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度胎盘早剥致DIC二例救治经验

胡春秀;陈亚琼;韩凌霄

关键词:胎盘早剥,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摘要:胎盘早剥为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往往起病急,进展凶险,重度胎盘早剥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产后出血三大并发症,如诊断处理不及时,极易危及母婴生命.
天津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终末期肾病患者抑郁状态与炎症及营养不良的关系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抑郁状态与炎症和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MSGAN)对63例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分别进行抑郁状态、炎症和营养不良的评估,同时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铁蛋白(SF)、肌酐(SCr)、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根据HAMD评分将患者分为2组,HAMD评分≥17分为抑郁组,HAMD评分<17分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炎症和营养不良的评估.结果:抑郁组28例(44.44%),hs-CRP、营养不良评分(M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Alb、PA、SF、H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而BUN、SCr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AMD评分与年龄、糖尿病、hs-CRP和MS值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Alb、PA、SF、Hb和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P<0.05),而与性别、透析时间、BUN、SCr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抑郁状态与炎症和营养不良密切相关,对于伴有hs-CRP增高的营养不良患者在排除潜在的躯体疾患后应重视对其抑郁状态的评估.

    作者:苏海华;姜埃利;魏芳;陈海燕;孙桂江;王立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根治性肾切除术联合应用α-干扰素治疗肾癌

    笔者从2004年1月-2005年6月为24例肾癌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应用α-干扰素治疗,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德;卢湧湧;成晟;许力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活体大鼠颅内压变化与颅骨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

    颅内压是神经外科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对许多疾病的诊断、处理都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1].

    作者:岳献芳;王立;周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变化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1].颈动脉超声是检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方法,可以判断动脉硬化的程度.

    作者:徐春荣;陈刚;王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研究61例急性胸痛<6 h的患者,分别测定IMA、肌钙蛋白(cTnⅠ)并记录心电图(ECG).ACS的诊断是由不知道IMA检测结果的心内科专家根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就诊当时及随后的心电图、心肌酶cTnI等结果作出.结果:IMA、ECG及cTnI对心肌缺血灵敏度分别为80%、43%及26%.IMA与cTnI结合灵敏度达89%,三者结合灵敏度达92%.结论:IMA联合常规检测方法,可提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能力.

    作者:倪隽;苏建友;鞠少卿;于小红;吴晓晖;王惠民;朱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吡格列酮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膜表达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单侧踝关节注射人工尿酸钠晶体制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于注射48 h后取关节滑膜,以RT-PCR法检测吡格列酮(20 mg·kg-1·d-1)口服给药对滑膜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细胞因子诱导中性粒细胞化学趋化因子(CINC,相当于人的白介素8)、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作用.结果:吡格列酮用药组滑膜表达TNF-α、CINC和IFN-γ显著低于对照组,抑制率分别为81.7%、90.9%、65.3%;IL-4表达高于对照组,增加率为340.0%;IFN-γ/IL-4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抑制率为92.6%.2组IL-1β和IL-1Ra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与抑制TNF-α和CINC的表达,并促使Th1/Th2平衡向Th2为优势转化有关.

    作者:黄火高;王兆君;张彦彬;施海燕;韩春光;刘永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低温体外循环对罗库溴铵持续输注速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温体外循环(CPB)对罗库溴铵持续输注速度的影响.方法:拟在CPB下手术的患者分为冠脉搭桥组13例和瓣膜置换组19例.四次成串刺激(TOF)用于评估神经肌肉阻滞的情况,两组均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T1大程度抑制时进行气管插管,当T1恢复至对照值的10%后,开始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维持肌松,设定初始速率为5μg/(kg·min),随时调整以维持T1于对照值的1%~10%.分别记录两组罗库溴铵诱导剂量起效时间,CPB前、中、后持续输注总用量和持续输注时间.结果:维持T1于对照值的1%~10%,患者CPB前、中、后罗库溴铵平均输注速度[μg/(kg·min)],冠脉搭桥组为5.91±0.78、1.69±0.48和4.08±0.99,瓣膜置换组为6.76±2.12、2.12±0.62和4.20±0.89.与CPB前比较,两组CPB中、后平均输注速度均降低(P<0.01).两组诱导剂量罗库溴铵起效时间,与标准值(1.5min)比较,均延长(P<0.01).结论:CPB低温强化了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心血管手术CPB低温时甚至CPB后,应减少罗库溴铵的用量,可以达到与CPB前常温时相同的肌松水平.心血管疾病可导致罗库溴铵起效延迟.

    作者:李红梅;薛玉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SARS康复人员肺纤维化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rv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又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纤维化是其健康后遗留下的主要病理变化.

    作者:苏彬;刘天盛;杨震;曹占良;杜海科;常爱华;王世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肠癌腹腔镜外科治疗50例临床观察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大肠癌由于存在肿瘤切除的彻底性、转移、复发、手术中转等问题尚存在较多争议.

