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抗IA-2与抗GAD65抗体的比较

张瑞;郭刚;梁东春;张镜宇

关键词:糖尿病, 1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胰岛素抗体, 自身抗体, 谷氨酸脱羧酶
摘要:目的:研究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抗IA-2抗体和抗GAD65抗体的水平并进行分析.方法:用ELISA法检测了48例20~45岁,病程小于2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组血清中的IgG型抗IA-2抗体和抗GAD65抗体,并以110例正常人血清作对照组.结果:患者组血清中抗IA-2抗体和抗GAD65抗体的水平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患者组血清中抗IA-2抗体较抗GAD65抗体有更高的阳性率.结论:成人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IgG型抗IA-2抗体和抗GAD65抗体均有不同程度明显升高,而且对两者进行联合检测会更有助于临床上1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
天津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PCNA、MMP9和E-cd在膀胱移行上皮癌中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CNA、MMP9和E-c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BTCC及11例正常膀胱黏膜中PCNA、MMP9和E-cd的表达.结果:PCNA、MMP9和E-cd在正常膀胱黏膜与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BTCC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MMP9、PCNA的阳性表达随着BTCC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高.E-cd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降低.PCNA、MMP9和E-cd两两之间在BTCC中的表达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PCNA、MMP9和E-cd的表达,与BTCC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并可多因素参与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范志强;姜佑三;徐勇;张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高龄大肠癌132例分析

    大肠癌已是常见恶性肿瘤.在欧美等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占内脏恶性肿瘤的第2~3位,且多见于60~70岁人群.因老年大肠癌患者常伴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及胆石症等,故选择手术方式上存在争议.现将本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046例大肠癌中70岁以上的大肠癌132例(占12.6%)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锡朋;张培达;赵丽中;王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和血清中HBV DNA的检测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和血清中HBVDNA表达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77例不同类型乙肝患者PBMC内和血清中HBV DNA含量.结果:患者血清中和PBMC内HBV DNA总阳性率分别为48.05%(37/77)和57.14%(44/77).其中两者中阴性和阳性检测结果一致的患者占77.92%(60/77),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患者占22.08%(17/77),血清中和PBMC内HBV DNA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11,P>0.05).肝硬化(LC)组患者PBMC内HBV DNA阳性率高于急性乙型肝炎(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B)组(P<0.05).不同血清标志物组中虽然PBMC内HBV DNA阳性而血清中阴性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HBe(+)组中有增高趋势.结论:PBMC内HBV DNA的检测是对血清中HBV DNA检测的重要补充.另外,HBeAg阴性也不能排除体内有HBV的存在与复制.

    作者:李秀梅;梁树人;李顺天;戴晨阳;徐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治疗

    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常见的好发部位,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病人数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24.9%~37.1%[1].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134例,占同期颅内动脉瘤的30.8%,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荷红;杨玉山;李旭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便携式气胸引流装置治疗自发性气胸32例

    自发性气胸除有手术适应证患者可以手术治疗以外,大多数患者需患侧气胸插管连接水封瓶行闭式气体引流,复发率较高[1].水封瓶因易碎、易倾倒及不可高于胸腔等因素,造成患者活动受限.因此,笔者从1997年针对传统气胸水封瓶的不足,研制了便携式干式(无水)气胸引流装置,自2002年以来经便携式气胸引流装置及传统水封瓶行闭式引流治疗的气胸患者共76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全;张力;李冠华;张冬睿;翟红燕;李月川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EDRA/CPA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检测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EDRA/CPA)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的价值.方法:EDRA/CPA、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均采用ELISA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共检测确诊RA患者124例,其他关节病患者108例.结果:EDRA/CPA、抗-CCP、RF 3种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3%和98.1%,54.8%和95.3%,74.2%和75.9%.EDRA/CPA与抗-CCP两者之间和RF之间均具有相关性,与抗-CCP的关联强度更高,但不完全重叠.EDRA/CPA与RF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5.5%(106/124).早期RA患者EDRA/CPA和抗-CCP敏感性高于中、晚期患者.而早期RA患者RF的敏感性却显著低于中、晚期患者.结论:EDRA/CPA对RA诊断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良好的敏感性,优于抗-CCP,可作为RA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杨雅琼;王毅;张凯;王学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死亡的昼夜规律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早识别AMI的高危人群,探讨其发生、死亡规律,对降低AMI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出血的防治

    骶前出血是指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静脉丛或骶椎静脉的严重出血,是严重而危急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导致患者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1,2].我院自2001-2003年行直肠癌手术共982例,其中发生骶前出血16例,无一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贵生;王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我院1992年2月-2004年7月实施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80例,占同期施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5.6%(80/122),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妊娠期腕管综合征68例分析

    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 syndrome,CTS)是妊娠期因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产生的一组症状,是妊娠期所特有的一种疾病,一般在妊娠晚期出现,在哺乳期和绝经期少有出现.虽然比较少见,但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有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应引起临床重视.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68例患者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王娟;石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儿童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与鼻窦炎

    目的:研究儿童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变异与鼻窦炎的关系.方法:选取15岁以下患鼻窦炎的儿童153例(鼻窦炎组),与正常同龄儿童72例(对照组),分别进行鼻窦冠状CT扫描及鼻内窥镜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与鼻窦炎组解剖变异的比较及各年龄组的解剖变异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儿童窦口鼻道复合体已经发育,可以通过CT扫描予以观察.(2)儿童窦口鼻道复合体通气和引流障碍是导致鼻窦炎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关键.(3)儿童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变异率有上升趋势.

