例. 结果有完整X线资料的95例,其中Dick4l例,R-F47例,C-D7例,骨折复位率分别为83.4%、87.3%、85.5%. 结论Dick、R-F、C-D均为有效的胸腰段骨折复位固定器械.要求体位复位与器械复位相结合.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的认识

    冠状动脉造影已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规检查手段,但在我省目前只有几家省级医院能常规开展,根据我院所进行的冠脉造影体会,报道造影过程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并进行再认识.

    作者:程应樟;程晓曙;吴清华;吴延庆;胡建新;程开诚;李菊香;苏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附50例报告)

    心肌保护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关键,心脏不停跳正是出于这种理念,其机理是心脏不停跳直视手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使心脏得到持续的氧合血灌注的一种手术广泛,保持着较接近生理状态的有氧代谢,酸硷平衡和电解质代谢,故能避免由于阻断升主动脉,灌注高钾停跳液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产生,能有效的防止术后低心排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生,本组2例瓣膜置换病人EF 33~38%,心功能Ⅳ级,由于不停跳病变心肌没有遭到高K+,低温,停搏,定额等非生理性,避免了再灌注损伤,有效的防止已病变的心肌进一步损害,故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王勤;万于华;饶华庚;黄立;刘升;吴起才;李志平;陈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胃反位的胃镜检查特点及与胃扭转的鉴别

    我院1990年2月至2000年2月十年间行胃镜检查9248例次,其中发现胃反位7例.现将胃反位的胃镜检查特点小结如下:

    作者:金万新;杨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经阴道超声对早孕期胎停育的观察

    我们利用经阴道超声技术对96例早孕期间轻微腹痛,和/或阴道少量流血的女性的子宫进行观察,(异位妊娠者不包括在本组讨论病例之内).其中确诊胎停育68例,疑诊胎停育但经随诊观察而诊断胚胎存活者26例,超声不能明确诊断者2例.

    作者:易永忠;王文华;钟梅;于秀珍;李运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报导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14氢叶酸钙(CF)防治髓外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收集1998年7月至2001年6月处于完全缓解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住院病人42例,把他们在不同时期用不同剂量的HDMTX冲击治疗,剂量和时间为1998、1999、2000、2001年分别用HDMTX 1.0、2.0、2.0-3.0、3.0g/m2.次,全部病例均经诱导缓解、巩固后进入HDMTX+CF预防髓外白血病阶段,部分病例为维持期的强化治疗.本组42例共作194例次,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MTX毒副反应.结果追踪观察1998年至2001年上半年顺从治疗呈现持续缓解的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迹象,能正常生活或上学.本组毒副反应偶见肝功能转氨酶升高或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3.4%,程度轻微,均能坚持治疗.结论HDMTX 3.0g/m2.次防治本地区小儿急淋髓外白血病是能耐受的,效果良好.

    作者:李瑶芳;钟小红;李抬金;严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应用视觉诱发电位诊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诊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45例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DSM-IV)的ADHD患儿(年龄6.5~13岁)进行FVEP检查,观察其主动注意状态下波幅的变化,并与44例正常儿童对照.结果ADHD组FVFP NI-P2、P2-N2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FVEP与DSM-Ⅳ的诊断符合率93.33%.结论FVEP是一种客观有效的ADHD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蔡兰云;周末芝;李建华;黄瑞兰;胡淑珍;钟建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钙变化及临床意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较困难,病死率及伤残率较高,为探讨HIE患儿血钙变化规律,本文自1998年9月~1999年12月测定了72例HIE血钙值,并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晓敏;冯国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物理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康复理疗科的常见病之一,我们应用物理因子综合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徐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药物致痉挛性斜颈4例报告

    痉挛性斜颈为一种锥体外系疾病,是由颈肌阵发性的不自主收缩,引起头向一侧扭转或阵挛性倾斜.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症状性两类.药物不良反应是该病病因之一.本文报告4例痉挛性斜颈病因均系药物的不良反应所致,经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均获缓解,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晓慧;赵珉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结肠黑变病5例报告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国内报道较少,随着结肠镜检的普及,操作者的认识提高,其检出率有所增多.作者在1998~2000年共发现5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并发腺瘤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小勇;王伟红;刘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4种材料用于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比较

    楔状缺损是一种较常见的牙体硬组织疾病,传统用于充填的材料有银汞合金、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体粘固剂等,但由于这些材料本身存在的一些缺点,充填修复效果并不很好,而Dyract复合体材料综合了玻璃离子体粘固粉与复合树脂的性能优点,临床使用并追踪2年,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伟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甲状腺郎格罕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报告

    患者,女,35岁,因颈前区无痛性肿块2年余,于1999年12月11日入院.患者缘于2年前无明显原因发现颈前区一包块,无疼痛、畏寒、发热及不适现象.

    作者:温文;刘繁荣;况春景;涂小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甘油三脂血症与冠心病

    高胆固醇血症早已确认系冠心病(CHD)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浆甘油三脂(TG)浓度升高与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之间关系却一直是近年来的争论焦点.

    作者:汪玉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40例MRI表现与临床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ACMPDE)是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恢复,经过一段间歇期或假愈期(常为1~3周)又出现以急性痴呆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其发生率为9%左右.本文对自1996年至2000年底,确诊为急性一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40例病列进行分析,对其临床症状及MRI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

    作者:李桂平;许士明;董桂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疗效观察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广泛累及全身各系统,与糖尿病一些其他并发症密切相关.参麦注射液近年来临床广泛用于抗休克、抗心、脑、肝等重要脏器损伤,疗效可靠,屡有报道.我们试用其治疗2型糖尿病体性低血压39例患者,以探讨其疗效.

    作者:应素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

    胰瘘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一般为15~30%,一旦发生胰瘘,病死率高达50%[1].本文收集了我院自1995年12月至2000年12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45例,其中死亡1例,无胰瘘发生,手术效果满意.现将临床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邬林泉;傅华群;蒋筱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产时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探讨

    在头位分娩的过程中,胎头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小径线通过产道以枕前位而分娩.

    作者:黎秀琼;黄维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提高股动脉破裂晚期处理成功率

    我院1997年、1999年分别收治股动脉外伤性破裂再处理2例,报告如下:

    作者:叶祥燕;何红平;陈荣剑;林洪武;徐玉生;林荣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树突状细胞及其在白血病中的免疫治疗

    1973年Steinman和Cohn首次分离出一类与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功能不同的白细胞,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伪足样突起而得名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它能够直接刺激初始T细胞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产生,能够上调MHC分子及其刺激分子的表达[1].因此,它在DC介导的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以下就DC的生物学特征及在白血病的免疫治疗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肖希斌;袁利亚;陈国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三氯醋酸治疗女阴尖锐湿疣58例分析

    女阴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病变,近年来患者逐渐增多.我院在1年内门诊共治疗尖锐湿疣58例,其中49例用50%三氯醋酸治疗,经过6~10个月的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