    作者:陈钢;张培达;张锡鹏;秦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凝血及纤溶指标检测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

    创伤后出血、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肢体血流的再灌注障碍及血液的高凝状态,都是导致骨科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凯;王毅;白雪;杨雅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维生素C保护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的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主动脉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造模组(包括糖尿病组和维生素C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大鼠麻醉处死,分离主动脉,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主动脉内膜FN表达.结果: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血脂异常及主动脉病理形态改变.维生素C对血糖无影响,但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三酰甘油、胆固醇、LDL、HbA1c、G-LDL,升高HDL,且能降低主动脉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结论:维生素C无降糖作用,但可通过调节血脂,抑制主动脉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高华;胡建国;张卓;李剑欣;盛杰;刘锋;李强翔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特应性疾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支气管哮喘(asthma,AS)和变应性鼻炎(rhinitis,RH)都属于特应性疾病,这些疾病有强烈的家族遗传倾向,对变应原的敏感性高,机体接触变应原后诱导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TH细胞的发育.笔者测定了T细胞亚群变化,分析特应性疾病患者发病的特点.

    作者:郭鑫;张玉环;赵宏丽;张理涛;焦振山;林燕萍;马瑞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壳聚糖纳米粒子介导TFPI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壳聚糖纳米粒子携带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基因转染的效率及其细胞毒性.方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TFPI基因复合物,检测其粒度,zeta电位,包埋效率.以Lipofectamine2000为对照,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系A10对壳聚糖TFPI基因纳米复合物的摄入速度和数量;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体外转染效果;应用噻唑蓝(MTT)评价壳聚糖纳米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壳聚糖TFPI基因纳米复合物的平均粒径约为141 nm,zeta电位为6.8 mV;其DNA包埋效率和DNA含量分别为(98.8±3.4)%和(38.1±2.3)%.A10细胞的摄入和转染实验显示其效率与商品化的细胞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相近,但是其毒性远低于Lipofectamine 2000.结论:壳聚糖纳米粒子可高效携带TFPI基因转染平滑肌细胞,而且对细胞基本无毒性.

    作者:张海玲;朱敦皖;李大伟;冷希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动物模型.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高脂饲料喂养2周进行手术,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右侧颈总动脉作为对照组,仅进行动脉游离.左侧颈总动脉为实验组,游离动脉并在动脉的中膜层内分离和切除内膜.术后继续给予高脂喂养2周.于术后4周、8周和12周取血和动脉标本,测定血脂含量,测量动脉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和中膜内膜面积比值.结果:27只动物存活,对照组无再狭窄发生,而实验组全部发生再狭窄,新生内膜形成是再狭窄的原因,且再狭窄程度随时间延长,程度加重,并在术后8周达到高峰.结论:颈总动脉内膜切除加高脂喂养,可建立稳定的再狭窄动物模型.

    作者:姜炜;郭阳;只达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弱视Ⅰ号对形觉剥夺性弱视猫治疗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弱视Ⅰ号对形觉剥夺性弱视猫的作用.方法:25只幼猫分为正常组、缝合组、对照组、弱视Ⅰ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5只.观察各组左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N75、P100及N75~135,比较扫描视觉诱发电位(SVEP)视力.结果:正常组的PVEP波形规整;缝合组没有明显的波形;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100、N75~135延后,但波形仍有分离现象;高剂量组的P100、N75~135达到正常水平,而且波形和正常组的相似.缝合组、对照组的SVEP视力都较正常组差,而低、高剂量组的SVEP视力恢复到接近正常组水平.结论:弱视Ⅰ号对形觉剥夺性弱视猫有治疗作用.

    作者:刘冰;赵堪兴;孙春华;丁娟;闫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比较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常见的急腹症.过去多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

    作者:陈铁良;李宗富;王刚;刘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颅骨缺损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

    颅骨缺损是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和颅内肿瘤等常见病术后遗留症之一,颅骨缺损可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神经症状,如严重的头痛、眩晕、易疲劳、易激惹、记忆力下降、抑郁、对震动及声响耐受力下降等.

    作者:季庆;李增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月骨小面的腕弓Ⅱ变化

    腕弓包括近排腕骨近端的连线称作Ⅰ弓,近排腕骨的远端称作Ⅱ弓,远排腕骨的近端称作Ⅲ弓[1,2].

    作者:刘志强;阚士廉;石忠琪;李梦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管内超声探测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对63例单支罪犯病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按是否伴有MS分为MS组和非MS组.结果:(1)MS组病变部位的管腔面积小于非MS组,外弹力膜(EEM)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担均大于非MS组.(2)MS组的重塑指数大于非MS组.2组患者均以负性重塑为主,但是2组患者重塑类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性重塑在MS组较常见,负性重塑在非MS组较常见.(3)MS组软斑块、偏心斑块、破裂斑块均多于非MS组.(4)MS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加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促进易损斑块形成,可能与更高的炎症水平有关.

    作者:李敬伟;金喆;党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卟啉病八例分析

    血卟啉病(prophyria)是由于血红蛋白合成途径中酶活性缺陷所导致的一种卟啉代谢紊乱,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率较低,因而易于误诊.

    作者:侯宁宁;邱明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天津医药杂志

天津医药杂志

主管: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