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作为抗病毒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毒性疾病.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大量乙肝病毒,且存在病毒复制现象,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相当困难,笔者采用干扰素α-2b与中药联合治疗乙型肝炎,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洪山;赵秀英;靳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处于更年期的妇女常有心悸、胸闷、憋气及不典型胸痛等症状,而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可有缺血性ST-T改变,多被诊断为冠心病,因而大量服用各种扩张冠状动脉及抗血小板等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我院2002年1月-6月,对有上述临床症状且伴有心电图ST-T改变的253例更年期妇女,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128例既无糖尿病,又无高血压,笔者分析了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作者:董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先进的心脏介入技术的开展,急性心肌梗死者急性期病死率正在逐渐下降.近年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技术的应用又为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高危患者提供了重要治疗辅助手段.
作者:齐新;刘克强;马梅;尹浩烨;贾文军;赵春杰;李荣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喉面罩通气道(Laryngeal Mask Airway,喉罩)是集面罩与气管插管优点于一体的维持气道通畅的新型麻醉器具,喉罩可在患者的咽喉部周围形成一个封闭的圈,有效克服上呼吸道梗阻,维持自主呼吸或正压通气.近年来喉罩在临床麻醉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扩展到适合气管插管的麻醉病例.笔者就我院使用喉罩和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时的气道阻力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胜;李恒林;梁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恩纳气管内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及术后长期保留气管导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神经外科后颅凹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恩纳组和非恩纳组各30例.2组均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诱导及维持麻醉,监测围术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4个成串刺激比值(T4/T1)、边缘频率(SEF)、双频谱指数(BIS)等指标及体征的变化,记录手术前、后气管黏膜的形态学改变、气管导管并发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恩纳组气管导管耐受优于非恩纳组,包括血压、心率波动和肢动、皱眉、吞咽及呛咳反应频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2组气管导管总留置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恩纳组导管清醒留置时间及NICU治疗时间均明显长于非恩纳组,而镇静剂用量则显著低于后者(P<0.01).结论:恩纳气管内麻醉用于神经外科围术期保留气管导管的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步金梅;张彦;李恒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乳过氧化物酶(LPO)是一个以过氧化氢(H2O2)为供体的氧化还原酶类,其分子质量约为80~100ku,它存在于人体的唾液和眼泪中,与硫氰酸根(SCN-)和H2O2共同形成人体唾液和眼泪中天然防御系统即乳过氧化物酶系统(LPO/SCN-/H2O2),具有广谱抑菌的功能[1].
作者:张艳君;李明润;高向耘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国外于1990年开始采用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治疗冠脉严重钙化的患者,据多中心调查报道成功率达94%,证明冠状动脉内旋磨术治疗冠脉的严重钙化病变及长段病变较PTCA安全有效,辅以支架术可获得良好的血运重建[1,2].笔者自1999年为5例冠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实施冠脉内旋磨术治疗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姜华;刘玉洁;赵茹;张我素;孙根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进入缺血性心肌病血管重建时代以后,人们发现心肌在缺血条件下不仅只有缺血坏死的结局,而且还有心肌缺血后心肌冬眠这一特殊时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入,笔者拟对心肌冬眠在概念界定、临床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等几个方面的新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尚跃丰;王佩显;吴恩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宫内节育器(IUD)是普遍应用的避孕方法之一,多年来在用T铜节育器的基础上无支架含铜节育器(Gyne Fix ⅠUD)得到了开发与应用.Gyne Fix IUD(简称吉妮IUD)技术操作上要求较高,若放置经验不足会导致放置失败.笔者就我院收治的1例吉妮IUD异位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郎玉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2年秋末冬初,在我国广东地区出现原因不明的肺炎流行.仅仅半年时间波及全球32个国家地区8000余人感染,800余人死亡.WHO建议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目前,中国和世界的SARS疫情已基本控制.事实证明,对于这种凶顽病毒,人类是可以战胜的,并能以科学的精神来光大人们的生命.SARS既是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也是一种传染病,又是危重病,对传染病诊治、危重病急救,特别是传染病的危重病急救是一种新的考验.
作者:任新生;朱理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例1 女,36岁.因下腹憋胀8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1年9月12日入院.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间歇性憋胀感,能忍受,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阴道不规则出血,未行任何处理.
作者:陈文雪;苏杏满;米文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病.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常按一定的神经部位分布.临床表现患病区域疼痛剧烈,皮疹消失后可遗有长期的神经痛.笔者运用梅花针叩刺、拔罐、中药内服及红光照射法治疗此病36例,观察皮疹的消退状况及疼痛程度并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子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检测并观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前S1(Pre-S1)蛋白和HBV-DNA的相关性,探讨新型指标Pre-S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1)用ELISA法测定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的乙肝血清标志物,并按结果分为3组.(2)各组用乙肝病毒Pre-S1蛋白诊断试剂检测Pre-S1蛋白.(3)用定量PCR检测上述标本的HBV-DNA.(4)观察检测血清标志物,Pre-S1和HBV-DNA相关性.结果:Pre-S1蛋白在HBeAg(+)组中检出率(82.50%)和HBeAg(-)组中检出率(46.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re-S1 蛋白与HBV-DNA有良好相关性.结论:3项实验指标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Pre-S1蛋白是HBV感染与复制的新指标,有望作为乙型肝炎新的检测手段和新的标志物.
作者:胡志东;俞萍丽;周斌;张艳萍;钟述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声带息肉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声带息肉组织切片中上皮单纯角化、角化不良、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角化伴增生的形态学变化,以及挖空细胞在声带息肉组织中出现的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KIT 方法进行HPV检测.结果:声带息肉挖空细胞的出现与性别、上皮单纯角化、角化不良、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角化伴增生无关(均P>0.05);HPV感染与上皮单纯角化、角化不良、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及角化伴增生无关(均P>0.05);而挖空细胞的出现与HPV的感染有关(P<0.01).结论:在声带息肉的发生发展中HPV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郭家亮;孙蔷;只炳元;王燕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脑室炎是指发生在脑室系统及其周围的炎症[1].以化脓性脑室液为特征,较一般颅内感染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笔者采用颅内压(ICP)监测持续抗生素灌洗法治疗9例外伤性化脓性脑室炎,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昕;张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丁丙诺啡为混合型阿片激动-拮抗剂,在多种动物模型中显示了较强的镇痛活性,作用强度比吗啡强数十倍至上百倍[1].本研究主要比较丁丙诺啡和吗啡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术后的镇痛作用及不良反应.
作者:闫东来;王国林;于泳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ysterosalpingography,HSG)是了解子宫和输卵管情况的重要检查方法.以往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时妇科医生暴露于X线下将造影剂推注到子宫输卵管内.受曝光次数的限制不能动态显示造影过程,且对医生的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将造影方法进行了改进,用微量注射泵代替手工推注造影剂,在数字型X线机下动态观察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过程.
作者:赵晓徽;随笑琳;王雅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人龋病发展过程中牙髓组织内T、B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牙髓免疫防御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4组不同龋坏深度牙髓组织中的T、B细胞,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进行定量研究.结果:4组龋病牙髓龋坏区CD45RO阳性T细胞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龋坏区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龋组T细胞数多于正常组和其他各龋病组,各龋病组牙髓龋坏区T细胞数均多于非龋坏区(P<0.05);中龋组和深龋组CD20阳性B细胞数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髓免疫系统对龋源性刺激产生了积极的应答,早期阶段以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主,而进展期阶段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进一步增强.
作者:吴丽更;杨若愚;王岷峰;侯芝艳;陈阵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