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闽荔;陈孟英;吕建国
目的:比较rtPA静脉溶栓与直接PTCA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AM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72例,PTCA支架术84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IRA的再通率溶栓组56例(77%),PTCA组84例(100%),P<0.01.PTCA治疗降低了出血并发症、心绞痛发生率及再发心梗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LVEF溶栓组0.51±0.18,PTCA组0.56±0.14(P<0.01).住院病死率溶栓组4例(5.5%),PTCA组2(2.5%)无显著差异.1年期观察PTCA组治疗降低了心绞痛、再发心梗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治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LVEF PTCA组0.58±0.18,溶栓组0.50±0.09,P<0.01.结论:直接PTCA支架治疗AMI与rtPA静脉溶栓相比具有较高的IRA再通率及良好的近期及1年期预后.
作者:郭绪昆;刘寅;屈大展;李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是von willebrand病(VWD)与经典血友病有鉴别意义的辅助凝血因子.其基因结构、因子构型、生物合成、储存和分泌及其在止血中的作用已基本明确.笔者就VWF在血栓性疾病尤其在冠心病(CHD)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高明东;孙根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水平(UA)的变化及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86例T2DM患者的血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体重指数(BMI)及血压.按性别分2组,再按是否合并CHD分4个亚组,并设正常对照组120例.结果:T2DM男性和女性血UA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2DM合并CHD组血UA升高,与非CHD组比较,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则无差异(P>0.05).结论:T2DM男性和女性血UA均增高,T2DM女性血UA增高与CHD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作者:赵伟;张宏;于佩;夏建华;郭艳;王家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疟疾在世界上的分布广泛,过去曾是危害人类严重的虫媒传染疾病,目前在全世界仍约有24亿人生活在疟疾流行区,5亿人发病,200多万人死亡[1].在非洲每年仍有百万儿童死于疟疾,特别是加蓬有95%为恶性疟疾,而且在该国居住的亚洲人发病率为100%.恶性疟疾更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威胁病人的生命,只有对恶性疟疾患者早期做出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才是遏制其发展的重要措施,但对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方法尚存争议,本文对此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荣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对于大鼠肝脏葡萄糖代谢和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1)建立去迷走神经肝脏模型,SD大鼠32只分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16只.模型组切除迷走神经肝支,对照组仅行开腹神经探查手术.术后每周各采集1次肝脏组织标本,每次4只,连续4周.标本进行VAChT免疫组化,观察肝脏胆碱能神经纤维的表达情况.(2)肝糖原及肝纤维化指标测定,SD大鼠32只分为实验空腹、实验进食及对照空腹和对照进食4组,各8只.实验组行迷走神经肝支切除,对照组行开腹神经探查手术.各组分别测定肝糖原,以及肝组织HA、LN、PC Ⅲ和CIV含量.结果:模型组去迷走神经3周后肝胆碱能神经明显减少,第4周基本消失.实验组空腹肝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进食后亦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进食后肝糖原增加显著(P<0.01).实验组HA、LN、PC Ⅲ和CIV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大鼠去除迷走神经后4周,能够达到完全去神经肝脏状态,肝脏去迷走神经后葡萄糖的合成和储存能力显著降低,去神经后肝脏的抗纤维化能力明显减弱.
作者:薛承锐;胡文全;梁泉;杨春梅;赵战朝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妊娠妇女的健康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妊娠期间及产褥期骨量的变化更是近年关注的焦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产褥期妇女超声振幅衰减系数(BUA)和超声传导速度(SOS)及由两者演算而来的骨硬度指数(STI)的分析,了解产妇在产褥期骨量的变化,为防治妇女产褥期钙的丢失及加强产褥期保健提供依据.
作者:黄立;郭成秀;孙文英;王树荣;王金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眶内壁是眶壁薄弱部分,外伤的情况下极易发生骨折,随鼻内窥镜手术的开展,眶内壁骨折通常需要冠状位和横断位CT扫描.笔者总结了自2000年2月-2001年10月我院收治的43例眶内壁骨折病人的资料,探讨螺旋CT多方位重建技术对骨折的诊断及其在鼻内窥镜手术复位中的作用.
作者:许建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结核性胸膜炎多发于儿童和40岁以下的青壮年[1].但近年临床上老年组结核性胸膜炎已有明显增多趋势,并由于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兼有高龄者的体质特征[2],其临床表现可明显不同于青中年病组.笔者对老年结核性胸膜炎与青中年结核性胸膜炎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认识和掌握其临床特征,以提高诊疗水平.