    作者:沈蓓;陈英;李欣;崔艳;陈亚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下颌骨颏部骨折坚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下颌骨颏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固定效果,为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下颌骨颏部骨折及坚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对颏部骨折不同固定方式在不同咬合情况下进行有限元法分析,比较各种情况下骨折断层的应力、骨折段位移,来评价内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结果:正中咬合情况下,上缘单板和下缘单板固定时骨折段位移分别为0.1564755mm,0.212586mm.双板固定为0.010963mm.结论:颏部正中骨折时,一块小型钛板固定存在隐患,应采用双板固定.

    作者:吴炜;孙庚林;周健;李滨飞;郑孝慈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抗核小体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LE和其他风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中AnuA、抗ds-DNA抗体的含量,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对狼疮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价,并分析其与AnuA的相关性.结果:AnuA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4%,较ds-DNA抗体的阳性率(66%)高(χ2=4.92,P<0.05).AnuA含量与SLEDAI相关.SLE肾炎患者AnuA水平较SLE非肾炎患者高(χ2=26.37,P<0.05),AnuA阳性SLE患者肾炎发生率较AnuA阴性者升高.结论:AnuA在SLE中的阳性率高,可以用于监测SLE的病情变化.

    作者:韩锋;齐文成;李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葛根素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影响因素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故治疗本病较困难.RVO常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我院于2000年10月-2004年5月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RVO40例,并观察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筠;鲍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镍钛合金丝的无焊连接技术在固定正畸中的应用

    T形管(T管)技术系一种钛镍合金丝的无焊连接技术,应用该技术可以无需经过高温焊接的连接工艺即可在镍钛合金丝上连接各种正畸附件,从而大大扩大了镍钛合金丝的临床应用范围.本研究将这项技术运用于固定正畸的扩大牙弓、打开咬合及稳定弓丝形状增强支抗中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卢燕勤;徐文靖;张素银;雷勇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外伤性脾破裂36例非手术治疗的体会

    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为常见.脾破裂的传统治疗方法为脾切除术,但随着现代医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脾脏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非手术治疗脾破裂已成为保留脾脏的一个重要手段.笔者对我院1992年5月-2004年5月非手术治疗36例脾破裂的资料进行分析,就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指征、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刘寒松;霍彦平;王中振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117例

    目的:比较各种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7例患者进行了322例次血浆置换(PE)、243例次血液滤过(HF)、10例次白蛋白吸附转运治疗,伴肾功能衰竭者,加做血液透析(HD).对症状缓解、肝功能等生化指标、血气分析各种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了血浆置换量、血浆置换次数、治疗早晚及联合治疗等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血浆置换可使患者生化指标改善,血浆置换量3 000 mL/L为宜,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治疗频度,HF在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方面优于PE,白蛋白吸附对胆红素下降有较明显作用.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注意影响疗效的因素,可取得更佳效果.

    作者:杨积明;唐克诚;李谦;韩贵兰;袁桂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20世纪60年代Charnley成功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新技术.此后THA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使许多患者因此受益,但某些并发症却给其预后带来不良的影响.其中术后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和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心理痛苦和经济负担.近十年来由于技术的进步,术后感染率已由早期的11%~15%下降到目前的0.5%~1%[1~3].鉴别是感染性还是无菌性假体松动,必须尽早确诊,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确定.

    作者:王裕民;李德达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心脏间质成分的水平及其相关性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金属蛋白酶(MMP)1,2及Ⅰ型、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水平.探讨这些成分与心衰发生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方法:对86例慢性心衰患者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MMP1、MMP2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其PⅠ NP、PⅢNP、AngⅡ及ALD的水平.并与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慢性心衰患者血浆MMP1、PⅠNP、PⅢNP、AngⅡ和AL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偏相关分析显示MMP1与MMP2、PⅠNP与PⅢNP、AngⅡ与ALD、PⅢNP与AngⅡ之间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心脏间质成分MMP1、PⅠNP、PⅢNP及调节因子AngⅡ和ALD在心衰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升高,且不同间质成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作者:陈倩;李国庆;Tarig ALI;程津新;毛用敏;崔让庄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杜氟咪唑安定丙泊酚复合麻醉于支撑喉镜手术

    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刺激性大和在气体通道上手术操作的特点.要求麻醉要深,保证充分供氧,术后苏醒迅速,麻醉处理有一定难度.但气管插管经过声门,影响手术操作.笔者用咪唑安定、丙泊酚麻醉,不行气管插管条件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天津医药杂志

天津医药杂志

主管: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