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肾小管坏死-个体严重程度指数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薛继萍;石永兵;陈刚

关键词:肾小管坏死, 急性,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危重病, 预后
摘要:危重患者尤其是伴发肾功能衰竭的危重患者的疾病程度与其预后的关系一直为临床关注的热点,笔者对216例危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患者的急性肾小管坏死-个体严重程度指数(ATN-ISI)积分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积分值,以探讨ATN-ISI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危重病的监护和治疗提供帮助.
天津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吡格列酮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膜表达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单侧踝关节注射人工尿酸钠晶体制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于注射48 h后取关节滑膜,以RT-PCR法检测吡格列酮(20 mg·kg-1·d-1)口服给药对滑膜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细胞因子诱导中性粒细胞化学趋化因子(CINC,相当于人的白介素8)、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作用.结果:吡格列酮用药组滑膜表达TNF-α、CINC和IFN-γ显著低于对照组,抑制率分别为81.7%、90.9%、65.3%;IL-4表达高于对照组,增加率为340.0%;IFN-γ/IL-4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抑制率为92.6%.2组IL-1β和IL-1Ra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与抑制TNF-α和CINC的表达,并促使Th1/Th2平衡向Th2为优势转化有关.

    作者:黄火高;王兆君;张彦彬;施海燕;韩春光;刘永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性肾小管坏死-个体严重程度指数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危重患者尤其是伴发肾功能衰竭的危重患者的疾病程度与其预后的关系一直为临床关注的热点,笔者对216例危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患者的急性肾小管坏死-个体严重程度指数(ATN-ISI)积分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积分值,以探讨ATN-ISI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危重病的监护和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薛继萍;石永兵;陈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颅骨缺损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

    颅骨缺损是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和颅内肿瘤等常见病术后遗留症之一,颅骨缺损可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神经症状,如严重的头痛、眩晕、易疲劳、易激惹、记忆力下降、抑郁、对震动及声响耐受力下降等.

    作者:季庆;李增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比较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常见的急腹症.过去多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

    作者:陈铁良;李宗富;王刚;刘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次全子宫切除术35例分析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报道较少,我院自2002年5月一2003年12月开展此类手术35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动物模型.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高脂饲料喂养2周进行手术,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右侧颈总动脉作为对照组,仅进行动脉游离.左侧颈总动脉为实验组,游离动脉并在动脉的中膜层内分离和切除内膜.术后继续给予高脂喂养2周.于术后4周、8周和12周取血和动脉标本,测定血脂含量,测量动脉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和中膜内膜面积比值.结果:27只动物存活,对照组无再狭窄发生,而实验组全部发生再狭窄,新生内膜形成是再狭窄的原因,且再狭窄程度随时间延长,程度加重,并在术后8周达到高峰.结论:颈总动脉内膜切除加高脂喂养,可建立稳定的再狭窄动物模型.

    作者:姜炜;郭阳;只达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Pentacam角膜厚度测量功能在CK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加,老视问题日益突出.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onductive keratoplasty,CK)的治疗部位在角膜周边,精确的定位测量周边角膜厚度至关重要.

    作者:郭玉峰;赵少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剂量甲强龙治疗SARS对体内雌二醇和睾酮的影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HO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指2002年11月起,我国以及国外部分地区发生的、主要以呼吸道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的一种冠状病毒感染的新发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

    作者:王火;苏彬;吕福云;张玉华;王世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肠癌腹腔镜外科治疗50例临床观察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大肠癌由于存在肿瘤切除的彻底性、转移、复发、手术中转等问题尚存在较多争议.

    作者:陈钢;张培达;张锡鹏;秦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阴道加德纳菌在尿路感染病原菌中的地位及其耐药性

    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是加德纳菌属中唯一的一个菌种.该菌为阴道正常菌群,但若过度生长,可引起乳酸杆菌大量减少,造成阴道微生态失衡和阴道分泌物性质改变,可引发非特异细菌性阴道炎.

    作者:张之烽;陈俊根;沈瀚;宁明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低温体外循环对罗库溴铵持续输注速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温体外循环(CPB)对罗库溴铵持续输注速度的影响.方法:拟在CPB下手术的患者分为冠脉搭桥组13例和瓣膜置换组19例.四次成串刺激(TOF)用于评估神经肌肉阻滞的情况,两组均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T1大程度抑制时进行气管插管,当T1恢复至对照值的10%后,开始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维持肌松,设定初始速率为5μg/(kg·min),随时调整以维持T1于对照值的1%~10%.分别记录两组罗库溴铵诱导剂量起效时间,CPB前、中、后持续输注总用量和持续输注时间.结果:维持T1于对照值的1%~10%,患者CPB前、中、后罗库溴铵平均输注速度[μg/(kg·min)],冠脉搭桥组为5.91±0.78、1.69±0.48和4.08±0.99,瓣膜置换组为6.76±2.12、2.12±0.62和4.20±0.89.与CPB前比较,两组CPB中、后平均输注速度均降低(P<0.01).两组诱导剂量罗库溴铵起效时间,与标准值(1.5min)比较,均延长(P<0.01).结论:CPB低温强化了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心血管手术CPB低温时甚至CPB后,应减少罗库溴铵的用量,可以达到与CPB前常温时相同的肌松水平.心血管疾病可导致罗库溴铵起效延迟.