作者:于吉祥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是临床常见的外科危重症,其病情发展快,病死率可高达26%~30%[1],高龄病人由于全身重要器官功能减退,代偿能力差,常并存1种或几种内科慢性疾病病情尤为危重.我院自1985-2000年共收治65岁以上ACST 128例,因基层医院医疗条件较差,围手术期处理的正确与否,则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现将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白韧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得到成功再灌注治疗患者细胞因子和心肌酶水平的观察,探讨此时心功能变化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及黄芪的调节和治疗意义.方法:将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黄芪组和对照组,依据再通标准进行判断,根据再通与否再次分组:未再通亦未应用黄芪30例为未通组(Ⅰ组);再通未应用黄芪31例为再通组(R组);再通亦应用黄芪33例为黄芪组(T组).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观察再灌注时心肌酶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R组TNF、IL-6和IFNγ比Ⅰ组在2 h和4 h后明显增高,而T组有所恢复.结论:本研究发现AMI再灌注后2 h即出现TNF、IL-6和IFNγ升高,梗死面积缩小,心功能得到改善.黄芪对再灌注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心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作者:冯津萍;卢奕;赵炳让;陈书中;董红志;梁伯平;梁爽霖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是容易受损的器官.在大多数情况下,脾脏破裂很快就会引起腹腔内大出血,需要急症手术治疗.但有的病例出血发生在脾脏损伤后数日、甚至数周后,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困难.目前把损伤48 h后出现的脾破裂出血称之为延迟性脾破裂(delayed rupture of spleen-DRS)[1].因其病情急、变化快、容易误诊,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一般脾破裂.我院1985年至2000年间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患者146例,其中21例为延迟性脾破裂,报告如下.
作者:谢加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接受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24 h APACHE Ⅱ评分等相关因素对其在ICU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原位移植患者术前、术后APACHE Ⅱ评分以及年龄、原发病、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失血、术中低血压、输血及输液量等因素对ICU停留时间的影响.结果:APACHE Ⅱ评分升高,ICU停留时间延长.并提示原发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低血压时间、输血及输液量也对ICU停留时间有影响.结论:APACHE Ⅱ评分系统可较好预测肝移植患者在ICU停留时间.
作者:王勇强;孙丽莹;王东浩;王峪;刘懿禾;曹书华;沈中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较常见的胃肠道发育畸形.主要以肠管神经节细胞缺乏为特征[1~4].我院新生儿外科自1997年2月-2001年10月引进美国Johnson医疗器械公司的PROXIMATE直线型切割吻合器(TLC-75,TLC-55),应用Duhamel的改良术式Ikeda法根治新生儿及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46例,术后跟踪随访,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叶祖萍;胡银莲;房志勤;牛军;胡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耗时较少的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维甲酸灌胃组,2周后处死小鼠,利用骨组织计量学方法研究维甲酸对于小鼠胫骨的影响.结果:给药组小鼠小梁骨体积明显减少,小梁板厚度减少且空间结构也发生改变.结论:维甲酸可用于建立小鼠骨质疏松模型.
作者:张军生;戴晨琳;张鑫;邱明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未及时诊治者病死率高达60%,而及时获得治疗者病死率可降至7%,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决定本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院近年来收治急性肺栓塞45例,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吴琦;苏海燕;陈光瑾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索)用于终止早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部分患者存在用药后副反应大、流产后出血时间长、药流失败引起大出血等问题,甚至出现药物流产后篌恶性滋养叶细胞疾患的报道[1].为进一步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大出血的发生,笔者对药物流产中米索前列醇不同的给药途径、不同的剂量进行了随机比较性研究.
作者:刘笑梅;贾丽荣;焦丽;吴小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是治疗心脏外科围手术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重要措施.借助IABP的支持,已使许多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能顺利地经受复杂的心内直视手术.我们对1998年1月-2001年8月收治的42例应用Ⅰ-A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卫民;左景珍;于昂;魏东;李庆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高龄患者冠脉搭桥手术的增加,老年人术后急性认知障碍发生率不断上升.根据发病时间及临床特征分为两类,术后较早出现持续时间短称为谵妄,另一类出现较晚的称持续性术后认知障碍.
作者:刘俊英;储荣仁;蒋大中;郭志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