    作者:李红梅;薛玉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血小板膜GPⅠb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血小板膜GPⅠb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0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应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GPⅠ 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小板膜GPⅠ 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校正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2 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定量胰岛素敏感指数,冠心病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小板膜GPⅠ b平均荧光强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小板膜GPⅠ b平均荧光强度呈独立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瘦素与冠心病发病呈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表现为高瘦素血症,血清瘦素水平增高可能影响血小板活化,高瘦素血症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夏大胜;宋衍秋;李超;张峰;魏民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终末期肾病患者抑郁状态与炎症及营养不良的关系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抑郁状态与炎症和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MSGAN)对63例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分别进行抑郁状态、炎症和营养不良的评估,同时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铁蛋白(SF)、肌酐(SCr)、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根据HAMD评分将患者分为2组,HAMD评分≥17分为抑郁组,HAMD评分<17分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炎症和营养不良的评估.结果:抑郁组28例(44.44%),hs-CRP、营养不良评分(M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Alb、PA、SF、H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而BUN、SCr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AMD评分与年龄、糖尿病、hs-CRP和MS值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Alb、PA、SF、Hb和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P<0.05),而与性别、透析时间、BUN、SCr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抑郁状态与炎症和营养不良密切相关,对于伴有hs-CRP增高的营养不良患者在排除潜在的躯体疾患后应重视对其抑郁状态的评估.

    作者:苏海华;姜埃利;魏芳;陈海燕;孙桂江;王立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特应性疾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支气管哮喘(asthma,AS)和变应性鼻炎(rhinitis,RH)都属于特应性疾病,这些疾病有强烈的家族遗传倾向,对变应原的敏感性高,机体接触变应原后诱导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TH细胞的发育.笔者测定了T细胞亚群变化,分析特应性疾病患者发病的特点.

    作者:郭鑫;张玉环;赵宏丽;张理涛;焦振山;林燕萍;马瑞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根治性肾切除术联合应用α-干扰素治疗肾癌

    笔者从2004年1月-2005年6月为24例肾癌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应用α-干扰素治疗,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德;卢湧湧;成晟;许力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维生素C保护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的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主动脉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造模组(包括糖尿病组和维生素C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大鼠麻醉处死,分离主动脉,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主动脉内膜FN表达.结果: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血脂异常及主动脉病理形态改变.维生素C对血糖无影响,但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三酰甘油、胆固醇、LDL、HbA1c、G-LDL,升高HDL,且能降低主动脉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结论:维生素C无降糖作用,但可通过调节血脂,抑制主动脉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高华;胡建国;张卓;李剑欣;盛杰;刘锋;李强翔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卟啉病八例分析

    血卟啉病(prophyria)是由于血红蛋白合成途径中酶活性缺陷所导致的一种卟啉代谢紊乱,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率较低,因而易于误诊.

    作者:侯宁宁;邱明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壳聚糖纳米粒子介导TFPI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壳聚糖纳米粒子携带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基因转染的效率及其细胞毒性.方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TFPI基因复合物,检测其粒度,zeta电位,包埋效率.以Lipofectamine2000为对照,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系A10对壳聚糖TFPI基因纳米复合物的摄入速度和数量;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体外转染效果;应用噻唑蓝(MTT)评价壳聚糖纳米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壳聚糖TFPI基因纳米复合物的平均粒径约为141 nm,zeta电位为6.8 mV;其DNA包埋效率和DNA含量分别为(98.8±3.4)%和(38.1±2.3)%.A10细胞的摄入和转染实验显示其效率与商品化的细胞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相近,但是其毒性远低于Lipofectamine 2000.结论:壳聚糖纳米粒子可高效携带TFPI基因转染平滑肌细胞,而且对细胞基本无毒性.

    作者:张海玲;朱敦皖;李大伟;冷希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凝血及纤溶指标检测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

    创伤后出血、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肢体血流的再灌注障碍及血液的高凝状态,都是导致骨科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凯;王毅;白雪;杨雅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原发纵隔肿瘤和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

    纵隔是介于两侧胸膜腔之间的胸腔部分,由于其间包含有多种器官及组织结构,故其发生的病变也复杂多样.

    作者:王菁;徐美林;张志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天津医药杂志

天津医药杂志

主管: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